明黄色
2021-12-28抒情散文李兴文
房屋留在地上的影子后退了一小步,让出来的地方,开始闪烁明黄色。确乎是太阳的脸庞抬起来,向北方的天空张望了,这样的阳光已经是属于明年的,而阳光照亮的新的空地,还是这个冬天的。垃圾,尘土。闪烁在地上的明黄的亮光确实是在别处真正闪烁过的,的确是已……
房屋留在地上的影子后退了一小步,让出来的地方,开始闪烁明黄色。
确乎是太阳的脸庞抬起来,向北方的天空张望了,这样的阳光已经是属于明年的,而阳光照亮的新的空地,还是这个冬天的。垃圾,尘土。闪烁在地上的明黄的亮光确实是在别处真正闪烁过的,的确是已经过去的秋天特意留下来的。暖色调的明黄曾在人工栽植的落叶杉泛黄之后四处流溢,几乎同时,白桦树的叶子也变黄了。都是凉爽而朗润的明黄色,都流淌着一些日子里天真而单纯的快意。无需吹风,只需清冽的秋阳好好地晒一晒,那些叶子就心满意足地落下去,在饱满而均匀的阳光中落下去,这样,由风和阳光移交给大地的传递物就是温暖的。那种均匀细腻的温暖也是明黄色的。
北方,这个在秋天过去之后面目日渐变得严肃而敦厚的北方,盛极一时的明黄色树叶落尽了,仿佛一场盛宴归于宁静,所有客人都酒足饭饱地离去。或者,也像终于冲过火线大获全胜的士兵们,累极了,但也心安了,可以就地和衣而卧,安静地去往久违的梦乡了。于是,在我常常经行的山路上,那些就地而眠的树叶,它们的鼻息和鼾声是如春风般温润而酣畅的。
自秋而冬,山里有头有脸命相完满的活物都要把自己深沉稳妥地隐藏起来。那种隐藏,也许是被土石草木收藏了,也许是曾经饱满的颜色被宁静的岚气淡化了,但也许,它们全都去了我并不知道的地方。天空与大山之间,是一片神秘而幽深的白茫茫。
城中的街道上,小区的院子里,那里当然没有白桦树,也没有落叶杉,但在房屋的阴影向后退了一小步之后,阴影让出来的空地上开始闪烁明黄的光。是的,明黄色的,不用眼,是我用心看见的。它们是我收藏的时光碎片,是这个冬天之前的秋天和秋天之前漫长日子里的。
这些日子,我常造访的大山顶上已是一片落白,不过那样神秘的白色也许像以往的一样不会延伸到山腰以下的地方来,暂时不会。在城里较为空旷的地方张望,阳光下的山顶变灰了,浓雾凝滞,雪如蒙尘,我才想到,城里人所宣示出来的冬天其实还在遥远的、大雪蒙顶的那些地方,或者说,他们一定在看到山顶落白以后才觉得必须要用具体的物品来做冬天的标志或对衬了。越来越保暖舒适的冬衣和真正的冬天也便隔着很远的距离,而真正的寒冷同样无关温暖舒适的冬衣,天下寒士至今不绝。
太冷了,那些裸身而乞者,那些示残而乞者,那些告难而乞者,他们在繁华城市街道上的悲惨展示终于把城市跪拜得冰冷而麻木。同情心,怜悯心,现在需要更沉重的苦难符号才能唤醒,但过程总像野草一样黄了又青,青了又黄。事不过三,雷同的“苦难”和雷同的告难者齐力拉断了构成生活阴影与精神阳光之间的那一条线。但若天阴了,没有阳光,也就没有阴影,光明与黑暗就那样无可奈何地混同起来,个别的富足淹没了普遍的贫穷,局部的温暖遮拦起广泛的寒冷,阴天也就变得合理又合情。
我所见到的闪烁无定的明黄色,在我,是一个无法从心中彻底抹去的生活祈望。初秋,那种明黄色吹送着平静与凉爽;初冬,它又展露着宽厚与温和。在我,衣不保暖的那些日子,关于城市的听闻变成狂热的梦想之后曾经比神话更加遥远,转眼之间,我已置身其中许多年,而深山村居又变成缥缈的梦在城市的天空悄悄游荡。山居初寒,但阳光的直射总是那样的无阻无拦。白桦树的叶子泛黄了。在追随猎手的过程中,一棵棵披着明黄色叶子的桦树仿佛古老传说中明黄色的旌旗,没有战事,所以那样的林间并无惊心动魄的风。我和那些猎手们只是穿行在和平安详的戍营中。阳光把桦树叶照得发亮、发烫,初秋的夹衣和初冬的棉衣熨帖地裹着汗涔涔的身体。行猎完毕,或者在倾斜而平缓的山地上劳作完毕,烈焰腾腾的火堆好像从来都是现成的。马尾松长长的针叶被烧得滋啦啦响,松油的香气深入到人的五脏六腑。把汗湿的衣裳脱下来对着火堆烤一烤,也把湿漉漉的身体对着火堆烤一烤,旋转旋烤。那么多人围着火堆,都是光溜溜的,慢慢转着身子,烤了前胸再烤后背。烤干了,烤暖和了,再把烤得发烫的衣裳穿到身上。有时候,衣裳里面还有火星子在炸裂、在劈啪作响,但还是被穿在身上了,我一直疑心,那些火星子在贴肉的地方从没有熄灭过,不然,人人身上怎么总是带着烟熏火燎的气味!
