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素活”奇葩的守护者(报告文学)
2021-12-29抒情散文周乃东
“素活”奇葩的守护者(报告文学)“天下之美玉为先,中华美玉出岫岩”。这是对岫岩玉雕的生动赞美。岫岩玉雕是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独特工艺品,因而简称岫玉,岫岩也被誉为中国的玉都。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素活”奇葩的守护者(报告文学)
“天下之美玉为先,中华美玉出岫岩”。这是对岫岩玉雕的生动赞美。岫岩玉雕是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独特工艺品,因而简称岫玉,岫岩也被誉为中国的玉都。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名录中编号为328Ⅶ-29的项目就是岫岩玉雕。 业内人士都知道,岫岩玉雕之所以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不是说岫岩玉雕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而是指岫岩玉雕中的素活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岫岩玉雕按传统工艺分为五大类:花鸟、人物、动物、花卉、素活。素活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按金字塔排列,它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如按五颜六色的花儿来形容,它就是花丛中的奇葩。 所谓“素活”,指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薰等宫廷中的古器物。它的制作讲究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圆润光滑,文饰讲究古朴、典雅、华贵,其工艺难度是非常大的。这素活到底难在哪儿?本文后面将有介绍。 自从岫岩玉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后,一个貌不出众的人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多家报社和电视台对他进行了采访。不善言辞的他在摄像机面前常常被搞得满头大汗,一劲哀求说:行了吧,行了吧!他叫王运岫,1956年2月出生,50多岁。他因玉雕技艺高超,今年被辽宁省文化厅评定为辽宁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他出生在岫岩一个叫王家堡的小山村,后迁到岫岩城内,是岫玉素活这朵奇葩的执著守护者。 一、师从贺德胜 贺德胜是岫岩玉雕界的名人,这人在1995年已经去世了,享年57岁,他的玉雕技艺,特别是素活设计在全国也是出类拔萃的。省级、原国家轻工部的奖项咱们不说,只列几项当时全国最高奖项“百花奖”的作品简要介绍:1986年,他设计的“八角旋转宫灯”,高40厘米,宽20厘米,采用透雕浮雕技法,制作精巧,获全国百花奖一等奖;1989年设计的“岫玉长青炉”,因结构严谨,气势洒脱被评为全国百花奖一等奖。特别是他设计制作的“岫玉塔薰—华夏灵光”,更是人人叫绝。 “华夏灵光”1983年开始雕刻,历时18个月完成,用料3吨多,整件玉雕通体高3.15米,以传说的九龙之首—驼龙为底座,驮起一座高255厘米的主塔,塔座直径36厘米,共9层10节。两座高75厘米的小塔插在主塔的两肩,塔座直径16厘米,均系5层12节螺旋子母组成,通体变化多端。主塔由驼龙、花薰、佛龛、玉盘、花瓶等组成。主塔和肩塔中共雕佛像28尊,大小玉钟70个,玉链98条,玉环686个,各类兽头54个,狮子18只,盘龙18条。整个作品选用晶莹、透明、青翠、碧绿同一矿床的特级玉料制作,通体色泽光泽一致。集立体雕、浮雕、透雕、双面雕等传统工艺于一身,融楼台、亭榭、庙宇等中国古建筑为一体。整件作品雄浑壮观,1985年7月,在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获最高奖金杯奖,并被评为国家珍宝。 贺德胜因其高超的技艺和突出的贡献,先后被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王运岫和贺德胜同在岫岩县玉器厂工作,领导看这个小青年沉默寡语、勤学好钻,就安排他到素活车间学徒,他自然就成了素活大师贺德胜的徒弟。一般人看来,拜师学艺要有隆重的仪式。但当时是计划体制时期,谁跟谁学艺只需车间主任一句话就决定了。王运岫师从贺德胜就这么简单,这是“组织”安排的。 