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毓秀人自杰
2021-12-29经典散文
[db:简介]
河山毓秀人自杰
—— 评逯玉克的历史文化散文集《月明三川》
仿佛一位忧患意识重重的学人深情凝视着河洛山川,那激扬澎湃的文字从胸中流泻而出,从中既可倾听到历史长河中响起的金戈铁马之声,又不乏绵延千古的柔情呢喃,刚健昂扬的气魄中自有一段妩媚风流之韵。逯玉克先生这本历史文化散文集里的文字给我最大的印象是:高屋建瓴的气势与细腻微妙的心曲巧妙地融于一炉,意象丰满,韵味悠长,在他笔下历史与文化在睿智的反思中呈现出多样的维度,有如复调式的织体,斑斓多姿,启人深思。
作者是河南偃师人,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河洛文化浸透了他的身心。英雄和圣贤辈出的中原大地孕育了他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目光,在他笔下史实的严谨和扎实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问功底,而对历史和文化无处不在的反思和悖论式的诘问,更展示了作者现代学术视野的不凡眼光。笔者始终认为历史文化散文的写作必须以扎实准确的史实为前提,巧妙连缀的史料本身就潜藏了许多微妙深刻的意义,祝勇的散文《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之所以让人激赏,其中史料的博恰和精心的安排也是重要的原因。那种只靠薄弱贫瘠的材料和只言片语而天马行空的文字是难以撑起历史的真实和叙述框架的,很容易沦为“戏说”和胡说,难免丧失掉历史和文化的尊严感。无论是描写山川城阙、风俗民情,还是人物故事,在作者笔下都显得特别饱满圆融,血肉丰沛,栩栩如生,颇让人惊佩于作者丰富扎实的学养。集中《萋萋苌弘墓》一文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的全方位展示,让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从历史幽暗的深处凸显出来,显得异常生动鲜活;而《永宁寺佛塔》一文的细致描写则给人恍若身临其境之感,那种感同身受般的体验增强了读者怀古思昔之幽情。作者善于引经据典却无堆砌之嫌,其内容之厚重、取材之精当,文笔之摇曳多姿,予人以一种花团锦簇的美感,既丰盈充实又酣畅淋漓。
宏阔的视野,纵横开阖的气势,是作者创作历史文化散文的一大特点,与此类题材固有的博大和雄浑相得益彰,笔势跌宕起伏又意境深远。作者的文风常让我想起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著作中那种高屋建瓴的气势,既深邃又迷人,也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先秦纵横家们和西汉贾谊文章中那种久违的神韵,这是一种历史文化写作的很高境界。《千秋魏碑》中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是那么壮观和瑰丽,江山如此多娇,令人神往;《无处吊田横》里英雄的豪情和悲壮写得多么摄人心魄,催人泪下,读罢仍为之掩卷长叹。
理性与激情的交织使作者的文字张力十足,元气充沛,极具阳刚之美和冲击力,作者在《一笔狂草舞春秋》一文中是这样描写黄河的:“黄河是一幅不羁的狂草。黄河之水天上来。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起笔,到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入海处收笔,黄河,以泥沙为墨,以大地作纸,在青海龙羊峡、宁夏青铜峡、晋陕峡谷的壶口瀑布、三门峡的中流砥柱间,恣肆遒劲,势若奔雷,以吞天沃日的霸气和摧枯拉朽的蛮横,写就一幅惊蛇入草、寒藤挂松的狂草。”写得多么气势磅礴!多么诗情画意!显示了作者不羁的才情和千钧的笔力。而行文的大气伴随的又是无处不在的细腻笔触,有时甚至充满了缠绵悱恻之情,令人心旌摇曳不胜唏嘘,组成了一幅迷人的复调式织体。作者在《偃师风物》一文中回顾河洛大鼓的前世今生,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河洛大鼓,踏着清末洛阳琴书的余韵而来,在河洛大地上铿锵回响,葳蕤百年间,摇曳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寡淡如水的日子里,像一帖敷在创口的热毛巾,为那些浸泡在苦难中的民众,带来一时的慰藉和陶然……鼓点起处,琴声悠扬,孩子们听来仿若隔世的古董,老人呢,会怅叹一声,韵还是那个韵,只是当年那听书的场景、氛围、心情,再也不复有了……”读着读着那怅惘之情顿时涌上心头,凄美而揪心。而作者谈到洛阳老城和洛阳水席时又别是一番风味,闲庭信步似地娓娓道来,趣味盎然,亲切隽永,仿佛春风化雨,余韵绵长。
