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邂逅

2021-12-28叙事散文段成仁
邂逅文/段成仁我在沉闷滞涩的夏天遇到了散发着阳光青春气息的凯若琳Ng一家。他们一家跟受华恩公司委托来永平培训中学英语教师的几个外籍老师一起,专程来到滇西这偏僻的小县城,给来自各乡镇的英语教师培训英语,我因此得见了他们。见了他们之后,仿佛这个……
            邂逅
            文/段成仁   我在沉闷滞涩的夏天遇到了散发着阳光青春气息的凯若琳•Ng一家。他们一家跟受华恩公司委托来永平培训中学英语教师的几个外籍老师一起,专程来到滇西这偏僻的小县城,给来自各乡镇的英语教师培训英语,我因此得见了他们。见了他们之后,仿佛这个沉闷的假期有一阵清凉的风刮过,一种深沉的感动弥漫在尘封了很久的心间,他们把我积在心头多年的那种对外国人的神秘感和偏见一扫而光,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优雅和质朴,让我想到了很多。   妻子是参加这一次培训的教师之一,我对凯若琳一家的最初印象就是从妻子那里得到的。妻子在第一天上课结束后回到家来,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跟我说,太有意思了,你该去听一听这样的课!我说,我哪能听得懂呢。妻子说,我只是想让你去感受一下那种课堂气氛,太活跃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热烈交流,积极互动,与我们以前的教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我明白他们来培训的意图了,就是想要让来培训的人明白,只有那样去教,或者说,只有像他们那样去组织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我说,我在一些电影里见过了,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里,教学班级一般都是实行小班制,学生少,二三十人,甚至是十多人,教师能顾及所有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课堂气氛好,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啊!我问你,有多少人上课?妻子说,有十多个吧。我用悲凉的口气说,我说得没错吧,这是一种暂时还不能拉近的差距。妻子说,反正,亲临其境的感受就是不一样,明天,我要带孩子去,今天我都问他们了,能不能带孩子去,他们说,Sure! Sure! 他们带来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哥哥叫凯西,十岁左右,妹妹叫凯莉,长得非常可爱,八岁左右,他们也是那课堂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教具”吧,他们的母亲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经常把他们拉过来,对一段话,设成具体情境,让我们感受真实的英语环境,在那种真实的环境中去领悟那些词的意思,去体味英语的语感。明天早上我把孩子带去,等到十点钟你来接他,顺便来听一听他们怎么上课。听妻子这么一说,我觉得去看一看也没什么,好吧,我说。   第二天早上十点钟,我去接孩子。到了学校里,只见四岁的儿子和八岁的凯莉在操场上玩,看样子,他们已经打成一片了。我就站在旁边看他们玩,凯莉的确长得非常可爱,像个混血儿,她不时地冒出来句英语,我儿子也不停地念叨着什么,看样子,他们俩谁也听不懂谁说的,但好像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在一起玩。我走过去,和凯莉打了声招呼,我说,Hi! 凯莉也站起来说,Hi! 我使出浑身的劲,才想起一句英语来,You are very nice! 我跟她说,她愣了一愣,说了一句,Thank you! 我指着我儿子,带着抱歉的表情说,This is my son.We will go home. 她说,Oh, Certainly! 然后,她优雅地摆了摆她的小手,优雅地对我说,Bye! 就上楼找她哥哥去了。我问儿子说,你听得懂那位姐姐说什么吗?儿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说,姐姐给我这个,说着把挂在脖子上的一个卡片摘下来,我一看,上面写着“Tom”的字样,又说,姐姐叫我“托母”,“托母”是什么呀?我说,“托母”是你的名字,儿子说,我有名字,我叫段烨!我说,“托母”是你的英语名字,是那位姐姐给你取的,你有没有谢谢她呀?儿子说,没有。我说,我们回家吧。   小城很小,这几位老师每天换一个地方吃饭。那天,我在街上又一次遇见了他们。虽然只见过一次面,但他们还是记住了我,十几个大人小孩,每个人都带着灿烂的微笑,挥动他们那大大小的手掌,跟我打招呼,我也忙不迭地回应着。我清楚我这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更像是一种被压抑了很久的本能的唤醒,这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小城的人路遇时,熟人才打个招呼,如果不认识,他的肩膀跟你撞在一起,他也不会出声。十多年的习惯,一朝被打破,还真有点面红耳赤的感觉。   星期六下午,在当地教育局的安排下,这几位老师和学员们到当地的一个佛教景点——玉皇阁去玩,我也去了。终于跟这几位老师正面接触了,不知不觉间,我用蹩脚的普通话和其中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打了个招呼,想不到,他的普通话竟然很好,只是其中夹关些广东话的味道。闲谈中,才得知,他们一家现居美国,祖籍广东,姓Ng。这一次,受华恩公司委托,来为云南偏僻地方的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的帮助绝对是无偿的,是带有奉献性质的,他们喝的水都是自己带,他们对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每天打了放在教室门口的开水一滴都不动,每天三餐也是自己解决),这一次来到我县,给部分英语教师作一个短期培训,为时七天。他说,七天的时间也太短了,只是,当地的教育局这样安排,也没法,不过,明年还会来的。我问,还是在座的这几位老师来吗?他说,不一定,每年都换。我忍不住说,谢谢你们啊,你们为本地方的英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说,贡献谈不上,为当地做点事儿的想法倒是有的。