王运岫忘不了那一年,因为他忘不了恩师,那年是1980年,他24岁。 24岁正风华正茂、大展宏图的年纪,他虽然16岁就参加了工作,那时是在农村的一个小玉器厂,但对素活却没做过,他对岫玉素活感到神密,充满了好奇。贺德胜曾问过他:“干素活最主要的一条是什么?”王运岫隨口答道:“靠技术。”不料贺德胜直摇头。“那靠什么?”王运岫迷惑不解地望着师傅。师傅对他语重心长地说:“用一个字说就是爱,用两个字说就是热爱,用一句话说就是打心里热爱。” 王运岫把师傅的话象在玉上刻字那样牢牢记在心里,他下决心为岫玉素活付出全部“热爱”。 王运岫因为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高,加上又参加了贺德胜获奖作品的制作,其素活根底是既深厚又扎实,他很快成为贺德胜的得意弟子。 他也是贺德胜最勤奋的弟子。干过玉雕的人都知道,这是项很苦的活计。琢玉离不开水,琢玉机又称水凳。一侧连着水箱,不断通过细管向磨具上流水,整个生产车间里水花、石粉四溅。脏不算个事,刺耳的燥音也不算个事,让人最难忍受的是要穿着水衣水裤工作。胶皮做的水衣、水裤在炎热的夏天捂得人象放在热锅里蒸焖一样。而在冬天水衣水裤贴在人的身上又特别凉,加上双手离不开水的冲洗,那种寒冷是缠脚布样紧紧裹在身上,使人有周身寒彻的感觉。琢玉还是一项很危险的活儿,琢玉机是以电动机带动转动轴、再带动磨具进行工作的。磨具分为铁铊和金刚铊两大类,转动的磨具能把玉石雕成各种形状的玉件,对血肉之手的威胁那是时时存在。弄不好就会拉到手上甚至断掉手指。王运岫就在这种艰苦环境中,每天早6点半就进了车间,晚上工人都下班了,他还坐在水凳前边琢磨边雕刻,手上出血落伤100多次,红药水天天揣在兜里。为了学好素活设计,他把师傅画的素活草稿都搜集起来。点灯熬夜,孜孜不倦,一笔一画照着画,草纸画了一摞又一摞,终于由初级的“形似”达到了高水平的“神似”。 王运岫痴迷于玉雕素活,曾经发生过一次至今令他不堪回首的一件事:那是1989年早春时节,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他钻研素活累得头昏脑涨时上了趟便所,一阵昏眩,他栽在那种老式便所的蹲位上,不巧,顺着较宽的便池斜坡 又滚进了后面的大粪池里。由于粪水的浸泡,他醒了过来,他在结着冰茬的粪水中折腾了十几分钟才爬了上来。出来时,不用说,满身满脸都是屎尿粪汤,惨不忍睹。如今说起王运岫,许多原玉器厂的老职工都还记得这件事。 由于他刻苦钻研,技艺提高很快,成为干素活的能手,贺德胜不断往他身上加着担子。他有幸参加了“华厦灵光”的雕刻制作,那上面的98条玉链和686个玉环留下了他的汗水;那上面的立体雕、浮雕、透雕留下了他的心血。敢在这些细活巧活上担当角色的玉匠,自然成了岫岩玉雕素活工艺中的佼佼者。在县玉器厂的十几个年头里,虽苦虽累,但王运岫觉得其乐无穷。他多次和师傅一起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 当年,王运岫所在的车间,所创造的产值是整个岫岩玉器厂所创造产值的40%。素活玉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二、王运岫失踪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岫岩玉器厂从萧条走向解体,全厂的职工都干起了个体,有的自己建厂干玉雕,有的替别人打工也干玉雕。有些人继续干传统的玉雕,有些人干起了岫玉保健品和旅游工艺品,总之,绝大多数人仍在玉雕行业,吃着玉雕这碗饭。 但这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各玉器加工厂做人物、花鸟、动物、花卉、岫玉保健品、岫玉旅游品的人遍地开花,但做玉雕素活的人却廖廖无几。1995年9月岫岩玉雕素活的领军人物、玉雕大师贺德胜因病去逝,岫岩玉雕素活受到重创,当时在岫岩六大玉制品交易市场中,找不到一件设计精巧、做工精细、价值十万元以上的素活玉雕产品。 随着一些文化修养较高的客商来求购古朴高雅的素活玉雕时,人们才发现岫岩素活玉雕就象断了弦的古琴,那优美深沉的音乐再也奏不出来了。有人惊呼:素活要失传! 这时人们想起了王运岫,寻找起了王运岫,因为他是贺德胜的得意弟子,是岫岩玉雕素活最有希望的传承人。 但是,王运岫却无影无踪了,人们不知道他的电话号码,也不知他住在哪里,在干些什么。 失踪的王运岫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有人见到王运岫的老婆,一问才知道两人已经离了婚,离了婚的老婆和孩子开了一个玉器商店,不知是不愿提及王运岫,还是和王运岫断绝了来往,反正人们从这条线索也摸不到王运岫的踪迹。 其实,王运岫仍住在岫岩城,只不过是住到了城边一处四处无人家的民房里,他仍在干着素活玉雕。 他为什么找一处偏僻的孤房子干素活呢? 这还得从当今人们不喜欢干素活玉雕说起。 干素活玉雕有它的难处。首先难在选料上。