三川者,伊河、洛(雒)河、黄河之谓也。三条河,从伏牛山三个不同的方位奔流而来,由洛阳的三川并行,到偃师的伊洛交汇,再到巩义的河洛汇流,共同在邙山南北的洛阳盆地,荡出沃野百里的冲积平原。这里是华夏民族最初的舞台,曾上演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历史大戏,“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间”(《史记》),“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如晨钟暮鼓,至今仍在岁月的深处回响,神秘而动人。
“孤村几岁临伊岸”,伊河下游南岸,有村曰五岔沟,逯玉克先生就生长于斯。逯姓生僻,常被误作逮字,逯兄以此自嘲自谑,自号“逮哥”,故江湖皆以“逮哥”呼之。如果是生在关中八百里秦川,他的笔下召唤出的定然是汉家陵阙、盛唐气象、渭水秋风,必为秦川大地之庆;不过,所幸他生在洛阳,于是,三川、北邙、洛邑、夏商故都、汉魏故城,这些河洛文化的象征和符号,纷纷宿命般地簇集在他的笔下,玉成了这位“文字河洛郎”“洛阳的余秋雨”一篇篇既古意苍苍又精彩纷呈的历史文化散文,为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讴歌招魂。
打开《月明三川》,逡巡于《西亳古韵》、《千古三川》、《三川读河》、《豫州九记》之间,随着作者的思绪,你会回到遥远的过去,在驾鹤升仙的缑山,在采薇而食的首阳,在一画开天、河图洛书的传说里,在永宁寺塔、天堂明堂的遗址中,邂逅那些已然远逝却不曾磨灭的千古往事。三川,是地域,是空间;三川,是亘古,是时间。那里的一切仿佛都与作者血脉相连,那些相关的历史和传说也似乎融入了他的魂魄,与那些走马观花似的游记不同,他笔下的文字充满了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体验。城镇、山川,景物,历史遗存,在他深情的目光注视下,都赋予了鲜活的灵魂和生命。读者从中仿佛能真切地听到洛河的吟唱、邙山的叹息、河洛大鼓的铿锵……,在另一个时空维度中感受和领悟到“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生命况味和美学意蕴。
让笔者击节叹赏的,还有逯玉克先生那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豪放与婉约集于一体,色彩斑斓,在谈到洛阳老城时,作者描绘到:
“顺着铺地的青石路,我们来到老城的十字大街,两边老宅大门挑着的喜庆灯笼和红底黄字杏黄边的幌子,渲染成冬日的一抹暖色。
进了几家老宅,墙壁大多风化,有的已经开裂,镂空雕花的门窗漆色已旧,斑驳处露出木纹,房梁上落满灰尘和烟火色,房顶上瓦松瑟瑟,坍塌废弃的破房蛛网遍布,院落幽寂,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恍如隔世。
老宅里多有槐树、枸树、皂角树、花椒树等,年深岁久,这些年轮里记载着世间风云的老树仿佛修禅悟道的高僧深邃地静默着。也有一些枯草样的藤蔓,在黑瓦灰墙的院落间攀爬附着,卷枯萎缩的叶子间,水落石出地裸露着吊挂的橙红色瓜蒌。”
语言含蓄蕴藉、醇厚自然,营造出一幅静美的画卷,很有意境,像这样灵动优雅的文字在文集中比比皆是。
高明的见识是历史文化散文的灵魂,在这方面《月明三川》的作者在文集中所体现的独特的问题意识让人印象深刻。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并没有遮蔽他作为现代人的理性和批评意识,对儒家思想影响的利弊,对历史人物如隋炀帝等功过的评价都颇引人深思。作者立足于现代学术思想的前沿,对许多传统的思想和观念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也使得这本历史文化散文集除了较高的文学价值外,也具有了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