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江系列之十九——尘嚣之外的小村
2021-12-28叙事散文蒙正和
尘嚣之外的小村◇ 蒙正和2010年12月29日,县文联应富恒乡党委、政府邀请,组织作者开展新农村建设采风活动,我有幸前往心仪已久的富恒乡长寿村。采风第一站先到西里。西里是长寿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分迤(“里边”之意)村、外村。据驻该村整村推进工……
尘嚣之外的小村
◇ 蒙正和
2010年12月29日,县文联应富恒乡党委、政府邀请,组织作者开展新农村建设采风活动,我有幸前往心仪已久的富恒乡长寿村。
采风第一站先到西里。西里是长寿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分迤(“里边”之意)村、外村。据驻该村整村推进工作组组长、县人大财经工委副主任小邵介绍,西里修通了公路,但是顺濞河上还没有架公路桥,枯水期车可过河,现在时值冬季,河水还有些深,只能以步当车,过人马驿道桥。我们下车,准备过驿桥爬坡进村。站在公路边举首北望,村落静谧地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让人欣慰,倍感亲切。公母崖雄峙其上,给人神秘荒远之感。
“西里,我又来了……”我在心里轻轻呼唤。
1996年6月3日第一次来西里。当时,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全县脱贫致富步伐,经多方论证,决定发展烤烟产业,成立了烟办,烟办设在县税务局。种植烤烟,农民心中无底,当心种不好烟还耽误了苞谷生产。各乡镇试验性地种了两三年,规模不大,成效甚微。税务局和烟办临危受命,选择西里作为试点,派出技术员驻村指导,推广种植烤烟。那天,县四班子主要领导、税务局负责人和烟办负责人一行十多辆车四五十人来到西里,与农民一同栽烟。我在县政府办公室做秘书工作,起草过发展烤烟的文件,写过简报、新闻报道,还没栽过烟,随领导来到现场亲手栽栽烟,也好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
眨眼间,十五六年过去,当年那座承载过悠久岁月的西里古驿桥被洪水冲毁,新修的钢缆吊桥新则新矣,但已经没有多少文化内涵。老西里桥是漾濞西部山区、洱源西山地区南下博南山的重要桥梁,两头桥仓瓦顶覆盖,古朴凝重。老桥的消失,其实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的消失,并且不可复制,难免让人惋惜,生出几多感慨!
阳光热烈,豆麦青青,绿竹婆娑,山村格外宁静。走进老袁家,让我惊叹不已!他家盖了一幢砖混结构二层楼,转角楼梯,转廊阳台,瓷砖地面,新潮阔气。“别墅”建在一株核桃树旁,夏秋之间绿树与别墅相得益彰,该是怎样的养眼养心养神!“盖楼花了多少钱?”我们询问。老袁正在筛砂和泥砌院墙,笑笑回答:“没有算过……”“这株核桃卖得多少钱?”“今年价钱好,卖得七千多块……”一树七千,摇钱树!我真为老袁高兴。昔日垛木房,如今盖别墅,这个农家别墅比城里的别墅宽敞多了,让人好生羡慕。老袁家的新风貌,堪称是彝族山区发展的缩影。
寨子里修了水泥路,建了卫生厕、卫生厩,安装了自来水,家家庭院透着和美富足景象,几位彝家妇女在院外公用水池水龙头前洗着衣服。我竭力回忆寻找当年栽烟的地块和就餐的农家,终究徒劳,没觅得半点儿蛛丝马迹。走了一圈,在村委会副主任王建华家吃中午饭。小王朝气蓬勃,二十四五岁年纪,高中毕业。有几位身材高挑、穿着帅气的小伙来串闲,我问起十多年前推广示范栽烤烟的事,一位小帅哥说当时自己还是穿开裆裤小娃娃,听大人说过。又问为什么不出去打打工?他们说打工奔波,在家种些烤烟、招呼招呼核桃,一季收入两三万,还不怎么辛苦。我诧异,寨子中不见烤房?他们说西里这边日照长,烟叶品质不太好,种到对门也就是顺濞河南边了。那边虽属阴山,但是土质好,风向好,阳光适中,又靠近公路,大多数农户都把烟栽到那边去了。河南边是永平县北斗乡地面,西里有岔花地。原来如此!彝胞们世代与土地厮守,哪里适宜种什么不适宜种什么,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决断岂会有错?
小邵说,长寿村的烤烟全乡第一,今年种了两千四百亩,收入四百九十多万元,比上年增收六七十万元。农民有了钱,才有能力搞新农村建设。回到家写这篇小文时,我特意拜读了毕县长在县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说,2010年全县种植烤烟一万七千五百亩,收购烟叶五万担,烟农收入三千四百六十四万元,上缴烟叶税七百五十九万四千元。我算了一下,烟叶税占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百分之九点七八,算是支柱产业了。而达到这个规模,干部群众奋斗了十多年,颇为不易啊!
