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精彩--2农民智慧
2021-12-28抒情散文yangyizhuo
二 农民的智慧在笑话发生过后不久,我也真得忍俊不禁,觉得不记下来是个损失,就凑成了一个短篇,取名叫做“我的可爱的受访户”。再后来,投过稿,人们看后也觉得好笑,但最后并没有被选用。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笑话,对于农民而言,有些不够尊重。其……
二 农民的智慧
在笑话发生过后不久,我也真得忍俊不禁,觉得不记下来是个损失,就凑成了一个短篇,取名叫做“我的可爱的受访户”。
再后来,投过稿,人们看后也觉得好笑,但最后并没有被选用。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笑话,对于农民而言,有些不够尊重。
其实作者的本意并没有半点其他的意思,“可爱”也就是“可爱”。也就如儿童的天真烂漫,说了错话,做个可笑的动作一样,只是让人觉得憨态可掬的可爱了。
2
不过,实际的情况看起来,农民的智力水平并不算高。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接受访问时,听不明白问卷的题目。经常是一个题目反复读,不明白,访员又想方设法的在讲解,最后他的回答还是答非所问。有时回答了,也是口是心非,也就是说,他心里明明在想着一个意思,嘴里说出来却是另外一个意思。
比如,问:离婚总是对孩子有伤害――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他马上回答:这我不能同意!
我问,您是不是听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他说的是,离婚,总是对孩子有伤害。这个说法你同意,还是不同意。
他那里理直气壮的:不同意,离婚我可不同意。
我再说:不是离婚。是离婚对孩子有伤害。
他说:对。有伤害。那是肯定的。所以,我不同意。
电脑在录音,受访者的答案明明是“不同意”。我在记录时,却选择了“同意”,我觉得这才是他心里的本意。
还有一个题目,出现问题最多。
问,您觉得在交流中,普通话重要吗?(1-2-3-4-5,1代表不重要,5是最重要。)
――你觉得普通话重要吗?
十有八九,他的回答是:我不会说普通话。
解释:我们现在说的,不是您会不会说普通话,而是,说普通话这件事儿,您觉得重要不重要。
好容易,对方算是有些明白了,他就笑笑说,重要是重要,可咱不会说。
答案还没完成,我要继续引导。那您觉得有多重要呢?1到5选择一个数。
受访者撇着些笑着摇头:多重要,这怎么说?又不是一件东西,可以放到秤上称称……
我也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对了对了,如果您心里有杆秤的话,最重可以称得5斤,最轻是一斤。那您觉得,普通话有多少斤重?
对方在心海茫茫中,似乎看到了光亮,借了微弱的这丝光,他想想说,那怎么也得有4斤重,嗯,得有四斤。
于是,我赶紧把答案记下,选择了数值“4”。
接着又问:您觉得在交流过程中,英语重要吗?
英语,哈哈哈,俺就没学过。一点也不会说。
……
这个题目一共有五个问题,分别问“普通话,英语,其他外语,外地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你认为在交流中有多重要,1至5选一个数字。一个初中在校生做完全部问题,不过2分钟左右的时间,而对于一个真正的当职农民,他们做完所花费的时间平均在15分钟左右。
所以在这样的题目之前,我往往先是心惊胆战,题目之后是力尽筋疲。
3
印象中的这个老太太不到60岁年纪。头发白了大半,衣着干净,手脚麻利。跟她走进屋子,里面也窗明几净,又擦抹了桌子,安排我做好,又去倒茶,我这里电脑开机时,扭头看她,也已经在旁边凳子了坐好,朝我一笑,露出几颗镶银的白牙,说:问吧。――我就知道遇到高手明白人了。
她语言表达也干净利落,说起来,入情入景。只是问:你是否有过“一周连续吃不饱饭”的经历。
……连续一周说不饱饭啊?有啊。那是,(抬了眼睛,想想,很快就记得起来),六0年嘛。就是六0年。吃不饱饭。活人都要饿死了。俺娘那时候要把我送人了,送给一个上面教书的教员。说孩子啊,不是当娘的心狠,您在咱家就得饿死,跟人走才是条活路。我当时就抱着俺娘的大腿不撒手,眼泪掉湿了她一脚面。娘啊,您别让我走,我不吃饭,哥吃完了,我就舔舔他那碗就行……
她说到这里,眼圈就红了,用手去擦眼泪儿。我也只是在一边静静的听,听到自己也眼里含了泪儿了竟不自觉,半晌忘了往下读题目,倒是她追昔抚今,转瞬间又说起现在的好日子。露着镶银的白牙,满脸笑意说着当前幸福。我一边记下她的答案,一边想到PPT文件里,好像有个百叶窗的效果,选择极短的时间,一点击,刷地从一个画面,进入到了另一个画面。
前面的问题基本上很顺利,有的只需要略加解释,她都能明确的给出答案。我夸奖她,你头脑很敏捷啊,很好的。走过这么多家,你这么大年纪,头脑这么清楚透亮的,很少见!
