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写在四一六大学生抗日游行中的文字
2021-12-28抒情散文太阳神
写在四一六杭州大学生抗日游行的文字。每天从文三路经过,总是行色匆匆。不经意间,街两边的树已经翠绿翠绿的了,那盎然的生机,在雨中痛快淋漓地昂着头;在阳光下,心旷神怡地挺着胸。我常常顺手摘一片绿叶,放在嘴里,咀嚼它的酸涩。一股青春的气息就这样直……
写在四一六杭州大学生抗日游行的文字。
每天从文三路经过,总是行色匆匆。不经意间,街两边的树已经翠绿翠绿的了,那盎然的生机,在雨中痛快淋漓地昂着头;在阳光下,心旷神怡地挺着胸。我常常顺手摘一片绿叶,放在嘴里,咀嚼它的酸涩。一股青春的气息就这样直透丹田,然后涌满全身。
四月十四日,对我来说,是个很不吉利的日子。一天发生了三大不愉快的事。在学术期刊发文章的事,原单位又传信息破坏我写论文的心情,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家人无辜被人打了。我本来要亲自回去,但因为星期六早晨,也就是四月十六日早晨,老师要上课,所以周末也就没法回去。后来家里来电话,说是打人的人打了电话道歉,说是冤枉了我的家人。家里问我怎么处理。我说,那就看对方的态度吧。目前还不知道打的情况,要到医院去检查了再说。于是安下心来,打论文的攻坚战。
早就听说大学生们在游行,抗日。但一直没见动静。不过,杭州高校的老师都奉命密切注意事态。有的高校日本产的小车,在夜里被划得面目全非。抵制日货,已经从口头上发展到行动上了。有的说,如果中国公民不买日货,日本的工业就要跨掉。
我想,抵制日货,是在国内唯一能表达中国人的愤怒的方式。在国际化的今天,不买日本货,对消费者来说,不但不是坏事,毕竟是好事。诚然,日本产品比起中国的产品,品质要好一些,这也是日货难以抵制的外在原因。而内在原因,的确是中国的消费者除了爱国意识淡薄外,恐怕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消费者很幼稚,他们只能进行简单的比较,不知道消费的经济学。日货在表面上看,是比国产货品质好些。这个好些,有相当成分,是广告宣传的结果。普通消费者,根本对产品的品质好到哪里去不甚了了。但日货的价格比起国产货要高得多。以高得多的价格去买回同样的消费功能,这种消费心理,纯粹是一种暴发户的心态。消费只是他们炫耀财力的一个标志,他们需要用披着“高品质”的外衣的产品来标示自己,使自己区别于其它人,使用日货,可以满足他们这样的一种邪恶的心态。比如说,有些高校,非要买日本小车。其实美国产的,西欧产的,并不比日本的产品价格高,品质最低也能抵得上日本产品。
消费心理的哈日情结,主要是一种自我意识丧失的结果,他们只要用高价格来标志自己,不知道这样做是把自己降低成猪狗一样的低级产品,还自以为是。在他们的心里,仍然是两个“凡是”:凡是国外的,都是好的;凡是国内的,都是坏的。从这个逻辑出发,他们怎能了解消费的经济学呢?