明黄色的桦树叶上跳动着纯净的阳光,它们还有青翠的马尾松针叶和醉红的马桑叶这些高邻。好像它们全都懂得,汗湿的身子和潮湿的衣裳那样被火烤过之后,人就百毒不侵百病不生。我又以为,那种神秘和神奇与黄的土地和黄的树叶一定是分不开的。
土地被冻得坚如磐石的时候,所有的土地也就全都深眠了。大雪收藏了地表上所有的色彩,白桦树灰白的枝干在雪地里也是形迹模糊的。大雪阻途,人不出活,明黄色的桦树叶一定随火堆上面的烈焰一起熄灭了,但火种和火苗一样的明黄色不会断绝,它们很快就在山野里复燃复发了。
晴好的冬日,我在街边看到的天空并不陌生。当街道不再拥挤的时候,我总觉得阳光下的街道随时都会燃起一堆堆熊熊的大火来,两边的房屋就会呈现出安详温和的明黄色。但我知道,很少出汗的城里人没有机会把自己剥得光光的就着火堆翻来覆去地烘烤,再说,那种火堆也无处可求了。
阳光把凝重的晨汽照成了明黄色的。我站在操场上就像一棵冬日之树站在宁静的旷野。那一刻,我忽然看到这个世界并没有改变它原本的样子和颜色,它也不会改变的,如果有变化,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我的感觉和态度。我想,在那些被天灾和人祸反复折磨得面目全非的地方,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人的精神祈望首先不能不回到这个世界本原的怀抱之中。人为自己的生存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在灾祸面前,那些代价尽付东流,成了时光中比人消失得更快的流变物,人自己终于回归到当初与世界形成的简单而直接的关系之中。人为自己的生存建造的城市成了暂时的拘留所,它在人的理智昏乱和感性病变中再次发现了自己丢弃的真实亲切的朴拙生活。城市是人高度理性的产物,它所包含的越来越严重的理性规则将会继续剥夺人的感性自由,本能的狂热将会受制于逻辑的束缚,人的自由天性将会在精密严整的技术逻辑中变得极度虚弱。而那时,人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就要死去了。在这个星球正常的生命时段里,这个结果不会影响自然大秩序,自然价值的再体现和人的自由天性的再繁荣将会发生在城市能源支持枯竭以后,人能够获取的最后的唯一的能源只能来自于太阳。到那时,这个结果会导致这个世界的面貌将会和这个星球生态完全形成时候的情况一样,这是这个星球必然面对的绝对律。与化石能源集中存在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阳光这种能源对这个星球的眷顾是均匀而公平的,任何试图集中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做法所产生的功效与全人类平均、自由分享阳光的总功效完全相等,但由于前者将会严重破坏乃至摧毁这个星球的生态,人对太阳能的索取和利用最终会使自己失去赖于生存的所有物质资料的持续支持。即便此种能源模式得以实施,人类也会很快面临回归自然逻辑的二次选择,而那时,这个星球已经出现了普遍而严重的技术灾情!
