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路收思
2021-12-28经典散文
[db:简介]
藏路收思
文/栗子
我喜欢写散文,今天写一篇藏文。
藏文,不是用藏语写的文章,而是有关收藏的文章。
散文不散,贵在有神;藏文不藏,贵在分享。
散与藏是一对矛盾。乱世散,盛世藏;散时藏,藏时散;藏要散,散要藏;藏必散,散必藏!
许多朋友,有收藏的爱好,正是因为历朝历代,爱藏者众,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文化,才有史可鉴,有章可循,相继传承,发扬光大。
收藏,是充满正能量的爱好,是可大力倡导的行为,也是永不褪色的金色文化。
现在是盛世,当然要收藏,但是,任何一种事务的发展都是曲折向前的。
收藏,做为一种爱好,经年之后,回馈你的,一定是丰厚的利润。
收藏,做为一种商务,经年之后,回报你的,未必是可观的营收。
我想,收藏做为一种爱好,做为一种文化继承和积累,才是积极的和没有风险的。
要想藏得好,首先要懂得收,怎样收,收什么。
懂得收,就要研究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行业艺术类目繁多,你不可能样样精通,不精通的行业,建议不要介入。
要想精通,不问、不学、不钻、不研,只能永远立于门外,也只能站在藏边。
书画,既是艺术品,又是文化载体,所以历朝历代,书画藏品都被奉为经典。
怎样收,就要研究放。
收藏,一定要传承有序,方能保证不假,最真的收是从创作者手中,直接收。
这里,举两个大师的例子:
齐白石,是全世界公认的大师,众所周知,齐白石的润格写得很细、很详,执行的也很严格,可以说是一丝不苟,从半只虾的故事,可窥一斑,这是大师尊重自己的作品,从而引领收藏者尊重劳动创作,物贵有尊,尊者格高。我想,想当年,从齐老手中收藏的作品,藏到今天,都是富豪。
但是,齐白石,最初并没有润格的,没有润格,也就可以议价,为了声名,还远寄南方,特请吴昌硕给写得润格。
齐白石是艺术家,也是劳动者,他曾说过,富有三种:农耕本富,经商商富,盗贪奸富,他说绘事为商富,他的作品为零售方式:有格可依,有格必依,执格必严。
张大千,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大师,他的作品,却如经营类似,即市价减半,即从他手中取作品,价格为市价折半,拿了作品,便赢了投资同倍的利润,张大师的营法,彻彻底底是商业运作。
张大师的经营方式,很聪明,有利于作品的收藏和传播,试想,以半价取作品,取后即赢,谁不愿意与之交往,进而收藏呢!
比较齐张的学识基础,齐为木匠,没有正规学历,张为中学文凭,不过二人均勤思善悟,聪明智慧。但是,他们的成功,不仅在重创,也在重售。
比较齐张的经营方式,齐老的保守,发展缓慢;张老的先进,利于发展。
或许这不同的方式与创作创新有关,齐老有创造,收藏者欲望强烈,自然不必虚张声势,只需严格执行;张老之作多是摹创,收藏者需促,以利促藏促销,最最直接。
各位艺术创作者,根据你的实际,不妨选择其一,各位藏家,也要根据作者放法的不同,择优而收,尊而多收。
不懂得放的艺术创作者,一定不会有良好的收藏市场。
收什么,就要研究质。
质,就是有质量,先要有质量,之后才有价值。
质,又是性价比高,高质量,低价格,才能增值。
艺术家,并不从生下来,就是艺术家,成名立家,至少要经历个几十年。
这几十年的感悟,体现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各时期的作品,有没有收藏价值?收藏价值肯定是有,只是增值幅度却是因人而异。
如何识人、识才、识艺,这就要求藏者,需有伯乐之眼。
伯乐之眼,谁都想拥有,要学、要问、要钻、要研,也即要懂得收。
学院江湖、官方民间、国内海外、历史当今,各有方略,也各有藏点。
目前的收藏状况,谁人都明白,正处低谷,人气散易,聚难,下一个波段,一定会理智。
先前藏市的虚张,伤了一代藏者的心,也伤了一代收藏的热情,究其原因,无外乎:不懂收、不会收,不知收。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关于轮回复兴,大事三十年,中事二十年,小事一十年。藏事,关乎贫富,我想至少是中事:十至二十年。
十年一代人,重塑收藏热情,重归收藏爱好,十年之后,方有起色。
二零一五年,是前期藏市的最高点,出手、出手、要出手;
二零二零年,是后期藏市的最低谷,收进、收进、要收进。
收藏本来是一种传承文化,经过经济大潮洗礼,变成一种商务行为,凡是有利于文化繁荣,无论爱好或是商务,都是好事,可谈可论,可喜可助。
藏路有爱,永不消亡,道言兴衰,轮回预计:
二零二五,藏路启收?
