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2021-12-28抒情散文王想王之戒
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我所阅读到的余光中□文∕王想王之戒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余光中《淡水河边吊屈原》大概是我读初中三年纪的光景,我开始读余光中的诗文著作。我记得是在……
  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所阅读到的余光中
  □文∕王想王之戒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

  ……余光中《淡水河边吊屈原》
  大概是我读初中三年纪的光景,我开始读余光中的诗文著作。我记得是在一次“三科联赛”考试结束后,逛新华书店时第一次“偶遇”他的《余光中散文》,那是1997出版的。自从读过此书后,开始对他的文字产生异样的好感,遂逐阅他的其他著作。但他的确所产甚丰,直到现在,我也仍未将其著作读完。不过,另外的原因是我也的确不想把他的著作读完,总觉得读完就好象走到了路的尽头,既然路是如此引人入胜,我当然不愿这么快便看到尽头。   提及余光中的诗文,估计更多的人还能把“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或者是“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抑扬吟来,甚至还有那首青苹果般的《风铃》。那些远去的,深情的字符,即使摈弃了宫商角徽,也一样高高低低地敲叩着我们的心。像钟摆摇曳着时间,像黄河流淌着历史。正如余光中所说那样,中国人的耳朵经过千年平仄声调的宠惯,是全世界最敏感的。什么是好的诗文,读出来听一听就知道了,用“仄”调来表示比较重的语气,用“平”调表示温柔的语气。   “我俯仰一生,竟然以诗为文,以文为论,以论佐译,简直有点‘文体乱伦’。写来写去,文体纵有变化,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便是我对中文的赤忱热爱。”这样铿锵坚定地话语,其实无须道出,都默默地生长在他的字里行间。   在《从母亲到外遇》中他像爱伦坡执着地寻找“希腊不再的光荣∕和罗马已逝的盛况”那样,表达出一种坚贞的汉魂唐魄。无论是沉醉醉人,或是清醒醒人,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在他这个四海漂泊的龙族眼中永远叫做大陆,而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他的《民歌》,华夏儿女都在传唱。“……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没有对故土,对华夏文化那种血浓于水的痴恋,没有对乡情,对民风质朴简接的深爱,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如此深刻而又简练地把这样的感情从心中引导,继而呼唤,呐喊出来的。   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这些是他诗中几乎永恒的主角;黄河,长江,汨罗,湘江,这些是他呕尽心血寻找着的理想;岳阳,襄阳,长沙,长安,这些地方欠着他太多的目光和屐印;在杜鹃的啼痕里,我们听得到这样的风萧吟,在精卫的衔枝上,我们望得见这样的泪墨节。这样的诗句就是一条血脉,就是一道蜿蜒的长城。“……唯有诗句,纵经胡马的乱蹄∕乘风,乘浪,乘络绎归客的背囊……”《湘逝--杜甫殁前舟中独白》   无论是做文,还是做人,他都在表达着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的热爱。他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又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他曾经对他的中文系研究生们说,在英文逐渐将中文软化的今天,他们每个人都是国防军,都要来守护中文清纯的生态。   正是他以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赤子之心为做人的道理,以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为做文的道理,他于不久前又获得了南方都市报与新京报联合主办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3年度散文家”奖。授奖词是这样的:   “余光中的散文雍容华贵。他的写作接续了散文的古老传统,也汲取了诸多现代元素。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注重散文的容量与弹性,他探索散文变革的丰富可能性,同时也追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他在二○○三年度出版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虽然只是他散文篇章中的一小部分,但已充分展示出他的散文个性。他从容的气度、深厚的学养,作为散文的坚实根基,在他晚年的写作中更是成了质朴的真理。再联想起他那著名的文化乡愁,中国想象,在他身上,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文化大家的风范和气象。”   当然,在文艺、文学界,余光中也是有口皆碑的典范。已故的文学大师梁实秋曾经如此形容他:余光中左手写诗右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维栋则赞誉余光中:用紫色笔写诗、金色笔写散文、黑色笔写评论、红色笔编辑文字、蓝色笔翻译作品。凭着这璀璨的五色之笔,耕耘数十年,不但成为文学的重镇,而且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正像他遥立在淡水河上,因为屈原而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那样,我在这样一个瓢泼的雨夜,也缘他和他的诗文,嗅到湘草的芬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