能消费高价格的产品的人,大体上是这样一些人:少数是发了财的暴发户,绝大多数是用纳税人钱去消费的国有单位的领导。其它单位就不说了,仅就在这些单位里最低档次消费的高校用车来说,就足见这种状况了。高校的教师收入很有限,住房条件非常差。然而,大笔的钱不去作这些事情,不去买国产的车供官们用,偏偏去买日本车。我想,学生们划破了这样的车,不仅仅是抗日的情绪,也有对我们社会上一些邪恶的东西,比如在官们那里的邪恶的东西,是一种反抗。
其实,在英国经典经济学里面,理性消费理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对消费的品质与消费带来的功能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像我国现阶段消费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性又被相当一批以经济学家自居的骗子加以利用,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消费价值观。这种消费价值观就是上面所说的两个“凡是。
了解日本技术转化的过程的人才知道日本销往中国的产品,从来就没有用最先进的技术,总要用落后二十来年的技术,专门生产为中国市场的产品。而这些技术,有些中国已经有了。只不过他们用同样的技术,包装上日本标志,才会骗中国的消费者。
当然,有些人,特别是哈日派,会说中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说这种话的人,本身恨自己投错了胎,让自己生在中国。他们把去日本作妓女也当作“伟大的理想”。在这些人眼里看来,大学生们的抗日活动,是不可理解的。他们时不时要跳出来,以所谓的“冷静”的态度,对抗日游行活动进行品头论足。盖因骨子里头,是日化的奴性,或者可能是日本侵华时留下的杂种吧。
抵制日货,是对日本日益抬头的军国主义极右分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活动,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影响。抵制日货,完全有买美货、欧州货的机会。美欧对中国也有刻骨的仇恨,比如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毁掉世界奇园——圆明园。但像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南京大屠杀那样滔天罪行还是略少一些。而且,通过用欧美产品,可以促进中国同欧美贸易的发展。现在,中国对外贸易份额,日本所占比重最大,相比较而言,欧美所占比重太小了。在某种意义上讲,倾一国财力,仅仅与日本人作交易,用消费者辛苦钱来养肥我们最危险的敌人,这实在是一件最愚民蠢的事。因此,抵制日货,不仅仅是政治问题,还有一种参与国际化经济,平衡对外贸易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总之,抵制日货,不仅是正当政治的义举,而且从长远的利益看,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平衡多边外贸格局,使自己完全处在独立经济的地位上。
在写下这些随想时,到了四月十五日。下午,师弟来电,通知原定的周六课改在老师的办公室上。原因是,老师奉命都得在办公室待命。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俄国形式主义。来旁听的人很多。其中有一北大的博士,强调文学形式主义的价值。俄国形式主义重视文学形式研究,认为形式就是内容。他们从前辈的忽视文学形式的偏向又走向了另一个偏向,抽掉了文学的意义。他们认为,文学的存在,就是一些装置。一位师妹调侃道:“要不是巴赫金的理论救了俄国形式主义,他们早就玩完了。”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在重视形式的基础上,不偏废内容。于是,北大的博士就谈起了形式研究的重要。我忍不住发言,强调意义内容的研究仍然是文学的核心内容。这时,我似乎已听到街上学生们的吼声。在我们这样一个不安宁的世界环境中,我们又如何能够漠视文学反映人生意义的,而去雕琢那些死的“装置”呢?
其实,强调形式的同道,在其研究中并没有仅仅搞形式。而我强调内容的意义,也并没有放弃形式。形式与意义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上街游行抗日,这是一种形式,但形式却是由内容来决定的。大学生们不是去搞个形式做个“秀”。毕竟前呼后拥都是警察,不是闹着玩的。人多什么事都会出,一旦哪个警察言行不当,极有可能酿成惨案。这样的事,古今中外血的教训太多了。
四月十六日,对我,不是什么值得纪念的事,而对于杭州,是应该纪念的。我们还没下课,有位师弟先走了。说来电话,有学生聚集得太多,他得去现场看看。
下了课,我就直奔文二路图书大厦,买了几本书。然后回校园。可门已被警察排成的人墙堵住了,门也关掉。正在这些,警察在清场,所有的车辆都被赶到从其它街上走了。
十四时四十分,游行队伍由东向西,从文三路开了过来。前面是警察,警察后面是举着“打倒日本军国主义”的大幅横幅的学生队伍。后面是杭州市各大学的大学生主体。左边右边都是警察跟着,队伍后面是警车。我在努力听清那震耳欲聋的口号,却不经意间,已经被人山人海吞没了。
在人海汪洋中我被吞没了。那山呼海啸般的口号,把我的情绪也激发起来。我常常在课堂上,在校园里,见到的只是顾得卿卿我我,相偎相依的男生女生,很少见到他们有认真的模样。于是我常常叹息,如今的大学生,不像我们那里那么用功。你在与他们闲聊时,他们所关注的不是帅哥美女的话题,就是吃喝玩乐的话题。对老师套近乎,那最直接的原因,不是像我们这样对知识的景仰,也不是像我们这样对博学的人的崇敬的心情,也不是他们待人和善,而是希望搞到期中期末考试的某种有用的信息。越是这时候,我越对他们的亲热感到恼火,感到悲哀:完了,这一代全完了。
然而,当我置身于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抗日游行队伍中,我们不得不对如今的大学生们重新评价。在他们男女相拥的日子里,也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在他们近乎游戏的学习中,也有对真知的追求,也有冷静的头脑,也有成熟的思考。他们的行动,并不因为公然在校园里搂搂抱抱而尽显低档次的风流。他们的风流,依然有着无穷无尽的吼声,他们的风流,依然迸发着时代的强音:振兴中华!反抗外侮!强烈要求日本政府正视罪行!他们向观望的人群高喊:抵制日货!加入游行!
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强大的未来!
听到这呐喊的声音,你不能不想起: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