做其它玉雕产品,对玉雕的形状没有特定的要求,玉料象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在玉料的颜色上也可以因料设计,红色可以做花朵,白色可以做白云、浪花,墨绿可以做青松翠柏,就连黑色也可以设计成山峦怪石。而素活玉雕作品大多是浑圆、方型之物。炉、瓶形状是圆的,鼎是方的。这在玉料中很难找到,因为玉料大都是不规则形态。若做素活就要把玉料中不规则的地方全部去掉,这就出现了废料问题。并且,素活中有许多大件作品,用料自然就多。在颜色方面,素活要求通体一致,这也为素活选料增加了难度。第二工期长。素活玉雕从选料、破料、设计、雕琢到抛光完成,工期要达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不仅工期长,销售周期也长,一件较大的素活常常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卖不掉一件,与其它玉雕相比,赚钱较慢。第三是标准严。素活玉雕有墙子直、壁子平、口子严之说,这都是因为瓶、炉、薰、鼎等素活产品,对称性强,摆放之后要四平八稳。否则做出的玉雕就会歪斜变形,卖不上个好价。最后是制作难。玉雕素活中有许多链活,少则十几个环环相接的链环,多则上百个链环。这些链环每一组都是在一整玉料上透雕而成的,一环做坏全件也就前功尽弃了。素活中的七环球制作,就是在整块玉石上通过内雕的技法,雕出一球套一球、球球可转动的七环球,其难度可想而知。 正因为玉雕素活有这么多难处,所以玉雕业的大小老板们都不愿意干素活产品。而王运岫对素活情有独钟,别人不愿干他干,别人说他愚,说他怪,不会赚钱;亲属抱怨他榆木脑袋不开窍。嘴是别人的嘴,想说什么他管不了。说一回半回也就算了,但是,无法忍受的是见了他的人几乎都这样说他,他受不了了,想辩解几句他还不善言辞,只好在心里生闷气,生闷气常了,这心里就象一块石头老压在上面喘不气来,他象得了心脏病,脸上灰白,浑身无力。他抗不下去了,只好逃避。由于逃避,或许对家人的照顾就顾不上了,妻子一气之下和他“白白”了。 他我行我素,租了几间房,在和人不搭界的地方干着他的素活。在这里虽然孤独,雇了三个帮手也是三棍子打不出扁屁的茬儿,但难得一片清静,这种清静使他呼吸顺畅,心中没有了石压之感,堵塞之感,他也就乐此不彼钻研他的素活工艺。也就是从这时起,王运岫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失踪了。 支起一摊就要赚钱养活工人吃饭,这难不倒他,他外地有个舅舅开着一间工艺品商店,他就把做出的素活放到那里代销,省了他跑销售的精力。素活这种工艺品值钱,一年只要卖出一件两件,就够他一年所用的全部花销,包括买料的钱。这一时期,岫岩开玉器厂的暴发户层出不穷,有的盖小楼,有的买小车,打100元的麻将还带飘200元,包二奶的更是屡见不鲜。王运岫也是开厂的,但他没有小楼,也没小车。他虽然和妻子分了手,但和钱没关系。就是有钱,钱堆如山,他也无意于那种低级的消费。他是任凭风浪起,仍然坚守素活阵地,就象唐僧西天去取经,因为心里有那份热爱。为了那份热爱无怨无悔。 夜晚他仰望天空,天空中繁星点点,王运岫仿佛看见了那里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那是师傅的眼睛。这时他才真正理解了师傅贺德胜曾对他说过的那番“热爱”话语的深刻含义。因为你如果没有对素活的热爱,在人们都为了利润去干玉雕杂件时,你就是有再高的技艺,也会放弃素活,隨波逐流去干杂件了。此时,他更坚定了为素活付出全部热爱的决心。他长长呼出了一口气,感到身上力量在增加,精神在振奋。 1999年,有个新的创意,他要搞一件中国古建筑的素活作品。他选择了北京的天坛,他十份清楚这是一项自己为自己设立的挑战。为此他到天坛进行了考 察。他双手抚摸着天坛的栏杆,他才感到岫玉素活和历史贴得是这样近,和古老文明连的是这样紧。北京一行,两天一宿,他省吃俭用,来回坐硬座,路费只花了98元,外加一碗拉面。他要节省费用,好把钱用在买玉石料上。回来之后,他到县玉石矿挑了一块特级玉料,他抚摸着玉料,感到自己是在和中国古老的文明对话,因此心里生出了几份神圣感。他打了多日腹稿,达到烂熟于心了才下笔。他这时因积劳成疾,腰尖盘突出,常常痛的他直不起腰来,但他硬是忍着病痛完成了“天坛”这一作品。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王运岫真正名声大燥时是在1999年,当时岫岩正全力参加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国石评选活动。评选国石好处多多,如果评选上国石,那无疑对扩大岫玉的知名度,拉动岫岩地方经济增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岫岩作为全国玉石产量最多,达全国产量70%的县,有一股当仁不让的气势,非要把岫岩玉推上中国国石的宝座。