审美情趣体现的是人对待自身生命的现实体认和即时把握,宗教情怀则又指向人对待自身生命的想象化延伸,而哲思,这个一直远离生活现在时态的东西依然是人生的旁观之举。哲学是宗教的近亲,是艺术的近邻,它更注重的是逻辑体系的工具属性。当人的审美天性逐渐减弱之后,人的生存行为就会更多地依赖技术和技术逻辑;当人的生命自觉逐渐消损之后,人的生活行为节制就会更加依赖于道德规约。人的审美天性受到遮蔽、人的生命认知受到阻滞的时候,人的精神生活被迫退缩到哲学里去。那时候,人的自由天性本身已经被完全遮蔽了。
没有人能够对阳光享有特权,也没有人能够对这种能源完全垄断。作为能源,因为人类对其生发和传递无法实施掌控,因为它是均匀而公平地施与宇宙的,阳光是人类生存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依靠。
小寒,然后大寒。冷便越来越冷,但在酷寒的北方常有单纯而明澈的晴空,看上去,那种晴空极像早春时候的。
人的审美天性和宗教情怀对哲学说:“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当哲学思想挤占了人的艺术天赋和宗教情怀之后,哲学思想就像一大片乌云挡住了人类心灵上空的阳光。是的,阳光是可以暂时被挡住的,仅仅是暂时,除非太阳自己走到生命的终点,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将它完全遮蔽或改变释放形式。相对于地球来说,太阳在自东而西照耀的同时,也在向北、向南按时回归,即便在南北两极,在经过漫长的极夜之后还有漫长的极昼,并以此方式来实现能源供给的公平与均衡,地球对阳光的享有是主动而积极的,太阳对这个星球的眷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我们的家园一直这样享受着来自太阳的最公正的待遇,不让自己被烫伤和冻伤,它绕着太阳斜着身子公转且自转的动态过程太像人将自己汗湿的身体对着火堆烘烤的样子。它也会衰亡,但它的衰亡是随着太阳的衰亡而衰亡的,在此之前,我们的地球家园不会“罹患重病”!
明黄色的晨汽渐渐散去,或者是被阳光烘干了。太阳自己的脸庞由当初的通红变成明黄色的了,它正和蔼地照着北半球的冬天。我们的家园在对着阳光烘烤了它的南端之后,从“冬至”日起,它又开始转身烘烤它的北方了。
现在,北方,它明黄色的面容明澈而爽朗。
2015-12-31
确乎是太阳的脸庞抬起来,向北方的天空张望了,这样的阳光已经是属于明年的,而阳光照亮的新的空地,还是这个冬天的。垃圾,尘土。闪烁在地上的明黄的亮光确实是在别处真正闪烁过的,的确是已经过去的秋天特意留下来的。暖色调的明黄曾在人工栽植的落叶杉泛黄之后四处流溢,几乎同时,白桦树的叶子也变黄了。都是凉爽而朗润的明黄色,都流淌着一些日子里天真而单纯的快意。无需吹风,只需清冽的秋阳好好地晒一晒,那些叶子就心满意足地落下去,在饱满而均匀的阳光中落下去,这样,由风和阳光移交给大地的传递物就是温暖的。那种均匀细腻的温暖也是明黄色的。
