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笑声激荡玉水涌
2021-12-28抒情散文马霁鸿
笑声激荡玉水涌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
又见那东海千层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
又闻江南桃花香。
同志们迈开大步朝前走,
铁道兵战士……
笑声激荡玉水涌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
又见那东海千层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
又闻江南桃花香。
同志们迈开大步朝前走,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这是有名的一首军歌:《铁道兵之歌》。这首歌在2008 年8月1日的下午,在云南丽江黑龙潭对面的一个叫作继贤宾馆的地方唱响。我这个清高之士之所以愿意说出这个宾馆的名字,是因为我们这群年届半百的老兵(其中有的人十分清贫,度日尚且艰难)在那里玩耍是免费的。而且,这个宾馆是我的老战友木继贤举债修建的——外界的朋友们如果没有兴趣,不去那里消费玩耍也罢,反正那里少不了人气。 铁道兵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们在这个部队里服役过的人,仍然对铁道兵有着极其强烈的认同感,兵种不在了,我们人在,我们仍然将自己当作铁道兵的一员,聚而欢之,而且自豪地将自己称为铁兵。其时,我虽然牙齿残缺,却也是最卖力唱这首歌的人之一。唱着这首歌,我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小伙子时代,回到了风华正茂的豆蔻时光。 这天,一起唱响这首歌的人,一共有33人。当年意气风发、光彩照人的小伙子,现在都成了一个个小老头,有几位甚至花白了头发,成了“白头翁”——岁月无敌呀! 我们这一伙“小老头”是1976年从丽江应征入伍的。我们当的是铁道兵。我们丽江兵所在的部队,是铁道兵第二师。 铁道兵第二师,是一支强大而光荣的队伍。据我所知,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期,这支部队专门为支援越南的抗美救国斗争而组建。部队一组建,就有着强势的建制。尽管它只是师级的级别,但师级首长享受着军职的待遇,人员与装备则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一个集团军——光是直属的汽车营、机械营、给水营、修理营、师医院等等,就有上万人马。对于稍有点军事历史常识的朋友,我说一说我们的大体编制,你就能够约略估算出我们的战斗力量了:我们师有着铁道兵六至十团的五个建制团,每个团下辖四个营,每个营则有着五个连——其中四个是施工连,一个是机械连(或曰高射机枪连)。还有,团部下属的连极单位也在十个来往——比如两个汽车连,修理连,机械连,卫生队,警卫连,仓库,加工厂,等等。而平均下来,每个连队的人员再怎么少也是不低于120人的。还有,师部以及各个团部、营部还有着若干的机关人员。这样,简单算一笔帐,这个师岂不是相当于一个集团军么! 这样强势配置的队伍开赴越南、帮助越南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当然战功赫赫——主要任务是抢修铁路,围绕着抢修铁路,也作一些战斗。嘿,就拿我们二师十团二营十连(也就是我的老连队)来说吧,尽管只是一个营所辖的高射机枪连,却在连长古德明的指挥下,用颇为原始的单管高射机枪,揍下来了喷气式的现代化的十二架美国飞机(为此,我的老连队被中央军委记了十一次二等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一次我连的高射机枪与越南的高射炮同时打中了一架美国飞机,就将功劳让给了越南部队)!这样的战绩,在中国军队步兵的历史上,至今还没有出现过第二例。闲笔一句:据最近看到的史料,在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空军部队中服役的、已故总统袁世凯的一个孙子,曾经驾机击落了八架日本飞机,也创造了一个中国之最,但他属于空军。 