评选的结果是,岫岩玉被评为国石第一候选石。专家们说,第一国石候选石也就相当于国石了。最终能不能被批准为国石,这不是中国宝玉石协会能定了的。 岫岩玉之所以被评为国石第一候选石,这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岫玉储量最多,占全国玉产量的70%,二是岫岩玉雕精品多。评选过程中中国宝玉石协会举行了一次级别最高的全国玉雕精品评选活动,岫岩有8件作品获精品奖,这是最高奖项,相当于金牌。王运岫设计制作的“天坛”也叫“ 祈年殿”,就是获精品奖作品之一。“天坛”是岫岩选送的唯一素活作品,这个直径40公分、高50公分、底座1.3米的玉雕精品引来一片赞叹。那些白胡子白头发的老专家们,虽然眼睛上戴着老花镜,但他们对鉴赏玉雕却是个个独具慧眼,他们对王运岫的“天坛”大加赞赏,爱不释手,若不是因为四十万的标价立下了一道坎,这件作品早就成了他们的收藏之物。 从此,沉默失踪了几年的王运岫名气雀起,在岫岩的玉雕素活中独树一帜。人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他师傅贺德胜的影子和风采。 有人说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确实如此。 三、素活情结 一鸣惊人的王运岫,为岫岩玉雕素活带来了一道亮色,岫岩城内的东北玉器交易中心内出现了一个专门经营岫玉素活的店铺,这个店铺就是王运岫的。 和整个玉器交易中心内所有店铺明显不同的是,其它商铺所摆的琳瑯满目的玉器多是“杂件”,即人物、花鸟、动物、花卉、旅游类工艺品和保健类工艺品,那里也不乏精品,在人物玉器中,有普度众生的观音、笑口常开的大肚佛、各显神通的八仙过海、广寒宫中的嫦娥等等;在花鸟玉器中可见百鸟朝凤、喜鹊登梅、雄鹰展翅、鲤鱼跃水;在动物玉器中有群马奔腾、二龙戏珠、麒麟送子;在花卉玉器中牡丹、荷花、月季、山茶、青松、翠竹更是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但是,一走进王运岫的店铺,就象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这里基本全是素活玉器。这些玉器琳瑯满目之中透着古朴、典雅和华贵。看杂件象在花园中赏景,而看素活就是在殿堂内观赏艺术珍品。一些资深的玉器行家在这里久久顿足,留连忘返、赞不绝口。这里的宫灯、炉、瓶、鼎、薰件件巧夺天工、雄浑壮观。特别是一件“四羊方尊”是仿殷商时的青铜器而设计制作的,把人的思绪一下带到了悠悠远古的年代,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这些素活玉器中,使我们不仅感受到王运岫的成就,更感受到了王运岫对素活的热爱。没有王运岫对素活的热爱,哪有这店内素活的壮观。 现在一提起岫玉,人们都会赞不绝口,伸出拇指,夸他的作品“钢钢的”。 看守店铺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端庄白净,面对顾客微微露着笑意。她是王运岫的第二任妻子,是由王运岫外地那位舅舅介绍的,王运岫是在痴迷于素活“失踪”时与他相识并相爱的。那时王运岫正处在事业的低潮期,年龄也比她大近二十岁,个子又矮,还有四万元的外债,但她敬佩王运岫钻研素活的那种劲头,力排众议毅然嫁给了王运岫,就象王运岫“嫁”给了玉雕素活一样。她的名字叫于晓伟。 于晓伟可以说是王运岫的知音和得力助手,店铺里的生意全靠她打理。她对店铺的素活玉件一说起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在厂里王运岫管生产,在店铺内她管销售,产销一条龙,琴瑟和鸣、珠联璧合,生有一女,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王运岫深知自己的肩上有一份责任,这就是要让岫玉素活后继有人,年过半百的他,着意培养了几个徒弟。他培养徒弟那就只有一个标准:热爱素活就行。因为只有热爱才能费心费神去钻研它。这是他的切身体会。切身体会当作标准,他觉得没错。他象当年他师傅贺德胜手把手教他那样教他的徒弟,他毫不保留地把他的技艺全部传给他的徒弟。 徒弟在学习过程中,做废了他不少的玉料,他虽然心疼,但他觉得值,他心甘情愿。他的徒弟大的有四十多岁,小的不到20岁。跟别人学徒需交学费,在他这儿不用,还发工资。徒弟们不负师傅的一片苦心,勤奋学习,进步很快,已有几个身手不凡。他的大徒弟马凤田正在创作一件高75公分,长75公分,直径40公分的球薰素活,每天在噪音刺耳、泥水四溅的车间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现雕刻8个多月,作品售价可达70万元。 王运岫对岫玉素活的传承信心百倍,他把自信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挂在自家大门上。对联虽不那么严谨,但情真意切。 上联上:岫岩玉美甲天下。 下联是:岫玉素活是奇葩。 横联是:守护素活。
