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拾零
2020-09-17抒情散文李兴文
【1,爆玉米花】从暮色四合到天光渐启,关于时光的记录与印象依然很清楚——如果中间没有发生意外,从昨晚至今晨,应该一直都是这样一个腔调的滴答声吧。春寒已是强弩之末,而冷暖气流的对阵力道依然强劲。雪线清晰而齐整,仿佛新剃头颅的发际线,但比发际线
【1,爆玉米花】
从暮色四合到天光渐启,关于时光的记录与印象依然很清楚——如果中间没有发生意外,从昨晚至今晨,应该一直都是这样一个腔调的滴答声吧。
春寒已是强弩之末,而冷暖气流的对阵力道依然强劲。雪线清晰而齐整,仿佛新剃头颅的发际线,但比发际线更加笔直也更加清晰。春雪还是那样毫无悬念的细腻而洁白。早间的微风冰冷到了严厉的地步,岂止是晨起的小鸟,甚至所有长骨头的身体都有些哆哆嗦嗦了。
“花花儿——”这一声略带暖意的叫卖将街道上方冰冷的空气划开一道口子,叫卖声顺着裂口传递过来。叫卖声很高亢,但似乎只有高亢的躯壳,它的中空依然透着扑面而来的冰凉。叫卖者好像很懂得节约资源,前一个字喊得极短促,第二个字略长,并且余韵就像正在想方设法招来情侣的鸟儿把自己的尾巴翘了一翘。
是个老妇。她所售卖的是被人称作“花花儿”的爆玉米花,那些东西已用透明塑料食品袋封装好了,显然表示定量等价。因为包装袋是透明的,所以,袋中之物也便瑕瑜毕现、品相一目了然。极其小巧的竹篾圆簸箕,这样鄙陋的竹器和所盛之物在当下定然不是时兴之器、亦非时尚之物。尤其是那只簸箕,黑乎乎的难辨真容,不用说,它已经收藏了不短的时光和复杂的故事。
袋装的爆玉米花的确不是很多,一袋一袋层层叠叠像金字塔那样堆叠着。老妇在这个小城转悠一些时日了,小城里的许多人都认识她,或曰她认识小城里的许多人。按理说,她的确应该属于闭上眼睛都能摸到小城任何一个地方的那种人。奇怪的是她的簸箕里永远都是那么多的袋装爆玉米花。但如果说她没有交易那是很冤枉她的。多年了,她一直都这样穿街走巷,生意定然会有的。久而久之,她成了小城里的一道风景,现在,她手持之物已经完全取代了她本人的身体形象,连同她的叫卖声一道组成关于她的人身形象的特殊视听信号,她自己,早已经被人忽略了。
也许今早的天气实在太冷了,她的叫卖声更加短促,音尾余韵的上扬程度却是有增无已,仿佛在说她今天太想提高销售额了,生活历程丰富而经验丰富的人能够听出来,那种空洞的上扬之声中晃荡着饥饿的恐慌,也流散着拮据的尴尬。因为缺乏底气,上扬之声在最关键的地方和最关键的时候戛然而止,但愿那是她的经商之道和售卖秘诀,但愿!
