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贴些不计酬的《山居生活》
2021-12-28叙事散文无名者
■ 在浙西的库区:山居生活之一·钱的概念
真正动了一个人去浙江西部的水库区过山居生活的念头,是2000年初。必须说明的是,选择这样的生活,不是出于我有隐士般的情怀,而是当时的心情很糟糕。人总有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甚至不需要……
■ 在浙西的库区:山居生活之一·钱的概念
真正动了一个人去浙江西部的水库区过山居生活的念头,是2000年初。必须说明的是,选择这样的生活,不是出于我有隐士般的情怀,而是当时的心情很糟糕。人总有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甚至不需要原因,而心情糟糕的。
浙西的库区在衢州,是五六十年代沿钱塘江水系的乌溪江顺流建造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下游的黄坛口水库,也叫九龙湖;第二部分是上游的小湖南水库,再上去就是丽水地区了。
2000年春节过后,在黄坛口水库的轮船码头,坐上机动客船,逆江流而上,四小时后,就到了我选择的目的地,一个叫“石壁后”的小山村。对于“石壁后”这个小山村的村名,我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什么名不叫,叫这么个破名,用当地话发音,很容易让人往“歪”处想。
地名破,地方倒不破。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整个地掩在樟树林和竹海中,四周的坡上满是椪柑树、栗子树、胡柚树,以及许多乱七八糟叫不上名的树。近水处,东一幢西一幢地立着瓷砖贴墙的小楼房,有时明明是一堵长满水竹的小坡,可转个弯却有一小水泥楼立在坡后的空地上,水泥浇面的晒场上,几只鹅“昂”、“昂”地伸着脖子向人示威,而毛色油黄的土狗却懒懒地卧大樟树下打盹。 我借居在我妻子的远房亲戚家。论辈分,我得管男主人叫娘舅,女主人叫舅妈;而我妻子却管男的叫“缸豆舅舅”、女的叫“缸豆舅母”,我也跟着这样叫,虽然我不明白“缸豆”的含义。
“缸豆舅舅”个子不高,至多一米六,约莫五十六七的年纪,精瘦精瘦的,显得灵活而精干,眼睛不大,却透着善良,看人时,总流露出一丝恭卑的笑意,典型的浙西山区中上了岁数的土著山民的形象。“缸豆舅母”约莫六十上下的年纪(事后证实了我的估计,舅母比舅舅大三岁),扁圆脸,脸庞漆黑,身材微胖,穿一身藏青的城里人过时的呢子套装,估计是哪个亲戚送的。
因为借居的时日估计起码得一年,就自然而然地说到了钱,毕竟我每日要消耗柴米油盐的,况且那“缸豆舅舅”,为给儿子娶媳妇、盖房子已经背了许多的债,用他的话说是一辈子也还不清了。可晚饭喝酒,说起我每月应该交的伙食费时,“缸豆舅舅”却瞪着小眼睛,结结巴巴地冲我说了一通土话,我一句也没听懂,接着,就低着头喝酒,也不搭理我。我山居生活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开头几天我很不适应清寡的山居生活。因为开春,白天,村民们上山采摘头道的新茶和春笋,顺便给板栗树、椪柑树、胡柚树上肥,而清明、谷雨前的新茶,往往能卖出好价钱。那个时候,村里除了几个小孩,连狗都跟主人上了山,我只好幽幽地在江边看着江水发呆。
发呆的同时,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本不该我这样的人思考的问题,那就是钱的重要性。通过几天的了解,我知道山民们很苦,因为交通不便,山区经济非常滞后。二十岁、三十岁、甚至四十岁的青壮年者,尚可外出打工,每年除去开销还能赚个三五千块,而许多人只能靠茶叶、山笋、柑橘、板栗、药材换取下一年的费用。跟村里长者闲聊得知,靠山吃山的村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一千五百元,每家合计起来基本不超过四千元,而来年的农药、化肥、还贷款和债务、以及各种日常的开支,上一年的收入就节余不多了。而山民最大的心愿是拆掉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土坯房,造一幢城郊农村最普通不过的小水泥楼,按最经济的计算,造一幢水泥楼也得四五万元,他们得省吃节用十几年,并且要或多或少地举些外债才行。
望着村里那一幢幢小巧整洁的小水泥楼,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一方面为中国农民的勤俭治家而感动,另一方面又为他们为了一个最基本的生活目标——为了自己和子孙造一幢现代的水泥楼房去穷其一生而哀伤。
闲聊时,我知道,山民最害怕的是生病。现在的医药费高得让山民不敢轻易去医院。留着山羊胡子的竹根老伯告诉我,邻村一叫土根的壮汉,因为胃出血,又不舍得去医院,就用自己采的草药和小诊所开的止痛药先对付着,十天过后,家人看他病情实在严重,硬架着送市人民医院。输血、点滴,一阵忙活,第二天仍旧因为延误了治疗的时机而不治故去。四十来岁,挑得起三百斤稻谷的壮汉,就没了。
胃出血不是大病,真正的大病是——贫穷,我这样想。真正做到“病者有所医”必须靠我们全社会所有人的努力,虽然我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充满了信心,但我更关心目前,因为许多人正在被“贫穷”——这个大病折磨着。应当承认,现在的山民是衣食无忧的,但衣食无忧的同时,山民们的生活景遇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得到改善,尽管此事与我无关。 在“石壁后”这个小山村里,我通常喜欢在晚饭时找人喝酒。村里人基本家家有彩电,但由于信号弱,收不到几个台,无聊之时,还是喝酒好。喝醉了,就可以成为虚拟世界的“王者”,无所不能了。
山里人好客,一家来客等于家家来客。今天这家明天那家地就着野味土菜海喝那土酿的谷烧,才知道平日里当作享受的喝酒是这样的累人。山民好划拳,来了客,大多要叫上五六个海量之人作陪,客人背北上座,主人背南下座,陪客东西而坐。酒至半酣,就让堂客放上一斟满谷烧的海碗,海碗中放一调羹,接着就由东家开拳,挨个地划上三拳,输的就拿海碗中的调羹舀一调羹酒喝下,一圈下来,总有个把人倒下,没倒的继续划拳,直到全倒了才算数。
某日在一叫樟根的主人家喝酒。前几日划拳向无敌手的樟根却见谁输谁,待最后一调羹酒喝下,“哇”就喷了。喷完,用衣袖抹抹嘴,从衬衫袋里掏出一张记满账的纸,大着舌头冲陪客的村长说:“根、根土,大家凑钱修、修路,每家三百,他、他们都交了,你、你也支持、支持……”