因此,我们作为人民解放军、特别是战功赫赫的铁道兵第二师的一员,没有理由不骄傲。 虽然,铁道兵几十万人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按照中央的安排,集体转业,成为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但我们仍然把自己当作一个兵,而且,以我们自己的坚强与勇猛,我们索性将“铁道兵”当中的那个“道”字省略去,将自己称为铁兵,自豪啊! 有这么一群铁兵,就在风和日丽的建军节,在丽江黑龙潭边上聚会了一道别致的风景。人,老了。时光,老了。但,友谊不老,情意不老。冲锋陷阵的意气更不会老。 你看,这个叫作李元生的战友,特意带来了一张《铁道兵》报的复印件。这张报纸,可是1979年出版的哪,可以算作文物喽。就在这张报纸上,头版头条发表了我写李元生事迹的文章《青春恰似焊花红》。李元生的事迹,可是战功赫赫的事迹——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嗨,这是不是历史老人开的一个玩笑,十几年前,我们师去支援越南,这下却是去教训越南),在友谊关以南,在越南那一侧的同登地方,李元生伴着身边亢奋舞蹈的死神,冒着炙人神智的酷暑,冒着催人呕吐的腐尸气味,用一把强大的焊枪,切割下最终装载了若干个车皮的铁轨,为铁路遮断(亦即切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因此立下了军功。朴实的李元生,拿着这张报纸来,并不想炫耀什么,而是将它作为一张“联络图”,将战友之情紧紧相连。作为战友的我,当然对李元生充满敬意。 充满敬意的,还有一位——杨志军。老杨早年间在丽江本地的百货公司工作。由于大家所能理解的原因,他下岗了。下岗后,他买了一辆小货车搞运输,维持生计,却不幸出了事故,车毁人伤,从此基本上散失了谋生能力。还好,国家出台了一个好政策——历年来在部队中参战过的人员,没有固定收入者,给予一份生活补贴。杨志军因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也就有了这份生活补贴,勉为其难地得到了些许温饱。稍得温饱的杨志军,却不安份,他居然搞起了令许多专家望而却步的学术勾当——东巴文化研究。据我所知,他很长一段时间忍饥挨饿到大东、奉科一带调查、采访,搜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的研究性论文,曾在《丽江日报》上发表。 如前所述,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业已成为了一个个小老头,最年轻者,也已经年届半百了哪。可老去的只是面容,打皱的只是时光。战友情意,青春友谊,仍然像三十年以前那样亮丽光鲜。我们到黑龙潭里面去闲逛。有人突然就对那些真正的老头正在对弈着的象棋来了兴趣,看到有的棋手激动起来,吼上三声,跺上五脚,掀了棋盘,甩袖而去,这里就款款靠拢去,扶正棋盘,拣了棋子,摆好棋阵,然后,至诚向旁边面面相觑的老棋手邀上一请:来哎,老叔老哥,交流上一盘……他在那里“交流”,同行的战友也就耐了性子,陪在一旁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尽管旁边的看客们“驾炮”、“飞相”、“拱卒”、“走车”叫个不停,有的人甚至忍不住冲动,动手就去搬动棋子,这里的几个老战友,却袖了手,或者歪了头,静若处子般笑对那狼烟四起的汉界楚疆。等到那儿的气氛回归风和日丽,下棋的战友也过了瘾,畅快淋漓地伸腰而起,大家相对笑一笑,才坦坦地去那“得月楼”吟哦一回“潜龙在天飞龙在地、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大兵的身份是确定的,家境的色彩却不都缤纷。有的人甚至身缠重病,有的人甚至居无定所。但,有一点最是让人欣慰,就是这群人仍然保持着当年那一股对事业进取的豪情、对日常生活的澹定心境。除了很少几个情趣相投的“麻友”,大部分人对那麻将坨坨是不感兴趣的。大家或者围桌聚谈,或者一二嘀咕。不管嘀咕什么,无非就是议论自己家的境况,打探别人家的状况。打探下来的情况,无非是一句唐诗现代的别致韵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先天遗传得来的资质不一样,后天所受到的教育、熏陶不一样,再加上所谓的运气也有所差别,同是一个饭桶里抡勺子的士兵、战友,退伍若干年以后,发展也就不一样了,这十分正常——正如前文所说,有的人衣食堪忧,居无定所,低眉顺眼,而有的人身居高位,小车大宅,高视阔步。