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庙堂内外修行个甚么

2021-12-29经典散文
[db:简介]
 早就听说佛教四大名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排序,又有“五台山金色界、峨嵋山银色界、普陀山琉璃界、九华山幽冥界”之说,五台山无疑是其中的魁首。

  由于事先没有做足功课,到了五台山,不知道该从哪一座寺院开始看,就撞到哪座看哪座。位于五台山汽车站的对面刚好就有一座寺院,经过小溪上的一座石桥,就来到一个青色的影壁墙前,上有“普化禅寺”四个大字,以为是个“禅宗”的丛林,可是另一面却是“南无阿弥陀佛”,又像“净土宗”的道场。

  当院两尊石狮子,其后是天王殿,壁上有“普化寺”的情况介绍:始建年代不详,早名玉皇庙,明称帝释宫,民国年间改建,称普化寺。寺庙座东向西,占地面积一万八千九百平方米,以中轴线上的三进院落为主,中院建殿四层即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佛殿、卧佛殿。山门外有民国时期影壁一座,是五台山影壁中最长的砖、石合雕艺术品,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两边是“文五别子”和“番溪求贤”,背面雕有观音、善财和龙女,并有花草作陪衬。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有大念佛堂,现代著名高僧、佛经翻译家法尊法师就在此出家。

  法尊法师有当代玄奘之名,俗姓温,字妙贵,一九〇二年生于河北深县南周堡村,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曾先后入武昌佛学院、北京藏文学院学习。随赴藏学法团到西康甘孜,从昌都安东格西专攻藏文。一九三二年入藏,在拉萨哲蚌寺学习。一九三六年在重庆代理太虚主持汉藏教理院至解放前夕。一九五〇年在北京主持菩提学会藏文译事。历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院长之职。通晓藏文,不仅可以把藏文译成汉文,而且可以把汉文译成藏文,译著甚多,主要有《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辨了不了义论》等,曾将一部二百卷的《大毗婆沙论》译成了藏文,解放后还由汉译藏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文件。

  在寺院内,有一些藏传佛教的僧侣走动,不知是否与法尊法师有些渊源?玉皇庙,应是道教的建筑了,一个普化寺,居然也很复杂。

  天王殿面宽十五米,进深十一米,正面并排三个砖石雕砌的拱形殿门,楹联是:“青山寺后立,春来宜作千秋画;绿水门前流,风起好弹万古琴”,描述了一幅文人雅致的情景。砖雕刻出斗拱形状,下有麒麟、牡丹和双龙戏珠等吉祥图案。殿门两侧墙上,除“法*轮*常转”四个大字外,就是精致的砖石雕刻了,有孙悟空大闹芭蕉洞、盘丝洞、无底洞、琵琶洞故事,还有石雕牧童吹笛、羊倌放羊、牧人赶象、老人骑驴过桥等,明显受到《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学戏剧作品的影响。

  殿内砖砌佛坛上,是一座木雕盘龙柱佛龛,内供木雕弥勒佛,背后是韦驮菩萨,左右平台上塑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通道上有降龙、伏虎二尊者。殿后墙上雕刻《二十四孝图》和降福、施寿、取仕、赐禄四位天官,又看到了有儒家思想的作用。

  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五间,歇山顶,四出廊,檐下木雕,墙上砖雕。楹联是:“圣教东流金身梦在汉帝,佛生西域祥光现于周朝”,说明了佛教流入中国的渊源。殿正中供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左右是文殊、普贤菩萨,这是华严三圣,排列与大乘两部重要经典《法华经》和《华严经》密切相关,华严三圣是华藏世界的最高主宰。华藏世界又叫“莲华藏世界”、“华藏庄严世界海”,是说毗卢遮那佛之净土含藏于莲花中,大风轮之上有香水海,海中生大莲花,花中包藏着微尘数世界。香水海中的华藏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无数重,每个华藏世界中又有无数香水海、无数莲花、无数华藏世界,一层一层,无有穷尽,这个华藏世界即是无限宇宙,这个宇宙包藏着多层次世界,次第布列。人类居住的则是世俗世界,位在第十三重。文殊表智德、证德、慧德、能信,普贤表理德、行德、定德、所信;理智相即,行证相应,定慧不二,能所相融,便是毗卢遮那佛。