晚间可以喝酒消磨时间。而白天,天气好的日子,我通常会在午饭后,去村后的小水弯里钓鱼。我一向不喜欢钓鱼,因为我缺乏钓者的耐心。多年前,曾经因为看到别人在滨江大桥旁钓起一斤来重的石斑鱼,而兴冲冲地向同事借来鱼竿去钓过鱼。其结局是半小时后,因为我耐不住寂寞,再加上冬天江风的刺骨,急噪攻心而将同事的鱼竿扔入江心,骂了句“钓逼的鱼,比女人还难钓!”,就回家喝酒了。为那鱼竿,同事三个月没理睬我。
虽然我不喜欢钓鱼,但我必须钓鱼,因为白天村民们都在山上或坳间的水田里忙活,没人有工夫陪我这么个闲人。我用的鱼竿是向一个叫金水的小孩借来的,金水在江对面的白坞口小学上五年级。借鱼竿之前,我曾经暗自保证不再做出扔鱼竿这样没水准的事了。
水弯里风平浪静,且水草茂密。肥美的水草,是鱼们的最爱。常见的是一种一指来长、浑身银白的小鱼,我叫它“柳条鱼”,而当地人称呼它为“馋条鬼”,我不知道其含义到底是什么,估计是此鱼贪嘴吧。叫什么名字无所谓,但这么漂亮、身材修长的鱼,却让山民称“鬼”,却大拂我意了。
“柳条鱼”虽然小,刺也多,但特别鲜美。去鳞洗净,放锅里用山民自制的、香味纯正的茶油两边煎得微黄,放入少许青椒、酱油,用自酿的米酒一闷,起锅时加适量的盐,无须味精,是佐酒的绝顶好菜。
看来这“柳条鱼”让叫村民们叫做“馋条鬼”是有些道理的,它们特别会咬钩。透过清澈的水,我看到其他的鱼,比如草鱼、白鲢什么的,基本是碰碰挂着饵的鱼钩就游开,而“柳条鱼”却前仆后继地上钩。一般情况下,我两小时能钓到三十条这样的鱼,这够我和村里的酒客们下酒的了。而钓鱼结束的时间,基本属于山民晚炊的时间,“缸豆舅母”一般会比她丈夫早些到家,准备晚饭。她每次看到我用细竹枝串起的“柳条鱼”,总会面露喜色地说这么多啊,好手气。并且总是乐呵呵地去收拾我一下午的劳动成果。
但有一次她却很不情愿地去收拾我钓来的鱼。因为我钓到了一条当地人叫“老虎鱼”的桂鱼。一斤多的野生桂鱼,市场上估计得卖七八十元。我乐呵呵地将鱼拎到“缸豆舅母”跟前显摆,“缸豆舅母”乐呵呵地说明天去轮船靠岸处,卖给城里去小湖南镇收鱼的鱼贩子,起码值五十元。
我说这么好的鱼,我们自己吃。
“缸豆舅母”说太奢侈,五十元以上价钱的鱼呢,快我家里一个月的杂用开销了。
到末了,“缸豆舅母”还是没拗过我,只是洗鱼时,用土话吆鸡喝狗的。晚饭时,也忍着没动那桂鱼一筷子,却望着吃鱼的“缸豆舅舅”,唧咕着“五十块钱呢”。
晚上睡觉时,我就琢磨自己拗了“缸豆舅母”的意,非得吃这桂鱼,是不是太过了。对我来说,钓来的鱼是拿来吃的,对山民村妇来说,这不是鱼,是钱,是五十元人民币,是她全家一个月的杂用开销。虽然,我们在对鱼的用途和认识上不一样,但将鱼换算成钱的价值,就一样了。
必须承认,我对于钱的概念和认识,肯定是不及一个目不识丁的老村妇来得正确的,因为他们贫困了一生,因为他们经常缺钱;因此,他们是非常珍惜钱、尊重钱的。一个珍惜钱、尊重钱的人,起码要比我这样自诩为比山民生活优越的豁达者,高尚和淳朴十倍。在他们面前,我什么都不是。
日子过得很快,谷雨过去了。我除了钓鱼、喝酒外,还学会了给板栗树、柑橘树做嫁接,这得益于“缸豆舅舅”的教导。给果树嫁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我拿着刀,在果树的枝条上豁口、插枝、封圈时,我把果树当自己的孩子对待,我知道那新插的嫩枝,来年会伸展出我远离城市后的希望,它们是真实、原始、自然的希望。或许,多年后,我会在城市那烦浊的生活圈里完全遗忘这些我亲手嫁接的希望,但至少此刻我是以一种虔诚的心态在对待这些果树的。
望着雨后精神抖擞的果树,我开始想女儿了,她应该交下半年的幼托费了,这得消耗我两个月的工资;当然,去掉单位报销给我的补贴,自己也就出一千五百元,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我在心疼钱的同时,也开始因国家和企业为孩子们制定的福利制度而高兴,但我更希望福利的不仅仅是幼儿园、小学什么的,它应当包括高中和大学,现在的父母为孩子读高中和上大学,负担太重,但这得慢慢来,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富裕。有一阵子,我甚至想告别山居生活,回到单位上班、挣奖金去。
就在最后一批果树嫁接完后,“缸豆舅舅”和“缸豆舅母”大吵了一架。原因是清明期间,“缸豆舅舅”回遂昌老家上坟,“缸豆舅母”起早摸黑地采了三天茶,将卖茶叶得来的一百五十元钱收为体己钱。具体的过程我不说了,我想说的是,事后“缸豆舅母”所说的话。
她说我指望这一百五十元作为今年一年的零花钱。过年,两个孙子、一个外甥,每人十元压岁钱,就得三十;自己右手指关节的老伤经常痛,去乡医院看一次要二十五,上下半年各一次,就得五十元,而家里通常说没钱看病,等年底卖了板栗、柑橘再去看病,可这关节痛起来能等么;去城郊娘家走亲戚,一年总得两三趟,就算不买东西空手去,光船票、车票,每趟来回要九块钱;加上一年里总有备不住的其他开销,这一百五十块钱可是我的……
到最后,“缸豆舅母”还是哭涕涕地将钱交给了“缸豆舅舅”。而“缸豆舅舅”则说,算借给我的,过几天捉猪苗、买化肥急等钱用呢。年底杀猪、卖了猪肉就还你。
我知道“缸豆舅母”这钱是有去无回了,便在第二天“缸豆舅母”做晚饭时,拿了二百元给她。没想她硬是不收,还说六年前从琴(指我女儿她妈)那里借的八百元还没还呢。我最后只好说是给她的伙食费,她这才收下了其中的一百元,并说是借的,年底还给我。
那一晚我破例没喝酒,早早就睡了。想想为了全年只有一百五十元的零花钱,到末了还被充作家用而哭涕涕的山民村妇,想想自己多年前和一班朋友在市区的游艺厅里,对着苹果机、老虎机、跑马机、梭哈机,一晚上输三万元的壮举,我体会了钱在不同人眼中的概念。
诚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我对于钱的概念和认识,肯定是不及一个目不识丁的老村妇来得正确的,因为他们贫困了一生,因为他们经常缺钱;因此,他们是非常珍惜钱、尊重钱的。一个珍惜钱、尊重钱的人,起码要比我这样自诩为比山民生活优越的豁达者,高尚和淳朴十倍。在他们面前,我什么都不是。 ■在浙西的库区:山居生活之二·关于情爱
这是一个非常俗气的问题。是人的,都有情爱,包括兽类、鸟类、鱼类和虫类,至于植物有没有,就众说纷纭了,有的科学家说有。如果用纳米技术的眼光看世界,细菌们之间是否也有情爱,就得等比霍金更霍金的未来的超级科学家去论证了。我只关心眼前。
虽然情爱写出来就俗气了,但“石壁后”的山居生活,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我一直这么看待情爱,它分三种,第一种基本是属于异性间的情爱,我管它叫爱情,或者“欲情”;第二种是家族中亲人之间的情爱,我管它叫亲情;第三种是朋友间的情爱,我管它叫友情。
