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
2021-12-28叙事散文随缘堂主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1 编辑
八千里路云和月晚饭后无事,想起今日寒露。便去楼下操场散步。操场周边树梢上,未曾归栖的麻雀仍喳喳不休。墙外高树上,隐约飘来一两声巢中鸟……
八千里路云和月晚饭后无事,想起今日寒露。便去楼下操场散步。操场周边树梢上,未曾归栖的麻雀仍喳喳不休。墙外高树上,隐约飘来一两声巢中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1 编辑 <br /><br /> 八千里路云和月
晚饭后无事,想起今日寒露。便去楼下操场散步。
操场周边树梢上,未曾归栖的麻雀仍喳喳不休。墙外高树上,隐约飘来一两声巢中鸟儿的倦鸣。墙根的杨柳,垂发默然而立,忽然,耳根捕到一丝蟋蟀的哀声。我停下脚步,想于草丛里寻觅那清瘦孱弱、被冷雨浸得打颤的身影,却又一时听它不着。
不知怎的,我记起杜少陵”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的诗句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已搬入楼房的我,是无福消受古人与自然的那份亲近了。
因早晨落过雨,夜幕渐张时,草尖已有点点露珠。以节气论之,当是露从今夜“寒”了。月呢?自然是故乡明啊。一念及此,油然记挂起万里之外、昆仑山脚下的学生谢亚明了。
二十几天前,在qq里聊天时,他曾流露过深深的思乡之情,我当时宽慰他:“人生到处有青山”。但我知道,我这不过是岸上人的指手画脚而已。今夜的他,是否会因露冷而望月思乡呢!
天已全黑了,我度回宿舍,见已近九点,便打开手机,通过qq跟他联系上了。
话题由我引起,从节候之变而及蟋蟀之声,古人诗句,他句句紧跟,思如泉涌,犹如见到了老友似的,向我说了好多好多,特别是他“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一句深深感叹,我仿佛听到了一位远方游子滚烫的心的颤动。
当年二十出头的小伙,老师眼中的学生,父母眼中的孩子,在家乡的大学毕业,选择去了中国版图上最大的一块——万里之外的新疆,足以看出他非凡的勇气了。
聊天中得知,他特爱户外运动,有时骑自行车可达数百公里,爬山,下坡,赶夜路,于他好似家常饭。这可真让我称奇了。
他上高中时,在我眼里,是一位温文尔雅,腼腆害羞的小伙,硬笔字写得方正有力,曾替我抄过文稿;说话是浑厚的中音,富有磁力,课堂上让他读过课文。好像这些都与挑战极限的户外运动沾不上边啊,今日,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表面上温雅平静的他,心底竟如地下活动的岩浆一般,有着一种不屈服于长期的压抑,想寻得一次喷涌而出的长啸。如果说,大学里经常的户外运动,是这岩浆不安的涌动的话,那么,毕业时奔向巍巍昆仑,扑向那上顶青天的皑皑积雪,便是长期积压后的一次最为彻底的喷发了。
也许,只有这昆仑山能承受住这岩浆喷涌式的宣泄,皑皑积雪能冰敷了灼痛的胸口。他这是选择了冰与火的洗礼啊!
从前读武侠小说,中有禀赋异常之人,去冰火岛修炼,以为不过是奇谈,今日观之,信然矣。
和田,一个曾经岩浆频频喷发,地壳被熔解、重组的热烈之地,一个由积雪冷凝后晶莹温润的神秘所在,你竟然选择了它!你是想让那昆仑山上的雪水汇成的玉龙喀什河将自己流淌成亿万年的精灵吧!
他在qq里不无自豪地说:“我通过窗户可看到昆仑山上的积雪”。
我大为惊叹,这可真是“窗含昆岭千秋雪”了。昆仑山可是中国人心中的一座神山啊,万年不化的皑皑白雪,不就是仙翁的鹤发与长髯!静卧四千多米的天河之畔,与仙山对晤,天地当为之所感。
谈及他从那么远的路上寄来那么多的新疆特大个红枣和无花果脯时,他只是一句:“你是我老师啊”!这朴实不过的答语,盛装着他最纯朴真挚的情意,我还能说什么呢,再多说一句感谢都属矫情了。
我于他,也只是尽了一位老师之责。可他说,上学时,我对他特好,并有几件我不曾记得而他却铭记在心的小事为证。不管如何,从教多年的我,骤然面对学生从八千里外寄来的一大箱和田特产,还真有点无功受禄之嫌啊。
说句心里话,更令我感动不已的,是他那颗火热的、不曾冷却过的诗心。他的深思,他的脆弱、敏感,乃是他诗思不竭的源头。细读他发在qq里的几首诗,无论是铺向天际的原野,还是晕染河畔的残霞,无不触动他敏感的沉吟。仿佛那擦肩的一缕风,翩飞的一片叶,甚而飘过的一粒尘沙,都浸满了他的忧郁。
常言道,有诗心者必有深情。果不出所料,他在聊天时,毫不顾忌地向我倾诉了多年来的心事;我呢,只好以过来人的口吻劝导他:
“用情太深,容易伤着自己”。
可我知道,他早就伤着自己了,在他还是个懵懵懂懂的毛头小伙的时候。
唉,当年肩头卸载的行囊,已被八千里的云月填满。
如今,相看应不厌的,是那高高的昆仑山啊;明眸善横波的,是那冰彻的玉龙河啊;窗口含着的雪啊,映着家乡的月啊;天边飘来的云啊,带着故园的风啊。有此天地大观,夫复何求!
