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2021-12-29叙事散文春江花月夜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到了,对于小孩子来说,新年意味着可以穿上新的衣服。而对于家长,特别是家庭主妇来说,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大扫除开始了。平时还可以推一推,邋遢一点;而现在“年三十看黄历-没日子啦”,你往哪儿推?于是,挽起袖子,搌、抹、擦、洗,……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到了,对于小孩子来说,新年意味着可以穿上新的衣服。而对于家长,特别是家庭主妇来说,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大扫除开始了。平时还可以推一推,邋遢一点;而现在“年三十看黄历-没日子啦”,你往哪儿推?于是,挽起袖子,搌、抹、擦、洗,打扫犄角旮旯,拆洗被褥窗帘,清洗锅碗瓢盆......干这些活儿倒是不怕,最发愁的是,面对一屋子的旧东西,你怎么办? 家里旧物多,占满了客厅卧室、箱子柜子 俗话说,日子像树叶一样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鞋柜里堆满了鞋,单鞋、棉鞋、皮鞋、拖鞋、运动鞋;厨房里放满了锅,蒸锅、炒锅、电饭锅,还有热水壶,电磁炉,以及各种各样的碗、盆,塞满了橱柜的角角落落。客厅里、卧室内也被各样东西占据,电风扇、电暖器、吹风机,电熨斗,还有各种包,提包、挎包,手提包,小包、大包、双肩包,还有各种精美的盒子。房间堆满了,然后是地下室。扔,还是不扔?竟成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三个大衣柜、两个床厢底下,都塞的满满荡荡。除了被子、毯子、书刊杂志、电褥子等外,更多的是旧衣服。随着季节变换,取出来,放进去,又放进去,再取出来。每次都在纠结中,扔还是不扔?扔了吧,觉得怪可惜的,不扔吧,又占用着有限空间,碍手碍脚的。但每每是一番思索犹豫过后,收起来的念头又占了上风。旧衣服以前还可以送人,现在谁都不缺穿的了,村里的贫困户都有穿不完的衣服。送谁呢?小区里也放置有捐衣箱,但一次两次后就沦为摆设。于是这些不穿的衣服,一个个象打入冷宫的妃嫔,等待着某一日被皇帝临幸,但最终也没有临幸。
不仅是我,许多人也如此吧。有一次去邻居大姐家,看到她的梳妆台上、淋浴头边,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瓶子。有的用完了,只剩空瓶,有的用了半瓶,还有的刚刚打开。刚装修完的卧室里,仅鞋盒就摞起半墙。她说东西太多了,没办法。我给她开的药方是:扔,扔,扔!我说,你把家里的东西扔掉一半,日子立刻就好过了。但她舍不得。我说,“让我给你扔吧?”抓起一件要扔,她立刻大叫:“不敢不敢,扔了可惜了。”
村里有一位大嫂,房子里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都没有睡觉的地方了。冬天了,老两口就住进窑洞,还美其名曰“冬暖夏凉”。但窑洞里也放满了旧物。除了杈、把、扫帚、牛笼嘴外,还有各种现代化物品。老两口一个睡前窑,一个睡后窑。进到窑里,只见墙壁上挂满了电磁炉、热水壶、热得快等物,窄窄留下一条路。睡后窑的那个人每天晚上,更是要低下头,穿过一屋子嘀哩咣当的各种物质的封锁线,进到后窑,弯腰钻到被窝里。我说,天哪,你俩都过成山顶洞人了。大嫂说,你说咋办?扔了可惜了。
中老年人为什么舍不得扔掉这些旧物呢?为什么做不到象年轻人那样“断离舍”呢?想来想去,一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造孽”的观念。糟蹋粮食是造孽,把隔夜的饭菜倒掉,把没有穿烂的衣服扔掉,把过时的家俱丢弃,这些都是造孽的。而“造孽”是要天打五雷轰的。虽然几十年过去,也遭过无数孽,也没有见天打五雷轰过,但“造孽”这个字眼已深深镶嵌在我们脑海里,象一道“魔咒”一样,阻止着我们的行为。二是源于一种不安全感。就像小时候饿怕了的人,后来即使能吃饱了,也总要囤积一些食物。三是一种心理需要。这些无用的旧物,似乎都承载着一些昔日的情感记忆。
我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谆谆教导我们,过日子要“细水长流”,“家有万贯,也少不了破破烂烂”、“烂套子还有塞墙窟窿时候”等,并经常举例说明,村里谁谁谁会过光景,一根葱切半截,这样顿顿饭里有菜;谁谁谁是个“破家五鬼”,寅吃卯粮,有了吃个死,没了死不吃。这些物质匮乏时代的理念,在今天,严重阻碍了中老人过舒服轻松的生活。