周乃东
电话:0412--7826259
邮编:114300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
“天下之美玉为先,中华美玉出岫岩”。这是对岫岩玉雕的生动赞美。岫岩玉雕是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独特工艺品,因而简称岫玉,岫岩也被誉为中国的玉都。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名录中编号为328Ⅶ-29的项目就是岫岩玉雕。 业内人士都知道,岫岩玉雕之所以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不是说岫岩玉雕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而是指岫岩玉雕中的素活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岫岩玉雕按传统工艺分为五大类:花鸟、人物、动物、花卉、素活。素活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按金字塔排列,它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如按五颜六色的花儿来形容,它就是花丛中的奇葩。 所谓“素活”,指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薰等宫廷中的古器物。它的制作讲究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圆润光滑,文饰讲究古朴、典雅、华贵,其工艺难度是非常大的。这素活到底难在哪儿?本文后面将有介绍。 自从岫岩玉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后,一个貌不出众的人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多家报社和电视台对他进行了采访。不善言辞的他在摄像机面前常常被搞得满头大汗,一劲哀求说:行了吧,行了吧!他叫王运岫,1956年2月出生,50多岁。他因玉雕技艺高超,今年被辽宁省文化厅评定为辽宁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他出生在岫岩一个叫王家堡的小山村,后迁到岫岩城内,是岫玉素活这朵奇葩的执著守护者。 一、师从贺德胜 贺德胜是岫岩玉雕界的名人,这人在1995年已经去世了,享年57岁,他的玉雕技艺,特别是素活设计在全国也是出类拔萃的。省级、原国家轻工部的奖项咱们不说,只列几项当时全国最高奖项“百花奖”的作品简要介绍:1986年,他设计的“八角旋转宫灯”,高40厘米,宽20厘米,采用透雕浮雕技法,制作精巧,获全国百花奖一等奖;1989年设计的“岫玉长青炉”,因结构严谨,气势洒脱被评为全国百花奖一等奖。特别是他设计制作的“岫玉塔薰—华夏灵光”,更是人人叫绝。 “华夏灵光”1983年开始雕刻,历时18个月完成,用料3吨多,整件玉雕通体高3.15米,以传说的九龙之首—驼龙为底座,驮起一座高255厘米的主塔,塔座直径36厘米,共9层10节。两座高75厘米的小塔插在主塔的两肩,塔座直径16厘米,均系5层12节螺旋子母组成,通体变化多端。主塔由驼龙、花薰、佛龛、玉盘、花瓶等组成。主塔和肩塔中共雕佛像28尊,大小玉钟70个,玉链98条,玉环686个,各类兽头54个,狮子18只,盘龙18条。整个作品选用晶莹、透明、青翠、碧绿同一矿床的特级玉料制作,通体色泽光泽一致。集立体雕、浮雕、透雕、双面雕等传统工艺于一身,融楼台、亭榭、庙宇等中国古建筑为一体。整件作品雄浑壮观,1985年7月,在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获最高奖金杯奖,并被评为国家珍宝。 贺德胜因其高超的技艺和突出的贡献,先后被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王运岫和贺德胜同在岫岩县玉器厂工作,领导看这个小青年沉默寡语、勤学好钻,就安排他到素活车间学徒,他自然就成了素活大师贺德胜的徒弟。一般人看来,拜师学艺要有隆重的仪式。但当时是计划体制时期,谁跟谁学艺只需车间主任一句话就决定了。王运岫师从贺德胜就这么简单,这是“组织”安排的。 王运岫忘不了那一年,因为他忘不了恩师,那年是1980年,他24岁。 24岁正风华正茂、大展宏图的年纪,他虽然16岁就参加了工作,那时是在农村的一个小玉器厂,但对素活却没做过,他对岫玉素活感到神密,充满了好奇。贺德胜曾问过他:“干素活最主要的一条是什么?”王运岫隨口答道:“靠技术。”