需要说明的是,我整个青年时代最忽视的就是亲情,因为年轻,我不懂得孝敬父母,但我却拥有爱情和“欲情”,因为年轻,我只懂得追求异性、或让异性追求;另外,我还拥有友情,因为年轻,我近乎泛滥地交朋友。等我过了而立之年,向不惑之年靠拢时,我发现一切颠倒了个,我开始关心亲情的拥有,将上一辈对我的关爱移植到我的下一代身上。 在这个叫做“石壁后”的小山村里,我发现了一件挺搞笑的事。去阿柴家喝酒时,我看见他家院子里,一只母番鸭领着一群刚孵出的小鸡在觅食,小鸡们非常调皮,忽而钻到母番鸭肚皮底下、忽而跳母番鸭背上,而母番鸭却任小鸡们玩闹,并慈爱地拢圆翅膀,让一些小鸡在自己的腋下休息。如果有小鸡要跑到院外去,母番鸭就摆动肥胖的躯体,嘎嘎嘎地叫着,企鹅般摇摇晃晃地跑到院子口,将小鸡追回来,母番鸭的叫声里透着一种特别的东西。
我当时奇怪地问阿柴,怎么番鸭当起鸡妈妈了。
阿柴乐呵呵地说,这母番鸭闹抱窝,我就拿鸡蛋给它抱了,不料竟把小鸡当自己的儿囡了。其实,这在农村很平常的,母羊给小狗喂奶什么的,不希奇的。
我不知道母爱是不是动物的天性,但我看到了一只母番鸭在悉心地照看一群小鸡。 五月,天气开始转暖。一个暖洋洋的下午,我穿着一件衬衫,在村后的小水弯里钓鱼。太阳偏西时,江面有水雾升起。薄薄的,轻纱一般的水雾,因江风的吹拂,沿着山壁缓缓上升。在太阳余辉的照射下,雾气在山壁间,一会儿白色、一会儿黄色、一会儿浅青色,交替变幻着颜色。有轮船开过,被轮船挤过来的水波,就把岸壁拍得哗哗作响了。
听到头顶的松树上有动静,就抬头察看,原来是一只松鼠。这是一只浅灰色的松鼠,毛茸茸的尾巴,比它身子还长。在“石壁后”,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松鼠,它们不怕人。有时,一群人在大樟树底下端着饭碗摆龙门阵,松鼠们就在斜对面的老松树上蹿来跳去,仿佛极有兴趣地要加入山民们的龙门阵。我想,人和人、人和动物都是可以相处融洽的,前提是一方不去伤害另一方。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我们始终在伤害另一方,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晚饭时,棕根家的堂客来唤我去棕根家喝酒,还说村里长辈都到齐了。
我说棕根婶子,不喜不节的,怎么想起摆宴席来了。我一个外人,辈分也低,还是不去吧。
棕根家的说,是说媳妇的“和头酒”,你城里人,见识多,去了也好帮着说说话,女方是坑口村,树才家的贵州媳妇从贵州老家介绍来的,父母和哥哥都大老远地陪了来,怕是要很多的彩礼啊。
我想起来了,棕根的儿子已经二十九岁了。因本地姑娘不愿意嫁到山区里,争着往外嫁,棕根儿子的婚事也就一直拖着。浙西库区近十多年的风俗是,女儿嫁到外面去,儿子的媳妇则从四川、贵州那边的娶进来。
去了棕根家,见到了女方。这贵州女子身胚五大三粗的,皮肤却很好,细腻白净,岁数约莫二十一二上下。而她的俩个哥哥和父母却黑瘦黑瘦的。闲聊中,从那贵州女子的父母嘴里探得口风,俩儿子,大的三十一、小的二十七,因为穷,都没结婚,此次来浙西是想给女儿说个好婆家,用嫁女儿得来的彩礼回贵州给俩儿子的说婚事的。
结婚是什么,有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延续。我非常非常怀疑上述的论断。许多时候,人们情爱中关于爱情的部分,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不是他们不懂情爱,不是他们不尊重爱情、不需要爱情,而是现实而严酷的生活所造成的无奈。
比如贵州女子她父母的打算,那是变相地卖了女儿买媳妇。就目前而言,贵州女子对棕根的儿子肯定是没有一星半点情爱的感觉的,但我敢保证,她对自己俩个哥哥是非常有情爱的,用嫁自己换来的彩礼,替哥哥们娶媳妇,是她对情爱中亲情的维护和牺牲。我无意去责备贵州女子的父母,他们拿女儿当商品,伤害对于女儿的亲情,是无奈,是贫困中却想维系对于俩个儿子亲情的无奈。
那一夜,我喝了许多酒,但我没醉,我甚至清楚地记得,棕根家和贵州女家最后谈拢彩礼的数额是一万七千元。我从来都不是一个高尚的人,我身上甚至有许多许多市井小人的陋习、恶习,麻木、厌世、狂妄得足以让我自己厌恶自己。但在“石壁后”的山居生活中,那些只是听说的事情,居然变成了现实,我发现,我实在是幼稚而可笑。山民们很苦,但几百上千年的,他们一样延续了下来。我想,他们一样需要,并且最后一定能获得他们的情爱,采用什么方式,已经不重要了。
棕根家儿子的婚事还没办,樟财家的老二灵宽先摆了喜宴。媳妇是“石壁后”进去二十里山路,一个深山小村落的,他们是中学同学,自由恋爱的。灵宽在城郊开了个摩托车修理铺,家境不错,否则,估计也得像棕根家那样从贵州“彩礼”一个媳妇来。放爆竹、喝酒、猜拳、闹洞房就不提了。倒是第二天,按风俗新女婿携新娘子回娘家喝回门酒,灵宽挑了一整担的油条,让我不解。
灵宽,这么多油条?我随口问。
今早开小马达船去对面白坞口乡里买的。整条街的油条全被我买光了,嘿嘿。灵宽放下担子笑着回答。
啊,哈哈,这样别人不就没得吃油条了么。我也被灵宽买这么多的油条给弄乐了。
乡里那些人天天有油条吃的,我丈母娘那深山里哪吃得着。谁会傻乎乎地走几十里山路,再坐船去乡里买油条。丈母娘十几年没出山,昨天接新娘子时说要吃油条。灵宽边说,边冲一旁的新媳妇看,以求证实。
新娘子羞瑟瑟地接过灵宽的话头解释,是我让灵宽买这么多油条的。我娘家山高路远,一些人,特别是女人基本不下山,出嫁那天,我娘说起油条,一班婶婶、大妈也说要,我就、我就让灵宽……话没说完,也望着那一整担两箩筐的油条笑出声来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油条不希奇。但如果有人因为亲友的一句话,挑上一整担的油条,走上几十里的山路,给你送来,那这个油条肯定就希奇了。 杜鹃鸟叫的时候,太阳升得老高了。我看见水根家的四川媳妇,坐在一棵大樟树下给小毛头喂奶。小毛头双眼闭着,双颊有节奏而轻微地抽动着,吮吸着甘甜的乳汁。阳光下,四川媳妇的奶子显得特别鼓涨而饱满,白白地,有些诱人地耀眼。她脸上的神情安详而满足。
■ 在浙西的库区:山居生活之三·获取的艺术
一个晴朗的早晨。水库区山村的早晨,静美而透着清丽,如一个在山溪里沐浴的山姑娘,健康、明媚、无邪而不带一丝尘俗之气。有画眉鸟在柑橘林里鸣唱,声音婉转;一些乌鹑鸟在大樟树上觅食着樟树籽,一旁有几只松鼠在戏耍。水鸭在屋前的池塘里悠悠地闲游,鸡却忙碌地在竹林里,用爪子刨觅小虫或蚯蚓,猫懒洋洋地在墙角晒太阳。有风吹过,一股奇妙的、混合着各种山花和泥土、青草气息的香气,充满我的鼻腔。
激灵灵地打了个喷嚏,我神清气爽地往班船停靠和转站处走去,那里有拿着山货,准备跟班船里过往的客商交易的村民。看他们的交易,是一种享受。说是钱和物的交易,不如称之为人和人之间——极具艺术性的交流,山民们淳朴、直爽、又带着些许为自己不被对方“杀猪”而表现出来的“小狡猾”,常让我为人的天性中所具备的、获取的欲望和艺术而叹服。