她也很得意,拉着裤角,一腿盘到凳子上面来,还摸出烟卷来,嚓的擦火柴点上,吸一口,这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她说:我这人脾气犟,想干成的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干不成的。
烟雾里,我看老太意气风发,有巾帼英雄之气度。这样,一直到了最后一个题目:您能认识下面的字吗?
她摇头说:我不认识。一天学没上过。一个字不认识。
我当时只是把这个题目全部处理掉,没有研究她的表情及语气。不记得她是否为此崦感到有些悲哀。我也不敢妄自同情,在她的世界里,已经有着足够的自尊和完美,她还需要识得这些文字吗?
土坯墙,土坯屋,进外屋,到里屋,只是靠墙两个水泥柜,里面盛的应当是粮食,上面堆入着锅碗瓢盆。大妈一直在笑,身材略胖,脸色很白,笑容灿烂如花,声音也响亮亲热。给我的感觉就像天天见面的邻居,又像常来常往的亲戚。
没有大桌子,我们盘膝坐在炕上,中间摆了一个小炕桌。抬头看屋顶很矮了,可能是烧火炕的原因,弯曲的房梁也被薰的乌黑。我抬头是找电扇,暑期刚过,暑热未尽,我刚坐下来,就觉得汗澿澿了。――头上只是没有吊扇,再往四下看,也没有别的什么电扇。这时,哈哈笑的大妈,发现了问题,拿过两把蒲扇,一把递给随同的村干部,一把自己拿到手里,呼呼的给我扇风,一面抱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们家没有电扇,我给你扇……
我不敢再热,给大妈要过扇子,放到身边,只是约她一起回答问卷。大妈去看还做农活,今年不干了。要去三里外,镇上一家“正宗坛子鸡”做帮工。那店里,资产多少元,不知道,年纯利多少元,不知道,只知道是兄弟两个人在开店,雇了她一个帮工。
……我不会骑车子,我会骑脚蹬三轮。早晨6点,我就起床了,蹬着三轮,去他店里。我体格挺好,一年年不生病,生得小病,也不用看,自己拿点药一吃就好。在他店里,要抬蒸笼,这么大个儿蒸笼,(大妈说着,用手在胸前做个很大的半圆样子)一般人哪里抬得动?哈哈哈,我什么活儿都干。咱去了是挣钱,人家也不能让咱闲着……中午睡不了,他们管一顿饭,一直到晚上8点多了。一个月,他们给我600,哈哈哈……
听大妈说话,我很高兴,觉得她像个无往不胜的将军。她的笑声让整个屋子都觉得明亮。若没有前面的问题,也根本看不出,她在今年,刚刚死了老伴。一家里,就剩下了她一人。
普通话重要性的问题过去了,大妈的笑声小了些,不过,还能保持些笑意。到了后面,问“为了经济繁荣,就要拉大收入差距”“要做大事,就不可避免腐败”“一个人获得很大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天赋,……是因为努力程度,……是因为运气……是因为他或她的家里有关系”您是否同意上面的说法。
一开始大妈还会收敛起笑容,在小心翼翼问两句,什么是“经济”?“繁荣”?拉大“什么距”?“腐败”。我们的解释,就像是对一个不懂半点英语的人,来以英译英。大妈只是眼睛空空的睁着,不肯放过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而又真的不知道每一个字都在说什么。题目还在继续,我们只是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备选答案中,有同意,不同意,还有一项是“不知道”,子项目中“不理解题目意思”。按程序的设置,题目不能跳过,只能一道道残忍的碾压过来。到后来,也不再解释,只是问上面说法,你同意吗?小炕桌对面那大妈只是木木的轻摆着手里的蒲扇,梦忆似的的说,“同意”……“同意”。
