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一梦
2021-12-28叙事散文千针鱼
逍遥一梦看到逍遥岛标志性的建筑灯塔时,我吃了一惊。不到这里应该以月或年计算,虽说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这座废弃的灯塔只剩了一半,犹如一根失去了火柴头的火柴,再也散发不了光亮。塔身的窗大开着,看得见爬向塔顶的笔直的楼梯架。它是何时失去头部的,……
逍遥一梦
看到逍遥岛标志性的建筑灯塔时,我吃了一惊。不到这里应该以月或年计算,虽说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这座废弃的灯塔只剩了一半,犹如一根失去了火柴头的火柴,再也散发不了光亮。塔身的窗大开着,看得见爬向塔顶的笔直的楼梯架。它是何时失去头部的,我不得而知。塔的底部和多年前一样,写满了字,画满了图案。几十年,这些涂鸦一层层堆积,叠放了多少少年的喜怒哀乐。有的被挤落至最深处,有的在无数的汉字里隐藏,有的豪放地面朝阳光。无论是仰面的,还是在喘息中蜷缩的文字,都是一张张年青的脸庞,或嗔怒,或害羞,或甜蜜。 放眼灯塔四周,一派荒芜。栅栏上的粗壮的钢筋不是断了就是弯曲了,零乱的几根参差不齐地立在弧形的水泥墩上。栅栏外的大石块不见了,一头牛孤单地立在野草丛中。高大的杨树和水杉在阳光下绿得透亮,没有了江水与它们应和,单一的哗哗声空旷地响着。江水退到了远方,沙地将它挤成一条细小的河流,目光追着荒草也搜寻不到昔日的澎湃。听不到客轮的鸣笛声,看不到往来的商人,那盛满夕阳的江水在这里一去不复返了。 夏日里爱顺着栅栏的台阶向下,在凸起的石块间寻找一块平整的坐下,将脚放在江水里划动。江水如一块柔软的丝绸,光滑细腻,有时也会突然浪起,一层层扑向石块,湿了衣裙。多年前一个寂静的下午,我把几年的日记投向它,它们慢慢洇湿了我的文字,蓝的、黑的墨水模糊一片,那些流水事件终是随流水而去。 夏季的水来势汹涌,外婆在家听得忧心忡忡。五四年的洪水在她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于是,在一个黄昏,我带着莲花小脚的外婆去大堤上看水。那时虽说城区很小,但江边似乎是很遥远的一个地方,对外婆更是。因对洪水的恐惧,在大堤上看水的人很多,人们议论最多的便是今天水位多少,涨幅多少。一望无垠的江水奔涌在外婆的脚下,不过几尺的距离。它们漫过了石块,漫过了栅栏,漫过了通向灯塔的小路,漫过了堤外的房屋。几岁的我不知洪水的可怕,只见到了茫茫一片,见到了近处挺着半个身子的树木,还有露着屋顶的房子。如今,这不可一世的江水竟然无踪可寻了。二十多年的时光,我没看到逍遥岛的美,看到的只是破坏性的残缺,唯有记忆可依靠。 逍遥岛通向大堤的路仍是一段短短的土路,两旁长满了野草,拉煤的货车将不宽的路压下两条深深的车辙印,路上充满了青草的清气,还有马屎牛粪的气味,有几处粪便的堆积处。完完全全乡村的气息。 上了大堤就不一样了。如今大堤上仍旧热闹,特别是夏日的晚上,卡拉OK、烧烤、台球、海盗船等各式小摊小贩拥拥挤挤地布满了堤外的沙地,喧闹声子夜时依旧可闻。逍遥岛相比来说就寂静了许多,仿佛被人遗忘。其实但凡在容城长大的孩子,都有一段有关逍遥岛的青春记忆。十几岁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这个地方的,那时与逍遥岛相应存在的还有几个小水塘、一群在水塘里游弋的鸭子、几排老树、几个老旧的大树橔、大片斜坡的青草地、天上飞着的纸鸢……这些都到哪里去了呢?
