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女侠的闺蜜 吕碧城
2021-12-28经典散文
[db:简介]
秋瑾女侠的闺蜜 吕碧城
我是从龙榆生编选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里知道吕碧城的,词后付小传:“吕碧城字圣因,安徽旌德人。光绪九年(1883)生。姊妹三人,并工文藻。碧城与长姊惠如兼善填词,早岁为樊增祥所激赏。中年去国,卜居瑞士雪山中,专以弘扬佛法为务。然兴之所寄,不废倚声。二次大战起,归香港。1943年卒,年60.遗命火化,骨灰和面为丸,投诸海中,结缘水族。有《晓珠词》四卷行世。”文简略,语不详,生疑,好奇,留意。
得知:家世,父吕凤歧,翰林编修、山西学政。吕碧城十二岁,父亲去世。 母亲带三个女儿回了娘家。 吕碧城一个人寄居在塘沽做官的舅舅家,住了七八年。十九岁那年她提出去天津进女塾读书,舅舅反对。要她严守妇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去外面,抛头露面,伤风化!年轻,使性子,不辞而别,离家出走。
在去天津的火车上,她有意的和人搭讪,遇上佛照楼的老板娘,话投机,近乎。知道底细以后,老板娘热心,叫她先到自己家住下,她是赌气出来的,没有行李,没有分文。不遇上好人,一天也过不下去。在老板家,她见墙上挂的照片里有个熟人,向主人打听。老板娘说,是方太太,也在天津。你认识?她说是,方先生是舅舅衙门里的文案,方太太有时去塘沽,见过多次。方太太住“大公报社”第二天她给方太太写信,说了自己的处境,希望能帮忙。方太太把信拿给报馆老板英敛之,看有没有办法。“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封信,流露着文采和才华,英先生极赏识这个女孩子。约她面试。她成了“大公报”的女编辑。为求学出走,却就业入职了!食宿无忧,生活稳定。有了发挥才智的平台,有了用武之地。受到社会关注。秋瑾女士在北京,用“碧城”笔名发表作品。她看到天津大公报也有署名“碧城”的文章和诗词,写得极好。1904年5月,秋瑾专程到天津拜访和自己同名的吕碧城,惺惺相惜,相见恨晚。流连数日,情同姐妹,订生死交。秋瑾去日本从事革命,碧城留国内与之呼应。1907年春,秋瑾在上海办《中国女报》,创刊号的发刊词是吕碧城的手笔。1907年7月15日秋瑾牺牲,吕碧城即时用英文写《革命女侠秋瑾传》,在美国发表。她俩牢记订交时的初心。
吕碧城在报上不断发表呼吁解放妇女的文章,发表诗词。人们欢迎新观念,欣赏好文笔,追捧女记者。妙笔生花的才女,是报馆的亮点,英敛之慧眼识人,亮点耀眼,吕碧城置身名流。和傅增湘、樊增祥、袁克文、李经义等都有交流。在当年一个少女和男性名人交往,本身就是新闻。加上诗酒流连、交游唱和的内容就成轰动社会的猛料了。吕碧城名噪一时。她的生活圈子扩大,眼界开阔,胸襟舒展,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凌空雏凤,奋飞九霄了。交往的都是思想开明的实力派,傅增湘是袁世凯幕僚、智囊团的得力人手。樊增祥,朝廷的红人,诗坛名流。袁克文袁世凯儿子,李经义李鸿章侄儿,“官二代”。傅增湘欣赏吕的文采,更看重她的办事能力。他在直隶总督袁世凯面前多次提到过她。
傅增湘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就是看中吕碧城能担负重任。他在《藏园居士六十自述》里说:"先是旅津遇旌德吕碧城女士,喜其才胆学博,高轶事辈,因约英敛之、卢木斋、姚石泉等倡设女学。先室凌夫人力赞之,偕碧城上谐杨文敬、唐少川诸公,醵金筑舍,定名女子公学。"英敛之1904年7月14日的日记记述:"晚间润沅(傅增湘)来,言袁督允拨款千元为学堂开办费,唐道允每月由筹款局提百金作经费。"女子公学得到直隶总督袁世凯和天津海关道唐绍仪这两位当权者的支持。1904年10月3日,《大公报》刊登的北洋女子公学创办经理人英敛之、方药雨的启事称:"经各大宪及官绅等捐助款项,襄此善举,诚为开通风气。"
1904年10月3日,天津《大公报》刊登了倡办人吕碧城署名的《天津女学堂创办章程》(即北洋女子公学创办章程)。 10月23日开学。傅增湘的监督(校长),吕碧城任总教习(教务长)。北洋女子公学不仅是京津一带最早建立的公立官立女学堂,而且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公立官立女学堂。教务长那年21岁。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学堂,吕碧城任监督(校长)。这一年,她不过23岁。