北方,这个在秋天过去之后面目日渐变得严肃而敦厚的北方,盛极一时的明黄色树叶落尽了,仿佛一场盛宴归于宁静,所有客人都酒足饭饱地离去。或者,也像终于冲过火线大获全胜的士兵们,累极了,但也心安了,可以就地和衣而卧,安静地去往久违的梦乡了。于是,在我常常经行的山路上,那些就地而眠的树叶,它们的鼻息和鼾声是如春风般温润而酣畅的。
自秋而冬,山里有头有脸命相完满的活物都要把自己深沉稳妥地隐藏起来。那种隐藏,也许是被土石草木收藏了,也许是曾经饱满的颜色被宁静的岚气淡化了,但也许,它们全都去了我并不知道的地方。天空与大山之间,是一片神秘而幽深的白茫茫。
城中的街道上,小区的院子里,那里当然没有白桦树,也没有落叶杉,但在房屋的阴影向后退了一小步之后,阴影让出来的空地上开始闪烁明黄的光。是的,明黄色的,不用眼,是我用心看见的。它们是我收藏的时光碎片,是这个冬天之前的秋天和秋天之前漫长日子里的。
这些日子,我常造访的大山顶上已是一片落白,不过那样神秘的白色也许像以往的一样不会延伸到山腰以下的地方来,暂时不会。在城里较为空旷的地方张望,阳光下的山顶变灰了,浓雾凝滞,雪如蒙尘,我才想到,城里人所宣示出来的冬天其实还在遥远的、大雪蒙顶的那些地方,或者说,他们一定在看到山顶落白以后才觉得必须要用具体的物品来做冬天的标志或对衬了。越来越保暖舒适的冬衣和真正的冬天也便隔着很远的距离,而真正的寒冷同样无关温暖舒适的冬衣,天下寒士至今不绝。
太冷了,那些裸身而乞者,那些示残而乞者,那些告难而乞者,他们在繁华城市街道上的悲惨展示终于把城市跪拜得冰冷而麻木。同情心,怜悯心,现在需要更沉重的苦难符号才能唤醒,但过程总像野草一样黄了又青,青了又黄。事不过三,雷同的“苦难”和雷同的告难者齐力拉断了构成生活阴影与精神阳光之间的那一条线。但若天阴了,没有阳光,也就没有阴影,光明与黑暗就那样无可奈何地混同起来,个别的富足淹没了普遍的贫穷,局部的温暖遮拦起广泛的寒冷,阴天也就变得合理又合情。
我所见到的闪烁无定的明黄色,在我,是一个无法从心中彻底抹去的生活祈望。初秋,那种明黄色吹送着平静与凉爽;初冬,它又展露着宽厚与温和。在我,衣不保暖的那些日子,关于城市的听闻变成狂热的梦想之后曾经比神话更加遥远,转眼之间,我已置身其中许多年,而深山村居又变成缥缈的梦在城市的天空悄悄游荡。山居初寒,但阳光的直射总是那样的无阻无拦。白桦树的叶子泛黄了。在追随猎手的过程中,一棵棵披着明黄色叶子的桦树仿佛古老传说中明黄色的旌旗,没有战事,所以那样的林间并无惊心动魄的风。我和那些猎手们只是穿行在和平安详的戍营中。阳光把桦树叶照得发亮、发烫,初秋的夹衣和初冬的棉衣熨帖地裹着汗涔涔的身体。行猎完毕,或者在倾斜而平缓的山地上劳作完毕,烈焰腾腾的火堆好像从来都是现成的。马尾松长长的针叶被烧得滋啦啦响,松油的香气深入到人的五脏六腑。把汗湿的衣裳脱下来对着火堆烤一烤,也把湿漉漉的身体对着火堆烤一烤,旋转旋烤。那么多人围着火堆,都是光溜溜的,慢慢转着身子,烤了前胸再烤后背。烤干了,烤暖和了,再把烤得发烫的衣裳穿到身上。有时候,衣裳里面还有火星子在炸裂、在劈啪作响,但还是被穿在身上了,我一直疑心,那些火星子在贴肉的地方从没有熄灭过,不然,人人身上怎么总是带着烟熏火燎的气味!
