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父亲与水利

2021-12-28抒情散文张成元
父亲与水利文/张成元我们村地处山边,缺水,很少种植水稻,多是包谷、小麦、红薯之类。为改变这种现状,父亲组织社员修堰塘。那是1954年,父亲被公社派到堰管会去工作,接触公职人员,受新思想熏陶,工作热忱高,心系集体,心系大家,利用工作之便,在公……
  父亲与水利
  文/张成元
  我们村地处山边,缺水,很少种植水稻,多是包谷、小麦、红薯之类。为改变这种现状,父亲组织社员修堰塘。那是1954年,父亲被公社派到堰管会去工作,接触公职人员,受新思想熏陶,工作热忱高,心系集体,心系大家,利用工作之便,在公社申请兴修水利工程。那堰塘本是我爷爷家祖上的遗产,归了农会。堰塘尚小,需扩建。那时没有机械设备,靠人工挖掘,将低处的泥土挖掘起来运往堰埂上,加固加高加宽。场面恢弘,人山人海,来来去去,肩挑泥土,甩达甩达;鸡公车运送泥土,咕噜噜,咕噜噜……人工夯实,一人站在高处,领唱号子,见啥唱啥,见花唱花,见草唱草,见姑娘唱姑娘……路上那个妹妹哟,嘿着!毛根在背上滚哟,嘿着!一会儿慢节奏,一会儿快节奏,嘿哟着,嘿着!嘿哟着,嘿着……一人领唱,百人回应。一排排夯石过去,一排排夯石过来,很有趣,也解乏。
  中途还表演节目。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汇聚在一起,自编自演,跳舞,快板,金钱板,三句半,对口词,鼓舞士气,鼓舞干劲。一身着白衬衫,腰扎皮带,面部画的通红、浓眉大眼、嘴唇鲜红的男后生,手拿快板唱道:“金广村,有两颗金,一个是家有,一个是和平。家有是我们的领头人,和平是我们的大救星。大救星,修堰塘,堰塘修起后建粮仓。粮仓装满粮,再说新衣裳……”家有是村村主任,和平是我父亲。堰塘后几经修建,规模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如今,已是农家乐乡村旅游地,已具规模,交通便利,公交车直达,繁荣,景盛,鸟语,花香,鱼游。
  上游水库的水引进塘汛坝,灌溉5万余亩良田,水资源丰富,余水流进了小河。小河对面就是我们村。一次检查工作,父亲看见了,非常心疼,回去后就向公社提议,架设高剪槽,引水过河。大运河、红旗渠、南水北调……这是国家水利工程。架设高剪槽,引水过河,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的设想,令人感动,令公社领导感动,当即立项支持。父亲回到村上,组织社员破竹编网兜,下河捞石头装进竹网兜栽木桩。木桩形成一个剪刀形状,下大上小,一排排剪刀木桩立于小河里,整齐划一,长长的木沟槽架设在剪刀口上,将河对岸的水引进我们村。清清亮亮的水欢快地奔跑,流进田野,蜿蜒爬行,滋润禾苗;禾苗噌噌往上窜,微风一吹,摇头晃脑,满面喜悦……丰收的果实汩汩流进社员的柜子里,金黄的稻谷、小麦,哗哗流进国家的粮仓里。
  水利建设多在十冬月农闲时进行,那寒冷恶劣的天气,冰冷刺骨的河水,令人望水而寒。那天,许多人站在河岸上,没人下河。父亲说:“我看冷得死不!”两把脱掉衣裤,砰嗵一声跳下河,岸上的人,一个、两个……全下了河,在水里捞石头,装网兜,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嘴、脸,冻的青乌,身子瑟瑟抖,工作一会,爬上岸烤火,喝酒取暖,又下河……
  次年夏季,小河里涨大水,高剪槽毁于一旦。进入10月,父亲又组织社员破竹编网兜,下河捞石头。这天下午,太阳暖洋洋的,几十个青壮男人下到河里……那时的10月,非比现在,一进9月,就非常寒冷,虽然太阳高照,但下到齐腰深的水里,钢铁般的身子,也难抵挡冰冷刺骨的河水。大家在水里工作一会,瑟瑟爬上岸,烤火,喝酒取暖。父亲发现少了一人,“周贵友!”喊了一声,没人应声。“周贵友!”还是没人应声。河里没人,岸上没人,以为周贵友在树林里解手,去找,没人。“周贵友!”“周贵友!”大家高喊,没人。几十个男人一起下河,一排排探查过去,一排排探查过来……“在这!”父亲惊叫一声,大家扑腾扑腾晃过来……周贵友沉在河底,蜷缩着身子。大家手忙脚乱将周贵友抬上岸,头低脚高位,放在一块木板上,按压背部,压出腹里的水……有人牵来一头水牛,将周贵友伏在水牛背上,这是农村对溺水者的一种施救方法。一切都徒劳。父亲啪嗒啪嗒掉泪。
  周贵友的死,系抽筋所致。人们忙于工作,疏忽了身边的同志。周贵友走了,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水利事业,献给了金广村。
  太阳回去了,吹起了风,树叶沙沙落泪,村里的狗,汪汪哭,公鸡、母鸡蜷缩在树荫下,掉泪……“你让我怎么活哟,你丢下两个娃儿……”周贵友的妻子望天大哭。村干部,公社干部,安抚周贵友的妻子,料理后事。
  按照毛主席说的,村里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第二天上午,公社干部主持,在我们村召开追悼会,号召全村的人向周贵友学习……割了一副很厚实的柏木棺材,四个大汉哼哧哼哧抬上山,挖了个坑,埋了。给家属补贴一百元钱,就了了。高剪槽架设工作继续进行。次年夏季,小河里一涨水,高剪槽又毁于一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县里来人考察,后拨款建设导水管。采用铁管道,自河对岸直插河底,平铺过河,爬坡,上岸,利用虹吸原理,将河对岸的水,通过导水管道引水过河,解决了架设高剪槽之劳顿,之劳民伤财。
  铁管道日久生锈,漏水,跑压,水爬不上坡,上不了岸,改为水泥管道。直到现在,导水管仍然是我们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一说起修堰塘、架设高剪槽,父亲便满面红光,滔滔不绝。母亲说,你付出那么多,得到啥?父亲说,得啥,荣誉还不是一张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