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烟蔓草中寻找家园
2021-12-29叙事散文秦时明月
在荒烟蔓草中寻找家园
一 又是七月。在蝉声如潮的晌午,我在荒草的森林里寻找着老家屋顶的炊烟。不听得鸡鸣狗吠,也不听得牛儿的轻哞和叶笛在山野里鸣响。溪沟里,青蛙们的野唱在热烘烘的气息里回荡——咚咚,咣咣,空洞而悠扬。老屋,檐墙如故。竹筐和……
在荒烟蔓草中寻找家园
一
又是七月。
在蝉声如潮的晌午,我在荒草的森林里寻找着老家屋顶的炊烟。
不听得鸡鸣狗吠,也不听得牛儿的轻哞和叶笛在山野里鸣响。溪沟里,青蛙们的野唱在热烘烘的气息里回荡——咚咚,咣咣,空洞而悠扬。
老屋,檐墙如故。竹筐和锄犁靠在墙脚打盹。院坝边,一蓬仙人掌炫耀着空前的繁荣。牵牛花在荒草中此起彼伏,点缀着数不清的紫红色的艳丽。
一只红蜻蜓站在月季枝头,久久地遥望远方。
屋后的小树早已蔚然成林。那些印满了童年脚步的小径隐入了我迷茫的梦境。恍如隔世的乡音,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土丘下,变成了雨后积水在荒草丛下的淙淙轻淌。爬山虎,在墙上制造纵向的草原;隐隐的木窗,在藤萝的身后怯怯地张望。
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把门,兄长一家已在他乡。从门缝望进去,父母一如既往的端坐在堂屋墙上的镜框中面无悲喜;代守家园的燕子从门上的小窗滑进滑出,然后站在檐下的晾衣杆上对着我叽叽喳喳,笑问客从何处来。
厨房里自然是没有锅碗瓢盆的碰响,那从没缺少过惊叫和哼哼的猪圈,此时只回荡着未知的昆虫们轻吟的合唱。院坝水泥地面的缝隙站成了狗尾草的队列;一棵指头粗的黄角树看样子已打算永远占领门槛旁的石缝。
院坝边。水田旁。一排竹篱笆,稀疏地爬着豇豆藤,蔓尖超过了篱笆的顶端,便在热风中晃动,仿佛一个站在高处找不到抓拿的人。豆荚,有的老而烂掉,有的成熟干枯,有的正挂着各色的鲜艳轻轻地晃动,藤上还在继续开着粉色的花。篱笆外的水田里,一片蕹菜,蜂拥而长的架势,在正在抽穗的稻禾旁挤出一堆吓人的绿色。蚂蚱纷飞,咔嚓有声。跳上手臂,它再借此做个跳板飞走,你的皮肉便猛地觉得一疼。这时,便听得田角处已被菖蒲和芭蕉树遮掩了的水井旁,有窸窸窣窣的细声,或许是蛇,草丛里可见得褶皱成卷的蛇皮,当然,也许是青蛙。
从脚边到房前屋后,从房前屋后到远处的山坡,野草疯长,林木荫翳。
老家,已经湮没在荒凉的绿海中。
老屋,就在眼前,可是我手中却没有开门的钥匙。
二
幺叔在家。
全湾上下八个院落,三五百人,在家的不到三五十人。除了年老的就是年幼的。
乡村,已被某种命运抽空。青壮年都飞向了远方,空出的家园被野草占领,各种多年未见甚至绝迹的野物子又回到了家园。
只有幺叔的院落还收拾得像模像样。阶沿上几张板凳,似乎那是刚才招呼了来人的凭证。水泥院坝上,一辆红色的三轮摩托标志着这个被野草湮没了的山村与外界的联系。院坝边的砖砌栏杆上,搁置了一长溜破盆烂桶做的花钵,仙人掌、紫罗兰、月季花、昙花,这些还算花;狗牙瓣、过路黄、鱼腥草、红苋菜,这些土生土长的植物也在花盆里学着花的模样疯长,有人打理的院落和荒败的院落就是不一样。房前屋后的桃子、李子、核桃、柚子、柿子、葡萄、银杏、石榴、无花果,果实累累,枝桠伏地。
童年时的乡村,是贫瘠的乡村。野草失去了生长的土地,果树也让给了粮食作物。偶有几棵桃李,往往果实还未成熟就早被觊觎已久的村童偷摘殆尽。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时我的乡村是没有柿子的,没有无花果的,也是没有石榴的。眼前这些硕果累累的果树,不知是人手所植还是为风吹来鸟衔来,落地生根,在野草遍地疯长的乡村的丘陵之间,蓊蓊郁郁,浓荫如盖,春华秋实,自由自在。四方远去的脚步,带走了那些对瓜果满含欲望的眼睛,让出了空旷的乡土,任自然万物随性生长。
但是,没有了人声的乡村,没有了炊烟的乡村,所有挂在枝头的果实难道不寂寞?
