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难忘那两座永远的坟茔

2021-12-28叙事散文茌山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3 编辑

  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岁月的变迁并未冲淡我对故乡的印记,特别是少小时候在故乡的生活场景依旧如约至梦,清晰可见,故乡的村落格局,故乡人的厚道朴拙,故乡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3 编辑 <br /><br />  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岁月的变迁并未冲淡我对故乡的印记,特别是少小时候在故乡的生活场景依旧如约至梦,清晰可见,故乡的村落格局,故乡人的厚道朴拙,故乡田野里庄稼的品类长势等等,全都历历在目一如昨天,这应该是每个生在故乡长在故乡的人,离开故乡后对故乡念念不忘的一个共有的情结.
  而我记得最清楚最难释怀的是故乡田野里那两座寂寞而清冷的坟茔,一座是我祖母的,一座是我父亲的,它就像我的两个跳动着的心瓣,不停地感召着我的生命,让我忘不了什么,让我要为什么而感动。
  我祖父弟兄四人,是村上的大户人家,只惜他二十多岁时就不幸去世了,他走那年我父亲不满5岁。生活在半封建家族中的孤儿寡母,既要遵循那些封建礼教,又要下田劳作糊口,听过了多少冷言冷语,饱受了多少世态炎凉。坚强的祖母没有在苦难中跌倒,她饮恨茹血,直至把他唯一的儿子抚养成人。
  父亲先是读书,后是参军、入党,复员后回地方从事行政工作,一生才高八斗,却又不为权势所累,踏踏实实地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是那种特别忠诚党的事业的革命老干部。他的正直无私,他的一身正气,他的坚强不屈,却无不体现了祖母的言传身教。
  祖母受家族所累,曾历次遭受批斗,戴过高帽,游过街,关过禁闭,封过家门,身心受尽了凌辱,但她从不低头弯腰,她觉得自己行得正做得端,她不想苟且偷生,她要让事实证明她母子是清白的,是冤屈的,她曾多次发自内心地质问:“让儿子参军入党有什罪?凭什么诬蔑我别有用心?”祖母经受住了一次次血的洗礼,一个痩弱的女人却彰显了凛然不屈的斗志,这就是我那一生孤苦而又坚韧顽强的祖母。
  父亲回地方工作后,虽在离家只有二十几里远的单位工作,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一般要一个多月才回家一趟,他并不是不惦念在家靠挣生产队上的工分过活的祖母,但他更想着坚守岗位干好本职工作。我那时还小,记得父亲每次回家,总要给祖母买一些好吃的东西,而自己多年了仍旧骑着一辆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他实在没有更多的钱为自己着想。
  我真正记住祖母并逐渐懂得祖母时,是六十年代末了,那时我一直跟祖母生活在一起,应该说是她把我抚养大的,每晚我就躺在祖母的怀抱里听着她讲给我的故事睡去,父亲给她买回的好吃的东西,她总要给我留着,多半都让我吃了。我不知祖母为何这样真切地疼爱着我,我隐约记得在她晚年时,她和我都有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这种感觉至今依然,并为之让我牵挂,让我怀念,也让我心痛,因为祖母在最不该离开我的时候过早地走了,竟未能让我为她尽到丝毫的孝心,以致给我留下终生难泯的遗憾。
  后来我也像父亲一样做了地方行政干部,我知道我永远不会有父亲的那种大智大慧,但我却也有着像父亲那样从祖母那里继承来的正直、坚强、上进的性格,这一点也是我和父亲之间超乎寻常的默契的根本原因。好像人与人之间都有一种心灵感应,而这种感应的默契程度并非为单纯的亲情所左右,他实在更是一种超脱了人之性情的彻悟与共鸣。不知从何时起,潜移默化中,父亲于我早已成了一种智慧、一种品性、一种态度、一种生存的象征,特别是在他的晚年,因血压高导致他失聪了,但我与他的交流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并不明朗的口型,它就能知道了我的全部,那绝非仅仅因为是父子就会产生的通灵之感。
  好像命运要再一次捉弄我,在我最需要父亲的时候,在我还没来得及报答父亲的时候,他竟也像祖母一样过早地离开了我,让我再一次经受了生死离别时的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从此,两座长满杂草的坟茔,就永远地默立在了故乡的那片沃土上,多少凄风酷雨,多少利雪寒霜,我至亲至爱的祖母和父亲,你们又要忍辱负重了,你们又要挺起坚强的肩膀,不孝的我无以为你们在大江南北扯起一道坚实的屏障,但我的心早已和你们连在了一起,我懂得只有正直做人,扎实工作,厉精图志,报国报民,才不枉为人一世,才不辜负你们二老的在天之灵。
  此时此刻,两座普普通通的坟茔,正分明清晰在故乡的田野里,那么美丽而多情,在岁月的掩映下,像我的两个跳动的心瓣,不停地感召着我的生命,至情万种,愈久弥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