蜗居故乡的我,还能再说点什么呢!思来想去,还是脱不了职业性的习惯思维,就借用岳武穆的词句作结吧: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015/10/30
晚饭后无事,想起今日寒露。便去楼下操场散步。
操场周边树梢上,未曾归栖的麻雀仍喳喳不休。墙外高树上,隐约飘来一两声巢中鸟儿的倦鸣。墙根的杨柳,垂发默然而立,忽然,耳根捕到一丝蟋蟀的哀声。我停下脚步,想于草丛里寻觅那清瘦孱弱、被冷雨浸得打颤的身影,却又一时听它不着。
不知怎的,我记起杜少陵”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的诗句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已搬入楼房的我,是无福消受古人与自然的那份亲近了。
因早晨落过雨,夜幕渐张时,草尖已有点点露珠。以节气论之,当是露从今夜“寒”了。月呢?自然是故乡明啊。一念及此,油然记挂起万里之外、昆仑山脚下的学生谢亚明了。
二十几天前,在qq里聊天时,他曾流露过深深的思乡之情,我当时宽慰他:“人生到处有青山”。但我知道,我这不过是岸上人的指手画脚而已。今夜的他,是否会因露冷而望月思乡呢!
天已全黑了,我度回宿舍,见已近九点,便打开手机,通过qq跟他联系上了。
话题由我引起,从节候之变而及蟋蟀之声,古人诗句,他句句紧跟,思如泉涌,犹如见到了老友似的,向我说了好多好多,特别是他“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一句深深感叹,我仿佛听到了一位远方游子滚烫的心的颤动。
当年二十出头的小伙,老师眼中的学生,父母眼中的孩子,在家乡的大学毕业,选择去了中国版图上最大的一块——万里之外的新疆,足以看出他非凡的勇气了。
聊天中得知,他特爱户外运动,有时骑自行车可达数百公里,爬山,下坡,赶夜路,于他好似家常饭。这可真让我称奇了。
他上高中时,在我眼里,是一位温文尔雅,腼腆害羞的小伙,硬笔字写得方正有力,曾替我抄过文稿;说话是浑厚的中音,富有磁力,课堂上让他读过课文。好像这些都与挑战极限的户外运动沾不上边啊,今日,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表面上温雅平静的他,心底竟如地下活动的岩浆一般,有着一种不屈服于长期的压抑,想寻得一次喷涌而出的长啸。如果说,大学里经常的户外运动,是这岩浆不安的涌动的话,那么,毕业时奔向巍巍昆仑,扑向那上顶青天的皑皑积雪,便是长期积压后的一次最为彻底的喷发了。
也许,只有这昆仑山能承受住这岩浆喷涌式的宣泄,皑皑积雪能冰敷了灼痛的胸口。他这是选择了冰与火的洗礼啊!
从前读武侠小说,中有禀赋异常之人,去冰火岛修炼,以为不过是奇谈,今日观之,信然矣。
和田,一个曾经岩浆频频喷发,地壳被熔解、重组的热烈之地,一个由积雪冷凝后晶莹温润的神秘所在,你竟然选择了它!你是想让那昆仑山上的雪水汇成的玉龙喀什河将自己流淌成亿万年的精灵吧!
他在qq里不无自豪地说:“我通过窗户可看到昆仑山上的积雪”。
我大为惊叹,这可真是“窗含昆岭千秋雪”了。昆仑山可是中国人心中的一座神山啊,万年不化的皑皑白雪,不就是仙翁的鹤发与长髯!静卧四千多米的天河之畔,与仙山对晤,天地当为之所感。
谈及他从那么远的路上寄来那么多的新疆特大个红枣和无花果脯时,他只是一句:“你是我老师啊”!这朴实不过的答语,盛装着他最纯朴真挚的情意,我还能说什么呢,再多说一句感谢都属矫情了。
我于他,也只是尽了一位老师之责。可他说,上学时,我对他特好,并有几件我不曾记得而他却铭记在心的小事为证。不管如何,从教多年的我,骤然面对学生从八千里外寄来的一大箱和田特产,还真有点无功受禄之嫌啊。
说句心里话,更令我感动不已的,是他那颗火热的、不曾冷却过的诗心。他的深思,他的脆弱、敏感,乃是他诗思不竭的源头。细读他发在qq里的几首诗,无论是铺向天际的原野,还是晕染河畔的残霞,无不触动他敏感的沉吟。仿佛那擦肩的一缕风,翩飞的一片叶,甚而飘过的一粒尘沙,都浸满了他的忧郁。
常言道,有诗心者必有深情。果不出所料,他在聊天时,毫不顾忌地向我倾诉了多年来的心事;我呢,只好以过来人的口吻劝导他:
“用情太深,容易伤着自己”。
可我知道,他早就伤着自己了,在他还是个懵懵懂懂的毛头小伙的时候。
唉,当年肩头卸载的行囊,已被八千里的云月填满。
如今,相看应不厌的,是那高高的昆仑山啊;明眸善横波的,是那冰彻的玉龙河啊;窗口含着的雪啊,映着家乡的月啊;天边飘来的云啊,带着故园的风啊。有此天地大观,夫复何求!
蜗居故乡的我,还能再说点什么呢!思来想去,还是脱不了职业性的习惯思维,就借用岳武穆的词句作结吧: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015/10/30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