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手中的那支枪

2021-12-28抒情散文季大相

手中的那支枪
季大相枪是有生命的,它与人一道同呼吸、共命运。没有当过兵的人,注定对这一说嗤之以鼻。枪有生命,谁信?它是冰冷的钢制作,木托,又叫钢枪。冷兵器时代,大刀、长矛、弓箭……浸染了无数人的热血,兵器还是兵器,只不过是工艺越来越简单、……
手中的那支枪
季大相


枪是有生命的,它与人一道同呼吸、共命运。没有当过兵的人,注定对这一说嗤之以鼻。 枪有生命,谁信?它是冰冷的钢制作,木托,又叫钢枪。冷兵器时代,大刀、长矛、弓箭……浸染了无数人的热血,兵器还是兵器,只不过是工艺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实用。殊不知,现代的钢枪,因为从枪膛里迸射出火药,热能的温度催生它具有生命的律动感。八国联军长驱直入,蹂躏中国山河,依仗的就是火枪利炮,义和团的刀枪不入之类的功夫,被小小的弹丸瞬间洞穿,一个个鲜活生命殒落的同时,也落下了一个民族的笑柄。清政府哭穷,区区百万两,甚至几十万两军费投入不愿出,结果战败,丧权辱国,割地求和,大量珍宝遭劫,上亿两白银“哗哗”地流入禽兽的怀抱。大清政府为什么不接受一些将领迁都再战、长期血战的建议?激愤之余,当权者已被枪炮声吓成“惊弓之鸟”,人没有血性,哀叹我们的手中兵器没有生命,没有生命的兵器,也就成了废料。一个政权的基石由废料支撑,如果不坍塌更迭,那才是怪事一桩呢!

