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名字
2021-12-29叙事散文丽莎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0 编辑
现在为人父母的给自己孩子起名字时,没有几个不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务必起个脱俗新颖吉祥响亮的名字。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积极掺合,孩子的名字成了重中之重,……
现在为人父母的给自己孩子起名字时,没有几个不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务必起个脱俗新颖吉祥响亮的名字。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积极掺合,孩子的名字成了重中之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0 编辑 <br /><br />
现在为人父母的给自己孩子起名字时,没有几个不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务必起个脱俗新颖吉祥响亮的名字。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积极掺合,孩子的名字成了重中之重,与鲁迅先生时代的九斤、六斤、阿狗、阿猫等顺手拈来的名字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矣。加之港台的姓名学逐渐风靡内地,名字居然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命运,于是有请星相大师或精通周易的人推算之,有在电脑上的网站反复测算的,最不济的也要花上个一二十元,要路边的“王半仙”之流拆拆起的名字合不合适。我有个朋友做妈妈后,先是给儿子起了个很诗意有点女性化的名字,谁知孩子越来越娘娘腔,看到孩子缺少阳刚之气,朋友于是给儿子改名,不料孩子稍大一点就花样百出,成了顽劣儿童,朋友到香港花了八百港币请大师一锤定音,据说自从用了这个名字后,她调皮的儿子收心改性成为奋发上进少年。看来起名字确实是有讲究的哟。(其实还是朋友绞尽脑汁的教育奏了效,只是可怜天下母亲心!)
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做为教师的父母没有给我起当时流行的爱华、建英之类名字。生我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所在的小学在隆回七江一个叫千古坳的山村,她就地取材给我起了个小名“千千”,几十年后,世纪之交,不知有多少个女孩的名字为“千千”,说起来我我这个老“千千”也是得风气之先了。
我的父亲是那种为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人,但我一直认为父亲其实内心深处有浪漫情怀的,只是这种罗曼蒂克没有发芽的土壤,被几十年不断的政治运动扼杀了。但他在为女儿起名字时,藏在心底的浪漫冒了出来,他认为我母亲起的名字太随意,父亲读过不少古书,是知道“赐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艺;授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的。执意为我起了一个很洋气很另类的名字“丽莎”,这个带有异国风情的名字使得我在乡村小镇中颇有名气,走到哪里都会从身后传来一两句议论:那就是李校长的叫李丽莎的女儿……。我出生的年月,国家与当时的苏联还处于如胶似漆的友好邻邦,我好长时间都认为父亲给我起个苏化的名字是追逐了一把流行。直至十年浩劫后,我从父亲的书柜底层翻出了一本历经抄家、焚书,竟然还幸存的《青年近军》,阅读这本厚厚的爱国主义的英雄史诗,我发现作者法捷耶夫在塑造青年近卫军战斗集体的英雄群像时。有一位叫丽莎的女孩子特别有个性,她并不是近卫军的总部委员,聪明活泼、勇敢调皮,与德国侵略者周旋时机智勇敢,与朋友们在一起时,则慧黠可爱,与那五个青年近卫军的总部委员相比,她更象邻家妹妹那般容易亲近,我想父亲一定非常喜欢小说中的这个“丽莎”,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符合了父亲梦中女孩的形象,所以,他有了自己的女儿时,就为之选择了这个名字。
“丽莎”这个名字,我使用了十二年,在叫丽莎期间,我度过了还算快乐的童年。进入少年后就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当中学校长的父亲也受到了冲击,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里的内容翻来覆去只有三类,一是执行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二是把地主婆继母接到学校赡养,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三是给女儿起的苏联名字,是苏修的忠实信徒,比起好多人五花八门的“罪状”,善良正直勤勉的父亲真是个清清白白的“走资派”呢。为了与“封资修”划清界线,从灵魂上改造世界观(当时,遭受批斗的人无不从自己灵魂深处找问题),父亲给我改了名字,把“莎”改成了“明”,父亲希望我有个美好的明天,从那以后,我的人生历经磨难,但是父亲关于明天是美好的信念,鼓舞着我努力着好好生活,一个个明天在前面招手,追求美好与充实的日子,总是给我希望,遭遇天大的灾难时也能挣扎着走出来,因为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慈父的目光一直给我力量与爱。
拨乱反正后,生活环境日益宽松,只要自己喜欢,起什么样的名字,都没人来管你,更没有谁敢批斗,但愿中国的历史永远翻过了践踏人的自由与尊严的黑暗的章页……。本想把名字改过来,但是“丽明”这个名字早已记录进我的档案,与自己十多年的经历融为一体,何况三个弟弟都随着我把名字加上了“明”,只得做罢。
改了名字已多年,但对“丽莎”依然念念不忘,后来第一次注册上天涯论坛,自己信手就打下了这个名字,不料提示已有人用这个名字注册了,想到“明”的第一个字母是m,就加上了,注册名成了“丽莎m”。结果在天涯发帖时,总被跟帖者呼为妹妹,如果网上文友知道这个妹妹是奶奶级别了,只怕有装嫩之嫌了,哈哈!
