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水月寺旁的苏惠

2021-12-29叙事散文汪彤

水月寺旁的苏惠
(约2800字)
汪彤苏惠在水月寺旁的街心花园守望了许多年。一千多年前,她一定不曾想到,自己会以一种守望的姿态,矗立在这里。
自古女人应是少于抛头露面,而一组盼夫、思夫的回文诗,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能够用自己语言在社会中大声……
水月寺旁的苏惠
(约2800字)
汪彤
苏惠在水月寺旁的街心花园守望了许多年。

一千多年前,她一定不曾想到,自己会以一种守望的姿态,矗立在这里。
自古女人应是少于抛头露面,而一组盼夫、思夫的回文诗,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能够用自己语言在社会中大声疾呼,表达自己情感和心声的伟大女性。
或许,人们更多会忆起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她在大明湖旁吟咏:“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用自己巧妙的表达,为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中国传统女子,释放了一次吐露自己心声的呐喊。人们为纪念她的勇敢和智慧,在趵突泉边为她建故居,塑生活场景蜡像馆。同样,以才情智慧为女子代表的前秦女诗人苏蕙,她在更久远、更辽阔的华夏大地,在陇上秦州城也发出自己的爱情呼声,她创作织锦回文《璇玑图》,更是那个时代的霹雳闪电,为女性吐露心声和勇敢追求理想幸福生活,做出勇敢的表率。

站在葱茏碧绿的花园中,苏惠颔首沉思,她似乎在遥想……

东晋十六国前秦苻坚时,苏慧生于陕西武功。从小,官任陈留守的父亲苏道质特别宠爱苏若兰。三岁时,父亲便教学画,四岁她便能作诗,五岁抚琴嘤嘤学唱,九岁能跟母亲编织彩锦。描龙绣凤,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父亲每每远游,必带着若兰,让她临自然、开眼界。
若兰16岁那年,苏道质结识了秦州刺史窦涛,此人“风神用伟,精通经史,能文善武”,乃右将军窦子真之孙。窦涛听说苏道质的三女儿苏慧:“识知精明,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心生爱慕之情。
也就在那一年,踏过秦岭山山水水,苏慧远嫁秦州。那日正逢黄道吉日,秦州城

二郎巷中张灯结彩,唢呐开道,鞭炮贺鸣。窦涛八抬大轿将若兰从遥远的异乡娶回家中,永结百年之好。

雕窗下一对红烛苒苒跳动,映红一对新人的脸。苏若兰看着身材伟岸、郎俊高大的窦涛,心生喜欢。窦涛,虽赏尽秦州城如云美女,此时看灯下新人,娇面桃花,才是真正月中嫦娥,又加若兰能诗善文,更加敬慕。

郎才女貌夫妻心心相映,恩爱绵绵。若兰被夫君宠爱,又因秦州乃风水宝地,春有山花烂漫,夏无酷暑炎热,秋有瓜果飘香,冬无寒霜冰冻。每到春天,当巷道篱笆墙上的迎春花盛开时,窦涛常会带若兰登南山望春;夏天,烈日炎炎,秦州宝地却也神奇,晚上小雨,第二日清早又晴好,空气总湿漉漉、甜腻腻的,窦涛和若兰又携手于水月寺小桥纳凉赏景……

对于相爱的人,最幸福莫过于两情相悦,正当若兰沉浸在幸福中,窦涛却因谗言小人陷害,被苻坚王以罪名“忤旨”“谪戌敦煌”。这对于若兰是晴天霹雳,孝敬公婆、抚养儿女的责任一下子全落在她一人肩上,幸好窦家积善之门,略有盈余,但很快日子紧张艰难起来,若兰只能以织锦补贴家用。

寒夜漫漫,每当思念丈夫,若兰边织锦,边流泪,陷入更深的孤苦和寂寞。若兰的织锦上总是泪迹斑斑,白色织锦上的泪迹,猛的一看,又似一个个蝌蚪小字。该是这些斑斑泪迹启发了若兰,于是她以织梭代笔,以五彩丝线为墨,将一首诗歌,以特别的纵横排列织在锦缎上。这首诗以“夫”字为始,向右斜念下去,然后再按网状顺序念到第一行中间的“妻”字,便成为一首十六行的七言诗:
夫妇恩深久别离,鸳鸯枕上泪双垂。
思量当初结发好,岂知冷淡受孤凄。
去时嘱咐真情语,谁料至今久不归。
本要与夫同日去,公婆年迈身靠谁?
更想家中柴米贵,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鹤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叫早归。
可怜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归回?
织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

