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与牛
2021-12-28叙事散文茅舍
大哥与牛大哥年愈古稀,形容枯蒿,家里的重活干不动了,闲暇无事,总喜欢站在大路口,望着村前的田畈。因为这田畈上满布着他的足迹,有他从童年到青年、壮年和老年生活的印痕,也有他的欢乐和悲哀。对于一个庄稼人来说,看见落籽出芽、花开花谢,自然是一件……
大哥与牛
大哥年愈古稀,形容枯蒿,家里的重活干不动了,闲暇无事,总喜欢站在大路口,望着村前的田畈。因为这田畈上满布着他的足迹,有他从童年到青年、壮年和老年生活的印痕,也有他的欢乐和悲哀。对于一个庄稼人来说,看见落籽出芽、花开花谢,自然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看见扬鞭催牛、犁田耙地,那才是眼中最优美的一道景致。想当年,大哥先当牛倌,后当庄稼把式,几乎没有一天离开过牛。
人们都说,牛在动物中最通人性,也特重情义,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大哥信。大哥一生牧过用过好几头牛,唯独那条大牯牛的情义深深烙在了他的心里。
那一年,他还是个牧童,家里买来了一条身材高大,膘肥体壮,毛色紫黑的大牯牛,父亲给它取名叫大黑。大黑脾气挺犟,开始大哥怎么也驯服不了它,一牵出栏门,它不是喷气,就是踢蹶子,骑上它的背一蹦老高,好几次把大哥甩到地上。有一次大哥牵着大黑到花山坞去放牧,草场上的牛很多,有老牛、嫩牛、公牛、母牛。场边上的一棵柳树下,一头威武壮健的大牯牛一边倚树擦痒,一边眼睛瞄着一头发情的母牛。这时大哥牵着的大黑,也看见了那条发情的母牛,它“哞哞”几声,磨磨蹭蹭地往前凑。那条擦痒的牯牛见状,甩了几下尾巴,踢了几下蹄子,气呼呼地向着大哥牵着的大黑奔来,双方抵住犄角,翘起屁股格斗起来。大哥吓得丢下疆绳,躲得远远的。两条牛越打越气,直打得皮开肉绽,浑身是血,最后幸亏来了一位大人,才用扁担赶开了两条格斗的牛。放牧归来,大哥没有鞭打大黑,而且心疼地用香油给它敷伤口,拌了豆饼、花壳给它补身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治疗,大黑的伤口慢慢愈合了。自此以后,大黑见了大哥再也不吹胡子瞪眼了,现出一幅亲昵的样子,时常嗅嗅大哥的衣服,舔舔大哥的双手,大哥骑在它的背上再也不犟了,稳稳当当的,特舒服。
有一天,天刚刚朦朦亮,父亲叫醒大哥去放牛。大哥揉着惺松的双眼,拿根竹桠梢,走到牛栏屋,牵出大黑,骑上牛背,两腿拍打着牛肚子,催赶着大黑向花山坞的草场奔去,乡间小道上响着牛的“的的得得”的蹄声。大黑一边默默的向前走,遇到路边的露水草顺势啃几口,尔后昂起头,一边嚼着,一边向草场奔去。说时迟那时快,忽然从路边横里钻出了那个“冤家对头”——那条好发飙风、好打架的大牯牛,它红着眼用角抵住了大黑的肚子,大黑痛得“哞哞”直叫,转过身朝那条大牯牛顶去。坐在牛背上的大哥,卒不及防,从牛背上向着牛脖子滑去,衣服挂到了角上,大黑将角向上一伸,不料角尖插进了大哥的肚皮上,划开了一道口子,血和肠子顿时喷涌而出,人被甩倒在地上。那条好打架的牯牛吓得跑老远。大黑喘着气,围着大哥转了一圈,用鼻子在大哥身上嗅来嗅去,最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够着大哥,昏昏沉沉的大哥,感觉大黑在用舌头舔他的手,他微睁双眼,捂着肚子,强忍疼痛,趴在了牛背上。大黑驮着大哥到家门口,“哞哞”了几声,父亲出门一看,见大哥血淋淋地趴在牛背上,连忙将大哥抱下来,及时送进了县医院,大哥的一条命就这样被捡了回来。自此以后,父亲和大哥格外看重这条牛。
后来,农村实行合作化,人和牛都入了社,大哥已由牧童变成了庄稼汉,而大黑却一天天见老了。有一天,侄儿放牧归来,走到村口一座木板桥上,大黑的脚一趔趄,就像一座山似的倒进了河里,击得河水溅起一人多高,可怜这条耕作了一辈子的老牛从此再也站立不起来了。社员们七手八脚的将它捆绑着抬进牛栏,大黑躺在稻草上,眼睛里现出哀怨痛苦的样子,众人要求社长赶快找牛医治一治,牛医来了,检查后说,牛的腿骨已经骨折,怕是治不好了。社长听了这话,就对社员们说:这条牛做庄稼已不中用了,就宰了它吧,让全村人打打牙祭。