但战友们走到一起,也就填平了沟壑。平常窝着胸的,挺直了胸膛,往常斜着眼的,转正了眼珠。最是那几位“政法大爹”有趣,以往,他们吼过千人万人,而此刻的语气,温柔得差一点就赶上林黛玉了。嘿嘿。在此,我作为这个人群中的“老哥”之一,颇为动心的一点,就是那几位当了“大官”的战友,主动提出、表达了两点意愿:战友们需要帮忙的事情,只要不违法,他们一定尽力而为;大家一定不要称呼院长局长所长股长之类的职务,直呼其名或者叫老曹老郝老孟就很好。当然,叫一叫“预支”、“预备用枪”这样的绰号就更妙。 有的人尽管囊中羞涩,却也在胸中揣着一份鼓胀的意愿的,提出自已一人为这次活动买单,囊括所有的开支。但主持人不同意,你们这样做来,低收入者就不好意思在下次再参加大家的活动了呀。还是AA制好,大家打平伙。这很好啊。于是大家鼓掌。 文章末了,似乎我也没有什么可嚼筋的了。但,还是想到了三点零碎事情,约略讲上一讲。 若干战友因为参加了自卫反击作战,或者身处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当中,得到了参战部队人员的生活补贴,很欣慰。虽然我等因为在“单位”之中,有固定收入,没能拿到这个补贴,我们也很欣慰。 有几位很好玩的战友,例如赵卫平、乔明、唐嘉福等等 ,天不假年,早早就到天堂“背盐巴”去了。他们中,有的因事故而亡,有的是因公牺牲,也有的是疾病拖累……不管怎么说,不到五十就辞别人世,都是属于夭折啊。呜呼! 这次打平伙的炊事员,我没有认真审视,可能有王建国、和钢、张幸元这几个伙计吧。我没有仔细去看他们手中拿了什么“武器”,但是我下一次去参加活动的时候,我一定要别上一件惊吓大家一番的别致武器——吹火筒。 在我们老战友聚会之前,听说黑龙潭已经几个月不出水。我们到了那里时,但见许多的泉眼咕咕嘟嘟竞相朝天冒着水花,好多的老者与小孩,站在泉眼旁边拍胸拍腿,甩壶摇瓶,欢呼跳跃,更有许多的妖娆女子,将粉红颜面映照着的手机打个不停,向亲友们报告澄净清澈的好消息。一旁的老者,就翘起大拇指,赞赏我们这群过路的老兵,为黑龙潭带来了好运。黑龙潭的泉眼重冒清泉,是不是我们这群老兵带来的好运,我不太有把握。但有一点我却是欣慰至极——我们老战友的聚会,正如这黑龙潭的清泉,清洌明丽散发霞光哪。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
又见那东海千层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
又闻江南桃花香。
同志们迈开大步朝前走,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这是有名的一首军歌:《铁道兵之歌》。这首歌在2008 年8月1日的下午,在云南丽江黑龙潭对面的一个叫作继贤宾馆的地方唱响。我这个清高之士之所以愿意说出这个宾馆的名字,是因为我们这群年届半百的老兵(其中有的人十分清贫,度日尚且艰难)在那里玩耍是免费的。而且,这个宾馆是我的老战友木继贤举债修建的——外界的朋友们如果没有兴趣,不去那里消费玩耍也罢,反正那里少不了人气。 铁道兵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们在这个部队里服役过的人,仍然对铁道兵有着极其强烈的认同感,兵种不在了,我们人在,我们仍然将自己当作铁道兵的一员,聚而欢之,而且自豪地将自己称为铁兵。其时,我虽然牙齿残缺,却也是最卖力唱这首歌的人之一。唱着这首歌,我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小伙子时代,回到了风华正茂的豆蔻时光。 这天,一起唱响这首歌的人,一共有33人。当年意气风发、光彩照人的小伙子,现在都成了一个个小老头,有几位甚至花白了头发,成了“白头翁”——岁月无敌呀! 我们这一伙“小老头”是1976年从丽江应征入伍的。我们当的是铁道兵。我们丽江兵所在的部队,是铁道兵第二师。 铁道兵第二师,是一支强大而光荣的队伍。据我所知,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期,这支部队专门为支援越南的抗美救国斗争而组建。部队一组建,就有着强势的建制。