按我的判断,她属于“不明白题目的含义”,但按当时培训时的要求,只要如实的记录,数据整理时,会有相应的处理方案。我只好在这样一批批的彼此矛盾对立的答案上,都记录了“同意”。
大妈也不识字。也终于完成了问卷的最后题目。我们出门时,她还是哈哈笑着送我们出去,但在我的耳朵里听来,她的笑声已经不再那么信心十分,底气十足了。
我有一种感觉:我们在做了一件极不厚道的事情。把人家本来完整又完善的一个世界打破了。破了一个大洞,让人家从这个洞里,看出去,一片漆黑,惶恐的把头收回去,但洞已经再也补不上了。
我真的想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了。
4
最近一个月里,你是否感到情绪沮丧,做什么事都不能振奋?
没有,从来没有。
有没有感到坐卧不宁,难以保持平静?
没有,从来没有。
有没有感到过精神紧张?
没有。
有没有感到未来没有希望?
没有。
有没有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没有。从来没有。
我的这些农民受访者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多满面笑容,都要笑出声音来,好像从笑纹里在说:没有没有,怎么会有这些?
若是我自己开了电脑,口对着自己的心在问,以上的问题,答案多半是有,有一些时候,一半以上,或者,几乎天天。
农民很容易满足。关于这个说法,一起的农村干部,有的是农民,有的早已经是纯干部了。他们的注解是:这些人,大部分在以前受过穷,挨过饿。就现在看起来,吃得饱,穿的暖,过得去。就好。没别的什么要求。
还有种说法是,他们就是井底之蛙,哪里知道外面什么样子。只是看眼前的那一点,所以就知足了。他们知道个啥?
――那么,您,也包括我,
我们也都还知道啥?又是什么使我们情绪沮丧,坐卧不宁?我们的希望在哪里?意义又在哪里?
5
有问题问农民,你种了几亩地,收入多少,纯收入多少?简单的来说,就是你赚了多少钱?
大部分农民说,没赚钱。
问,没赚钱,怎么还种地?
问来问去,也就明白了。他们所说的没赚钱,或者很少。是说:种子种到地里,收成粮食,卖一部分,更好是投入的成本,或者多少赚一些。但大部分,留到家里,吃了。
不种地的非农民,不管你干什么,也总还是要吃。不管是吃的什么,吃的内容总要排在前列。因为钱多钱少,可以使你活的有好有坏,但吃的问题,关系到你能不能活。赚钱多的,吃的名目繁复,但不一定就合乎道理,赚钱少的,吃的也就简单许多,也往往计较许多。而吃什么,都要拿钱来买,买吃食要有许多的差别,有时间上的差别,有地域差别,也有种类上的差别。有钱时,可能是酒海肉山,没钱时,只怕西北风没得喝。如此,忧无患有,忧少患多,心里不宁时自然也就多了些。只是农民,只需种地,种啥长啥,长啥吃啥。有了闲钱,想奢侈些,就去村里的小卖铺买一些,没钱,也能吃饱。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粮价多少钱一斤,只在卖余粮时过问,留下口粮,不再多关心了。所以也就安然。
我曾经问,一农民,你每月日常用品,上个月花了多少钱?
什么是日常用品?