我说,是啊,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有说英语的环境,你们来了,带来了这样的环境,连我妻子都说,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她的表达能力都提高了一大截了,她对怎么上英语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她说,过去,只知道把英语知识一个劲往学生头脑里灌,根本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轻易地厌学了,现在,她说她找到了学生学不好英语的原因了,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教的人没用对方法,看来,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讲多说多练呀。他说,可惜的是时间太短了。然后他约我去爬那座有七层楼高的塔,我说,我爬过多次了,你请吧。他礼貌地摆了摆手,就尾随他的同伴们去了。   从佛塔上下来,学员和那几位老师就坐在那棵大青树下的石凳上用英语闲聊,我插不上嘴,就在一边听天书一样傻坐着。我想,其实,这何尝不是一堂课,或许,这是一堂比任何一堂在教室里上的课效率还要高的课。你看,学员们那专注的表情,老师们那耐心地解释,那不时地掀起的笑浪,那和谐融洽的气氛,都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以无尽的启示。直到太阳西斜,大伙才怏怏离开,离开时,分乘几辆车,那些老师大声说着“See you Monday!”   培训结束了。妻子回来告诉我说,这凯若琳,感情特别丰富,上课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又生动又活泼。今天,培训结束时,凯若琳的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她和我们一个一个地拥抱,一个一个地道别。又说,过几天,华恩公司在风城设宴款待我们这些学员,那几天,我们刚好也在风城(参加另一次培训),到时,你和我们一起去吧。当时,我竟没有想到美国的一些习惯,比如,别人没有邀请你,你是不能参加他们的聚会的,就领着孩子跟妻子一起去了。到了华恩公司在风城的分部,公司的副经理就拿眼光看着我向凯若琳说着什么,凯若琳边用手指着我的妻子,边向她说着些什么,我好像听见了这样一个单词:“husband” ,副经理朝我微微一笑后,就走了。等人齐了,我们就一窝蜂地涌向饭庄。我们一家和凯若琳一家坐一桌。饭前,她跟我们说起大理这个地方实在是值得留恋,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厚,是一个好地方,她非常羡慕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我说,可惜这地方跟沿海地区相比较还是太落后了。她说,是啊,华恩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类似银行贷款的资金帮助,至于教育方面,那还是次要的呢!她又说到星期天那天,也就是去玉皇阁的第二天,他们一行利用休息时间到了一个山区乡的一个村完小去看望一个中风的教师,那个教师中风后,竟不会讲普通话了,只会说方言,她就听不懂了。她长叹一声,又接着对我们说,她后悔来云南之前,没有先学一学云南的方言,不然,她就能听得懂那位教师的话,多跟他交流一下。她又说,所以我在教儿女英语的同时,还没忘记教他们汉语,甚至,只要有机会,我们都让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让她们多说多讲,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他们尽快掌握多种语言。我虽然只给你们上了七天的课,但我发现你们已经有极大的进步了,只要你们坚持不懈,你们一定会成功的。凯若琳一直以一种平和而安详的语调在说这些,坐在地一起的学员们眼角都有酸酸的感受,谁都能感受得到凯若琳那颗跳动着的心,谁都会为她的那种永不满足,永远向上的无私的崇高精神所打动,大家默默地听着,但谁也没有对凯若琳说一声“谢谢”,凯若琳又说,大家应该自信,在美国,大人培养小孩,都说“我能行或你能行”,从来不说“我不行或你不行”,要善于表现自己。   晚饭后,妻子把我叫到一边,说凯莉一家就要走了,该送点东西留个念吧,我们不是有个朋友开了一家白族服装的店,要不,送给凯西凯莉每人一件白族服装,怎么样?我吃了一惊,说,现在都几点了,还要上大理古城去?怕来不及了,妻子说,不行打个的回来,凯若琳她们明天就要回香港去了,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说真的,我真有点舍不得这位极至的性情中人。我理解妻子,就说,好吧。妻子就过去和凯若琳说,将有一些礼物要送给他们,但要九点钟才能拿得到,拿到后送到她们的住处去。匆匆和凯若琳一家道别,我和妻子抱着儿子就跳上了开往古城的公共汽车,向大理古城奔去。到了古城,我和妻子就像两个着了火的人,在悠闲的游人中乱窜,终于,八点四十多分的时候,我们赶到朋友那儿买到了合适的衣服。一看表,坐公共汽车是来不及了,就打了辆车直奔风城。路上,司机一直都把车速控制在六十迈以内,我说师傅能不能快点,他说,不行呐,有电子眼,我们干着急也没办法。我们真的不想在一向守时人美国人面前迟到啊。   很遗憾的是,我们还是迟到了十多分钟。到了凯若琳一家下榻的房间,夫妇俩正在等着我们,我们真诚地向凯若琳夫妇道了歉,他们也很客气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我看得出来,他们对我们带去的民族服装非常喜爱,一个劲儿地直夸,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的话,同时,他们也拿出了两个旅馆给他们提供的装有洗漱化妆用品的小包、几本英语故事书和一些可口的点心回赠给我们,我们也非常欢喜地收下。我妻子在一边和凯若琳说话,我在另一边和她先生说话,我们谈到大理的现状,谈到内地与沿海的差距,谈到中国与美国的差距,Ng先生也表示出了对这种现状的遗憾。终于得走了,妻子对凯若琳说,今晚可不许哭了,凯若琳说,不哭,不哭,今晚要笑着说再见。Ng先生一直从三楼送我们到门厅,直到我们走出门外,他还站在那里挥手,我们向他挥了最后一次手,跳上门口的出租车离开了。在车上,妻子一言不发,桔红的路灯一闪一闪地从车窗外射进来,我看见妻子眼角有些闪亮的东西,不知怎地,我也看见街边的景物也有些模糊了。回想这几天的经历,我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碰撞在一起,溅起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正悄悄地丰富着我的生命里的一些细节,正悄悄地改变着些什么。
  我对往身后急速逝去的景物,默默地为凯若琳一家祈祷:祝您们走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