大哥听说要宰大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一天他老是围着牛栏转,有时还跨进栏里,摸摸大黑的犄角,拍拍它的背脊,尔后又拉上几把稻草给它嚼嚼。而大黑就像一位世故的老人,已经预知到了自己的命运,它趴在栏里,望着大哥,着着实实吼了几声,好像是卸下了一生的重负。大哥见它眼睛里流出了白色的很稠的泪珠,豆大的,一颗颗往下掉,很快又串成了一行行,顺着它的腮边刷刷直下,大哥见了,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大哥极不赞成杀这条牛,因为这条牛不仅有恩于他,而且很驯服,干起活来步伐稳实,好驾驭,极耐劳。但是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一个搬土疙瘩的社员,哪能拗得过有职有权的社长呢?老牛终于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屠夫的尖刀是无情的,只见刀光一闪,鲜血四溅,老牛在一声声呻吟中慢慢地瘫软下来,最后就奄奄一息了。大黑死了,剥下来的牛皮挂在村后大树上,牛肉被分成几十份,拎进了各家的厨房。晚炊时,全村家家户户的锅里都飘出了肉香。当母亲将烧熟的牛肉端上饭桌时,大哥却默默地离开了。自此以后,在大哥的食谱里,牛肉几乎是空白。没有人知道大哥为什么不吃牛肉,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
大哥一生爱牛,爱得简直有些痴狂。晚年的他,还时常站在村头路口上,想着一些与牛有关的陈年旧事。有时候还朦朦胧胧地真像是看见了那条心爱的牯牛,他看见大黑还活着,只是渐去渐远。远处,有人在唱与牛有关的山歌,大哥想,这也许是有人在为大黑高唱一曲无人喝彩的最后挽歌,祈求上苍为它合上生命的日历。
大哥年愈古稀,形容枯蒿,家里的重活干不动了,闲暇无事,总喜欢站在大路口,望着村前的田畈。因为这田畈上满布着他的足迹,有他从童年到青年、壮年和老年生活的印痕,也有他的欢乐和悲哀。对于一个庄稼人来说,看见落籽出芽、花开花谢,自然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看见扬鞭催牛、犁田耙地,那才是眼中最优美的一道景致。想当年,大哥先当牛倌,后当庄稼把式,几乎没有一天离开过牛。
人们都说,牛在动物中最通人性,也特重情义,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大哥信。大哥一生牧过用过好几头牛,唯独那条大牯牛的情义深深烙在了他的心里。
那一年,他还是个牧童,家里买来了一条身材高大,膘肥体壮,毛色紫黑的大牯牛,父亲给它取名叫大黑。大黑脾气挺犟,开始大哥怎么也驯服不了它,一牵出栏门,它不是喷气,就是踢蹶子,骑上它的背一蹦老高,好几次把大哥甩到地上。有一次大哥牵着大黑到花山坞去放牧,草场上的牛很多,有老牛、嫩牛、公牛、母牛。场边上的一棵柳树下,一头威武壮健的大牯牛一边倚树擦痒,一边眼睛瞄着一头发情的母牛。这时大哥牵着的大黑,也看见了那条发情的母牛,它“哞哞”几声,磨磨蹭蹭地往前凑。那条擦痒的牯牛见状,甩了几下尾巴,踢了几下蹄子,气呼呼地向着大哥牵着的大黑奔来,双方抵住犄角,翘起屁股格斗起来。大哥吓得丢下疆绳,躲得远远的。两条牛越打越气,直打得皮开肉绽,浑身是血,最后幸亏来了一位大人,才用扁担赶开了两条格斗的牛。放牧归来,大哥没有鞭打大黑,而且心疼地用香油给它敷伤口,拌了豆饼、花壳给它补身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治疗,大黑的伤口慢慢愈合了。自此以后,大黑见了大哥再也不吹胡子瞪眼了,现出一幅亲昵的样子,时常嗅嗅大哥的衣服,舔舔大哥的双手,大哥骑在它的背上再也不犟了,稳稳当当的,特舒服。
