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梅 花

2021-12-28叙事散文袁光熙
梅花2008年5月,一个阴霾的日子,我去参加一位同学父亲的葬礼。90多岁高龄的老人,葬礼自是十分风光,数百名形形色色的人挤满了偌大的餐厅。许多老同学久别重逢,相互问候,气氛十分热烈。如果不是有许多戴着白孝的亲属,还以为是办喜事呢。吃完饭,饭……
梅花
  2008年5月,一个阴霾的日子,我去参加一位同学父亲的葬礼。90多岁高龄的老人,葬礼自是十分风光,数百名形形色色的人挤满了偌大的餐厅。许多老同学久别重逢,相互问候,气氛十分热烈。如果不是有许多戴着白孝的亲属,还以为是办喜事呢。吃完饭,饭碗全被客人席卷一空,因为按当地的习俗,用高寿老人葬礼上的碗吃饭,可以为家人带来好运。

  我吃完饭,正在抹碗,准备带走。突然,一个同学走过来,对我说:“你知道吗,梅花死了,就在今天发送(出殡)。”我大吃一惊,手中的碗掉在地上,砸得粉碎。同学的父母去世,对我来说,已是常事,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可怎么,刚过耳顺之年,我的同班同学,也和我们的上一辈竟同时乘鹤西去呢?

  梅花姓尤,是我初中、高中的同学。他是一个标准的男子,可不知父母是怎么想的,竟给他取了一个女孩子的名字。这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于是上高中时,自己改名尤刚。可惜太迟了,大家还是习惯叫他梅花。

  梅花个子不高,但很精干,年龄比我们稍大,比我们成熟得多。进初中,他是班长,我任副班长,两人配合默契,工作顺畅。初三年级他担任了团支部书记,我接任班长。当年的梅花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口才相当不错。我多次见到他主持会议,被他滔滔不绝的演讲,从容不迫的掌握会议进程,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所折服。他是我的入团介绍人,在他的帮助下,我刚满15岁,就顺利地加入了共青团。进入高中,他超越了高二、高三年级的学长,担任了有1200多名学生的学生会主席。其才华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的高度肯定。他像一颗耀眼的新星迅速升起,可惜,这颗明星很快就陨落了。

  今天听到他突然去世的消息,我急忙向他家赶去。梅花家住在他父亲单位宿舍一幢陈旧的楼房之中。此时,灵堂早已设好,正中高挂着他的遗像,下面摆放着骨灰盒。他家兄弟姐妹不少,宾客却很稀少,懒洋洋地,七零八落地散布着几十个人,与前一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想找几个同学,寻了半天,只见到他的挚友老彭一人。老彭说,他已经给所有同学都打过电话了,但除了我们两人外,还来了两个,但他们吃完饭,连照面都没有打就走了。想不到当年在学校一呼百应,威信极高的梅花,竟沦落到如此程度,去世了都没有几个同学来送行。

  其实,这并不奇怪,不是同学们无情,而是梅花自己种下的苦果。

  进入高中以后,特别是担任学生会主席以后,梅花的权力欲膨胀了,私心加重了。他利用职权,牟取个人利益,拉帮结伙,打压不同意见的同学,引起了班上大多数同学的不满。于是大家自发组织起来,向学校领导反映了他的问题。他受到批评,撤销了学生会主席的职务。梅花不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恼羞成怒,怀恨在心,他纠集了几个同学,四处活动,把这些普通的同学之间的矛盾,说成是“打击迫害工农子女”的政治事件。省团委曾对此事专门派人到学校调查,结果因“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

  梅花不肯善罢甘休,文革开始以后,他利用当时把斗争矛头指向老师学生的错误路线,抓住班主任伍老师父亲的历史问题,伙同工作组,把伍老师打成“阶级报复分子”,把反对过他的同学打成“阶级报复分子的爪牙”,制造了震惊全市的“XX中学高XX班反革命”事件,使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挨整,班长阿勇被关押。伍老师无辜蒙冤,悲愤万分,在关押的房间内剥开电灯线,准备触电自杀,幸好被看守的学生及时发现,才幸免于难。工作组长郑重宣布:“高XX班许多同学报废。”年仅十七、八岁,单纯幼稚的我们,哪见过这样的阵势,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红卫兵的到来,改变了斗争的方向,矛头指向“走资派”,伍老师和我们被解放了。大家以宽容之心,没有对梅花等人进行追究。梅花却不思悔改,不断写大字报,发传单,暗施冷箭,继续提所谓的“阶级报复”,“打击迫害工农子女”问题。