坦白地说,我一直都对金钱和各种于我有益的利益,保持着极度贪婪的摄取欲,我渴望财富。其他人如何,我就不知道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们总在回避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和鄙陋之处。我见过不计其数这样的人,他们一方面道貌岸然地清高,另一方面又不折手段地去掠取本属于别人的利益,嘴上还满口道义地标榜自己。
我始终认为“获取”——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手段。不获取,我们就无法生存;延伸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思“获取”,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落后、倒退、甚至消亡。所幸的是,获取——是我们的天性,占有别人的东西,是大多数人的本能,不管你承不承认。
我一直对历史上因为“获取”而发生的许多毁灭性的事件,持不齿的反感态度。比如美洲第一批的欧洲移民者们,因为自身获取的需要,让许多土著的种族灭绝了。因为“获取”,我们在明朝不光砍光了中国国内的紫檀木,顺便也让南洋诸岛的紫檀木采伐殆尽。竭泽而渔的“获取”是非常不艺术的。 我喜欢艺术的“获取”。相对而言,“石壁后”山民们的获取,就充满了艺术,一种人性的艺术。
早班客船刚靠岸,“石壁后”的山民们就提着新制的山茶、晒制的鱼干、粗壮的毛笋、刚捉的野兔,和班船上的客商开始交易了。一时间,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地让班船靠岸处的小水弯热闹了起来。几只灰松鼠也在不远处的松树上,摇动蓬松可爱的长尾巴,咭咭地叫着,像是也想加入到这交易的行列中。
江雾已经完全消散。明黄明黄的阳光,大片大片地洒在宽阔而清澈的江面上,江水似薄薄地盖了一层金黄而透明的纱绸;江风吹过,满江的纱绸,碎成细小的金鳞,从这岸荡漾到那岸,又从那岸荡漾回这岸,明晃耀眼中,充满了一种自然而浩大的气势。有鸳鸯和白鹭在水柳林荫处戏水,几只大白鹅在浅水弯里,曲颈朝天地高歌着。
山民和客商的交易已经接近高潮,望着他们一元、五角地讨价还价,间或还善意地争论几句,我沉醉于他们这样的相互“获取”中,世俗而充满人情味,这是真实、自然的交流艺术。
估计是卖了个好价钱,林水老汉边冲一个戴眼镜、穿黑甲克的中年人,嘴里“谢谢”个不停,边眯着眼角有些白垢的“睡袋眼”,数着手里那一小叠钱,数着数着,就抬起头,朝正要转身入船舱的中年人喊,大哥、大哥,你回来一下,钱的数目不对呀。
中年人在旁人复杂的目光注视下,极其不情愿地车转身,不耐烦地说,不会错的,我买东西从来不赖人的。
啊,不是的、不是的,不是说你赖人,你多付了四块钱。呶,大哥,你再点点看。林水老汉仿佛做了错事似地,边解释,边将钱递到已经走到船沿处的中年人手里,一脸歉意和卑恭的神色。
中年人点过钱说,呀,是多付了四块钱给你,我把五块钱的看成一块钱的了,这两种纸钞很容易弄错的,谢谢你啊。中年客商边收回多给的钱,边回谢着。
略一思忖,中年客商对正要往回走的林水老汉说,老人家,你刚才卖给我的这种等级的茶叶还有么?我是开茶庄的,你有多少,我要多少,价钱照旧。
林水老汉听后,脸露喜色,但随即又换成了失意,有些遗憾地回中年客商的话,家里没了,这样的茶,要到“石壁后”进去二十里地的山里人家才能收到了。
这样吧,你去山里收,后天我来这里,你将收来的茶叶再卖给我。我给你的价钱很高的,你去山里收茶叶,绝对要不了这个价钱,你肯定有钱赚的。
中年客商说完,又掏出二十元钱,递给林水老汉说,你是老实人,我怕你不放心,这是给你的定金,结帐时再除。
林水老汉脸色有些难为情的地接过那二十元的定金,透着山民淳朴的“狡猾”,笑着说,既然是定金,我就不好意思地收下了,你后天早上一定要来啊。
说话时,班船已经鸣笛,准备起航了。村里的其他山民则羡慕地望着林水老汉,因为一时间、不经意的诚实,倒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而我却把林水老汉的“大生意”,看成是一种“艺术的获取”。其实,善良、诚实,一直是“获取”中的艺术要素,但许多人因为急功近利,而忽视了善良和诚实,结果,他们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他们获取的利益。因为善良和诚实,许多时候,我们不经意间,就获取了我们梦想获取的东西;而这种获取,是我们采用不折手段的方式所获取不到的。 顺着蜿蜒的小路往回走,路边的草丛里满是鲜红欲滴的野草莓,山民们管它叫“杪”,而在词典上,“杪”的含义是树梢,或者指年月和四季的末尾。我不知道山民们为何管野草莓叫“杪”,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被野草莓酸甜的鲜美征服了。那一刻,我没由来地想:自然界实在是太慷慨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然界,而它依然不记前嫌地为我们提供各种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在它面前,我们都是罪人。
我捧着一大捧叫做“杪”的野草莓,边吃边走,有尾巴长长的山鸡从我头顶飞过,五颜六色的锦羽斜空而过,阳光下,像一道逐渐拉长、又逐渐缩短的七彩虹,从这片树林,落入那片竹林。
在旺财家门口,我看到这样的趣事。一群鸡围着食盆在吃食,而几只番鸭扭着肥胖的身躯,也挤进来争食。一只冠红体健的大公鸡不干了。它扇动翅膀,狠命地啄着番鸭,将它们赶得老远,而后又快速地回到食盆边进食。
一阵猛啄狠咽后,鸡们估计是吃饱了,相继散去,再也无鸡去关心尚有半盆糠饭和菜叶的食盆,任由番鸭们前来进食。前面那只曾经驱赶过番鸭的大公鸡,也友善地在番鸭们面前咕咕咕地嘀咕着,好像是在劝番鸭们多吃些。
鸡鸭的心态我不懂。但我知道鸡鸭们应当比人无私些。它们在获取食物这一致关自己生命延续的重大事件上,能在保证满足自己吃饱的情况下,而不继续霸占多余的食物,容忍别的鸡鸭们去享受,就比我们这些称作“人”的动物高尚了。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他们占有的财富已经几世都挥霍不完了,可他们在私欲的驱使下,仍然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贪婪地从同类手中去“获取”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连“获取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善良和诚实都抛弃了,就实在令我心寒了。当然,换个位置,我也一样会贪婪无度而残忍狡诈地从别人手中去“获取”那些本不属于我的东西,因为我从来不是一个高尚的人,况且,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本性。和鸡鸭们相比,我应当感到惭愧,我是一个不讲“获取艺术”的“获取者”。 午间的炊烟升起了,袅袅地,在竹林间盘绕而上。“石壁后”这个小山村,在一个祥和的正午,显得非常的宁静。几声犬吠在山谷里回响,远山的半腰里,有村姑的山歌,如变幻的光线,忽明忽亮地在空中穿梭。