就是香皂了牙膏了……
那没有。我就没刷过牙。呵呵。
其他问过,每月日常用品花到50元就是很多的了。
民以食为天,是个最基础的问题。虚其心,实其腹,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政治理想。
大智若愚,也许是一种智慧解读的境界。
在笑话发生过后不久,我也真得忍俊不禁,觉得不记下来是个损失,就凑成了一个短篇,取名叫做“我的可爱的受访户”。
再后来,投过稿,人们看后也觉得好笑,但最后并没有被选用。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笑话,对于农民而言,有些不够尊重。
其实作者的本意并没有半点其他的意思,“可爱”也就是“可爱”。也就如儿童的天真烂漫,说了错话,做个可笑的动作一样,只是让人觉得憨态可掬的可爱了。
2
不过,实际的情况看起来,农民的智力水平并不算高。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接受访问时,听不明白问卷的题目。经常是一个题目反复读,不明白,访员又想方设法的在讲解,最后他的回答还是答非所问。有时回答了,也是口是心非,也就是说,他心里明明在想着一个意思,嘴里说出来却是另外一个意思。
比如,问:离婚总是对孩子有伤害――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他马上回答:这我不能同意!
我问,您是不是听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他说的是,离婚,总是对孩子有伤害。这个说法你同意,还是不同意。
他那里理直气壮的:不同意,离婚我可不同意。
我再说:不是离婚。是离婚对孩子有伤害。
他说:对。有伤害。那是肯定的。所以,我不同意。
电脑在录音,受访者的答案明明是“不同意”。我在记录时,却选择了“同意”,我觉得这才是他心里的本意。
还有一个题目,出现问题最多。
问,您觉得在交流中,普通话重要吗?(1-2-3-4-5,1代表不重要,5是最重要。)
――你觉得普通话重要吗?
十有八九,他的回答是:我不会说普通话。
解释:我们现在说的,不是您会不会说普通话,而是,说普通话这件事儿,您觉得重要不重要。
好容易,对方算是有些明白了,他就笑笑说,重要是重要,可咱不会说。
答案还没完成,我要继续引导。那您觉得有多重要呢?1到5选择一个数。
受访者撇着些笑着摇头:多重要,这怎么说?又不是一件东西,可以放到秤上称称……
我也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对了对了,如果您心里有杆秤的话,最重可以称得5斤,最轻是一斤。那您觉得,普通话有多少斤重?
对方在心海茫茫中,似乎看到了光亮,借了微弱的这丝光,他想想说,那怎么也得有4斤重,嗯,得有四斤。
于是,我赶紧把答案记下,选择了数值“4”。
接着又问:您觉得在交流过程中,英语重要吗?
英语,哈哈哈,俺就没学过。一点也不会说。
……
这个题目一共有五个问题,分别问“普通话,英语,其他外语,外地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你认为在交流中有多重要,1至5选一个数字。一个初中在校生做完全部问题,不过2分钟左右的时间,而对于一个真正的当职农民,他们做完所花费的时间平均在15分钟左右。
所以在这样的题目之前,我往往先是心惊胆战,题目之后是力尽筋疲。
3
印象中的这个老太太不到60岁年纪。头发白了大半,衣着干净,手脚麻利。跟她走进屋子,里面也窗明几净,又擦抹了桌子,安排我做好,又去倒茶,我这里电脑开机时,扭头看她,也已经在旁边凳子了坐好,朝我一笑,露出几颗镶银的白牙,说:问吧。――我就知道遇到高手明白人了。
她语言表达也干净利落,说起来,入情入景。只是问:你是否有过“一周连续吃不饱饭”的经历。
……连续一周说不饱饭啊?有啊。那是,(抬了眼睛,想想,很快就记得起来),六0年嘛。就是六0年。吃不饱饭。活人都要饿死了。俺娘那时候要把我送人了,送给一个上面教书的教员。说孩子啊,不是当娘的心狠,您在咱家就得饿死,跟人走才是条活路。我当时就抱着俺娘的大腿不撒手,眼泪掉湿了她一脚面。娘啊,您别让我走,我不吃饭,哥吃完了,我就舔舔他那碗就行……
她说到这里,眼圈就红了,用手去擦眼泪儿。我也只是在一边静静的听,听到自己也眼里含了泪儿了竟不自觉,半晌忘了往下读题目,倒是她追昔抚今,转瞬间又说起现在的好日子。露着镶银的白牙,满脸笑意说着当前幸福。我一边记下她的答案,一边想到PPT文件里,好像有个百叶窗的效果,选择极短的时间,一点击,刷地从一个画面,进入到了另一个画面。
前面的问题基本上很顺利,有的只需要略加解释,她都能明确的给出答案。我夸奖她,你头脑很敏捷啊,很好的。走过这么多家,你这么大年纪,头脑这么清楚透亮的,很少见!