“花花儿——”
雨早停了,但还有雨滴毫无章法地滴落,来自电线,来自空寂的树枝,来自老式的瓦屋参差的房檐,当然也许直接来自天上,她的食品袋因之“啪啪”有声。她的额上起汗了,苍凉的前额很润泽,仿佛馏热之后热气腾腾的黑窝头——那是她今早的卓著业绩——她走过很远的路了。
叫卖声虽然简洁明了,但还是免不了焦急、并且焦急到了凄惶的境地。即便是在小城,那样公开售卖爆玉米花的行当在多年以前就已经销声匿迹了,现在重新被人操持起来,怪怪的,就像形容鄙陋的古董一样。朔风高鸣的冬日里,黑黢黢的爆米花机多年以来同样不见踪影,据说,那种东西退出生活的原因很多,诸如“有碍市容”,诸如“不利消防”,诸如“影响未成年人听觉健康”等等说辞让人惊悚、令人咋舌,但也难以考证。至于知情人士所说的“生意不行了”大概更是接近真相的。细究起来,爆米花机的能源损耗是极其可观的,要烧柴火,在城市里,柴火的确是奇缺之物。老妇的爆玉米花不如黑铁罐里爆炒出来的那样花大而洁白,非但不大、不白,而且多有发黑,还有大小不一的“哑花”,它们显然是爆炒过程中的冥顽不灵者。归根结底,一言以蔽之,老夫的爆玉米花肯定不是在黑铁罐里爆出来的,而应该是在大铁锅里手工炒出来的,这样一来,老妇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也便事出有因了。
“花花儿——”
雨又下起来了,天气更加阴冷更加凝滞,老妇的叫卖声好像很难穿越而被很快反射回去,但腔调未变,高亢与响亮未变,只是果决程度大不如前,开始透出紧迫、急促的底蕴。一块钱一袋,很便宜了,但上学、放学的孩子们都不以为顾了。
“给我一袋!”一个清洁工收起她手中巨大的扫把,将捏在手心的一元钱交给老妇,取了一袋爆玉米花,坐到街边台阶上,小心翼翼地解开。
穿上“黄马褂”扫大街的工作,已为身强力壮者所不屑了,从业人员多为来自乡下的陪读老人,他们的形容暗淡和不名于世跟老妇售卖的爆玉米花相差无多。售卖爆玉米花的人,扫大街的人,他们在别人热闹的时光流程之外陪伴属于他们的那一份时光,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时光好像比热闹场中的时光更加充裕、更加悠长。
老妇,她把属于自己的时光端在手上。
【2,修理箱】
两轮拖板车应该是世间最简单也最古老的运输机械了。拼接起来的两三块木板,一端装上两个轴承,奢侈一些的则装着两个塑胶小车轮。负载通常不是很重,另一端用手牵引着。车上极其巧妙地放置或悬挂着备用材料、替换备件和修理工具。经常用手抓握的地方明光锃亮,不常手触的地方牢固地包裹着油性污渍。显然,被手磨得锃亮的地方和那些黑色的油性污渍遮掩起来的地方其实都代表着堆积起来的漫长时光。
令人颇感奇怪的是,大凡穿街走巷的家用器具修理师大都是四川人,从而让人产生只有四川人才会修理家用器具的错觉。但事实往往又是不能够颠覆的,他们发出的叫卖声确实都是川腔川味的,这样的事实好像在说明,四川人民在给全国人民堵漏修烂了。
他们是一个职业群体,好像还有相当严格的行规:每个城市,每个街区,每个修理师兜揽生意的地域都是固定的,好像不得逾越,这种局面又让人想及老虎与狮子的圈地而食和一夫多妻。
前几年,常在小区里游走着兜揽生意的修理师是一个头发花白、肤色黝黑的老者,他一直都是用喉嗓来喊叫的。也许是终于衰老而底气严重不足了,某日起就换成了现在这位血气方刚的。按理,这位新来的有一身很好的力气,高声喊叫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有一件别人没有的行头:手持式电动扬声器。那东西确乎是一件营销利器,把售卖者发出的声音放得很大也很清晰。他的电喇叭在小区炸响以后,许多人开始对他皱眉了,大家不想忍受这种预谋已久却也突如其来的扰攘,但又觉得不是单单针对自己的,也认为终归有人会出面干涉的,于是所有的住户都这样等待着、忍受着,忍受着、等待着。修理师每天按时按点在大院门口出现,把修理箱放平,坐上去,开始叫卖。他的叫卖声显然更有底气也更有力度,甚至,他好像对自己所操之业是满怀信心的,它就煞有介事地朝着小区大院里面喊叫起来。有没有人光顾他的生意他都不太在意,但他会在门口执着地坐上十来分钟、叫喊十来分钟,然后拖着木板车继续向前行走,他的噪音才越去越远,最终什么也听不见。
无疑,他是极善于迁徙的,也极善于在不断的迁徙途中满怀信心地叫卖。他最留心的是叫卖和修理工作过程本身,他最不留心的好像还是漫漫时光,或曰,时光对他来说好像是意义无多的。在漫无边际的时光流转中,他的身体运动和口头语言的简单重复是无止无竟的,不用说,他已经把有意识的事情变作无意识的事情了,千篇一律的行走和动手工作已经成了他人生的常态。
“修电饭锅,修雨伞,修煤气灶,修洗衣机……”顺序不变,腔调不变,语速、语态、节奏都不改变,他的生活和工作显然已经融入恒常的时光并构成时光的组成部分了。当人们发现这一切再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大家已经接受他和他弄出的吵嚷了,他和人们的生活也完全相容了。
“修电饭锅,修雨伞,修煤气灶,修洗衣机,修电脑——”这简直太让人震惊了,仿佛要求证一般,好多个脑袋从阳台上伸出来了!