  下农村插队前夕,在一次班会上,同学们对梅花提出了批评,希望他能认个错,给大家一个交代。谁知梅花态度蛮横,拒不认错。同学们积压已久的愤怒迸发出来,大家忍无可忍,对他动了几下拳脚。更使他怀恨在心。(其实高XX班的同学是很宽容的,当年把我们整得很惨的工作组组长,在他真诚地承认错误以后,我们并没有为难他,反而成为了朋友。可惜,他回到原单位后,被多次批斗、毒打,最后含恨自杀)。

  1977年恢复高考,在我班的数学才子大林报考大学的时候,梅花感到出气的时候到了,他以大林打过他为由,两次写信告状。致使第一次数学高考满分140分的大林落马,第二次又使在答题中有优异表现,登上云南日报头版头条的大林,不但丢失了进入北大数学系的机会,而且几乎再次落榜。梅花的这一行为为多数同学所不齿,他与同学之间残存的一点点情份也由此荡然无存,连我都有很长时间和他断绝了来往。因此,在他去世的今天,大家不来也就不足为怪了。(参看《大林》)

  追悼会开始了,梅花所在单位的领导致悼词。“追悼会上无坏人”,悼词自然都是些溢美之词。但从陈述他的简历中,所透露出的信息,结合我了解到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梅花毕业以后的经历是曲折而艰辛的。

  下农村的时候,梅花感觉到,与同学们一起到宾川,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于是只身返回浙江老家,在那里插队落户。几年以后,不知什么原因,他在那里实在混不下去了,又回到本地,进入一个国营大厂工作,专职开电梯。工作倒是清闲,但雄心勃勃的梅花绝不满足,他利用业余时间,不仅学会了木工技术,还成了一个出色的漆工,四处为别人制作家具。后来又留职停薪,自己开了个餐馆,每天起早贪黑,炒菜、做饭,蒸馒头,辛苦度日。他家庭生活也很不幸,回下关后,娶了位医生的女儿,听说精神上有点毛病,后来不明不白地自杀身亡。娘家人把帐算到梅花身上,他又吃了不少苦。他再婚的妻子个性很强,梅花带着前妻的两个女儿,与她一起生活,个中的甘苦可想而知。他曾找我帮忙,想让我女儿带他年幼的二女儿去广州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家庭矛盾。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辛苦的操劳,情感的不如意,摧残着他的身体,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得了糖尿病,又未得到积极妥善的治疗,因此,才60多岁,便撒手人寰了。看到梅花后半生的生活,使我不由想起陆游关于梅花的诗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老彭代表生前友好讲话。梅花原来拉拢的几个同学,早已分崩离析,各奔东西了,只剩下老彭还对他“忠心耿耿”,不离不弃。老彭对他学生时代的经历,轻飘飘一语带过,重点提到他后半生坚持文学创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病重期间,还写了两部小说,其中一部已经出版,另一部也准备出版。我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十几年以前,梅花来到我家,拿来几十本他出版的书,要我帮他出售。我翻开一看,书的扉页有他的照片和作者简介,他获得了个“影视作家”的头衔。书的内容为当时流行的武打传奇故事。从文字看,颇有点文学功底,应该说写得还不错,至少我是写不出来的。我把他的书交给小卖部出售,居然还卖出去了几本。他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能有这样的毅力,坚持写作,并有所成就,令我感到钦佩。可以看出,中年以后,他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有所悔悟,仇恨报复之心逐渐消除。可惜,就像他改名一样,晚了点。

  追悼会结束了,在一片鞭炮和哀乐声中,数十人组成的小小的送葬队伍送走了梅花的骨灰,它将永久地在苍山脚下安息。

  梅花走了,但他的灵魂似乎还在,在他留下的文字里,在他曲折的一生留给人们的思索中…… [ 本帖最后由 袁光熙 于 2013-5-2 12:3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