不料贺德胜直摇头。“那靠什么?”王运岫迷惑不解地望着师傅。师傅对他语重心长地说:“用一个字说就是爱,用两个字说就是热爱,用一句话说就是打心里热爱。” 王运岫把师傅的话象在玉上刻字那样牢牢记在心里,他下决心为岫玉素活付出全部“热爱”。 王运岫因为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高,加上又参加了贺德胜获奖作品的制作,其素活根底是既深厚又扎实,他很快成为贺德胜的得意弟子。 他也是贺德胜最勤奋的弟子。干过玉雕的人都知道,这是项很苦的活计。琢玉离不开水,琢玉机又称水凳。一侧连着水箱,不断通过细管向磨具上流水,整个生产车间里水花、石粉四溅。脏不算个事,刺耳的燥音也不算个事,让人最难忍受的是要穿着水衣水裤工作。胶皮做的水衣、水裤在炎热的夏天捂得人象放在热锅里蒸焖一样。而在冬天水衣水裤贴在人的身上又特别凉,加上双手离不开水的冲洗,那种寒冷是缠脚布样紧紧裹在身上,使人有周身寒彻的感觉。琢玉还是一项很危险的活儿,琢玉机是以电动机带动转动轴、再带动磨具进行工作的。磨具分为铁铊和金刚铊两大类,转动的磨具能把玉石雕成各种形状的玉件,对血肉之手的威胁那是时时存在。弄不好就会拉到手上甚至断掉手指。王运岫就在这种艰苦环境中,每天早6点半就进了车间,晚上工人都下班了,他还坐在水凳前边琢磨边雕刻,手上出血落伤100多次,红药水天天揣在兜里。为了学好素活设计,他把师傅画的素活草稿都搜集起来。点灯熬夜,孜孜不倦,一笔一画照着画,草纸画了一摞又一摞,终于由初级的“形似”达到了高水平的“神似”。 王运岫痴迷于玉雕素活,曾经发生过一次至今令他不堪回首的一件事:那是1989年早春时节,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他钻研素活累得头昏脑涨时上了趟便所,一阵昏眩,他栽在那种老式便所的蹲位上,不巧,顺着较宽的便池斜坡 又滚进了后面的大粪池里。由于粪水的浸泡,他醒了过来,他在结着冰茬的粪水中折腾了十几分钟才爬了上来。出来时,不用说,满身满脸都是屎尿粪汤,惨不忍睹。如今说起王运岫,许多原玉器厂的老职工都还记得这件事。 由于他刻苦钻研,技艺提高很快,成为干素活的能手,贺德胜不断往他身上加着担子。他有幸参加了“华厦灵光”的雕刻制作,那上面的98条玉链和686个玉环留下了他的汗水;那上面的立体雕、浮雕、透雕留下了他的心血。敢在这些细活巧活上担当角色的玉匠,自然成了岫岩玉雕素活工艺中的佼佼者。在县玉器厂的十几个年头里,虽苦虽累,但王运岫觉得其乐无穷。他多次和师傅一起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 当年,王运岫所在的车间,所创造的产值是整个岫岩玉器厂所创造产值的40%。素活玉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二、王运岫失踪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岫岩玉器厂从萧条走向解体,全厂的职工都干起了个体,有的自己建厂干玉雕,有的替别人打工也干玉雕。有些人继续干传统的玉雕,有些人干起了岫玉保健品和旅游工艺品,总之,绝大多数人仍在玉雕行业,吃着玉雕这碗饭。 但这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各玉器加工厂做人物、花鸟、动物、花卉、岫玉保健品、岫玉旅游品的人遍地开花,但做玉雕素活的人却廖廖无几。1995年9月岫岩玉雕素活的领军人物、玉雕大师贺德胜因病去逝,岫岩玉雕素活受到重创,当时在岫岩六大玉制品交易市场中,找不到一件设计精巧、做工精细、价值十万元以上的素活玉雕产品。 随着一些文化修养较高的客商来求购古朴高雅的素活玉雕时,人们才发现岫岩素活玉雕就象断了弦的古琴,那优美深沉的音乐再也奏不出来了。有人惊呼:素活要失传! 这时人们想起了王运岫,寻找起了王运岫,因为他是贺德胜的得意弟子,是岫岩玉雕素活最有希望的传承人。 但是,王运岫却无影无踪了,人们不知道他的电话号码,也不知他住在哪里,在干些什么。 失踪的王运岫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有人见到王运岫的老婆,一问才知道两人已经离了婚,离了婚的老婆和孩子开了一个玉器商店,不知是不愿提及王运岫,还是和王运岫断绝了来往,反正人们从这条线索也摸不到王运岫的踪迹。 其实,王运岫仍住在岫岩城,只不过是住到了城边一处四处无人家的民房里,他仍在干着素活玉雕。 他为什么找一处偏僻的孤房子干素活呢? 这还得从当今人们不喜欢干素活玉雕说起。 干素活玉雕有它的难处。首先难在选料上。做其它玉雕产品,对玉雕的形状没有特定的要求,玉料象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在玉料的颜色上也可以因料设计,红色可以做花朵,白色可以做白云、浪花,墨绿可以做青松翠柏,就连黑色也可以设计成山峦怪石。