浙西的库区在衢州,是五六十年代沿钱塘江水系的乌溪江顺流建造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下游的黄坛口水库,也叫九龙湖;第二部分是上游的小湖南水库,再上去就是丽水地区了。
2000年春节过后,在黄坛口水库的轮船码头,坐上机动客船,逆江流而上,四小时后,就到了我选择的目的地,一个叫“石壁后”的小山村。对于“石壁后”这个小山村的村名,我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什么名不叫,叫这么个破名,用当地话发音,很容易让人往“歪”处想。
地名破,地方倒不破。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整个地掩在樟树林和竹海中,四周的坡上满是椪柑树、栗子树、胡柚树,以及许多乱七八糟叫不上名的树。近水处,东一幢西一幢地立着瓷砖贴墙的小楼房,有时明明是一堵长满水竹的小坡,可转个弯却有一小水泥楼立在坡后的空地上,水泥浇面的晒场上,几只鹅“昂”、“昂”地伸着脖子向人示威,而毛色油黄的土狗却懒懒地卧大樟树下打盹。 我借居在我妻子的远房亲戚家。论辈分,我得管男主人叫娘舅,女主人叫舅妈;而我妻子却管男的叫“缸豆舅舅”、女的叫“缸豆舅母”,我也跟着这样叫,虽然我不明白“缸豆”的含义。
“缸豆舅舅”个子不高,至多一米六,约莫五十六七的年纪,精瘦精瘦的,显得灵活而精干,眼睛不大,却透着善良,看人时,总流露出一丝恭卑的笑意,典型的浙西山区中上了岁数的土著山民的形象。“缸豆舅母”约莫六十上下的年纪(事后证实了我的估计,舅母比舅舅大三岁),扁圆脸,脸庞漆黑,身材微胖,穿一身藏青的城里人过时的呢子套装,估计是哪个亲戚送的。
因为借居的时日估计起码得一年,就自然而然地说到了钱,毕竟我每日要消耗柴米油盐的,况且那“缸豆舅舅”,为给儿子娶媳妇、盖房子已经背了许多的债,用他的话说是一辈子也还不清了。可晚饭喝酒,说起我每月应该交的伙食费时,“缸豆舅舅”却瞪着小眼睛,结结巴巴地冲我说了一通土话,我一句也没听懂,接着,就低着头喝酒,也不搭理我。我山居生活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开头几天我很不适应清寡的山居生活。因为开春,白天,村民们上山采摘头道的新茶和春笋,顺便给板栗树、椪柑树、胡柚树上肥,而清明、谷雨前的新茶,往往能卖出好价钱。那个时候,村里除了几个小孩,连狗都跟主人上了山,我只好幽幽地在江边看着江水发呆。
发呆的同时,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本不该我这样的人思考的问题,那就是钱的重要性。通过几天的了解,我知道山民们很苦,因为交通不便,山区经济非常滞后。二十岁、三十岁、甚至四十岁的青壮年者,尚可外出打工,每年除去开销还能赚个三五千块,而许多人只能靠茶叶、山笋、柑橘、板栗、药材换取下一年的费用。跟村里长者闲聊得知,靠山吃山的村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大约一千五百元,每家合计起来基本不超过四千元,而来年的农药、化肥、还贷款和债务、以及各种日常的开支,上一年的收入就节余不多了。而山民最大的心愿是拆掉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土坯房,造一幢城郊农村最普通不过的小水泥楼,按最经济的计算,造一幢水泥楼也得四五万元,他们得省吃节用十几年,并且要或多或少地举些外债才行。
望着村里那一幢幢小巧整洁的小水泥楼,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一方面为中国农民的勤俭治家而感动,另一方面又为他们为了一个最基本的生活目标——为了自己和子孙造一幢现代的水泥楼房去穷其一生而哀伤。
闲聊时,我知道,山民最害怕的是生病。现在的医药费高得让山民不敢轻易去医院。留着山羊胡子的竹根老伯告诉我,邻村一叫土根的壮汉,因为胃出血,又不舍得去医院,就用自己采的草药和小诊所开的止痛药先对付着,十天过后,家人看他病情实在严重,硬架着送市人民医院。输血、点滴,一阵忙活,第二天仍旧因为延误了治疗的时机而不治故去。四十来岁,挑得起三百斤稻谷的壮汉,就没了。
胃出血不是大病,真正的大病是——贫穷,我这样想。真正做到“病者有所医”必须靠我们全社会所有人的努力,虽然我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充满了信心,但我更关心目前,因为许多人正在被“贫穷”——这个大病折磨着。应当承认,现在的山民是衣食无忧的,但衣食无忧的同时,山民们的生活景遇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得到改善,尽管此事与我无关。 在“石壁后”这个小山村里,我通常喜欢在晚饭时找人喝酒。村里人基本家家有彩电,但由于信号弱,收不到几个台,无聊之时,还是喝酒好。喝醉了,就可以成为虚拟世界的“王者”,无所不能了。
山里人好客,一家来客等于家家来客。今天这家明天那家地就着野味土菜海喝那土酿的谷烧,才知道平日里当作享受的喝酒是这样的累人。山民好划拳,来了客,大多要叫上五六个海量之人作陪,客人背北上座,主人背南下座,陪客东西而坐。酒至半酣,就让堂客放上一斟满谷烧的海碗,海碗中放一调羹,接着就由东家开拳,挨个地划上三拳,输的就拿海碗中的调羹舀一调羹酒喝下,一圈下来,总有个把人倒下,没倒的继续划拳,直到全倒了才算数。
某日在一叫樟根的主人家喝酒。前几日划拳向无敌手的樟根却见谁输谁,待最后一调羹酒喝下,“哇”就喷了。喷完,用衣袖抹抹嘴,从衬衫袋里掏出一张记满账的纸,大着舌头冲陪客的村长说:“根、根土,大家凑钱修、修路,每家三百,他、他们都交了,你、你也支持、支持……”
晚间可以喝酒消磨时间。而白天,天气好的日子,我通常会在午饭后,去村后的小水弯里钓鱼。我一向不喜欢钓鱼,因为我缺乏钓者的耐心。多年前,曾经因为看到别人在滨江大桥旁钓起一斤来重的石斑鱼,而兴冲冲地向同事借来鱼竿去钓过鱼。其结局是半小时后,因为我耐不住寂寞,再加上冬天江风的刺骨,急噪攻心而将同事的鱼竿扔入江心,骂了句“钓逼的鱼,比女人还难钓!”,就回家喝酒了。为那鱼竿,同事三个月没理睬我。
虽然我不喜欢钓鱼,但我必须钓鱼,因为白天村民们都在山上或坳间的水田里忙活,没人有工夫陪我这么个闲人。我用的鱼竿是向一个叫金水的小孩借来的,金水在江对面的白坞口小学上五年级。借鱼竿之前,我曾经暗自保证不再做出扔鱼竿这样没水准的事了。