他显然走累了,放下修理箱,坐上去,翘起一条腿,优哉游哉地抽起烟来。叫喊并没有停止,一边叫喊,一边抽烟,一边东张西望,苍天作证他确实喊叫过“修电脑”的!在奔涌不息的人流、车流的岸边,他在等待或搜寻有器物需要修理的主顾。他的修理箱简捷而紧凑,备用材料、替换备件、修理工具应有尽有各得其所,只是,那些工具和材料,怎么看都和修理电脑的事情无法产生任何关联,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他依然在叫喊着,最后一如既往地加上“修电脑”那句话,却很难知道他是说忘了还是有意说出来的。也许是他习以为常了,也许是他新进才认识到居家之人差不多都有家用电脑了,而电脑此物,定然应该在修理之列,虽然他的修理箱里很可能只是铝合金锅底备件,是伞骨、伞布,是高压塑料管和高压锅密封垫圈,以及被手研磨得明光锃亮的榔头、剪刀、手钻和锉刀!
【3,墙根儿】
冬令渐渐结束。久阴初晴,阳光之手摸到的地方又相继现出生机来了。但崭露生机的先驱者们通常都是蚊、蝇,多数是新生的幼虫,细长而柔软,显然,蚊子刚刚脱离它们的孑孓阶段,而苍蝇刚刚来自藏污纳垢之处。蚊子之中,也有空肠空肚半透明的母蚊,它们一定是被渐渐回暖的地气、酣畅的春风和明艳温暖的阳光给唤醒了,崭新的日子对它们来说太有意义了。隔着窗玻璃,幼蚊在外面,母蚊在里面。不用说,母蚊曾经悄然寄居于人的屋宇,外面的幼蚊,它们的来历出处当然是人所共知也是人所不屑的,不过,新生的幼蚊似乎异常干净。同出淤泥,荷的不染令人称道也令人羡慕,其实,蚊子的新生何尝不是同样伟大的过程和很有意义的事情。
室内母蚊在练习它们的飞行本领,当然也许它们正在寻觅可以吸食的鲜活之躯。外面的幼蚊背负着浓郁的阳光紧贴着窗玻璃扇动翅翼,它们的口器在玻璃上急匆匆地点击、磨蹭。它们太想进入室内了,它们的执着之举仿佛在说它们的行动是受阳光支持和鼓动的,它们对气味的敏感反应能力是造物主赠予它们的——虽然隔着玻璃,但它们好像闻到了室内的人气,或者它们已经看见了——它们真的了不起,它们能够感知,完全因为它们的母体给它们遗传了强大的记忆力和记忆信息。其中的个别找到了窗玻璃和窗纱之间的夹缝,它们终于成功“偷渡”,它们神气活现地振翅、扭腰、翘尾,然后有模有样地登堂入室。进入室内,那些幼蚊面朝阳光停留在窗玻璃上,在完全温暖明亮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成长,而玻璃窗户里面,显然是它们安度冬日的一处极好“墙根儿”了。
楼下,一处闲得空旷而无聊的墙根儿,多么温暖的墙根儿啊,那时候被充裕的阳光整个填满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看上去颇像经冬复历春的母蚊子,那时候他们接踵而至倚墙浴日,虽然形容苍老,但精神尚未颓废,他们仿佛回炉的锻件,仿佛要通过日光的煅烧来除锈,来求得重生,他们好像还在指望被人派上新的用场。空闲的墙根儿和富余的阳光也不能白费,不过他们那时候的样子就是顺应时光之流的安适样子,他们惬意的神情好像在说,他们正顺着时光之长河快乐地顺流而下,他们远足的目的也只是在某一个时候化作时光之流中的一朵浪花甚至一滴水,或者什么也没有都没关系,反正它们已经拥有那一刻温暖而亲切的阳光了,他们的心被未来的美好情景抚摸着,那个未来,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浴日,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倚墙。
