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放鱼鹰

2021-12-29抒情散文季大相
放鱼鹰一虽说生在水乡,但对鱼鹰习性却知之甚少。百度了一下鱼鹰,有关它的词条是:鸬鹚,也叫水老鸦、鱼鹰。是鹈形目鸬鹚科的一属,有三十种。鸟类。身体比鸭狭长,体羽为金属黑色,善潜水捕鱼。鱼鹰捕鱼,儿时的我只见过一次,因为少见多怪,发生了一些啼笑……

放鱼鹰
   一
  虽说生在水乡,但对鱼鹰习性却知之甚少。百度了一下鱼鹰,有关它的词条是:鸬鹚,也叫水老鸦、鱼鹰。是鹈形目鸬鹚科的一属,有三十种。鸟类。身体比鸭狭长,体羽为金属黑色,善潜水捕鱼。鱼鹰捕鱼,儿时的我只见过一次,因为少见多怪,发生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所以,至今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那年我刚上小学二年级。初冬的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刚走到庄前,就看到南大河边站着一群人,不时地传出惊叹声和起哄叫好声。我很好奇,急步上前挤过去围观,看到河中间有一条小船,船上有老人手拿一根竹竿,一群鸭子不停地在水里扎猛子,不时地有鸭子嘴里叼着鱼游到船边,老人将竹竿一伸,鸭子双脚钩住竹竿被提上船,老人从它嘴里取下鱼,有时一次能取出几条鱼来,随手扔进船舱里,手一抖,又将鸭子放回水中。
  “这鸭子能逮鱼,真好!”我一声惊叹,当时的心情,恨不得自家也能有几只这样能逮鱼的鸭子就好了。
  “这哪里是鸭子?是鱼鹰,你看清楚了。”旁边一位中年人摸了摸我的头,纠正了我的说法。
  “这就是鱼鹰,我还以为是鸭子呢!”我不好意思地搔了下头皮。
  听说过鱼鹰,但我一直没有亲眼见过它长得是什么样子,才把它误认为鸭子,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洋相。我脸颊尚在发热,那边又有人步我后尘,说出了外行话。这次是位20多岁的年轻人,他说:“真神了,这鱼鹰只逮鱼不吃鱼?”
  “不是它不吃鱼,而是放鹰人不让它吃,”一位大婶接过他的话茬,“你仔细看,鱼鹰的喉咙底下有一个皮囊,它可以将抓到的鱼放在那里贮存。下水捕鱼前,放鹰人把皮囊扎实,不让鱼鹰把鱼吞下肚就行了。”
  我看到,两个船头分别有一组木架,有时,放鹰人将竹竿一挑,鱼鹰便跳到木架上去休息,稍事休整后,它又会主动跃入水中去逮鱼。
  老人不时地抬臂用衣袖擦拭着额头的汗珠,鱼鹰争先恐后地游过来,令他无暇稍息片刻。
  突然,河里泛起一阵浪花,老人急忙将船向前划去,片刻工夫,从水下钻出五只鱼鹰来,用嘴合抬着一条大鲤鱼,足有十斤重。放鹰人顺着船舷边一猫腰,抓住鱼头扔进舱里,然后又分别地拍了拍鱼鹰的脊背,向它嘴里塞一条小鱼,以示褒奖。人与鹰心灵感应,轻轻地拍几下,使鱼鹰享受到了一种劳动成果被认可的成就感,愉悦地拍腾着翅膀入水,尽情地捕捉猎物,向主人邀功请赏。
  天渐渐的黑起来,鱼鹰的动作开始迟滞。
  “这片水域里的鱼被逮得差不多了,没看头了。”身边的中年人自言自语地说,“下面要让鱼鹰自己自由捕食了。”
  果然,老人摆了个动作,唿哨一声,鱼鹰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号令一般,陆续向船边游来,他用竹竿一只只地挑上船,又一只只地依次抓到手里,伸手在脖子底下一拉,一根皮草带子顺势脱落下来。
  我说了一句:“这是干什么?”
  “他解开皮囊下面的扎带,是让鱼鹰逮鱼吃饱了回去,出来逮鱼,难道回家还要喂食鱼鹰?”说完,中年人扭身走了。
  回家后,我向父母说起鱼鹰捕鱼的事,提出自家也养几只鱼鹰逮鱼的想法,父亲笑着说:“放鹰人四处奔波,哪行饭都不好吃啊!那是渔民的饭碗,我们农民,还是种好地里的庄稼为本。”父亲还讲了一些鱼鹰捕鱼的基本知识,使我了解到,鱼鹰逮鱼的最佳时节是在冬季河水尚未结冰,春季河水化冻之际,因为这个时候,鱼在水里的动作因寒冷而迟缓,便于鱼鹰捕捉。
                     二
  一直想拍几张鱼鹰逮鱼的图片。经朋友介绍,2014年元月3日一大早,我联系上放鱼鹰的杨师傅。根据他的指引,我们的车子又行驶了约二十分钟路程,终于在湖荡边看到了他们的放鹰船队,每条船上约十只鱼鹰。
  船队呈“一”字竖队向前划行,像出征的舰队一般表现出极高的素养。我站在岸边挥挥手,领头的杨师傅也向我挥挥手,彼此算是打了招呼。“哗”船队散开划行,杨师傅与另几位放鹰人嘀咕几句,向我喊道:“你们继续向前走,在前面大拐弯边停下,我们就在那边塘口放鹰。”
  我们的车子沿着环湖大道行驶,放鹰人都在卖力地划动双桨,小船快速地向前疾驰。我们在大拐弯处等了约二十分钟,放鹰船队赶到。我暗叹,放鹰人也真够辛苦的,我们车子跑了一个多小时路程,他们在水里划行了近两个小时,这要耗费多大的体能?