水弯里风平浪静,且水草茂密。肥美的水草,是鱼们的最爱。常见的是一种一指来长、浑身银白的小鱼,我叫它“柳条鱼”,而当地人称呼它为“馋条鬼”,我不知道其含义到底是什么,估计是此鱼贪嘴吧。叫什么名字无所谓,但这么漂亮、身材修长的鱼,却让山民称“鬼”,却大拂我意了。
“柳条鱼”虽然小,刺也多,但特别鲜美。去鳞洗净,放锅里用山民自制的、香味纯正的茶油两边煎得微黄,放入少许青椒、酱油,用自酿的米酒一闷,起锅时加适量的盐,无须味精,是佐酒的绝顶好菜。
看来这“柳条鱼”让叫村民们叫做“馋条鬼”是有些道理的,它们特别会咬钩。透过清澈的水,我看到其他的鱼,比如草鱼、白鲢什么的,基本是碰碰挂着饵的鱼钩就游开,而“柳条鱼”却前仆后继地上钩。一般情况下,我两小时能钓到三十条这样的鱼,这够我和村里的酒客们下酒的了。而钓鱼结束的时间,基本属于山民晚炊的时间,“缸豆舅母”一般会比她丈夫早些到家,准备晚饭。她每次看到我用细竹枝串起的“柳条鱼”,总会面露喜色地说这么多啊,好手气。并且总是乐呵呵地去收拾我一下午的劳动成果。
但有一次她却很不情愿地去收拾我钓来的鱼。因为我钓到了一条当地人叫“老虎鱼”的桂鱼。一斤多的野生桂鱼,市场上估计得卖七八十元。我乐呵呵地将鱼拎到“缸豆舅母”跟前显摆,“缸豆舅母”乐呵呵地说明天去轮船靠岸处,卖给城里去小湖南镇收鱼的鱼贩子,起码值五十元。
我说这么好的鱼,我们自己吃。
“缸豆舅母”说太奢侈,五十元以上价钱的鱼呢,快我家里一个月的杂用开销了。
到末了,“缸豆舅母”还是没拗过我,只是洗鱼时,用土话吆鸡喝狗的。晚饭时,也忍着没动那桂鱼一筷子,却望着吃鱼的“缸豆舅舅”,唧咕着“五十块钱呢”。
晚上睡觉时,我就琢磨自己拗了“缸豆舅母”的意,非得吃这桂鱼,是不是太过了。对我来说,钓来的鱼是拿来吃的,对山民村妇来说,这不是鱼,是钱,是五十元人民币,是她全家一个月的杂用开销。虽然,我们在对鱼的用途和认识上不一样,但将鱼换算成钱的价值,就一样了。
必须承认,我对于钱的概念和认识,肯定是不及一个目不识丁的老村妇来得正确的,因为他们贫困了一生,因为他们经常缺钱;因此,他们是非常珍惜钱、尊重钱的。一个珍惜钱、尊重钱的人,起码要比我这样自诩为比山民生活优越的豁达者,高尚和淳朴十倍。在他们面前,我什么都不是。
日子过得很快,谷雨过去了。我除了钓鱼、喝酒外,还学会了给板栗树、柑橘树做嫁接,这得益于“缸豆舅舅”的教导。给果树嫁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我拿着刀,在果树的枝条上豁口、插枝、封圈时,我把果树当自己的孩子对待,我知道那新插的嫩枝,来年会伸展出我远离城市后的希望,它们是真实、原始、自然的希望。或许,多年后,我会在城市那烦浊的生活圈里完全遗忘这些我亲手嫁接的希望,但至少此刻我是以一种虔诚的心态在对待这些果树的。
望着雨后精神抖擞的果树,我开始想女儿了,她应该交下半年的幼托费了,这得消耗我两个月的工资;当然,去掉单位报销给我的补贴,自己也就出一千五百元,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我在心疼钱的同时,也开始因国家和企业为孩子们制定的福利制度而高兴,但我更希望福利的不仅仅是幼儿园、小学什么的,它应当包括高中和大学,现在的父母为孩子读高中和上大学,负担太重,但这得慢慢来,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富裕。有一阵子,我甚至想告别山居生活,回到单位上班、挣奖金去。
就在最后一批果树嫁接完后,“缸豆舅舅”和“缸豆舅母”大吵了一架。原因是清明期间,“缸豆舅舅”回遂昌老家上坟,“缸豆舅母”起早摸黑地采了三天茶,将卖茶叶得来的一百五十元钱收为体己钱。具体的过程我不说了,我想说的是,事后“缸豆舅母”所说的话。
她说我指望这一百五十元作为今年一年的零花钱。过年,两个孙子、一个外甥,每人十元压岁钱,就得三十;自己右手指关节的老伤经常痛,去乡医院看一次要二十五,上下半年各一次,就得五十元,而家里通常说没钱看病,等年底卖了板栗、柑橘再去看病,可这关节痛起来能等么;去城郊娘家走亲戚,一年总得两三趟,就算不买东西空手去,光船票、车票,每趟来回要九块钱;加上一年里总有备不住的其他开销,这一百五十块钱可是我的……
到最后,“缸豆舅母”还是哭涕涕地将钱交给了“缸豆舅舅”。而“缸豆舅舅”则说,算借给我的,过几天捉猪苗、买化肥急等钱用呢。年底杀猪、卖了猪肉就还你。
我知道“缸豆舅母”这钱是有去无回了,便在第二天“缸豆舅母”做晚饭时,拿了二百元给她。没想她硬是不收,还说六年前从琴(指我女儿她妈)那里借的八百元还没还呢。我最后只好说是给她的伙食费,她这才收下了其中的一百元,并说是借的,年底还给我。
那一晚我破例没喝酒,早早就睡了。想想为了全年只有一百五十元的零花钱,到末了还被充作家用而哭涕涕的山民村妇,想想自己多年前和一班朋友在市区的游艺厅里,对着苹果机、老虎机、跑马机、梭哈机,一晚上输三万元的壮举,我体会了钱在不同人眼中的概念。
诚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我对于钱的概念和认识,肯定是不及一个目不识丁的老村妇来得正确的,因为他们贫困了一生,因为他们经常缺钱;因此,他们是非常珍惜钱、尊重钱的。一个珍惜钱、尊重钱的人,起码要比我这样自诩为比山民生活优越的豁达者,高尚和淳朴十倍。在他们面前,我什么都不是。 ■在浙西的库区:山居生活之二·关于情爱
这是一个非常俗气的问题。是人的,都有情爱,包括兽类、鸟类、鱼类和虫类,至于植物有没有,就众说纷纭了,有的科学家说有。如果用纳米技术的眼光看世界,细菌们之间是否也有情爱,就得等比霍金更霍金的未来的超级科学家去论证了。我只关心眼前。
虽然情爱写出来就俗气了,但“石壁后”的山居生活,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我一直这么看待情爱,它分三种,第一种基本是属于异性间的情爱,我管它叫爱情,或者“欲情”;第二种是家族中亲人之间的情爱,我管它叫亲情;第三种是朋友间的情爱,我管它叫友情。
需要说明的是,我整个青年时代最忽视的就是亲情,因为年轻,我不懂得孝敬父母,但我却拥有爱情和“欲情”,因为年轻,我只懂得追求异性、或让异性追求;另外,我还拥有友情,因为年轻,我近乎泛滥地交朋友。等我过了而立之年,向不惑之年靠拢时,我发现一切颠倒了个,我开始关心亲情的拥有,将上一辈对我的关爱移植到我的下一代身上。 在这个叫做“石壁后”的小山村里,我发现了一件挺搞笑的事。去阿柴家喝酒时,我看见他家院子里,一只母番鸭领着一群刚孵出的小鸡在觅食,小鸡们非常调皮,忽而钻到母番鸭肚皮底下、忽而跳母番鸭背上,而母番鸭却任小鸡们玩闹,并慈爱地拢圆翅膀,让一些小鸡在自己的腋下休息。如果有小鸡要跑到院外去,母番鸭就摆动肥胖的躯体,嘎嘎嘎地叫着,企鹅般摇摇晃晃地跑到院子口,将小鸡追回来,母番鸭的叫声里透着一种特别的东西。