辛亥革命爆发,溥仪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耍手段,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吕碧城被任命为总统府机要秘书,后来还当了参政。1915年,袁世凯搞“中华帝国”,要当“洪宪皇帝”。吕碧城不干了,“挂冠”南下,带着老母亲去了上海。凭着积攒的社会资源、人脉关系,以及个人智慧,她做起生意,从事外贸运输。三五年间,成了沪上富翁。
经济基础筑牢了,她要提升自己,1918年她去美国留学,进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四年后,学成回国。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她引领摩登时尚,发型、服饰,奇异多变,开风气之先;跳舞、喝咖啡、养宠物,从不居人后。在刊物上发文言文,发旧体诗词,还加入旧诗团体“南社”和遗老遗少们吟唱酬答。或许独身孤寂,多方寻求慰藉。过着土洋结合的日子。
她的明星地位,自然有狗仔相随。小报上常有她的“花絮”。她带爱犬上街,狗被洋人的车轧伤,她岂肯放过“鬼子”?据理交涉,最后鬼子道歉,送伤狗去医院。小报详尽报道,给中国人争脸。
有个小报编辑在自己的报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李红郊与犬》“红郊”对“碧城”,吕碧城怒了。要以侮辱人格起诉作者。作者胆怯,到苏州躲藏。吕在报上登广告:谁找到作者,以慈禧御笔绘画一幅酬谢。这些新闻故事,轰动上海滩,有口皆谈“狗官司”。
她养狗,也养观赏鸟。写爱护小动物的诗文,得到国际保护动物组织的关注。1926年她开始了历时七年的欧美游历。1928年应邀加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1929年5月参加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动物保护大会,登台演说,宣讲动物保护的重要和紧迫。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之后,游历中,以宣扬动物保护为务。并写《欧美漫游录》发给北京《顺天时报》、上海《半月》杂志连载。
1930年她皈依佛门。以居士身份礼佛诵经。入阿尔卑斯山定居,专意弘扬佛法。直至二次大战起,战火硝烟满欧洲,她回到香港,伴青灯古佛度过人生的最后岁月。
吕碧城是解放妇女、争取妇女权利(教育、平等、参政、发声)的先行人和实践者。她的诗文和主政的女子公学,唤醒无数妇女的女权意识,培养大量女权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等女革命家都是吕氏弟子。妇女解放革命运动,她该居头等功。
在文学史上,她也有一席之地。留给后人的《吕碧城集》、《信芳集》《欧美漫游录》等作品多种。可惜她不赞同白话文,用文言写作,依律吟旧诗,倘写白话文,成就或高于现代女性作家。
吕碧城是翻译家严复的学生,曾跟严复系统的学习逻辑学。严老师关心女弟子的终身大事,给他介绍对象,她看不上。也劝她尽早“于归”。她辜负了老师的关爱,终身未嫁。
她毕竟活出了自己,走了一条独特的路。新旧冲击的动荡时代,她是一颗耀眼的新星。而骨子里旧文人的习气还绊着腿,她没能和秋瑾一同走。浅吟低唱,走入佛门。秋瑾写诗词,吕碧城写诗词,虽是“闺蜜”,绝不相同。秋瑾脍炙人口的《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样的爽直呼喊,吕碧城写不来。她写只能是:
七律 书怀
眼看沧海竟成尘,寂锁荒陬百感频。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
江湖以外留余兴,脂粉丛中惜此身。
谁起民权倡独立,普天尺蠖待同伸。
这种表达,秋瑾是不肯的。
她们的传奇故事,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记下。有个文人说到自己写自传时:“这样的时代有过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