而素活玉雕作品大多是浑圆、方型之物。炉、瓶形状是圆的,鼎是方的。这在玉料中很难找到,因为玉料大都是不规则形态。若做素活就要把玉料中不规则的地方全部去掉,这就出现了废料问题。并且,素活中有许多大件作品,用料自然就多。在颜色方面,素活要求通体一致,这也为素活选料增加了难度。第二工期长。素活玉雕从选料、破料、设计、雕琢到抛光完成,工期要达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不仅工期长,销售周期也长,一件较大的素活常常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卖不掉一件,与其它玉雕相比,赚钱较慢。第三是标准严。素活玉雕有墙子直、壁子平、口子严之说,这都是因为瓶、炉、薰、鼎等素活产品,对称性强,摆放之后要四平八稳。否则做出的玉雕就会歪斜变形,卖不上个好价。最后是制作难。玉雕素活中有许多链活,少则十几个环环相接的链环,多则上百个链环。这些链环每一组都是在一整玉料上透雕而成的,一环做坏全件也就前功尽弃了。素活中的七环球制作,就是在整块玉石上通过内雕的技法,雕出一球套一球、球球可转动的七环球,其难度可想而知。 正因为玉雕素活有这么多难处,所以玉雕业的大小老板们都不愿意干素活产品。而王运岫对素活情有独钟,别人不愿干他干,别人说他愚,说他怪,不会赚钱;亲属抱怨他榆木脑袋不开窍。嘴是别人的嘴,想说什么他管不了。说一回半回也就算了,但是,无法忍受的是见了他的人几乎都这样说他,他受不了了,想辩解几句他还不善言辞,只好在心里生闷气,生闷气常了,这心里就象一块石头老压在上面喘不气来,他象得了心脏病,脸上灰白,浑身无力。他抗不下去了,只好逃避。由于逃避,或许对家人的照顾就顾不上了,妻子一气之下和他“白白”了。 他我行我素,租了几间房,在和人不搭界的地方干着他的素活。在这里虽然孤独,雇了三个帮手也是三棍子打不出扁屁的茬儿,但难得一片清静,这种清静使他呼吸顺畅,心中没有了石压之感,堵塞之感,他也就乐此不彼钻研他的素活工艺。也就是从这时起,王运岫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失踪了。 支起一摊就要赚钱养活工人吃饭,这难不倒他,他外地有个舅舅开着一间工艺品商店,他就把做出的素活放到那里代销,省了他跑销售的精力。素活这种工艺品值钱,一年只要卖出一件两件,就够他一年所用的全部花销,包括买料的钱。这一时期,岫岩开玉器厂的暴发户层出不穷,有的盖小楼,有的买小车,打100元的麻将还带飘200元,包二奶的更是屡见不鲜。王运岫也是开厂的,但他没有小楼,也没小车。他虽然和妻子分了手,但和钱没关系。就是有钱,钱堆如山,他也无意于那种低级的消费。他是任凭风浪起,仍然坚守素活阵地,就象唐僧西天去取经,因为心里有那份热爱。为了那份热爱无怨无悔。 夜晚他仰望天空,天空中繁星点点,王运岫仿佛看见了那里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那是师傅的眼睛。这时他才真正理解了师傅贺德胜曾对他说过的那番“热爱”话语的深刻含义。因为你如果没有对素活的热爱,在人们都为了利润去干玉雕杂件时,你就是有再高的技艺,也会放弃素活,隨波逐流去干杂件了。此时,他更坚定了为素活付出全部热爱的决心。他长长呼出了一口气,感到身上力量在增加,精神在振奋。 1999年,有个新的创意,他要搞一件中国古建筑的素活作品。他选择了北京的天坛,他十份清楚这是一项自己为自己设立的挑战。为此他到天坛进行了考 察。他双手抚摸着天坛的栏杆,他才感到岫玉素活和历史贴得是这样近,和古老文明连的是这样紧。北京一行,两天一宿,他省吃俭用,来回坐硬座,路费只花了98元,外加一碗拉面。他要节省费用,好把钱用在买玉石料上。回来之后,他到县玉石矿挑了一块特级玉料,他抚摸着玉料,感到自己是在和中国古老的文明对话,因此心里生出了几份神圣感。他打了多日腹稿,达到烂熟于心了才下笔。他这时因积劳成疾,腰尖盘突出,常常痛的他直不起腰来,但他硬是忍着病痛完成了“天坛”这一作品。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王运岫真正名声大燥时是在1999年,当时岫岩正全力参加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国石评选活动。评选国石好处多多,如果评选上国石,那无疑对扩大岫玉的知名度,拉动岫岩地方经济增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岫岩作为全国玉石产量最多,达全国产量70%的县,有一股当仁不让的气势,非要把岫岩玉推上中国国石的宝座。评选的结果是,岫岩玉被评为国石第一候选石。专家们说,第一国石候选石也就相当于国石了。最终能不能被批准为国石,这不是中国宝玉石协会能定了的。 岫岩玉之所以被评为国石第一候选石,这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岫玉储量最多,占全国玉产量的70%,二是岫岩玉雕精品多。