我当时奇怪地问阿柴,怎么番鸭当起鸡妈妈了。
阿柴乐呵呵地说,这母番鸭闹抱窝,我就拿鸡蛋给它抱了,不料竟把小鸡当自己的儿囡了。其实,这在农村很平常的,母羊给小狗喂奶什么的,不希奇的。
我不知道母爱是不是动物的天性,但我看到了一只母番鸭在悉心地照看一群小鸡。 五月,天气开始转暖。一个暖洋洋的下午,我穿着一件衬衫,在村后的小水弯里钓鱼。太阳偏西时,江面有水雾升起。薄薄的,轻纱一般的水雾,因江风的吹拂,沿着山壁缓缓上升。在太阳余辉的照射下,雾气在山壁间,一会儿白色、一会儿黄色、一会儿浅青色,交替变幻着颜色。有轮船开过,被轮船挤过来的水波,就把岸壁拍得哗哗作响了。
听到头顶的松树上有动静,就抬头察看,原来是一只松鼠。这是一只浅灰色的松鼠,毛茸茸的尾巴,比它身子还长。在“石壁后”,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松鼠,它们不怕人。有时,一群人在大樟树底下端着饭碗摆龙门阵,松鼠们就在斜对面的老松树上蹿来跳去,仿佛极有兴趣地要加入山民们的龙门阵。我想,人和人、人和动物都是可以相处融洽的,前提是一方不去伤害另一方。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我们始终在伤害另一方,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晚饭时,棕根家的堂客来唤我去棕根家喝酒,还说村里长辈都到齐了。
我说棕根婶子,不喜不节的,怎么想起摆宴席来了。我一个外人,辈分也低,还是不去吧。
棕根家的说,是说媳妇的“和头酒”,你城里人,见识多,去了也好帮着说说话,女方是坑口村,树才家的贵州媳妇从贵州老家介绍来的,父母和哥哥都大老远地陪了来,怕是要很多的彩礼啊。
我想起来了,棕根的儿子已经二十九岁了。因本地姑娘不愿意嫁到山区里,争着往外嫁,棕根儿子的婚事也就一直拖着。浙西库区近十多年的风俗是,女儿嫁到外面去,儿子的媳妇则从四川、贵州那边的娶进来。
去了棕根家,见到了女方。这贵州女子身胚五大三粗的,皮肤却很好,细腻白净,岁数约莫二十一二上下。而她的俩个哥哥和父母却黑瘦黑瘦的。闲聊中,从那贵州女子的父母嘴里探得口风,俩儿子,大的三十一、小的二十七,因为穷,都没结婚,此次来浙西是想给女儿说个好婆家,用嫁女儿得来的彩礼回贵州给俩儿子的说婚事的。
结婚是什么,有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延续。我非常非常怀疑上述的论断。许多时候,人们情爱中关于爱情的部分,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不是他们不懂情爱,不是他们不尊重爱情、不需要爱情,而是现实而严酷的生活所造成的无奈。
比如贵州女子她父母的打算,那是变相地卖了女儿买媳妇。就目前而言,贵州女子对棕根的儿子肯定是没有一星半点情爱的感觉的,但我敢保证,她对自己俩个哥哥是非常有情爱的,用嫁自己换来的彩礼,替哥哥们娶媳妇,是她对情爱中亲情的维护和牺牲。我无意去责备贵州女子的父母,他们拿女儿当商品,伤害对于女儿的亲情,是无奈,是贫困中却想维系对于俩个儿子亲情的无奈。
那一夜,我喝了许多酒,但我没醉,我甚至清楚地记得,棕根家和贵州女家最后谈拢彩礼的数额是一万七千元。我从来都不是一个高尚的人,我身上甚至有许多许多市井小人的陋习、恶习,麻木、厌世、狂妄得足以让我自己厌恶自己。但在“石壁后”的山居生活中,那些只是听说的事情,居然变成了现实,我发现,我实在是幼稚而可笑。山民们很苦,但几百上千年的,他们一样延续了下来。我想,他们一样需要,并且最后一定能获得他们的情爱,采用什么方式,已经不重要了。
棕根家儿子的婚事还没办,樟财家的老二灵宽先摆了喜宴。媳妇是“石壁后”进去二十里山路,一个深山小村落的,他们是中学同学,自由恋爱的。灵宽在城郊开了个摩托车修理铺,家境不错,否则,估计也得像棕根家那样从贵州“彩礼”一个媳妇来。放爆竹、喝酒、猜拳、闹洞房就不提了。倒是第二天,按风俗新女婿携新娘子回娘家喝回门酒,灵宽挑了一整担的油条,让我不解。
灵宽,这么多油条?我随口问。
今早开小马达船去对面白坞口乡里买的。整条街的油条全被我买光了,嘿嘿。灵宽放下担子笑着回答。
啊,哈哈,这样别人不就没得吃油条了么。我也被灵宽买这么多的油条给弄乐了。
乡里那些人天天有油条吃的,我丈母娘那深山里哪吃得着。谁会傻乎乎地走几十里山路,再坐船去乡里买油条。丈母娘十几年没出山,昨天接新娘子时说要吃油条。灵宽边说,边冲一旁的新媳妇看,以求证实。
新娘子羞瑟瑟地接过灵宽的话头解释,是我让灵宽买这么多油条的。我娘家山高路远,一些人,特别是女人基本不下山,出嫁那天,我娘说起油条,一班婶婶、大妈也说要,我就、我就让灵宽……话没说完,也望着那一整担两箩筐的油条笑出声来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油条不希奇。但如果有人因为亲友的一句话,挑上一整担的油条,走上几十里的山路,给你送来,那这个油条肯定就希奇了。 杜鹃鸟叫的时候,太阳升得老高了。我看见水根家的四川媳妇,坐在一棵大樟树下给小毛头喂奶。小毛头双眼闭着,双颊有节奏而轻微地抽动着,吮吸着甘甜的乳汁。阳光下,四川媳妇的奶子显得特别鼓涨而饱满,白白地,有些诱人地耀眼。她脸上的神情安详而满足。
■ 在浙西的库区:山居生活之三·获取的艺术
一个晴朗的早晨。水库区山村的早晨,静美而透着清丽,如一个在山溪里沐浴的山姑娘,健康、明媚、无邪而不带一丝尘俗之气。有画眉鸟在柑橘林里鸣唱,声音婉转;一些乌鹑鸟在大樟树上觅食着樟树籽,一旁有几只松鼠在戏耍。水鸭在屋前的池塘里悠悠地闲游,鸡却忙碌地在竹林里,用爪子刨觅小虫或蚯蚓,猫懒洋洋地在墙角晒太阳。有风吹过,一股奇妙的、混合着各种山花和泥土、青草气息的香气,充满我的鼻腔。
激灵灵地打了个喷嚏,我神清气爽地往班船停靠和转站处走去,那里有拿着山货,准备跟班船里过往的客商交易的村民。看他们的交易,是一种享受。说是钱和物的交易,不如称之为人和人之间——极具艺术性的交流,山民们淳朴、直爽、又带着些许为自己不被对方“杀猪”而表现出来的“小狡猾”,常让我为人的天性中所具备的、获取的欲望和艺术而叹服。
坦白地说,我一直都对金钱和各种于我有益的利益,保持着极度贪婪的摄取欲,我渴望财富。其他人如何,我就不知道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们总在回避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和鄙陋之处。我见过不计其数这样的人,他们一方面道貌岸然地清高,另一方面又不折手段地去掠取本属于别人的利益,嘴上还满口道义地标榜自己。