  “你知道那个朝代开始有鱼鹰了,是怎么来的?”我站到湖岸边,还未及开口问声好,其中一名放鹰人已率先发问。
  我愣了一下,来之前,根本就没有查询过这方面的资料,平常也了解不多,不敢信口开河。于是,我摇了摇头,答道:“我不知道。”
  放鹰人爽朗地笑道:“还是文化人呢,连这个都不知道?我告诉你,唐朝的时候就开始有鱼鹰了,是外面进贡过来的。”
  “是哪个国家进贡的?”我反问了一句。
  放鹰人搔了一后脑勺,略带尴尬地笑道:“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国家进贡的,你知道?”
  “我也不知道,但我回去可以查资料,然后告诉你。”
  “好,一言为定。”我们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放鹰人开始忙碌起来,每人手里抓一小撮皮草,麻利地缠绕住鱼鹰的脖子。我问这是什么草?杨师傅告诉我,这是蒿草的外皮,结实得很。几分钟时间,鱼鹰的脖子都被皮草扎住。放鹰人将鱼鹰依次投入水里,初时,鱼鹰并不扎入水底逮鱼,而是悠闲的在水面游动,甚至还往岸上跑。我站在岸边,挥动双手,吆喝着将它们往水里撵。
  放鹰人划船靠边,伸出竹篙将鱼鹰挡下水。接着,放鹰人齐声吆喝起来,竹篙捺住鱼鹰的脖子向水里按,很快,鱼鹰便进入战斗状态,开始扎水捕鱼。
  “哦……喽……”放鹰人各自呼喝着口号,召唤着自家的鱼鹰。
  不时地有鱼鹰叼着鲤鱼、黑鱼等鱼浮出水面,游向主人的船舷。放鹰人是眼观四路,见到自家的鱼鹰游过来,迅速划桨迎过去,手中抄网一兜,鱼鹰口中的鱼便成为战利品。碰到较大的鱼,几只鱼鹰合力围捕,浮出水面时依旧呈围拢状,并不向船游去,而是等主人上前捞取。那是生怕一挪动鱼便会从口中逃脱的情形。
  还有鱼鹰捕到鱼游到船舷边,面对主人的抄网并不松口。遇到这种情况,放鹰人伸手顺船舷一抄,便将鱼鹰提上船,上船后,鱼鹰才吐出口里叼的鱼。这时,放鹰人会抓起一条小鱼往它嘴巴里一塞,拍拍背,复又扔入水中,它又欢快地去扎猛子逮鱼。那场景,令人忍俊不禁,鱼鹰向主人讨好、表功的模样,憨厚且可爱极了。
  “快来拍!”一放鹰人向我大声喊道,竹篙挑着鱼鹰,鱼鹰嘴里叼着一条足有两斤重的大鲤鱼。
  “啪”我迅速按下相机快门,把这一幕于瞬间定格成永恒。
  这是一场人鹰合一的捕鱼战斗,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比欣赏一部好莱坞大片还酣畅淋漓,乐哉快哉。
  趁休息间隙,我问杨师傅,你们一起出来放鹰捕鱼,是各逮各的吗?杨师傅笑问,“依你看呢?”
  我答道,鱼鹰各奔自家主人,还真的看不出个寅丑来呢。
  “我们是合伙放鹰逮鱼,收入大家平分。鱼鹰是由各自喂养调教。”杨师傅告诉我,他们都是几代祖传的放鹰人,随着水面管理的力度加大,他们放鹰的空间越来越小。他叹口气说,他们将是最后一代放鹰人了。他说这句话时,另几位放鹰人也显得一脸落寞,皆沉默不语。
  为活跃气氛,我岔开话题,问他们一年可以放多长时间的鹰。他们七嘴八舌的回答,除了六到九月份这四个月,其它日子都可以放鹰捕鱼。因为这四个月属高温季节,鱼鹰下水消耗体力大,加之鱼在温暖的水中动作敏捷,即使放鹰,捕鱼的效率也大为低下。所以,这四个月是鱼鹰的休整期,放鹰人要靠购买小鱼等饵料喂养鱼鹰,以达到养精蓄锐,贮存体力的目的。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