她也很得意,拉着裤角,一腿盘到凳子上面来,还摸出烟卷来,嚓的擦火柴点上,吸一口,这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她说:我这人脾气犟,想干成的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干不成的。
烟雾里,我看老太意气风发,有巾帼英雄之气度。这样,一直到了最后一个题目:您能认识下面的字吗?
她摇头说:我不认识。一天学没上过。一个字不认识。
我当时只是把这个题目全部处理掉,没有研究她的表情及语气。不记得她是否为此崦感到有些悲哀。我也不敢妄自同情,在她的世界里,已经有着足够的自尊和完美,她还需要识得这些文字吗?
土坯墙,土坯屋,进外屋,到里屋,只是靠墙两个水泥柜,里面盛的应当是粮食,上面堆入着锅碗瓢盆。大妈一直在笑,身材略胖,脸色很白,笑容灿烂如花,声音也响亮亲热。给我的感觉就像天天见面的邻居,又像常来常往的亲戚。
没有大桌子,我们盘膝坐在炕上,中间摆了一个小炕桌。抬头看屋顶很矮了,可能是烧火炕的原因,弯曲的房梁也被薰的乌黑。我抬头是找电扇,暑期刚过,暑热未尽,我刚坐下来,就觉得汗澿澿了。――头上只是没有吊扇,再往四下看,也没有别的什么电扇。这时,哈哈笑的大妈,发现了问题,拿过两把蒲扇,一把递给随同的村干部,一把自己拿到手里,呼呼的给我扇风,一面抱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们家没有电扇,我给你扇……
我不敢再热,给大妈要过扇子,放到身边,只是约她一起回答问卷。大妈去看还做农活,今年不干了。要去三里外,镇上一家“正宗坛子鸡”做帮工。那店里,资产多少元,不知道,年纯利多少元,不知道,只知道是兄弟两个人在开店,雇了她一个帮工。
……我不会骑车子,我会骑脚蹬三轮。早晨6点,我就起床了,蹬着三轮,去他店里。我体格挺好,一年年不生病,生得小病,也不用看,自己拿点药一吃就好。在他店里,要抬蒸笼,这么大个儿蒸笼,(大妈说着,用手在胸前做个很大的半圆样子)一般人哪里抬得动?哈哈哈,我什么活儿都干。咱去了是挣钱,人家也不能让咱闲着……中午睡不了,他们管一顿饭,一直到晚上8点多了。一个月,他们给我600,哈哈哈……
听大妈说话,我很高兴,觉得她像个无往不胜的将军。她的笑声让整个屋子都觉得明亮。若没有前面的问题,也根本看不出,她在今年,刚刚死了老伴。一家里,就剩下了她一人。
普通话重要性的问题过去了,大妈的笑声小了些,不过,还能保持些笑意。到了后面,问“为了经济繁荣,就要拉大收入差距”“要做大事,就不可避免腐败”“一个人获得很大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天赋,……是因为努力程度,……是因为运气……是因为他或她的家里有关系”您是否同意上面的说法。
一开始大妈还会收敛起笑容,在小心翼翼问两句,什么是“经济”?“繁荣”?拉大“什么距”?“腐败”。我们的解释,就像是对一个不懂半点英语的人,来以英译英。大妈只是眼睛空空的睁着,不肯放过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而又真的不知道每一个字都在说什么。题目还在继续,我们只是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备选答案中,有同意,不同意,还有一项是“不知道”,子项目中“不理解题目意思”。按程序的设置,题目不能跳过,只能一道道残忍的碾压过来。到后来,也不再解释,只是问上面说法,你同意吗?小炕桌对面那大妈只是木木的轻摆着手里的蒲扇,梦忆似的的说,“同意”……“同意”。