评选过程中中国宝玉石协会举行了一次级别最高的全国玉雕精品评选活动,岫岩有8件作品获精品奖,这是最高奖项,相当于金牌。王运岫设计制作的“天坛”也叫“ 祈年殿”,就是获精品奖作品之一。“天坛”是岫岩选送的唯一素活作品,这个直径40公分、高50公分、底座1.3米的玉雕精品引来一片赞叹。那些白胡子白头发的老专家们,虽然眼睛上戴着老花镜,但他们对鉴赏玉雕却是个个独具慧眼,他们对王运岫的“天坛”大加赞赏,爱不释手,若不是因为四十万的标价立下了一道坎,这件作品早就成了他们的收藏之物。 从此,沉默失踪了几年的王运岫名气雀起,在岫岩的玉雕素活中独树一帜。人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他师傅贺德胜的影子和风采。 有人说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确实如此。 三、素活情结 一鸣惊人的王运岫,为岫岩玉雕素活带来了一道亮色,岫岩城内的东北玉器交易中心内出现了一个专门经营岫玉素活的店铺,这个店铺就是王运岫的。 和整个玉器交易中心内所有店铺明显不同的是,其它商铺所摆的琳瑯满目的玉器多是“杂件”,即人物、花鸟、动物、花卉、旅游类工艺品和保健类工艺品,那里也不乏精品,在人物玉器中,有普度众生的观音、笑口常开的大肚佛、各显神通的八仙过海、广寒宫中的嫦娥等等;在花鸟玉器中可见百鸟朝凤、喜鹊登梅、雄鹰展翅、鲤鱼跃水;在动物玉器中有群马奔腾、二龙戏珠、麒麟送子;在花卉玉器中牡丹、荷花、月季、山茶、青松、翠竹更是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但是,一走进王运岫的店铺,就象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这里基本全是素活玉器。这些玉器琳瑯满目之中透着古朴、典雅和华贵。看杂件象在花园中赏景,而看素活就是在殿堂内观赏艺术珍品。一些资深的玉器行家在这里久久顿足,留连忘返、赞不绝口。这里的宫灯、炉、瓶、鼎、薰件件巧夺天工、雄浑壮观。特别是一件“四羊方尊”是仿殷商时的青铜器而设计制作的,把人的思绪一下带到了悠悠远古的年代,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这些素活玉器中,使我们不仅感受到王运岫的成就,更感受到了王运岫对素活的热爱。没有王运岫对素活的热爱,哪有这店内素活的壮观。 现在一提起岫玉,人们都会赞不绝口,伸出拇指,夸他的作品“钢钢的”。 看守店铺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端庄白净,面对顾客微微露着笑意。她是王运岫的第二任妻子,是由王运岫外地那位舅舅介绍的,王运岫是在痴迷于素活“失踪”时与他相识并相爱的。那时王运岫正处在事业的低潮期,年龄也比她大近二十岁,个子又矮,还有四万元的外债,但她敬佩王运岫钻研素活的那种劲头,力排众议毅然嫁给了王运岫,就象王运岫“嫁”给了玉雕素活一样。她的名字叫于晓伟。 于晓伟可以说是王运岫的知音和得力助手,店铺里的生意全靠她打理。她对店铺的素活玉件一说起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在厂里王运岫管生产,在店铺内她管销售,产销一条龙,琴瑟和鸣、珠联璧合,生有一女,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王运岫深知自己的肩上有一份责任,这就是要让岫玉素活后继有人,年过半百的他,着意培养了几个徒弟。他培养徒弟那就只有一个标准:热爱素活就行。因为只有热爱才能费心费神去钻研它。这是他的切身体会。切身体会当作标准,他觉得没错。他象当年他师傅贺德胜手把手教他那样教他的徒弟,他毫不保留地把他的技艺全部传给他的徒弟。 徒弟在学习过程中,做废了他不少的玉料,他虽然心疼,但他觉得值,他心甘情愿。他的徒弟大的有四十多岁,小的不到20岁。跟别人学徒需交学费,在他这儿不用,还发工资。徒弟们不负师傅的一片苦心,勤奋学习,进步很快,已有几个身手不凡。他的大徒弟马凤田正在创作一件高75公分,长75公分,直径40公分的球薰素活,每天在噪音刺耳、泥水四溅的车间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现雕刻8个多月,作品售价可达70万元。 王运岫对岫玉素活的传承信心百倍,他把自信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挂在自家大门上。对联虽不那么严谨,但情真意切。 上联上:岫岩玉美甲天下。 下联是:岫玉素活是奇葩。 横联是:守护素活。
周乃东
电话:0412--7826259
邮编:114300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