尽管它只是师级的级别,但师级首长享受着军职的待遇,人员与装备则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一个集团军——光是直属的汽车营、机械营、给水营、修理营、师医院等等,就有上万人马。对于稍有点军事历史常识的朋友,我说一说我们的大体编制,你就能够约略估算出我们的战斗力量了:我们师有着铁道兵六至十团的五个建制团,每个团下辖四个营,每个营则有着五个连——其中四个是施工连,一个是机械连(或曰高射机枪连)。还有,团部下属的连极单位也在十个来往——比如两个汽车连,修理连,机械连,卫生队,警卫连,仓库,加工厂,等等。而平均下来,每个连队的人员再怎么少也是不低于120人的。还有,师部以及各个团部、营部还有着若干的机关人员。这样,简单算一笔帐,这个师岂不是相当于一个集团军么! 这样强势配置的队伍开赴越南、帮助越南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当然战功赫赫——主要任务是抢修铁路,围绕着抢修铁路,也作一些战斗。嘿,就拿我们二师十团二营十连(也就是我的老连队)来说吧,尽管只是一个营所辖的高射机枪连,却在连长古德明的指挥下,用颇为原始的单管高射机枪,揍下来了喷气式的现代化的十二架美国飞机(为此,我的老连队被中央军委记了十一次二等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一次我连的高射机枪与越南的高射炮同时打中了一架美国飞机,就将功劳让给了越南部队)!这样的战绩,在中国军队步兵的历史上,至今还没有出现过第二例。闲笔一句:据最近看到的史料,在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中,在国民革命军空军部队中服役的、已故总统袁世凯的一个孙子,曾经驾机击落了八架日本飞机,也创造了一个中国之最,但他属于空军。 因此,我们作为人民解放军、特别是战功赫赫的铁道兵第二师的一员,没有理由不骄傲。 虽然,铁道兵几十万人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按照中央的安排,集体转业,成为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但我们仍然把自己当作一个兵,而且,以我们自己的坚强与勇猛,我们索性将“铁道兵”当中的那个“道”字省略去,将自己称为铁兵,自豪啊! 有这么一群铁兵,就在风和日丽的建军节,在丽江黑龙潭边上聚会了一道别致的风景。人,老了。时光,老了。但,友谊不老,情意不老。冲锋陷阵的意气更不会老。 你看,这个叫作李元生的战友,特意带来了一张《铁道兵》报的复印件。这张报纸,可是1979年出版的哪,可以算作文物喽。就在这张报纸上,头版头条发表了我写李元生事迹的文章《青春恰似焊花红》。李元生的事迹,可是战功赫赫的事迹——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嗨,这是不是历史老人开的一个玩笑,十几年前,我们师去支援越南,这下却是去教训越南),在友谊关以南,在越南那一侧的同登地方,李元生伴着身边亢奋舞蹈的死神,冒着炙人神智的酷暑,冒着催人呕吐的腐尸气味,用一把强大的焊枪,切割下最终装载了若干个车皮的铁轨,为铁路遮断(亦即切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因此立下了军功。朴实的李元生,拿着这张报纸来,并不想炫耀什么,而是将它作为一张“联络图”,将战友之情紧紧相连。作为战友的我,当然对李元生充满敬意。 充满敬意的,还有一位——杨志军。老杨早年间在丽江本地的百货公司工作。由于大家所能理解的原因,他下岗了。下岗后,他买了一辆小货车搞运输,维持生计,却不幸出了事故,车毁人伤,从此基本上散失了谋生能力。还好,国家出台了一个好政策——历年来在部队中参战过的人员,没有固定收入者,给予一份生活补贴。杨志军因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也就有了这份生活补贴,勉为其难地得到了些许温饱。稍得温饱的杨志军,却不安份,他居然搞起了令许多专家望而却步的学术勾当——东巴文化研究。据我所知,他很长一段时间忍饥挨饿到大东、奉科一带调查、采访,搜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的研究性论文,曾在《丽江日报》上发表。 