中午饭后,作者们来到寨子西边山岗上,西里迤村尽收眼中,一样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也有农家正在建盖老袁家式样的别墅。公母崖下的老厂沟(其实是条溪流,清代在此开矿得名)里有瀑布、温泉,作者们欣喜若狂地下去了。下去容易回来难,走上坡路是我的弱项,我与常主席没有下去,留下些牵挂,下次又去吧。
西里迤村后的公母崖,当地人叫公崖子母崖子,沿村后小路曲折而上可达崖下。崖身树木不多,崖顶光光溜溜,似不可驻足。岩石被阳光雨露风霜浸渍剥蚀,呈深褐色。公崖在前,母崖在后,相依相偎,状如两个巨形馒头或两朵巨形蘑菇,反扣在村后,给人几分地老天荒之感。
这懒还懒得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路边遇见一位热心热肠的彝胞老哥,给我们讲了西里和公母崖的来历。
西里这个地方原来没有地名。明朝时候,某日一干疲惫不堪的人马由崖下路过,内中一个骑着匹追风马、体态富贵的中年男子看到崖下溪流,忍不住勒马下鞍到沟里洗漱。撩起一捧,热得烫手,好水!这温泉滑如凝脂,爽若碧丝,这个行路之人洗了脸意犹未尽,再洗澡泡澡,涮去一身尘埃一路艰辛,半日后才依依不舍往西边博南山而去。村老野叟自然晓不得此人来历,你道他什么来头?原来是逃难的永历皇帝!皇帝洗过脸的地方,怎生了得?天长日久得名“皇帝洗脸处”,简称“洗脸”,后来文化人记作“溪里”,现而今叫作“西里”……
故事颇具传奇色彩,而这公母崖的来历,更加神奇!彝胞老哥侃侃而谈。相传,公崖子、母崖子本是两夫妻,住扎在比苏、浪穹地面的乔后井。某年某月某日,一个恶魔百无聊赖起了歹心邪念,要把这两座大山头搬去堵沧江,水淹金齿坝子,涂炭生灵。恶魔力大无比,把公崖子母崖子一担挑了,趁着月黑风高,急急往西南而来。人定时分,万籁俱寂,恶魔挑山来到西里迤村后山坡,看看天亮前到得沧江边,也不急,放下担子歇脚,也想去温泉洗把脸。那圣泉是等着皇帝来洗脸的,孽种如何玷污得?也该是金齿百姓不应遭此大难,恶魔的罪恶行径早惊动了此地一尊神仙。你道她是哪路神仙?诺,就是迤村外村之间这道山梁顶上玉皇阁中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早先,西里寨下的顺濞河夏秋季节洪水泛滥,冲毁田坝,冲走人畜。村人建盖玉皇阁,塑观音金身,其后西里风调雨顺,人畜平安。那边恶魔在乔后井打着恶毒主意,这边观音菩萨端坐莲花宝台早已备下应对之策。看看恶魔休息一个时辰又要起身赶路,观音轻舒玉臂,拍打仙身,学起雄鸡报晓。这一嗓神曲金戈划地,声裂苍穹,河两岸村寨公鸡此呼彼应,引颈高歌。恶魔听见雄鸡报晓,吓得屁滚尿流,肝胆欲裂,哪里还敢挑山堵水,慌里慌张夺路而逃。可怜公崖子母崖子,一对夫妻背井离乡,被歇弃在西里迤村后山……
玉皇阁还在不?彝胞老哥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头说,四清运动中捣毁了,一直没有重建。我们有些遗憾,遥望公母崖,真如一对情侣,相濡以沫,厮守经年……
听罢故事,众人出得溪来,在西里桥边会齐。本来由西里到长寿走山路两个小时可达,我们是团体行动,只能乘车绕道而行,傍晚到达乡机关驻地阿富恒。晚饭后乡党委书记陈迤君、乡长罗海荣、副书记常泽荣带领我们,就着明亮的街灯,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集镇新貌,次日早晨又冒着严寒去中学沟(因溪峡间曾建乡中学而得名)看集镇扩建和农贸市场建设。所见所闻,可诗可文,当另文记述。行程安排紧凑,吃过早点直奔长寿。
车队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心潮随绿色波涛起伏。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绿色屏障从车窗外匆匆闪过。山山林林是大自然给予彝胞的宝贵财富,是生活的源泉,发展的根基,小康的保障。家有千财万贯,不如坐拥一峰青山。背洼处,一层厚厚银霜,表明土地肥沃,水分充足。大片的阔叶林、次生林有的已被开垦为核桃林,核桃、苞谷早已收获,林地已经犁翻,林间庄房不见炊烟,也不见农人和牛羊,一切都是静静的,只有山溪兀自流淌。这静,分明在孕育着来年的生机盎然。
来到密马村岔路口,车由右拐,通过一洼洼高山草甸,海拔渐渐升高,天空分外湛蓝,空气愈加清新。就有大片大片的核桃林扑入怀抱,这些林地里的核桃,行距株距整齐,树型紧凑,枝条健壮,种植规范,管理精细。这是彝胞们的大手笔,他们像呵护儿女一样呵护摇钱树,高起点、高投入,高效益、高回报,发展潜力不小。