  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叫“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西方三圣”为净土宗的排列方式,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最高主宰。殿后面的明间,左侧塑骑狮子的老文殊,白须白鬓,右侧塑骑朝天吼的送子观音,两侧平台上有十八尊彩色罗汉。文殊菩萨的老者形像,在佛像塑造中极为罕见,或许塑造者是有所指的,不过由于不知道塑造者是谁,老文殊的形象影射谁也就难以落实。


大雄宝殿后面是三佛殿,面宽五间,进深五间,歇山顶,前出廊,檐下枋,佛坛的三座莲花台上结跏趺坐着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释迦佛前为迦叶、阿难,横三世佛两侧为帝释天和大梵天王,他们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在这一段的四根柱子上还彩塑着四只人头凤尾的迦陵频伽鸟,即妙音鸟。楹联为:“普被佛光灌顶醍醐育万物,化转法*轮*慈航迷津度众生”,可见佛的胸怀。墙面上有汉白玉石雕,在山墙的平台上还彩塑着胡僧梵相的十六罗汉,左右两座假山上还有降龙、伏虎罗汉,在药师佛左前方的顶棚上还悬塑着一位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济公和尚。



  中轴线最高也是最后面的叫藏经阁,这与其他寺院一样,但一层的匾额却题写着卧佛殿。这个故事不是特别久远,与许多地方发现卧佛或毛公山的过程如出一辙,一九九六年,山西省社科学院崔正森、山西著名摄影师李安保在寺的西南方五百米左右处灵峰禅寺拜佛台上,发现该寺背靠山(又名研伽罗山)犹似静静仰卧着的一尊身体魁梧,长达三千余米的慈祥大佛。这一仰天大佛历历螺旋发、长长眼睫毛,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隆唇丰,体态修长,两臂直伸,双手作释迦定印,目置于小腹上面;两腿平伸,双脚蹬在南山上面,远远望去好似一位安祥慈悲的人像,默默地躺在清水河畔,领略着五台山这块佛国圣地的兴旺繁荣。赵朴初居士为此题写了“五台圣境,仰天大佛”,于是这尊仰天大佛与时俱进地成了文殊道场的又一灵迹,给五台山旅游胜地增添了一大景观。

  普化寺是五台山建造时间最晚的一座寺庙,也体现出了近期佛教发展的特点,那就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信众,不再对教义过于较真或深究,佛教内部的各派界限不再严格,禅宗也有,净土宗也有,藏密也有,一座寺院,各宗派特色都具备,谁来都可按自己的想法布置,谁来都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象中的宗教。甚至捐弃了与宿敌道教的分歧,把道教的神仙也雕刻在大殿的外墙上,让喜欢神仙的道教徒也可接受。把道教题材引入佛门已经不靠谱了,但毕竟道教的神仙也是方外之士,还算说得过去。可是把最世俗的升官发财欲望赤裸裸地雕刻在寺院中,却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初衷有些不符了。

  越远离城市,高高的建在五台山上,寺院的发展,越需要大量资金,而能够提供资金的,主要就是有钱的和有权的大施主,他们提供了资金,内心却希望更加有钱、更加有权。寺院所能回报的,就是宣扬施舍者可以升官发财,宣扬得久了,有些寺院的佛教徒居然也把升官发财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以世俗的有钱人有权人当成自己的楷模。所以很多寺院俨然成了庞大的企业,主事的佛教徒俨然企业的大老板,出入有豪车,到处有女信徒陪同,排场越来越大,修行越来越少,本寺前代的高僧,成了现在寺院里佛教徒的招牌,吃不穷穿不穷。至于佛教的知识和修行,就只剩下给施舍者念一声“阿弥陀佛”敲一下木鱼祈祷了!

  寺院中都喜欢与执政的领导干部合影,请领导干部题词,也不知道是佛教为世俗的官员们提供了保佑,还是世俗的官员们为宗教提供了保护。和尚学会了做官,做官的学会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进入了天下名山的寺院,会不会念经和修行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亮出身份,人们就会予以“大师”一样的崇拜;正如同有些做官的,有没有能力无关紧要,有顶官帽就成了无上的权威。

  忽然想起有个词,“庙堂”。这个词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朝廷,就是政府或其领导人,二是指庙宇。如今看起来,很多政府机构与庙宇真的很相像,做官的不做事,活脱脱庙宇里的泥塑木雕,而庙宇里泥塑木雕不做事,却每日都有人跪求叩拜。

  一个宗教如此,或许只影响一些信教的教徒;一个政党如果也如此,那影响的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