我怏怏地返回,站在堤上,一时竟找不到来时青草湮没的那条小道。工农堤巷,我看到了一间破旧的废弃民房,低矮得要垂着头才可进入,木板拼就的大门可钻进无数条风,搭扣只是一个摆设,主人用细细的铁丝将两扇门扭在一起。 巷内有捣衣声,嘭嘭嘭地仿佛响在上个世纪。母亲曾在家附近的一条小河里浣衣,站在竹编的跳板上,扬着捣衣棒用力地捶打衣服。矮小的我立在河边的柳树下,听得到流水潺潺,看得见青绿的河水起起伏伏。 巷旁的房屋,新旧交错。走在里面,犹如走进了交错的时代。年代新的楼房的客厅里往往是一张麻将桌,四人正酣战,大门口的猫慵懒地伏在阳光下打盹,有人走过时,会眯眯它的眼,便又睡去。破旧的屋子不多了,都低矮地蜷在路面一米多下,一眼便可望见全貌。屋内堆满杂物,堂屋有锅灶,有饭桌,也有自行车,家成了一个堆放物件的场所。 与工农堤巷相连的是建设西路。我很少走这段路,即便出了院子大门向南走几步便到了。它与我娘家的路背道而驰,我只是在休息时偶尔陪爱静的儿子去贺龙广场打球时拐上这条僻静的路。这条通向逍遥岛的路在我生活之外,今天我寻着它的气息而去,才知有些东西被时间改变了,但心底的旧情愫仍在。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9-22 22:51 编辑 ]
看到逍遥岛标志性的建筑灯塔时,我吃了一惊。不到这里应该以月或年计算,虽说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这座废弃的灯塔只剩了一半,犹如一根失去了火柴头的火柴,再也散发不了光亮。塔身的窗大开着,看得见爬向塔顶的笔直的楼梯架。它是何时失去头部的,我不得而知。塔的底部和多年前一样,写满了字,画满了图案。几十年,这些涂鸦一层层堆积,叠放了多少少年的喜怒哀乐。有的被挤落至最深处,有的在无数的汉字里隐藏,有的豪放地面朝阳光。无论是仰面的,还是在喘息中蜷缩的文字,都是一张张年青的脸庞,或嗔怒,或害羞,或甜蜜。 放眼灯塔四周,一派荒芜。栅栏上的粗壮的钢筋不是断了就是弯曲了,零乱的几根参差不齐地立在弧形的水泥墩上。栅栏外的大石块不见了,一头牛孤单地立在野草丛中。高大的杨树和水杉在阳光下绿得透亮,没有了江水与它们应和,单一的哗哗声空旷地响着。江水退到了远方,沙地将它挤成一条细小的河流,目光追着荒草也搜寻不到昔日的澎湃。听不到客轮的鸣笛声,看不到往来的商人,那盛满夕阳的江水在这里一去不复返了。 夏日里爱顺着栅栏的台阶向下,在凸起的石块间寻找一块平整的坐下,将脚放在江水里划动。江水如一块柔软的丝绸,光滑细腻,有时也会突然浪起,一层层扑向石块,湿了衣裙。多年前一个寂静的下午,我把几年的日记投向它,它们慢慢洇湿了我的文字,蓝的、黑的墨水模糊一片,那些流水事件终是随流水而去。 夏季的水来势汹涌,外婆在家听得忧心忡忡。五四年的洪水在她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于是,在一个黄昏,我带着莲花小脚的外婆去大堤上看水。那时虽说城区很小,但江边似乎是很遥远的一个地方,对外婆更是。因对洪水的恐惧,在大堤上看水的人很多,人们议论最多的便是今天水位多少,涨幅多少。一望无垠的江水奔涌在外婆的脚下,不过几尺的距离。它们漫过了石块,漫过了栅栏,漫过了通向灯塔的小路,漫过了堤外的房屋。几岁的我不知洪水的可怕,只见到了茫茫一片,见到了近处挺着半个身子的树木,还有露着屋顶的房子。如今,这不可一世的江水竟然无踪可寻了。二十多年的时光,我没看到逍遥岛的美,看到的只是破坏性的残缺,唯有记忆可依靠。 逍遥岛通向大堤的路仍是一段短短的土路,两旁长满了野草,拉煤的货车将不宽的路压下两条深深的车辙印,路上充满了青草的清气,还有马屎牛粪的气味,有几处粪便的堆积处。完完全全乡村的气息。 上了大堤就不一样了。如今大堤上仍旧热闹,特别是夏日的晚上,卡拉OK、烧烤、台球、海盗船等各式小摊小贩拥拥挤挤地布满了堤外的沙地,喧闹声子夜时依旧可闻。逍遥岛相比来说就寂静了许多,仿佛被人遗忘。其实但凡在容城长大的孩子,都有一段有关逍遥岛的青春记忆。十几岁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这个地方的,那时与逍遥岛相应存在的还有几个小水塘、一群在水塘里游弋的鸭子、几排老树、几个老旧的大树橔、大片斜坡的青草地、天上飞着的纸鸢……这些都到哪里去了呢?
我怏怏地返回,站在堤上,一时竟找不到来时青草湮没的那条小道。工农堤巷,我看到了一间破旧的废弃民房,低矮得要垂着头才可进入,木板拼就的大门可钻进无数条风,搭扣只是一个摆设,主人用细细的铁丝将两扇门扭在一起。 巷内有捣衣声,嘭嘭嘭地仿佛响在上个世纪。母亲曾在家附近的一条小河里浣衣,站在竹编的跳板上,扬着捣衣棒用力地捶打衣服。矮小的我立在河边的柳树下,听得到流水潺潺,看得见青绿的河水起起伏伏。 巷旁的房屋,新旧交错。走在里面,犹如走进了交错的时代。年代新的楼房的客厅里往往是一张麻将桌,四人正酣战,大门口的猫慵懒地伏在阳光下打盹,有人走过时,会眯眯它的眼,便又睡去。破旧的屋子不多了,都低矮地蜷在路面一米多下,一眼便可望见全貌。屋内堆满杂物,堂屋有锅灶,有饭桌,也有自行车,家成了一个堆放物件的场所。 与工农堤巷相连的是建设西路。我很少走这段路,即便出了院子大门向南走几步便到了。它与我娘家的路背道而驰,我只是在休息时偶尔陪爱静的儿子去贺龙广场打球时拐上这条僻静的路。这条通向逍遥岛的路在我生活之外,今天我寻着它的气息而去,才知有些东西被时间改变了,但心底的旧情愫仍在。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9-22 22:5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