车到村委会,让人兴奋不已!这是我见到的山区民族地区最庄严、最漂亮的村委会,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办公楼顶,在四围青山中格外耀眼,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村委会与村小学统一布局,统筹建设,绿化美化俱为一体。党员电教室窗明几净,簇新的四十五套桌椅比我们县级机关的还上档次。设有卫生室、文化室、兽医室和小卖部。乡党委副书记常泽荣自豪地说:“在富恒,长寿村两委班子配备是最强的!”农村要发展,支部是关键。村社干部是兵头将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靠他们传达贯彻,群众的生产和公益事业靠他们组织实施。村党总支书记常建友、村主任常慧庆、副支书常世忠、副主任王建华,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高中学历,去年来了大学生村官赵勇,五虎上将,清一色少壮派,再加上工作组长小邵,还有什么成绩创造不出来?“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在长寿得到了充分体现。要到寨子里走走看看,小卖部大姐拿来一摞茶花图案新草帽要大家戴上。我们婉言谢绝,她说:“长寿太阳烫,戴戴拿回来就是了……”那真挚与盛情,让人动容。
沿着水泥路进得村来,冬闲不闲,眼前一派繁忙景象。锤凿叮当,有的家庭在搞房屋装修,庭院美化。机器嗡嗡,有的农户在进行苞谷脱粒、大米加工。遇见几位妇女搂松毛归来,吃苦耐劳精神写在高过头顶的背子上。摩托车进进出出,农用车来来回回,搅拌机轰鸣,施工队正在铺筑路面。从寨中一林老态龙钟的核桃树和一沟历尽沧桑的老栗树判断,村史不短,对得住“长寿”美称。
来到常世伟老师家。一院开阔地,开着小卖店,人气财气俱旺。院中小亭里茶水小吃早已备好。焦黄脆香的荞面粑粑、手捏即破的核桃、清亮甜香的蜂蜜,还有醇厚的荞酒。荞和核桃是自家种的,蜂是自家养的,地道的彝家风味,真正的绿色食品。作者们顾不得斯文,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我甚至有些失态。一位青年骑着崭新摩托,低音炮唱着流行歌曲,开出去眨眼间又开回来,载来一管水烟筒。原来常老师了解我是个老烟筒鬼,安排借烟筒去了,真不好意思。
吃好喝好,又兴致勃勃地满寨子转。行走在这样的村落中,脚步无比轻快,几位年轻人忘怀地哼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又遇一家“别墅”,风格与西里见到的一样,时间紧迫,没有进去。我倒是十二分的羡慕起彝胞们来,对村干部们说,将来犬子毕业了报考长寿的大学生村官,让他在这里当个倒插门姑爷,也盖幢“别墅”。逗得一伙人都笑起来。
中午在总支书记小常家就餐,组长常宏青介绍说,长寿村委会所在的这个自然村叫大村,大集体时是三个队,现在并为一个村民小组,八十八户。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寨子中道路硬化,天阴下雨也好走。出出进进的这条路重要着呢,出肥料、收庄稼可以使用小型农机,攒了钱的人家可以买车了!经济来源除了粮食,主要是核桃、烤烟。核桃收入最高的是常志光户,一家七人,五万多块。一般的是两三万块,收入比较平均。大村的核桃皮薄仁厚品质好,每年不到秋收就有客商上门订购。今年价格好,高的卖得二十一块,低的卖得十八块五……在漾濞,无论走到哪里,核桃永远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你不说核桃、不懂核桃,不配做漾濞人……
出村时,彝胞们迎到大门口热情挽留。一位背着孙女的四十四五岁的年轻奶奶礼让我们到家里喝茶,孙女在奶奶背上学着说:“闲闲,吃茶……”我走近奶孙道谢,小女孩头发黑黑,眼珠亮亮,小脸晒得红彤彤,见到我要握她的小手,羞涩地把头埋到奶奶背上。这就是我的彝胞,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能不娴雅吗?我们从虚伪的城市生活中抽身而来,这一声真挚深情的挽留,显得多么珍贵!
出村来到山垭口,回望尘嚣之外的小村,村落已在身后坡下。垭口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狐狸公坛”,常老师说早年有成群结队的狐狸在这里戏耍。垭口为一天然池塘,连阴秋雨,十天半月池水总不会满,池塘水满,一准天晴。都有些神奇!这里视野开阔,东边,两列不见首尾的青山蛟龙般环游,大自然敞开博大胸襟,呵护着长寿的田园村落和父老。黎明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薄暮一轮满月悄然升起,那该是多么壮美的画图!如此空阔辽远秀丽怡然和谐的的自然景致,净化灵魂,孕育善良,培养仁爱,催生勤劳与智慧。
再见,长寿!再见,小女孩!再见,我的可亲可敬的彝胞!主人有约,待到核桃飘香时,再来拜会这个钟灵毓秀人康寿的世外桃源……
2012-09-28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