临近午间,气温渐趋稳定,天气大暖,玻璃窗和纱窗全被打开了,然后,老蚊、幼蚊、老苍蝇、新苍蝇,开始自由、随意地进进出出。其实,那是时光为它们打开了门窗。在艳丽阳光下,时光不设门限。在时光巨流中,它们正在享受它们应得的那一部分。倚墙浴日的老人们,他们此刻一定搭乘时光之列车正在愉快旅行了。
2014-3-26
从暮色四合到天光渐启,关于时光的记录与印象依然很清楚——如果中间没有发生意外,从昨晚至今晨,应该一直都是这样一个腔调的滴答声吧。
春寒已是强弩之末,而冷暖气流的对阵力道依然强劲。雪线清晰而齐整,仿佛新剃头颅的发际线,但比发际线更加笔直也更加清晰。春雪还是那样毫无悬念的细腻而洁白。早间的微风冰冷到了严厉的地步,岂止是晨起的小鸟,甚至所有长骨头的身体都有些哆哆嗦嗦了。
“花花儿——”这一声略带暖意的叫卖将街道上方冰冷的空气划开一道口子,叫卖声顺着裂口传递过来。叫卖声很高亢,但似乎只有高亢的躯壳,它的中空依然透着扑面而来的冰凉。叫卖者好像很懂得节约资源,前一个字喊得极短促,第二个字略长,并且余韵就像正在想方设法招来情侣的鸟儿把自己的尾巴翘了一翘。
是个老妇。她所售卖的是被人称作“花花儿”的爆玉米花,那些东西已用透明塑料食品袋封装好了,显然表示定量等价。因为包装袋是透明的,所以,袋中之物也便瑕瑜毕现、品相一目了然。极其小巧的竹篾圆簸箕,这样鄙陋的竹器和所盛之物在当下定然不是时兴之器、亦非时尚之物。尤其是那只簸箕,黑乎乎的难辨真容,不用说,它已经收藏了不短的时光和复杂的故事。
袋装的爆玉米花的确不是很多,一袋一袋层层叠叠像金字塔那样堆叠着。老妇在这个小城转悠一些时日了,小城里的许多人都认识她,或曰她认识小城里的许多人。按理说,她的确应该属于闭上眼睛都能摸到小城任何一个地方的那种人。奇怪的是她的簸箕里永远都是那么多的袋装爆玉米花。但如果说她没有交易那是很冤枉她的。多年了,她一直都这样穿街走巷,生意定然会有的。久而久之,她成了小城里的一道风景,现在,她手持之物已经完全取代了她本人的身体形象,连同她的叫卖声一道组成关于她的人身形象的特殊视听信号,她自己,早已经被人忽略了。
也许今早的天气实在太冷了,她的叫卖声更加短促,音尾余韵的上扬程度却是有增无已,仿佛在说她今天太想提高销售额了,生活历程丰富而经验丰富的人能够听出来,那种空洞的上扬之声中晃荡着饥饿的恐慌,也流散着拮据的尴尬。因为缺乏底气,上扬之声在最关键的地方和最关键的时候戛然而止,但愿那是她的经商之道和售卖秘诀,但愿!
“花花儿——”
雨早停了,但还有雨滴毫无章法地滴落,来自电线,来自空寂的树枝,来自老式的瓦屋参差的房檐,当然也许直接来自天上,她的食品袋因之“啪啪”有声。她的额上起汗了,苍凉的前额很润泽,仿佛馏热之后热气腾腾的黑窝头——那是她今早的卓著业绩——她走过很远的路了。
叫卖声虽然简洁明了,但还是免不了焦急、并且焦急到了凄惶的境地。即便是在小城,那样公开售卖爆玉米花的行当在多年以前就已经销声匿迹了,现在重新被人操持起来,怪怪的,就像形容鄙陋的古董一样。朔风高鸣的冬日里,黑黢黢的爆米花机多年以来同样不见踪影,据说,那种东西退出生活的原因很多,诸如“有碍市容”,诸如“不利消防”,诸如“影响未成年人听觉健康”等等说辞让人惊悚、令人咋舌,但也难以考证。至于知情人士所说的“生意不行了”大概更是接近真相的。细究起来,爆米花机的能源损耗是极其可观的,要烧柴火,在城市里,柴火的确是奇缺之物。老妇的爆玉米花不如黑铁罐里爆炒出来的那样花大而洁白,非但不大、不白,而且多有发黑,还有大小不一的“哑花”,它们显然是爆炒过程中的冥顽不灵者。归根结底,一言以蔽之,老夫的爆玉米花肯定不是在黑铁罐里爆出来的,而应该是在大铁锅里手工炒出来的,这样一来,老妇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也便事出有因了。
“花花儿——”