明黄色的桦树叶上跳动着纯净的阳光,它们还有青翠的马尾松针叶和醉红的马桑叶这些高邻。好像它们全都懂得,汗湿的身子和潮湿的衣裳那样被火烤过之后,人就百毒不侵百病不生。我又以为,那种神秘和神奇与黄的土地和黄的树叶一定是分不开的。
土地被冻得坚如磐石的时候,所有的土地也就全都深眠了。大雪收藏了地表上所有的色彩,白桦树灰白的枝干在雪地里也是形迹模糊的。大雪阻途,人不出活,明黄色的桦树叶一定随火堆上面的烈焰一起熄灭了,但火种和火苗一样的明黄色不会断绝,它们很快就在山野里复燃复发了。
晴好的冬日,我在街边看到的天空并不陌生。当街道不再拥挤的时候,我总觉得阳光下的街道随时都会燃起一堆堆熊熊的大火来,两边的房屋就会呈现出安详温和的明黄色。但我知道,很少出汗的城里人没有机会把自己剥得光光的就着火堆翻来覆去地烘烤,再说,那种火堆也无处可求了。
阳光把凝重的晨汽照成了明黄色的。我站在操场上就像一棵冬日之树站在宁静的旷野。那一刻,我忽然看到这个世界并没有改变它原本的样子和颜色,它也不会改变的,如果有变化,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我的感觉和态度。我想,在那些被天灾和人祸反复折磨得面目全非的地方,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人的精神祈望首先不能不回到这个世界本原的怀抱之中。人为自己的生存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在灾祸面前,那些代价尽付东流,成了时光中比人消失得更快的流变物,人自己终于回归到当初与世界形成的简单而直接的关系之中。人为自己的生存建造的城市成了暂时的拘留所,它在人的理智昏乱和感性病变中再次发现了自己丢弃的真实亲切的朴拙生活。城市是人高度理性的产物,它所包含的越来越严重的理性规则将会继续剥夺人的感性自由,本能的狂热将会受制于逻辑的束缚,人的自由天性将会在精密严整的技术逻辑中变得极度虚弱。而那时,人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就要死去了。在这个星球正常的生命时段里,这个结果不会影响自然大秩序,自然价值的再体现和人的自由天性的再繁荣将会发生在城市能源支持枯竭以后,人能够获取的最后的唯一的能源只能来自于太阳。到那时,这个结果会导致这个世界的面貌将会和这个星球生态完全形成时候的情况一样,这是这个星球必然面对的绝对律。与化石能源集中存在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阳光这种能源对这个星球的眷顾是均匀而公平的,任何试图集中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做法所产生的功效与全人类平均、自由分享阳光的总功效完全相等,但由于前者将会严重破坏乃至摧毁这个星球的生态,人对太阳能的索取和利用最终会使自己失去赖于生存的所有物质资料的持续支持。即便此种能源模式得以实施,人类也会很快面临回归自然逻辑的二次选择,而那时,这个星球已经出现了普遍而严重的技术灾情!
审美情趣体现的是人对待自身生命的现实体认和即时把握,宗教情怀则又指向人对待自身生命的想象化延伸,而哲思,这个一直远离生活现在时态的东西依然是人生的旁观之举。哲学是宗教的近亲,是艺术的近邻,它更注重的是逻辑体系的工具属性。当人的审美天性逐渐减弱之后,人的生存行为就会更多地依赖技术和技术逻辑;当人的生命自觉逐渐消损之后,人的生活行为节制就会更加依赖于道德规约。人的审美天性受到遮蔽、人的生命认知受到阻滞的时候,人的精神生活被迫退缩到哲学里去。那时候,人的自由天性本身已经被完全遮蔽了。
没有人能够对阳光享有特权,也没有人能够对这种能源完全垄断。作为能源,因为人类对其生发和传递无法实施掌控,因为它是均匀而公平地施与宇宙的,阳光是人类生存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依靠。
小寒,然后大寒。冷便越来越冷,但在酷寒的北方常有单纯而明澈的晴空,看上去,那种晴空极像早春时候的。
人的审美天性和宗教情怀对哲学说:“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当哲学思想挤占了人的艺术天赋和宗教情怀之后,哲学思想就像一大片乌云挡住了人类心灵上空的阳光。是的,阳光是可以暂时被挡住的,仅仅是暂时,除非太阳自己走到生命的终点,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将它完全遮蔽或改变释放形式。相对于地球来说,太阳在自东而西照耀的同时,也在向北、向南按时回归,即便在南北两极,在经过漫长的极夜之后还有漫长的极昼,并以此方式来实现能源供给的公平与均衡,地球对阳光的享有是主动而积极的,太阳对这个星球的眷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我们的家园一直这样享受着来自太阳的最公正的待遇,不让自己被烫伤和冻伤,它绕着太阳斜着身子公转且自转的动态过程太像人将自己汗湿的身体对着火堆烘烤的样子。它也会衰亡,但它的衰亡是随着太阳的衰亡而衰亡的,在此之前,我们的地球家园不会“罹患重病”!
明黄色的晨汽渐渐散去,或者是被阳光烘干了。太阳自己的脸庞由当初的通红变成明黄色的了,它正和蔼地照着北半球的冬天。我们的家园在对着阳光烘烤了它的南端之后,从“冬至”日起,它又开始转身烘烤它的北方了。
现在,北方,它明黄色的面容明澈而爽朗。
2015-12-31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