现在为人父母的给自己孩子起名字时,没有几个不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务必起个脱俗新颖吉祥响亮的名字。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积极掺合,孩子的名字成了重中之重,与鲁迅先生时代的九斤、六斤、阿狗、阿猫等顺手拈来的名字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矣。加之港台的姓名学逐渐风靡内地,名字居然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命运,于是有请星相大师或精通周易的人推算之,有在电脑上的网站反复测算的,最不济的也要花上个一二十元,要路边的“王半仙”之流拆拆起的名字合不合适。我有个朋友做妈妈后,先是给儿子起了个很诗意有点女性化的名字,谁知孩子越来越娘娘腔,看到孩子缺少阳刚之气,朋友于是给儿子改名,不料孩子稍大一点就花样百出,成了顽劣儿童,朋友到香港花了八百港币请大师一锤定音,据说自从用了这个名字后,她调皮的儿子收心改性成为奋发上进少年。看来起名字确实是有讲究的哟。(其实还是朋友绞尽脑汁的教育奏了效,只是可怜天下母亲心!)
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做为教师的父母没有给我起当时流行的爱华、建英之类名字。生我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所在的小学在隆回七江一个叫千古坳的山村,她就地取材给我起了个小名“千千”,几十年后,世纪之交,不知有多少个女孩的名字为“千千”,说起来我我这个老“千千”也是得风气之先了。
我的父亲是那种为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人,但我一直认为父亲其实内心深处有浪漫情怀的,只是这种罗曼蒂克没有发芽的土壤,被几十年不断的政治运动扼杀了。但他在为女儿起名字时,藏在心底的浪漫冒了出来,他认为我母亲起的名字太随意,父亲读过不少古书,是知道“赐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艺;授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的。执意为我起了一个很洋气很另类的名字“丽莎”,这个带有异国风情的名字使得我在乡村小镇中颇有名气,走到哪里都会从身后传来一两句议论:那就是李校长的叫李丽莎的女儿……。我出生的年月,国家与当时的苏联还处于如胶似漆的友好邻邦,我好长时间都认为父亲给我起个苏化的名字是追逐了一把流行。直至十年浩劫后,我从父亲的书柜底层翻出了一本历经抄家、焚书,竟然还幸存的《青年近军》,阅读这本厚厚的爱国主义的英雄史诗,我发现作者法捷耶夫在塑造青年近卫军战斗集体的英雄群像时。有一位叫丽莎的女孩子特别有个性,她并不是近卫军的总部委员,聪明活泼、勇敢调皮,与德国侵略者周旋时机智勇敢,与朋友们在一起时,则慧黠可爱,与那五个青年近卫军的总部委员相比,她更象邻家妹妹那般容易亲近,我想父亲一定非常喜欢小说中的这个“丽莎”,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符合了父亲梦中女孩的形象,所以,他有了自己的女儿时,就为之选择了这个名字。
“丽莎”这个名字,我使用了十二年,在叫丽莎期间,我度过了还算快乐的童年。进入少年后就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当中学校长的父亲也受到了冲击,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里的内容翻来覆去只有三类,一是执行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二是把地主婆继母接到学校赡养,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三是给女儿起的苏联名字,是苏修的忠实信徒,比起好多人五花八门的“罪状”,善良正直勤勉的父亲真是个清清白白的“走资派”呢。为了与“封资修”划清界线,从灵魂上改造世界观(当时,遭受批斗的人无不从自己灵魂深处找问题),父亲给我改了名字,把“莎”改成了“明”,父亲希望我有个美好的明天,从那以后,我的人生历经磨难,但是父亲关于明天是美好的信念,鼓舞着我努力着好好生活,一个个明天在前面招手,追求美好与充实的日子,总是给我希望,遭遇天大的灾难时也能挣扎着走出来,因为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慈父的目光一直给我力量与爱。
拨乱反正后,生活环境日益宽松,只要自己喜欢,起什么样的名字,都没人来管你,更没有谁敢批斗,但愿中国的历史永远翻过了践踏人的自由与尊严的黑暗的章页……。本想把名字改过来,但是“丽明”这个名字早已记录进我的档案,与自己十多年的经历融为一体,何况三个弟弟都随着我把名字加上了“明”,只得做罢。
改了名字已多年,但对“丽莎”依然念念不忘,后来第一次注册上天涯论坛,自己信手就打下了这个名字,不料提示已有人用这个名字注册了,想到“明”的第一个字母是m,就加上了,注册名成了“丽莎m”。结果在天涯发帖时,总被跟帖者呼为妹妹,如果网上文友知道这个妹妹是奶奶级别了,只怕有装嫩之嫌了,哈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