我妹妹也被旧物包围,她家里几间闲房子,都塞得满满荡荡。每次寻找衣服时,都找半天翻不出来。我说,你把家里无用的东西扔掉一半,你的生活质量立刻就提高一倍。但我妹妹也是这舍不得,那舍不得。
年轻人就没有这些烦恼,他们对物的认识就是,需要了就买,买了就用,不用了就扔,不论多贵,不论质量多好。他们对物质的感觉和中老年人是不一样的。 装修老房子,愁了很长时间
想起春天回县装修旧房子。这件事,曾让我纠结发愁了很长时间。不是发愁找不下工匠,也不是发愁没有时间支应,而是发愁那一屋子积攒了二、三十年的旧家什、旧东西怎么处理。
从4月7日到4月22日,我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家里的旧书旧报旧衣服旧物,分门别类整理好,然后又陷入了绝望中。除了一些大件让人拉走外,剩下的这些小东西,即使我夜夜往楼下搬,扔到几百米外的垃圾箱里,也要好长时间,也要累死个人。正在愁闷中,楼下一个嫂子,做了我的接盘侠。她把我不要的厨柜、桌子、椅子、凳子、案板、茶几以及墙上的大镜子,悉数拿走。连同床上铺的垫子,都要了。她说这些东西乡下亲戚或许用得着,扔了可惜了。嫂子有一间阔大的地下室,堪称百宝箱,里面放满了各种东西,应有尽有。我非常感谢嫂子,恨不得请她吃一顿饭。但过后嫂子对我说,“我把你的东西,打电话让我乡下侄子来拉走,谁知他说不要,没用处。真是造孽啊。”
一番清理后,还是留下了许多旧物。书刊、资料、笔记本,装了满满十纸箱。我又费事巴力送到一家亲戚处。装修完毕,又费事巴力拿回来。一个收破烂的大叔要拿走,我说还有用。他临走时说,你这到底是个累赘。大叔走后,我想他说的真对。这些东西,最后还不是一个“扔”吗?其实扔了也就扔了,对我现在的生活没有一点影响。留下来了,只不过偶尔翻翻,引起一些回想,唤起一些记忆罢了。
房子装修完毕,我感觉心里十分轻省。萦扰我多年的、让我发愁的旧物处理掉了,好像心里的垃圾都被清理了一样,阳光普照。
我又想起多年前,母亲和嫂子之间的矛盾。母亲过日子仔细,节俭,而嫂子“浪费”,不爱惜东西。母亲经常悄悄对我吐槽说,你嫂子不是过光景的人,她对啥东西都是“喜欢时抱在怀里,不喜欢时推到崖下。”她说,嫂子买一双鞋,喜欢时就穿;不喜欢时就把它扔到雨地里,随便淋,随便晒,最后沤了,扔掉了事。为这些事,婆媳没有少闹矛盾,几乎到了剑拔驽张的地步。现在轮到我嫂子“执政”了,她不纠结,舍得扔的习惯,反倒成了我羡慕的优良品质。
前天,我、嫂子,还有妹妹,三个人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说,现在谁舍得扔东西,不心疼东西,谁的生活质量就可以提高。咱们仨,现在过的最好的应该是嫂子。什么东西,她需要了就买,不需要了随手处理掉,家里没有那么多破盆子烂罐子占据,清清爽爽。 除了习惯“买买买”,还要学会“扔扔扔”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就是: 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繁复凌乱中。 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一句话,就是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司汤达也说过:从地狱到天堂,我只是路过人间。想明白了这一点,就没有什么舍不得扔掉的了。 整洁的房间,简单的人际圈子,淡然的人生态度,哪怕世间纷纷扰扰,保持着简单合理的“冷淡”,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的自由。
生活在消费主义时代,人人都被诱惑着“买买买”,在淘宝上买,在京东上买,在拼多多上买,还有不知道在哪些地方被诱惑着买买买,同时也要学会“扔扔扔”。否则日子就会过得很苦逼,生活就会很纠结,空间就会很堵塞。
时下在年轻人中间流行一种“性冷淡风”,就是提倡极简与克制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去繁求简的高级智慧,被戏称为“性冷淡”。比如在家装时,设计风格为现代简约;在穿衣上,黑、白、灰交相辉映;在人际交往上,去除微信上可有可无的朋友,追求简洁明快。这种理念,很值得有“旧物癖”的中老年人借鉴。我虽然还没到恋旧物成癖的地步,但这舍不得扔,那舍不得扔,最后被旧物裹挟,日子也过得繁乱不堪。
我想,未来的日子里,我不但要学会“扔扔扔”,同时还要治疗“手贱”的毛病,努力抵制各种诱惑,少买或不买质次价廉的东西。 一个是定期整理旧物,把不需要的占地方的,分门别类,清理掉。 二是更改一下自己的“断舍离”标准,丢掉不需要的物品,有故事的可以留下。舍弃不必要的欲望,保留一点生活里的小确幸,这样挺好。
趁着春节大扫除,让我们把家里无用的东西都扔掉吧,过一个清清爽爽的年。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