有一天,天刚刚朦朦亮,父亲叫醒大哥去放牛。大哥揉着惺松的双眼,拿根竹桠梢,走到牛栏屋,牵出大黑,骑上牛背,两腿拍打着牛肚子,催赶着大黑向花山坞的草场奔去,乡间小道上响着牛的“的的得得”的蹄声。大黑一边默默的向前走,遇到路边的露水草顺势啃几口,尔后昂起头,一边嚼着,一边向草场奔去。说时迟那时快,忽然从路边横里钻出了那个“冤家对头”——那条好发飙风、好打架的大牯牛,它红着眼用角抵住了大黑的肚子,大黑痛得“哞哞”直叫,转过身朝那条大牯牛顶去。坐在牛背上的大哥,卒不及防,从牛背上向着牛脖子滑去,衣服挂到了角上,大黑将角向上一伸,不料角尖插进了大哥的肚皮上,划开了一道口子,血和肠子顿时喷涌而出,人被甩倒在地上。那条好打架的牯牛吓得跑老远。大黑喘着气,围着大哥转了一圈,用鼻子在大哥身上嗅来嗅去,最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够着大哥,昏昏沉沉的大哥,感觉大黑在用舌头舔他的手,他微睁双眼,捂着肚子,强忍疼痛,趴在了牛背上。大黑驮着大哥到家门口,“哞哞”了几声,父亲出门一看,见大哥血淋淋地趴在牛背上,连忙将大哥抱下来,及时送进了县医院,大哥的一条命就这样被捡了回来。自此以后,父亲和大哥格外看重这条牛。
后来,农村实行合作化,人和牛都入了社,大哥已由牧童变成了庄稼汉,而大黑却一天天见老了。有一天,侄儿放牧归来,走到村口一座木板桥上,大黑的脚一趔趄,就像一座山似的倒进了河里,击得河水溅起一人多高,可怜这条耕作了一辈子的老牛从此再也站立不起来了。社员们七手八脚的将它捆绑着抬进牛栏,大黑躺在稻草上,眼睛里现出哀怨痛苦的样子,众人要求社长赶快找牛医治一治,牛医来了,检查后说,牛的腿骨已经骨折,怕是治不好了。社长听了这话,就对社员们说:这条牛做庄稼已不中用了,就宰了它吧,让全村人打打牙祭。
大哥听说要宰大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一天他老是围着牛栏转,有时还跨进栏里,摸摸大黑的犄角,拍拍它的背脊,尔后又拉上几把稻草给它嚼嚼。而大黑就像一位世故的老人,已经预知到了自己的命运,它趴在栏里,望着大哥,着着实实吼了几声,好像是卸下了一生的重负。大哥见它眼睛里流出了白色的很稠的泪珠,豆大的,一颗颗往下掉,很快又串成了一行行,顺着它的腮边刷刷直下,大哥见了,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大哥极不赞成杀这条牛,因为这条牛不仅有恩于他,而且很驯服,干起活来步伐稳实,好驾驭,极耐劳。但是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一个搬土疙瘩的社员,哪能拗得过有职有权的社长呢?老牛终于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屠夫的尖刀是无情的,只见刀光一闪,鲜血四溅,老牛在一声声呻吟中慢慢地瘫软下来,最后就奄奄一息了。大黑死了,剥下来的牛皮挂在村后大树上,牛肉被分成几十份,拎进了各家的厨房。晚炊时,全村家家户户的锅里都飘出了肉香。当母亲将烧熟的牛肉端上饭桌时,大哥却默默地离开了。自此以后,在大哥的食谱里,牛肉几乎是空白。没有人知道大哥为什么不吃牛肉,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
大哥一生爱牛,爱得简直有些痴狂。晚年的他,还时常站在村头路口上,想着一些与牛有关的陈年旧事。有时候还朦朦胧胧地真像是看见了那条心爱的牯牛,他看见大黑还活着,只是渐去渐远。远处,有人在唱与牛有关的山歌,大哥想,这也许是有人在为大黑高唱一曲无人喝彩的最后挽歌,祈求上苍为它合上生命的日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