如前所述,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业已成为了一个个小老头,最年轻者,也已经年届半百了哪。可老去的只是面容,打皱的只是时光。战友情意,青春友谊,仍然像三十年以前那样亮丽光鲜。我们到黑龙潭里面去闲逛。有人突然就对那些真正的老头正在对弈着的象棋来了兴趣,看到有的棋手激动起来,吼上三声,跺上五脚,掀了棋盘,甩袖而去,这里就款款靠拢去,扶正棋盘,拣了棋子,摆好棋阵,然后,至诚向旁边面面相觑的老棋手邀上一请:来哎,老叔老哥,交流上一盘……他在那里“交流”,同行的战友也就耐了性子,陪在一旁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尽管旁边的看客们“驾炮”、“飞相”、“拱卒”、“走车”叫个不停,有的人甚至忍不住冲动,动手就去搬动棋子,这里的几个老战友,却袖了手,或者歪了头,静若处子般笑对那狼烟四起的汉界楚疆。等到那儿的气氛回归风和日丽,下棋的战友也过了瘾,畅快淋漓地伸腰而起,大家相对笑一笑,才坦坦地去那“得月楼”吟哦一回“潜龙在天飞龙在地、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大兵的身份是确定的,家境的色彩却不都缤纷。有的人甚至身缠重病,有的人甚至居无定所。但,有一点最是让人欣慰,就是这群人仍然保持着当年那一股对事业进取的豪情、对日常生活的澹定心境。除了很少几个情趣相投的“麻友”,大部分人对那麻将坨坨是不感兴趣的。大家或者围桌聚谈,或者一二嘀咕。不管嘀咕什么,无非就是议论自己家的境况,打探别人家的状况。打探下来的情况,无非是一句唐诗现代的别致韵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先天遗传得来的资质不一样,后天所受到的教育、熏陶不一样,再加上所谓的运气也有所差别,同是一个饭桶里抡勺子的士兵、战友,退伍若干年以后,发展也就不一样了,这十分正常——正如前文所说,有的人衣食堪忧,居无定所,低眉顺眼,而有的人身居高位,小车大宅,高视阔步。但战友们走到一起,也就填平了沟壑。平常窝着胸的,挺直了胸膛,往常斜着眼的,转正了眼珠。最是那几位“政法大爹”有趣,以往,他们吼过千人万人,而此刻的语气,温柔得差一点就赶上林黛玉了。嘿嘿。在此,我作为这个人群中的“老哥”之一,颇为动心的一点,就是那几位当了“大官”的战友,主动提出、表达了两点意愿:战友们需要帮忙的事情,只要不违法,他们一定尽力而为;大家一定不要称呼院长局长所长股长之类的职务,直呼其名或者叫老曹老郝老孟就很好。当然,叫一叫“预支”、“预备用枪”这样的绰号就更妙。 有的人尽管囊中羞涩,却也在胸中揣着一份鼓胀的意愿的,提出自已一人为这次活动买单,囊括所有的开支。但主持人不同意,你们这样做来,低收入者就不好意思在下次再参加大家的活动了呀。还是AA制好,大家打平伙。这很好啊。于是大家鼓掌。 文章末了,似乎我也没有什么可嚼筋的了。但,还是想到了三点零碎事情,约略讲上一讲。 若干战友因为参加了自卫反击作战,或者身处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当中,得到了参战部队人员的生活补贴,很欣慰。虽然我等因为在“单位”之中,有固定收入,没能拿到这个补贴,我们也很欣慰。 有几位很好玩的战友,例如赵卫平、乔明、唐嘉福等等 ,天不假年,早早就到天堂“背盐巴”去了。他们中,有的因事故而亡,有的是因公牺牲,也有的是疾病拖累……不管怎么说,不到五十就辞别人世,都是属于夭折啊。呜呼! 这次打平伙的炊事员,我没有认真审视,可能有王建国、和钢、张幸元这几个伙计吧。我没有仔细去看他们手中拿了什么“武器”,但是我下一次去参加活动的时候,我一定要别上一件惊吓大家一番的别致武器——吹火筒。 在我们老战友聚会之前,听说黑龙潭已经几个月不出水。我们到了那里时,但见许多的泉眼咕咕嘟嘟竞相朝天冒着水花,好多的老者与小孩,站在泉眼旁边拍胸拍腿,甩壶摇瓶,欢呼跳跃,更有许多的妖娆女子,将粉红颜面映照着的手机打个不停,向亲友们报告澄净清澈的好消息。一旁的老者,就翘起大拇指,赞赏我们这群过路的老兵,为黑龙潭带来了好运。黑龙潭的泉眼重冒清泉,是不是我们这群老兵带来的好运,我不太有把握。但有一点我却是欣慰至极——我们老战友的聚会,正如这黑龙潭的清泉,清洌明丽散发霞光哪。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