一个国家的国防,必须要有先进的武器作为首要基础,武器与人互为联体,才是真正意义上“战必胜”的决定性因素。缺乏空中力量,地面没有重型火力支援,抗日战争是“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惨烈、悲壮,史册用血泪记载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武器,只是一个物件,它需要因人的温度而喷发内在的威力,士兵是赋予它生命的母体。翻开浩浩历史长卷,曾有这样的记载,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北洋水师曾与日本舰队相遇,其时,有将领提出先发制人,遗憾的是指挥者当断不断,战机稍纵即逝。有一流的庞大舰队又能怎么样?终被弹丸岛国击溃得体无完肤,大清国的江山被撕扯得支离破碎,风雨飘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读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读英雄人物故事……激情澎湃,我从小就立志长大后参军报国,持枪杀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民族的尊严。或许,今天有人会认为这是在作秀。当年,确实是发自于内心的赤诚情怀。 1990年12月,我顺利地通过了体检、政审关,踏上了军旅征途。初入军营,豪情中充满期待,期待能早日手握钢枪。新兵的训练强度是何等艰辛,难以用文字来表述形容。射击是必训的主要课目之一,卧姿、跪姿、立姿,持枪、验枪、装子弹、退子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这些一连串的动作,初时新鲜,渐渐的便觉枯燥,高涨的热情开始慢慢地降温。班长告诫,平常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当兵不练武,三年白辛苦(当时义务兵是三年期)……经过一番动员后,我们的激情之火又被拨旺,战术训练磨破了胳膊、大腿,汗水如雨,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晚上休息,腿几乎是被搬上床的,即使谁有个头疼之类的小感冒,也都悄悄地挺着,没有人泡病号,一夜过来,又照常在训练场上展现生龙活虎的身姿。 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实弹射击训练,人人都兴奋不已。新兵按班排好队,以班为单位依次进入靶场。我们班进入靶位后,我端着枪站起来,以立姿瞄准靶心,身旁的指挥员见状,立即要求我把枪放回原处,提示此次射击属第一练习,以卧姿射击。得到口令后,我立即卧倒、打开保险、瞄准、击发,一气呵成地将五发子弹射向目标,静等口令起身返回。突然,听到一句话:“报告,我的枪可能出故障了,扣不动扳机。”循声望去,七号靶位的战友正急得大汗淋漓。指挥员抓起他的枪看了看,说道:“枪的保险都没有打开,如何击发?”闻言,大家忍不住的笑出声来。 点评时,班长说,有的同志枪一抓在手,就慌了神,连保险都不知道打开了,要是在战场上,敌人冲到你面前,你还未回过神来就光荣了。讲过多少次?要注意每一个训练细节,什么叫艺高胆大?都是靠流血流汗锤炼出来的。此后,大家训练更刻苦、用心,再也没有发生诸如持枪忘了打开保险之类的常识性错误。 三个月集训结束后,我们新兵被陆续分配到中队(连队)充实力量。当天下午,中队举办了欢迎新兵联欢会暨授枪仪式。记得从队长手中接过那支全自动步枪时,队长说:“希望你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枪,枪在人在,手握钢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好职责,当一名优秀的战士……” 为什么?同样拥有铁甲火炮,大好河山却被别人凌辱得满目疮夷,究其根源,我们的铁甲火炮终究是铁器,主政者没有战略眼光,慈禧将海军军费用于建造奢侈的颐和园,导致弹药、装备得不到补充改良,落后挨打,这是血泪总结的真理。从电影中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我海军发射的炮弹落在日寇的铁甲板上,敌方惊惶失措,结果是颗哑弹,未能爆炸。炮弹没有生命,早已注定了一场战争的结局。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同样注定了战争的命运。甲午战争尾声,竟有许多士兵逼迫战舰主将缴械投降,有这样的军队,大清焉能不亡?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军队不但装备差,而且战斗力奇低,两军对垒交战,胡乱朝天开枪,像燃鞭炮一般“噼叭”响,惹得老百姓甚至端条凳子坐在路旁看热闹。枪在这些人手中,成了名副其实的烧火棍。 在军营里,我和战友们都很爱惜自己的手中枪,定期拆卸、擦油养护,最后,几乎每个人都修行到闭着眼睛能娴熟地将枪支拆卸开,并能迅速地装配好。苦练军事技能的风气很浓,经常是熄灯哨过后,还有人在悄悄地练器械、练体能,到处是生龙活虎的场景。每一个士兵,都有着极强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自觉惜护军人的尊严。记得一次在中队组织的实弹射击比武中,班长的射击成绩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全班的整体排名。班长很羞愧,主动在班务会上作了深刻检讨,请大家看他的实际行动。此后,班长在组织好全班训练的同时,自己也刻苦训练军事技能,甚至还开了小灶。在又一次的射击比武中,班长实弹全中目标,取得了优异成绩,班里夺回了“习武标兵集体”流动红旗,挂旗的那一刻,大家的面颊都如红旗一样红润,洋溢着自豪的神采。 枪,只有在士兵手中有了生命,它才能捍卫士兵的荣誉。在军营的日子里,每天训练结束后,大家忙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枪,每支枪都保持着锃亮的光泽,犹如列队的士兵一般整齐地排列在枪柜里,等待着千钧一戈的出击。 五公里越野、长途奔袭拉练……士兵赋予武器生命,武器锻造威武之师,每一次,都受到沿途百姓的欢迎,端茶送水,谱写新时期军民鱼水情的佳话。

脱下军装,告别军营,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虽然手中不再握枪,但那份军人情结却难舍难割。回到家乡后,我被编入了预备役部队,经常参加军事集训,参加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等行动,依然还是一个“兵”,依然担当着士兵的角色。那次,参加县人武部组织的全县基干民兵实弹射击,我5发子弹打了48环,得了单项第一名,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 练武艺不精,不算合格兵。曾经手握的那支枪,已与我的生命融为一体。“我是老百姓,也曾是一个兵……”,当兵的经历已成为我一生拥有的财富。我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永葆军人本色是义务,绝不能丢咱当兵人的脸。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2-6-29 16:0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