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故乡的原色

2021-12-28经典散文
[db:简介]
  乡下的夜色,令整个村庄陷入了孤寂的境地。所有的牲畜都睡了,人们也睡了,村庄也睡着了。唯独枕边的那一片蛙鸣越发悠扬,从稻花香气中飘来,邈邈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蛙鸣收拢了月色,渐渐隐退了。
  睡眠比较浅的我,被一阵阵叮叮咚咚的声音惊醒了。我侧耳静听,这不是脚步声,也不是捣鼓家什的声音。这种声音好生熟悉,它从窗外徐徐地飘来,落在窗棂之上,继而落在我的枕前。那是菜刀与一块正方形的木板相互碰撞的声音。刀口仿佛有些钝了,才会发生如此激烈的斗争。木头板子大约有好几厘米,它静置在秧盆里,被那把锈迹斑斑的菜刀斩落了好些木屑。一片片牛皮菜被一只大手捏住,按在凳子上,等待着上断头台那般悲壮,转眼间,牛皮菜被宰得细细的。大约父亲怕是委屈了猪儿的胃。
  这样的声音,从我童年的梦里就开始响起了,直到现在,足足响彻了三十年。我循着这熟悉的声音,悉悉索索趿着拖鞋下了楼。
  老房子离小楼格外近,不过几米之遥。当整个村庄还沉浸美梦里,熟悉的砍猪草声便早早从破瓦旧屋里传来,宛如一场铿锵有力的演奏。
  对,这是一场也许由父亲独自演奏的音乐,一个人的背景,一个人的舞台,一个人的时光,没有镁光灯,没有伴奏,没有喝彩,有的只是窗外那一颗孤星。
  我下意识地探过头去,躲在门后,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听着。原来,父亲坐在小板凳上,弓着腰手起刀落地宰着牛皮菜。他那佝偻的背,已经弯成残月了,透着微弱的灯光,越发地残缺。
  父亲真的老了,深陷的眼窝总是在寻找一种支撑力量,他从来不在乎顶上的发是否如雪飘进他的暮年。他也不在乎脸上的皱纹是不是可以犁田了。他更不在乎身体是不是已经缩小了几厘米。
  曾经的父亲,也是个帅气、棱角分明的美男子。勤劳朴实是他的标签,在我们当地,不少人一说起他,我们姐弟仨就会骄傲地说,那是我爸。
  只是,父亲衰老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成长的节奏。我们总是在前面不停地跑啊,跑啊,他在后面慢追紧赶,累得气喘吁吁,终究还是追不上我们的脚步。于是,我们长大成人后,毅然离开了父亲筑下的巢穴,飞向天空,飞向异乡。后来,便有父母住在村里,姐住在县里,我和弟住在市里,五个人各自天涯,各自安身立命,剩下的仅仅是父母眼巴巴的守望。
  只是,岁月早已经做成一叶扁舟,摆渡了他的人生和命运,承载起了我们仨的未来。那时候的苦与疼,不会那么轻易烟消云散,它揉进了我们的心里。所以,我一直保持着那样的感恩。因为,生活的残酷压弯了父辈的身躯,日益下沉的身体再也长不出翅膀了,他已经老了,已经瘦了,干瘪的现实,无论如何也支撑不起梦想,再也飞不起来了。
  父亲的半世浮生,是合着满腔的爱与责任,全部奉献给这个家了,奉献给我们仨了,还有我们的母亲。
  我抬起头仰望黑洞洞的屋顶,不让眼里的泪滑落下来,我怕眼泪一掉下来,会砸出一地的忧伤。我要采撷一朵洁白的云横扫过往的阴霾,然后,用力地微笑。
  ……
  此时,父亲并沒有听见我的脚步声,仍专心干着他的活。这个苦差事,父亲已揽过来已有三十年了,沒日没夜地拼命干活。
  三十年,一万九百五十天,从未间断,从凌晨四点,准时响起。
  母亲患病以来,通常早睡晚起,静心休养。而父亲每天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还必须回到家里主内,诸如煮饭、洗衣、喂猪、喂养鸡鸭鱼等等,所有琐碎的家务活全落在他头上。他也有焦躁不安的时候,但极力克制岁月对他的残忍。
  天未透亮,周遭显得如此晦暗,他依然屹立在时光的尽头,那双手,那双脚从来就不曾停下过,正是这样的奔忙,才让我心生哀伤。
  我知道,黎明前的光明与鲜亮,总是踩着父辈的脊梁,慢慢地等天边那弯月渐渐隐去,然后,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霞光万丈。
  也许,某一天,这样的砍猪草声会渐然模糊。甚至会戛然而止。为此,我不能打扰他的岁月,不能惊扰那阵阵声响,更不敢惊扰屋顶那抹倔强的炊烟。
  我蹑着脚,仓皇地逃了出来,往后院奔去。抱点柴禾,准备动手为父母做顿早饭。
  晨光微晞,带着露水的庄稼静然安详地扎根在泥土中,天边那道微光开启了一天的美好。我站在池塘边凝思,极目望去,满地绿盈盈。
  父亲是个惜土如金的老农民。田垅上,那一排排站立的庄稼正是父亲的作品,它们等待着晨风检阅。四季豆、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玉米等等,都像父亲手里的孩子,个个忒争气,趁着时节,拔节生长。
  生机盎然的柠檬,小心翼翼地托着那些青涩的孩子,躲在时光的背后,饱饮风餐雨露,静等风和日丽,洒下满树的芳香,以回馈父亲的恩德。
  梨树们也不甘示弱,舒展着筋骨,吐着崭新的叶子,努力地抬起骄傲的头,瞧,我也可以做到一心向阳。
  而塘中,那不安分的鱼儿则是父亲挚爱的宝贝。它们似乎只有七秒的记忆,伸着头在水里吐了一圈又一圈的泡泡。它们肯定不知道有双眼睛正邪恶地盯着,仿佛它们从来不记得为鱼肉的惨淡光景,由此,它们总是选择性地只想拥有七秒的记忆,七秒的快乐,哪管沧海桑田,哪管世道沧凉,如父亲一般。
  我呢,一脚踏进故乡的土地,便饱蘸一笔诗意为我的村庄涂抹上浪漫的情调,以一幅朝圣者的神情膜拜着这片土地。
  我们敬重父辈的辛劳,朴实、善良、坚韧。那一抹又一抹的瘦影在总在日出与日落里来来回回。他们,永远忙着收割,忙着收拢这一年又一年的汗水。
  我那所有的爱与敬意全然在脑子里汹涌奔腾,千军万马碾过记忆的阻碍。
  一眨眼的功夫,天已经亮了。满树的鸟鸣,跌落了下来,我便匆匆收起了满怀的幽思,抱着一捆柴禾,走进了平凡的烟火世界。
  舀水、刷锅、生火……然后,看见炊烟漫天飞舞,阳光荡漾了村庄,这幅美景柔软了多少游子归乡的梦,温暖了父辈们粗犷而艰辛的人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