按我的判断,她属于“不明白题目的含义”,但按当时培训时的要求,只要如实的记录,数据整理时,会有相应的处理方案。我只好在这样一批批的彼此矛盾对立的答案上,都记录了“同意”。
大妈也不识字。也终于完成了问卷的最后题目。我们出门时,她还是哈哈笑着送我们出去,但在我的耳朵里听来,她的笑声已经不再那么信心十分,底气十足了。
我有一种感觉:我们在做了一件极不厚道的事情。把人家本来完整又完善的一个世界打破了。破了一个大洞,让人家从这个洞里,看出去,一片漆黑,惶恐的把头收回去,但洞已经再也补不上了。
我真的想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了。
4
最近一个月里,你是否感到情绪沮丧,做什么事都不能振奋?
没有,从来没有。
有没有感到坐卧不宁,难以保持平静?
没有,从来没有。
有没有感到过精神紧张?
没有。
有没有感到未来没有希望?
没有。
有没有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没有。从来没有。
我的这些农民受访者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多满面笑容,都要笑出声音来,好像从笑纹里在说:没有没有,怎么会有这些?
若是我自己开了电脑,口对着自己的心在问,以上的问题,答案多半是有,有一些时候,一半以上,或者,几乎天天。
农民很容易满足。关于这个说法,一起的农村干部,有的是农民,有的早已经是纯干部了。他们的注解是:这些人,大部分在以前受过穷,挨过饿。就现在看起来,吃得饱,穿的暖,过得去。就好。没别的什么要求。
还有种说法是,他们就是井底之蛙,哪里知道外面什么样子。只是看眼前的那一点,所以就知足了。他们知道个啥?
――那么,您,也包括我,
我们也都还知道啥?又是什么使我们情绪沮丧,坐卧不宁?我们的希望在哪里?意义又在哪里?
5
有问题问农民,你种了几亩地,收入多少,纯收入多少?简单的来说,就是你赚了多少钱?
大部分农民说,没赚钱。
问,没赚钱,怎么还种地?
问来问去,也就明白了。他们所说的没赚钱,或者很少。是说:种子种到地里,收成粮食,卖一部分,更好是投入的成本,或者多少赚一些。但大部分,留到家里,吃了。
不种地的非农民,不管你干什么,也总还是要吃。不管是吃的什么,吃的内容总要排在前列。因为钱多钱少,可以使你活的有好有坏,但吃的问题,关系到你能不能活。赚钱多的,吃的名目繁复,但不一定就合乎道理,赚钱少的,吃的也就简单许多,也往往计较许多。而吃什么,都要拿钱来买,买吃食要有许多的差别,有时间上的差别,有地域差别,也有种类上的差别。有钱时,可能是酒海肉山,没钱时,只怕西北风没得喝。如此,忧无患有,忧少患多,心里不宁时自然也就多了些。只是农民,只需种地,种啥长啥,长啥吃啥。有了闲钱,想奢侈些,就去村里的小卖铺买一些,没钱,也能吃饱。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粮价多少钱一斤,只在卖余粮时过问,留下口粮,不再多关心了。所以也就安然。
我曾经问,一农民,你每月日常用品,上个月花了多少钱?
什么是日常用品?
就是香皂了牙膏了……
那没有。我就没刷过牙。呵呵。
其他问过,每月日常用品花到50元就是很多的了。
民以食为天,是个最基础的问题。虚其心,实其腹,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政治理想。
大智若愚,也许是一种智慧解读的境界。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