文/栗子
我喜欢写散文,今天写一篇藏文。
藏文,不是用藏语写的文章,而是有关收藏的文章。
散文不散,贵在有神;藏文不藏,贵在分享。
散与藏是一对矛盾。乱世散,盛世藏;散时藏,藏时散;藏要散,散要藏;藏必散,散必藏!
许多朋友,有收藏的爱好,正是因为历朝历代,爱藏者众,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文化,才有史可鉴,有章可循,相继传承,发扬光大。
收藏,是充满正能量的爱好,是可大力倡导的行为,也是永不褪色的金色文化。
现在是盛世,当然要收藏,但是,任何一种事务的发展都是曲折向前的。
收藏,做为一种爱好,经年之后,回馈你的,一定是丰厚的利润。
收藏,做为一种商务,经年之后,回报你的,未必是可观的营收。
我想,收藏做为一种爱好,做为一种文化继承和积累,才是积极的和没有风险的。
要想藏得好,首先要懂得收,怎样收,收什么。
懂得收,就要研究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行业艺术类目繁多,你不可能样样精通,不精通的行业,建议不要介入。
要想精通,不问、不学、不钻、不研,只能永远立于门外,也只能站在藏边。
书画,既是艺术品,又是文化载体,所以历朝历代,书画藏品都被奉为经典。
怎样收,就要研究放。
收藏,一定要传承有序,方能保证不假,最真的收是从创作者手中,直接收。
这里,举两个大师的例子:
齐白石,是全世界公认的大师,众所周知,齐白石的润格写得很细、很详,执行的也很严格,可以说是一丝不苟,从半只虾的故事,可窥一斑,这是大师尊重自己的作品,从而引领收藏者尊重劳动创作,物贵有尊,尊者格高。我想,想当年,从齐老手中收藏的作品,藏到今天,都是富豪。
但是,齐白石,最初并没有润格的,没有润格,也就可以议价,为了声名,还远寄南方,特请吴昌硕给写得润格。
齐白石是艺术家,也是劳动者,他曾说过,富有三种:农耕本富,经商商富,盗贪奸富,他说绘事为商富,他的作品为零售方式:有格可依,有格必依,执格必严。
张大千,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大师,他的作品,却如经营类似,即市价减半,即从他手中取作品,价格为市价折半,拿了作品,便赢了投资同倍的利润,张大师的营法,彻彻底底是商业运作。
张大师的经营方式,很聪明,有利于作品的收藏和传播,试想,以半价取作品,取后即赢,谁不愿意与之交往,进而收藏呢!
比较齐张的学识基础,齐为木匠,没有正规学历,张为中学文凭,不过二人均勤思善悟,聪明智慧。但是,他们的成功,不仅在重创,也在重售。
比较齐张的经营方式,齐老的保守,发展缓慢;张老的先进,利于发展。
或许这不同的方式与创作创新有关,齐老有创造,收藏者欲望强烈,自然不必虚张声势,只需严格执行;张老之作多是摹创,收藏者需促,以利促藏促销,最最直接。
各位艺术创作者,根据你的实际,不妨选择其一,各位藏家,也要根据作者放法的不同,择优而收,尊而多收。
不懂得放的艺术创作者,一定不会有良好的收藏市场。
收什么,就要研究质。
质,就是有质量,先要有质量,之后才有价值。
质,又是性价比高,高质量,低价格,才能增值。
艺术家,并不从生下来,就是艺术家,成名立家,至少要经历个几十年。
这几十年的感悟,体现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各时期的作品,有没有收藏价值?收藏价值肯定是有,只是增值幅度却是因人而异。
如何识人、识才、识艺,这就要求藏者,需有伯乐之眼。
伯乐之眼,谁都想拥有,要学、要问、要钻、要研,也即要懂得收。
学院江湖、官方民间、国内海外、历史当今,各有方略,也各有藏点。
目前的收藏状况,谁人都明白,正处低谷,人气散易,聚难,下一个波段,一定会理智。
先前藏市的虚张,伤了一代藏者的心,也伤了一代收藏的热情,究其原因,无外乎:不懂收、不会收,不知收。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关于轮回复兴,大事三十年,中事二十年,小事一十年。藏事,关乎贫富,我想至少是中事:十至二十年。
十年一代人,重塑收藏热情,重归收藏爱好,十年之后,方有起色。
二零一五年,是前期藏市的最高点,出手、出手、要出手;
二零二零年,是后期藏市的最低谷,收进、收进、要收进。
收藏本来是一种传承文化,经过经济大潮洗礼,变成一种商务行为,凡是有利于文化繁荣,无论爱好或是商务,都是好事,可谈可论,可喜可助。
藏路有爱,永不消亡,道言兴衰,轮回预计:
二零二五,藏路启收?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