我始终认为“获取”——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手段。不获取,我们就无法生存;延伸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思“获取”,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落后、倒退、甚至消亡。所幸的是,获取——是我们的天性,占有别人的东西,是大多数人的本能,不管你承不承认。
我一直对历史上因为“获取”而发生的许多毁灭性的事件,持不齿的反感态度。比如美洲第一批的欧洲移民者们,因为自身获取的需要,让许多土著的种族灭绝了。因为“获取”,我们在明朝不光砍光了中国国内的紫檀木,顺便也让南洋诸岛的紫檀木采伐殆尽。竭泽而渔的“获取”是非常不艺术的。 我喜欢艺术的“获取”。相对而言,“石壁后”山民们的获取,就充满了艺术,一种人性的艺术。
早班客船刚靠岸,“石壁后”的山民们就提着新制的山茶、晒制的鱼干、粗壮的毛笋、刚捉的野兔,和班船上的客商开始交易了。一时间,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地让班船靠岸处的小水弯热闹了起来。几只灰松鼠也在不远处的松树上,摇动蓬松可爱的长尾巴,咭咭地叫着,像是也想加入到这交易的行列中。
江雾已经完全消散。明黄明黄的阳光,大片大片地洒在宽阔而清澈的江面上,江水似薄薄地盖了一层金黄而透明的纱绸;江风吹过,满江的纱绸,碎成细小的金鳞,从这岸荡漾到那岸,又从那岸荡漾回这岸,明晃耀眼中,充满了一种自然而浩大的气势。有鸳鸯和白鹭在水柳林荫处戏水,几只大白鹅在浅水弯里,曲颈朝天地高歌着。
山民和客商的交易已经接近高潮,望着他们一元、五角地讨价还价,间或还善意地争论几句,我沉醉于他们这样的相互“获取”中,世俗而充满人情味,这是真实、自然的交流艺术。
估计是卖了个好价钱,林水老汉边冲一个戴眼镜、穿黑甲克的中年人,嘴里“谢谢”个不停,边眯着眼角有些白垢的“睡袋眼”,数着手里那一小叠钱,数着数着,就抬起头,朝正要转身入船舱的中年人喊,大哥、大哥,你回来一下,钱的数目不对呀。
中年人在旁人复杂的目光注视下,极其不情愿地车转身,不耐烦地说,不会错的,我买东西从来不赖人的。
啊,不是的、不是的,不是说你赖人,你多付了四块钱。呶,大哥,你再点点看。林水老汉仿佛做了错事似地,边解释,边将钱递到已经走到船沿处的中年人手里,一脸歉意和卑恭的神色。
中年人点过钱说,呀,是多付了四块钱给你,我把五块钱的看成一块钱的了,这两种纸钞很容易弄错的,谢谢你啊。中年客商边收回多给的钱,边回谢着。
略一思忖,中年客商对正要往回走的林水老汉说,老人家,你刚才卖给我的这种等级的茶叶还有么?我是开茶庄的,你有多少,我要多少,价钱照旧。
林水老汉听后,脸露喜色,但随即又换成了失意,有些遗憾地回中年客商的话,家里没了,这样的茶,要到“石壁后”进去二十里地的山里人家才能收到了。
这样吧,你去山里收,后天我来这里,你将收来的茶叶再卖给我。我给你的价钱很高的,你去山里收茶叶,绝对要不了这个价钱,你肯定有钱赚的。
中年客商说完,又掏出二十元钱,递给林水老汉说,你是老实人,我怕你不放心,这是给你的定金,结帐时再除。
林水老汉脸色有些难为情的地接过那二十元的定金,透着山民淳朴的“狡猾”,笑着说,既然是定金,我就不好意思地收下了,你后天早上一定要来啊。
说话时,班船已经鸣笛,准备起航了。村里的其他山民则羡慕地望着林水老汉,因为一时间、不经意的诚实,倒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而我却把林水老汉的“大生意”,看成是一种“艺术的获取”。其实,善良、诚实,一直是“获取”中的艺术要素,但许多人因为急功近利,而忽视了善良和诚实,结果,他们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他们获取的利益。因为善良和诚实,许多时候,我们不经意间,就获取了我们梦想获取的东西;而这种获取,是我们采用不折手段的方式所获取不到的。 顺着蜿蜒的小路往回走,路边的草丛里满是鲜红欲滴的野草莓,山民们管它叫“杪”,而在词典上,“杪”的含义是树梢,或者指年月和四季的末尾。我不知道山民们为何管野草莓叫“杪”,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被野草莓酸甜的鲜美征服了。那一刻,我没由来地想:自然界实在是太慷慨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然界,而它依然不记前嫌地为我们提供各种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在它面前,我们都是罪人。
我捧着一大捧叫做“杪”的野草莓,边吃边走,有尾巴长长的山鸡从我头顶飞过,五颜六色的锦羽斜空而过,阳光下,像一道逐渐拉长、又逐渐缩短的七彩虹,从这片树林,落入那片竹林。
在旺财家门口,我看到这样的趣事。一群鸡围着食盆在吃食,而几只番鸭扭着肥胖的身躯,也挤进来争食。一只冠红体健的大公鸡不干了。它扇动翅膀,狠命地啄着番鸭,将它们赶得老远,而后又快速地回到食盆边进食。
一阵猛啄狠咽后,鸡们估计是吃饱了,相继散去,再也无鸡去关心尚有半盆糠饭和菜叶的食盆,任由番鸭们前来进食。前面那只曾经驱赶过番鸭的大公鸡,也友善地在番鸭们面前咕咕咕地嘀咕着,好像是在劝番鸭们多吃些。
鸡鸭的心态我不懂。但我知道鸡鸭们应当比人无私些。它们在获取食物这一致关自己生命延续的重大事件上,能在保证满足自己吃饱的情况下,而不继续霸占多余的食物,容忍别的鸡鸭们去享受,就比我们这些称作“人”的动物高尚了。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他们占有的财富已经几世都挥霍不完了,可他们在私欲的驱使下,仍然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贪婪地从同类手中去“获取”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连“获取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善良和诚实都抛弃了,就实在令我心寒了。当然,换个位置,我也一样会贪婪无度而残忍狡诈地从别人手中去“获取”那些本不属于我的东西,因为我从来不是一个高尚的人,况且,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本性。和鸡鸭们相比,我应当感到惭愧,我是一个不讲“获取艺术”的“获取者”。 午间的炊烟升起了,袅袅地,在竹林间盘绕而上。“石壁后”这个小山村,在一个祥和的正午,显得非常的宁静。几声犬吠在山谷里回响,远山的半腰里,有村姑的山歌,如变幻的光线,忽明忽亮地在空中穿梭。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