雨又下起来了,天气更加阴冷更加凝滞,老妇的叫卖声好像很难穿越而被很快反射回去,但腔调未变,高亢与响亮未变,只是果决程度大不如前,开始透出紧迫、急促的底蕴。一块钱一袋,很便宜了,但上学、放学的孩子们都不以为顾了。
“给我一袋!”一个清洁工收起她手中巨大的扫把,将捏在手心的一元钱交给老妇,取了一袋爆玉米花,坐到街边台阶上,小心翼翼地解开。
穿上“黄马褂”扫大街的工作,已为身强力壮者所不屑了,从业人员多为来自乡下的陪读老人,他们的形容暗淡和不名于世跟老妇售卖的爆玉米花相差无多。售卖爆玉米花的人,扫大街的人,他们在别人热闹的时光流程之外陪伴属于他们的那一份时光,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时光好像比热闹场中的时光更加充裕、更加悠长。
老妇,她把属于自己的时光端在手上。
【2,修理箱】
两轮拖板车应该是世间最简单也最古老的运输机械了。拼接起来的两三块木板,一端装上两个轴承,奢侈一些的则装着两个塑胶小车轮。负载通常不是很重,另一端用手牵引着。车上极其巧妙地放置或悬挂着备用材料、替换备件和修理工具。经常用手抓握的地方明光锃亮,不常手触的地方牢固地包裹着油性污渍。显然,被手磨得锃亮的地方和那些黑色的油性污渍遮掩起来的地方其实都代表着堆积起来的漫长时光。
令人颇感奇怪的是,大凡穿街走巷的家用器具修理师大都是四川人,从而让人产生只有四川人才会修理家用器具的错觉。但事实往往又是不能够颠覆的,他们发出的叫卖声确实都是川腔川味的,这样的事实好像在说明,四川人民在给全国人民堵漏修烂了。
他们是一个职业群体,好像还有相当严格的行规:每个城市,每个街区,每个修理师兜揽生意的地域都是固定的,好像不得逾越,这种局面又让人想及老虎与狮子的圈地而食和一夫多妻。
前几年,常在小区里游走着兜揽生意的修理师是一个头发花白、肤色黝黑的老者,他一直都是用喉嗓来喊叫的。也许是终于衰老而底气严重不足了,某日起就换成了现在这位血气方刚的。按理,这位新来的有一身很好的力气,高声喊叫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有一件别人没有的行头:手持式电动扬声器。那东西确乎是一件营销利器,把售卖者发出的声音放得很大也很清晰。他的电喇叭在小区炸响以后,许多人开始对他皱眉了,大家不想忍受这种预谋已久却也突如其来的扰攘,但又觉得不是单单针对自己的,也认为终归有人会出面干涉的,于是所有的住户都这样等待着、忍受着,忍受着、等待着。修理师每天按时按点在大院门口出现,把修理箱放平,坐上去,开始叫卖。他的叫卖声显然更有底气也更有力度,甚至,他好像对自己所操之业是满怀信心的,它就煞有介事地朝着小区大院里面喊叫起来。有没有人光顾他的生意他都不太在意,但他会在门口执着地坐上十来分钟、叫喊十来分钟,然后拖着木板车继续向前行走,他的噪音才越去越远,最终什么也听不见。
无疑,他是极善于迁徙的,也极善于在不断的迁徙途中满怀信心地叫卖。他最留心的是叫卖和修理工作过程本身,他最不留心的好像还是漫漫时光,或曰,时光对他来说好像是意义无多的。在漫无边际的时光流转中,他的身体运动和口头语言的简单重复是无止无竟的,不用说,他已经把有意识的事情变作无意识的事情了,千篇一律的行走和动手工作已经成了他人生的常态。
“修电饭锅,修雨伞,修煤气灶,修洗衣机……”顺序不变,腔调不变,语速、语态、节奏都不改变,他的生活和工作显然已经融入恒常的时光并构成时光的组成部分了。当人们发现这一切再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大家已经接受他和他弄出的吵嚷了,他和人们的生活也完全相容了。
“修电饭锅,修雨伞,修煤气灶,修洗衣机,修电脑——”这简直太让人震惊了,仿佛要求证一般,好多个脑袋从阳台上伸出来了!