可巧,这一天,常年在外跑货运的两个堂弟也回来了。院落里便回荡起了久违的笑声。
从山坡上的草丛里寻来几只西瓜,横七叉八乱刀剖了,随手抓着啃食,倒也痛快淋漓。
于是说起了现在荒芜了的山坡,野鸡成群,白鹭成堆,野兔随处可见,甚至走在野草覆盖了的小路上,常常会被惊起狂奔的野兔撞痛脚杆。
堂弟说,我去搞两只野兔回来你们尝尝。我吃了一惊,问他,你是现在就去抓吗?堂弟说,不是的,三队杨毛子现在专门干这个买卖,在坡上张网,让猎犬到草丛中去驱赶,受惊的野兔就会自投罗网。杨毛子每天要抓好几只兔子,五十块钱斤,杨毛子发了洋财了!我心情突然觉得有些黯然,便劝堂弟不要去买。堂弟还是骑着摩托走了。幺叔说,你不忍心吃野物子吗,现在抓野物子的人多得很,高峰寺坡上每天晚上都有来自城里的人张网放鸟鸣的录音捕鸟的。
一会儿,摩托回来了,堂弟手里提着两只鲜活的野兔。挂在屋后的核桃树上,很快就被剥掉了皮。午饭的餐桌上摆上了一大盆小煎兔肉,我始终不敢对此举箸。吃饭间,又说起现在还留在乡村的一些人的情形——王矮子,种了好几坡西瓜,年老力衰,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很多;季幺老者,每天上午去几里外的镇上喝茶打小麻将,傍晚时分回到他一个人的家,雷打不动的习惯,有一天下雨,滑进了堰塘差点淹死;张三老婆婆,独自带着三个几岁的孙儿孙女过日子,有一天晚上突发重病,三个小孩子不知所措,还是家里那只花狗在坡上窜来窜去的狂吠,才引起了另一个院子的人的注意而得救……
童年的乡村,在贫穷的空气里总还到处飘着朴素的炊烟,总还可以听到无数朴素的欢笑,还总是可以见到成堆的人影。
我并不怀念那个穷困的时代,但那个时代的乡村人气十足。
眼前的乡村,在荒草丛中昏昏欲睡了。
乡村的人们让出了土地,长久遁形的动植物返回家园。动植物的繁荣却反衬了乡村人烟的萧条。
在荒草中萧条的乡村,繁荣了野物子的家园,又引来了别的逐利者冷酷的屠戮!
坐在幺叔家的院坝上,在热烘烘的空气里,我久久地凝望绿海般的山野。
2013,7,29
[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13-8-4 20:39 编辑 ]
又是七月。
在蝉声如潮的晌午,我在荒草的森林里寻找着老家屋顶的炊烟。
不听得鸡鸣狗吠,也不听得牛儿的轻哞和叶笛在山野里鸣响。溪沟里,青蛙们的野唱在热烘烘的气息里回荡——咚咚,咣咣,空洞而悠扬。
老屋,檐墙如故。竹筐和锄犁靠在墙脚打盹。院坝边,一蓬仙人掌炫耀着空前的繁荣。牵牛花在荒草中此起彼伏,点缀着数不清的紫红色的艳丽。
一只红蜻蜓站在月季枝头,久久地遥望远方。
屋后的小树早已蔚然成林。那些印满了童年脚步的小径隐入了我迷茫的梦境。恍如隔世的乡音,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土丘下,变成了雨后积水在荒草丛下的淙淙轻淌。爬山虎,在墙上制造纵向的草原;隐隐的木窗,在藤萝的身后怯怯地张望。
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把门,兄长一家已在他乡。从门缝望进去,父母一如既往的端坐在堂屋墙上的镜框中面无悲喜;代守家园的燕子从门上的小窗滑进滑出,然后站在檐下的晾衣杆上对着我叽叽喳喳,笑问客从何处来。
厨房里自然是没有锅碗瓢盆的碰响,那从没缺少过惊叫和哼哼的猪圈,此时只回荡着未知的昆虫们轻吟的合唱。院坝水泥地面的缝隙站成了狗尾草的队列;一棵指头粗的黄角树看样子已打算永远占领门槛旁的石缝。
院坝边。水田旁。一排竹篱笆,稀疏地爬着豇豆藤,蔓尖超过了篱笆的顶端,便在热风中晃动,仿佛一个站在高处找不到抓拿的人。豆荚,有的老而烂掉,有的成熟干枯,有的正挂着各色的鲜艳轻轻地晃动,藤上还在继续开着粉色的花。篱笆外的水田里,一片蕹菜,蜂拥而长的架势,在正在抽穗的稻禾旁挤出一堆吓人的绿色。蚂蚱纷飞,咔嚓有声。跳上手臂,它再借此做个跳板飞走,你的皮肉便猛地觉得一疼。这时,便听得田角处已被菖蒲和芭蕉树遮掩了的水井旁,有窸窸窣窣的细声,或许是蛇,草丛里可见得褶皱成卷的蛇皮,当然,也许是青蛙。