这首诗倾注了若兰对丈夫的相思和爱恋,字字句句凝结着一位女子的温柔和善良。令若兰没有想到的是,回文诗织锦在秦州被争相购买,这首诗广为流传,后来被也是秦州人的前秦皇帝苻坚看到,他被苏慧忠贞的爱情信念所感动,于是令窦涛官复原职,回家与苏慧重新团聚。

然而,自古多情女子薄情郎。忠贞不渝的爱情是苏慧一生所追求的生活信念,而窦涛却终究逃不过一介平庸男人的作为,当他厌倦和麻木了对苏慧的情感时,又去体验新鲜的感觉,移情歌姬赵阳台,此女能歌善舞、娇媚可人。原来女人也似乎分为两类,一类淳朴耿直,忠贞赤诚,爱与不爱清楚分明;一类娇柔做作,逢场作戏,爱与不爱两可之间。

当窦涛移情别恋时,苏慧痛苦不堪,却又无能为力,她常常去寺庙拜佛,希望丈夫能够回心转意。但此时,正是窦涛春风得意时,苏蕙二十一岁那年,苻坚派窦滔镇守襄阳,任安南大将军。苏蕙生性耿烈,痛恨丈夫薄情寡义,不愿与他前往襄阳,被留在秦州,窦滔携了赵阳台前去赴任。

人们常说,女人如一颗植物,给予疼爱,给予阳光和雨露,便会娇艳怒放,的确,情感于女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只有做女人的自己心里明白。
当苏慧独守空房年复一年时,寂寞、孤苦、艰辛的隐忍,唯有吟诗作文才能够稍稍排遣;心中的哀怨,唯有织锦劳作使身心疲惫,才能够暂忘哀伤。
苏慧依旧织锦,依旧以梭为笔,以线为墨,边吟诗、边织锦。她将所写诗词,密密的编织成29行、29列,织出841字,上千首回文诗织在八寸的锦缎,取名为“璇玑图”。

璇玑,意为天上北斗星。或许这《璇玑图》正是苏若兰在孤苦的寒夜里,仰望星空的启迪。诗歌排列在锦缎上,就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其中若兰更将与丈夫曾经深深恋情,和如今星星一样深邃的思念,用心酸的血泪,一丝一线的密密编织。

“璇玑图”织好后,苏蕙派人送到襄阳交给窦滔。旁人见了,不知其意,可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他完全读懂妻子的一片深情,此乃天意。
此时的窦涛,已厌倦了赵阳台的娇柔俗气,又深深怀念若兰的贤惠、善良,他时常想起两人在一起心心相印、携手相伴的美好时光。当即,窦滔送走赵阳台,亲自备了车马,用隆重的礼节把苏蕙从秦州接到襄阳。两人恩爱如初,白头偕老。
苏若兰的故事似乎是讲完了,可一位痴情女子,她的坚贞与智慧却感动了世世代代多少人。诗仙李白曾在《闺情》中曰:“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大凡用真情热爱生活、付出情感的人们,他们对苏若兰织锦的故事更是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莺花古巷秦州陌,云是苏娘旧时宅。”如今在天水市务农巷中,苏蕙织锦台遗迹保留无几,虽然《天水县志》曾记载,这条巷子在清末民初,遗存着“古织锦台”和“晋窦滔里”石碑,而如今,游走在巷子中,几千年的情思,需要插上思想的翅膀去畅想。尽管女皇帝武则天欣赏苏惠,赞誉她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然而,那个代表广大女性发出时代呼声,那个创作《璇玑图》写下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歌,在回文诗中达到艺术成就最高峰的苏若兰,如今却依然站在水月寺旁的街心花园久久守望。她守望远古,现在的人们应该还会依稀记得,曾经秦州城里,还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守望现在,那些无数个现代的“苏若兰”,也能够勇敢的大声的为自己的生之情状大声呐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让生活、让世界更多了解女性,理解女性。她守望未来,未来水月寺或织锦台也有苏惠蜡像馆。水月寺旁的苏惠像,应是用汉白玉雕成的,请雕塑“黄河母亲”的伟大女性何鄂先生,来为1600年前的又一伟大女性塑像。雕像雕成时,1600年的时间该缩短为一瞬间,现代女性与古代女性精神想通,我们携手达到一致的理解和共识,为普天下的女性呐喊高歌。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汪彤 于 2012-7-15 21:1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