他显然走累了,放下修理箱,坐上去,翘起一条腿,优哉游哉地抽起烟来。叫喊并没有停止,一边叫喊,一边抽烟,一边东张西望,苍天作证他确实喊叫过“修电脑”的!在奔涌不息的人流、车流的岸边,他在等待或搜寻有器物需要修理的主顾。他的修理箱简捷而紧凑,备用材料、替换备件、修理工具应有尽有各得其所,只是,那些工具和材料,怎么看都和修理电脑的事情无法产生任何关联,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他依然在叫喊着,最后一如既往地加上“修电脑”那句话,却很难知道他是说忘了还是有意说出来的。也许是他习以为常了,也许是他新进才认识到居家之人差不多都有家用电脑了,而电脑此物,定然应该在修理之列,虽然他的修理箱里很可能只是铝合金锅底备件,是伞骨、伞布,是高压塑料管和高压锅密封垫圈,以及被手研磨得明光锃亮的榔头、剪刀、手钻和锉刀!
【3,墙根儿】
冬令渐渐结束。久阴初晴,阳光之手摸到的地方又相继现出生机来了。但崭露生机的先驱者们通常都是蚊、蝇,多数是新生的幼虫,细长而柔软,显然,蚊子刚刚脱离它们的孑孓阶段,而苍蝇刚刚来自藏污纳垢之处。蚊子之中,也有空肠空肚半透明的母蚊,它们一定是被渐渐回暖的地气、酣畅的春风和明艳温暖的阳光给唤醒了,崭新的日子对它们来说太有意义了。隔着窗玻璃,幼蚊在外面,母蚊在里面。不用说,母蚊曾经悄然寄居于人的屋宇,外面的幼蚊,它们的来历出处当然是人所共知也是人所不屑的,不过,新生的幼蚊似乎异常干净。同出淤泥,荷的不染令人称道也令人羡慕,其实,蚊子的新生何尝不是同样伟大的过程和很有意义的事情。
室内母蚊在练习它们的飞行本领,当然也许它们正在寻觅可以吸食的鲜活之躯。外面的幼蚊背负着浓郁的阳光紧贴着窗玻璃扇动翅翼,它们的口器在玻璃上急匆匆地点击、磨蹭。它们太想进入室内了,它们的执着之举仿佛在说它们的行动是受阳光支持和鼓动的,它们对气味的敏感反应能力是造物主赠予它们的——虽然隔着玻璃,但它们好像闻到了室内的人气,或者它们已经看见了——它们真的了不起,它们能够感知,完全因为它们的母体给它们遗传了强大的记忆力和记忆信息。其中的个别找到了窗玻璃和窗纱之间的夹缝,它们终于成功“偷渡”,它们神气活现地振翅、扭腰、翘尾,然后有模有样地登堂入室。进入室内,那些幼蚊面朝阳光停留在窗玻璃上,在完全温暖明亮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成长,而玻璃窗户里面,显然是它们安度冬日的一处极好“墙根儿”了。
楼下,一处闲得空旷而无聊的墙根儿,多么温暖的墙根儿啊,那时候被充裕的阳光整个填满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看上去颇像经冬复历春的母蚊子,那时候他们接踵而至倚墙浴日,虽然形容苍老,但精神尚未颓废,他们仿佛回炉的锻件,仿佛要通过日光的煅烧来除锈,来求得重生,他们好像还在指望被人派上新的用场。空闲的墙根儿和富余的阳光也不能白费,不过他们那时候的样子就是顺应时光之流的安适样子,他们惬意的神情好像在说,他们正顺着时光之长河快乐地顺流而下,他们远足的目的也只是在某一个时候化作时光之流中的一朵浪花甚至一滴水,或者什么也没有都没关系,反正它们已经拥有那一刻温暖而亲切的阳光了,他们的心被未来的美好情景抚摸着,那个未来,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浴日,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倚墙。
临近午间,气温渐趋稳定,天气大暖,玻璃窗和纱窗全被打开了,然后,老蚊、幼蚊、老苍蝇、新苍蝇,开始自由、随意地进进出出。其实,那是时光为它们打开了门窗。在艳丽阳光下,时光不设门限。在时光巨流中,它们正在享受它们应得的那一部分。倚墙浴日的老人们,他们此刻一定搭乘时光之列车正在愉快旅行了。
2014-3-26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