从脚边到房前屋后,从房前屋后到远处的山坡,野草疯长,林木荫翳。
老家,已经湮没在荒凉的绿海中。
老屋,就在眼前,可是我手中却没有开门的钥匙。
二
幺叔在家。
全湾上下八个院落,三五百人,在家的不到三五十人。除了年老的就是年幼的。
乡村,已被某种命运抽空。青壮年都飞向了远方,空出的家园被野草占领,各种多年未见甚至绝迹的野物子又回到了家园。
只有幺叔的院落还收拾得像模像样。阶沿上几张板凳,似乎那是刚才招呼了来人的凭证。水泥院坝上,一辆红色的三轮摩托标志着这个被野草湮没了的山村与外界的联系。院坝边的砖砌栏杆上,搁置了一长溜破盆烂桶做的花钵,仙人掌、紫罗兰、月季花、昙花,这些还算花;狗牙瓣、过路黄、鱼腥草、红苋菜,这些土生土长的植物也在花盆里学着花的模样疯长,有人打理的院落和荒败的院落就是不一样。房前屋后的桃子、李子、核桃、柚子、柿子、葡萄、银杏、石榴、无花果,果实累累,枝桠伏地。
童年时的乡村,是贫瘠的乡村。野草失去了生长的土地,果树也让给了粮食作物。偶有几棵桃李,往往果实还未成熟就早被觊觎已久的村童偷摘殆尽。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时我的乡村是没有柿子的,没有无花果的,也是没有石榴的。眼前这些硕果累累的果树,不知是人手所植还是为风吹来鸟衔来,落地生根,在野草遍地疯长的乡村的丘陵之间,蓊蓊郁郁,浓荫如盖,春华秋实,自由自在。四方远去的脚步,带走了那些对瓜果满含欲望的眼睛,让出了空旷的乡土,任自然万物随性生长。
但是,没有了人声的乡村,没有了炊烟的乡村,所有挂在枝头的果实难道不寂寞?
可巧,这一天,常年在外跑货运的两个堂弟也回来了。院落里便回荡起了久违的笑声。
从山坡上的草丛里寻来几只西瓜,横七叉八乱刀剖了,随手抓着啃食,倒也痛快淋漓。
于是说起了现在荒芜了的山坡,野鸡成群,白鹭成堆,野兔随处可见,甚至走在野草覆盖了的小路上,常常会被惊起狂奔的野兔撞痛脚杆。
堂弟说,我去搞两只野兔回来你们尝尝。我吃了一惊,问他,你是现在就去抓吗?堂弟说,不是的,三队杨毛子现在专门干这个买卖,在坡上张网,让猎犬到草丛中去驱赶,受惊的野兔就会自投罗网。杨毛子每天要抓好几只兔子,五十块钱斤,杨毛子发了洋财了!我心情突然觉得有些黯然,便劝堂弟不要去买。堂弟还是骑着摩托走了。幺叔说,你不忍心吃野物子吗,现在抓野物子的人多得很,高峰寺坡上每天晚上都有来自城里的人张网放鸟鸣的录音捕鸟的。
一会儿,摩托回来了,堂弟手里提着两只鲜活的野兔。挂在屋后的核桃树上,很快就被剥掉了皮。午饭的餐桌上摆上了一大盆小煎兔肉,我始终不敢对此举箸。吃饭间,又说起现在还留在乡村的一些人的情形——王矮子,种了好几坡西瓜,年老力衰,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很多;季幺老者,每天上午去几里外的镇上喝茶打小麻将,傍晚时分回到他一个人的家,雷打不动的习惯,有一天下雨,滑进了堰塘差点淹死;张三老婆婆,独自带着三个几岁的孙儿孙女过日子,有一天晚上突发重病,三个小孩子不知所措,还是家里那只花狗在坡上窜来窜去的狂吠,才引起了另一个院子的人的注意而得救……
童年的乡村,在贫穷的空气里总还到处飘着朴素的炊烟,总还可以听到无数朴素的欢笑,还总是可以见到成堆的人影。
我并不怀念那个穷困的时代,但那个时代的乡村人气十足。
眼前的乡村,在荒草丛中昏昏欲睡了。
乡村的人们让出了土地,长久遁形的动植物返回家园。动植物的繁荣却反衬了乡村人烟的萧条。
在荒草中萧条的乡村,繁荣了野物子的家园,又引来了别的逐利者冷酷的屠戮!
坐在幺叔家的院坝上,在热烘烘的空气里,我久久地凝望绿海般的山野。
2013,7,29
[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13-8-4 20:39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