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缤纷124】卢店之秋
2021-12-28经典散文
[db:简介]
到了卢店,车放在人家的山墙边。刚停时,一条小黄狗跑出来叫,汪汪汪,一个老奶奶探出头,望一眼,唤进院子里了。
我第一次到卢店。同伴来过几次,充当了向导。此时是秋天,如同伴所料,来游玩的人少,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儿。
脚下是人迹罕至的小道。走一截,出现一条小河沟,水流平缓,听不见声音。三五个石头墩子,蹦跳着跨过去,如雀跃。拐上斜坡,禁不住回头看,水多么清啊。
“无限风光在险峰”,上山吧。
卢店是一个村庄名,也是一座山的名字。或者说山没有名字,借用了村名。村子在山脚下,山在村子的四周。山上有树,跟其它山一样,郁郁葱葱。树不止一种,松树居多,中间参杂栎树,橡树,藤萝,相得益彰。
山,是村民的前庭后院。哪一棵松树最粗壮,哪块石头最大,哪一处爱长蘑菇,哪一棵山楂爱结果,水从哪条山谷流下来,春天去哪掐兰花,夏天去哪采粽叶,秋天去哪摘山楂,冬天去哪打野兔,村民们了如指掌,跟去庄稼地一样。心底里那张路线图啊,不用笔墨勾画,沟、岔、岭、壑一清二楚。
一辈子生活在村子里,村子是天,是地,是家。
两年前,春夏之交,有个摄影家到了卢店,不知走亲戚,还是误入,总之,他来了,还上了山。摄影家这一上山不打紧,他看见:山谷、山坡和山顶,开满了油桐花,整个儿油桐花的天地!立即被眼前的美景震惊了,陶醉了。摄影家拍了许多张油桐花的照片,制作成了美篇,发布在网上。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个县城的人都知道了。人们沿着摄影家的足迹,来到了卢店,争相看满山的油桐花。很快,这座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桐花谷”。不久,县外的人也知道了,也慕名赶来了。有的人来一次看不够,来两次,三次。卢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声名鹊起。
热闹,因花而起,随花而落。花期过后,卢店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拐过山腰,站在瀑布脚下。
一束阳光穿过树隙,照在清澈的潭水上,潭底的沙石历历可数。捧一捧,再扬起来,晶莹的水珠,落回潭里,激起一圈圈水波,荡漾开去。
“没看见满山的油桐花,有没有遗憾?”同伴问。
“花落了,树还在啊。”我随手捡了一片落叶,放进潭水中。没看见小鱼,看来“水至清则无鱼”。
溯源而上。在松针覆盖的背阴处,弯腰找了一会儿蘑菇。继续往上走,累了,坐在石头上歇一歇。这当儿,从山上下来一个的男子,肩上背着一个蛇皮袋子,里面鼓鼓囊囊,手里拿着一根棍子。
“打桐籽的。”同伴小声说。
男子到了水边,伸出脚,探了两下,等脚底踩实了,拽拽袋口,棍子托住袋底,三步两步,跨过来了。他朝我们望一望,没有停步,树很快遮住了他,看不见了。走远了。
真是:“空山只见人,不闻人语响。”
走着走着,有了台阶路,浇灌上了水泥。看样子“桐花谷”在扬名之后,修了“官道”。我们刚走的是便道。
柞树下,几朵野花,开得正艳。看见了蝴蝶!不止一只,好几只,有飞的,有落在花叶上的。蓝翅膀的,黄翅膀的,大的,小的,差不多一二十只哩。难道桐花谷引进了蝴蝶了?同伴给不出答案,跟着好奇。
不少桐籽掉落树下,台阶上的几颗,用脚踢一踢,已经风干了。同伴说,桐籽的价钱便宜,村民几乎不采摘了,家用也少了。之前,用桐籽榨桐油,刷木门、木窗、木柜等,现在家具更换材质了。
这么说,桐花谷的由来,是桐籽落地生根,根上长树,树再结籽,籽再掉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来,是大自然和卢店一种相处方式吧。
上山和下山,我没有拍一张照片,不去惊扰这里的一草一木。卢店,有山,有树,有水,有石。卢店之秋,呈现出一座山的静谧,秋来无声。外人来与不来,它保持着自己最初的模样。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