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凉州乡村嫁娶

2020-09-18叙事散文文珺

凉州乡村嫁娶乡村嫁娶,一般选择冬日。一年的忙碌结束了,乡村进入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阶段。父母也要开始忙碌儿女们的终身大事了。当然,事先是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礼仪规程的。凉州乡村的婚嫁,是要先请媒婆说媒的。一般是,媒人,俗称介绍人,看到哪对年轻
凉州乡村嫁娶   乡村嫁娶,一般选择冬日。   一年的忙碌结束了,乡村进入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阶段。父母也要开始忙碌儿女们的终身大事了。当然,事先是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礼仪规程的。   凉州乡村的婚嫁,是要先请媒婆说媒的。一般是,媒人,俗称介绍人,看到哪对年轻人男女相般配,便去撮合。现在,大多是自由恋爱了,但到谈婚论嫁时,也要象征性地请个“介绍人”。   男女双方认识到一定的程度,女方父母或是其它至亲,由介绍人陪同前往男方家“看家道”。乘交谈之机相女婚,看对方的家庭情况,也就是门风,家庭成员,经济状态等。要是中意了,便留下来吃饭,并由介绍人主持说定婚事。十六岁那一年,曾跟着外婆、四姨、妈和大舅舅去给小姨看家道。当时,我非常的不喜欢那个四周都是荒漠的地方,但外婆和舅舅执意觉得那是一个好地方,有发展前途,只要吃苦,就有一份好日子过。那里地界广阔,而且小姨夫家,只有一个儿子。于是,婚事当天就答应了。事实证明,外婆和舅舅的眼光是对的,因为现在的小姨父,已是拥有了百亩良田的小地主了。   看完了家道,就要定婚了。先是递换手,即安排小伙子和姑娘见面,并互递定婚信物。红着脸的姑娘,羞答答地拿出了自己千针万线绣的鞋垫或是苫单,而小伙子却大大方方地从衣兜里掏出了商店里买来的红袜子,很有意味地送给姑娘。而后,两个人会偷偷地见几次面,进一步的了解,也就是谈恋爱。然后就是送婚,也就是送聘礼,由双方家长共同商定,说媒者从中调和。婚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已由相当年的一、二万,涨为现在的十一、二万了。因此,现在乡村,娶一方媳妇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事情了。但有一些家庭,男方送来的礼金,往往又被女方家作为陪嫁送还,这样双方皆大欢喜。进一步商定婚娶时间,要了双方生承八字,到当地有名气的阴阳先生合婚后,最后商定婚娶时间,俗称“送信”。   这个日子与正式结婚的日子是不会太远的。姑娘在家里在,不再干粗重的活了,而是藏在闺房里做女红,或是保养皮肤。在婚礼上,女红也是亲人们检验一个女子,是否真正会持家的一项主要标准。那些日子,女孩子的心幸福而忧伤。一般情况下,是不让再见小伙子了。坐在自己的闺房里,享受着少女时代最后一段甜蜜的时光。那捂在头巾里的脸,白晰而娇嫩。有的女孩子,会用麻雀粪便抹脍,据说,那美白而祛斑。   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有专门的娶亲人。一男一女,讲究父母双全,已婚育;由娶亲人陪同新郎前往,新娘也要有伴娘,一般由新娘的嫂子或由姐姐担任。   临近婚礼的那些日子,村子里的人,有意无意,总要去人家的大门口转几圈。认真地观察一个,那些人家有什么变化。或是正好被留下来帮忙,也是非常的开心了。乡村人家,没有什么新花样,无非就是收拾一下房子,杀头猪,宰只羊,把门面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只等着新娘子进门了。   冬日的阳光,明亮地照在村子的角角落落里。村子里的人,早在半月以前就都知道这件事情了。到了日子,被请了去做客的人,早早地起床。细细地打扮好了,等待着去吃席。   新近,就有一家人要娶媳妇。日子,定在本月的十三日。   这真是一个好日子,一大早,娶亲和嫁女的车就从村前的马路上走过。如今的乡村,经济条件一年比一年好了。娶亲和嫁女的,一律都是小汽车。黑色的小汽车上,扎着花花绿绿的彩带。这在冬日枯寂的乡村里,真是一道亮丽的色彩,孩子们惊叫着追在车的后面,高声喊着:娶新媳妇喽!娶新媳妇喽!   一大早,树上的喜鹊和麻雀,都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唧唧喳喳,不停吵闹。它们的声音,比往日大了许多。这一群免费的乡村唱者,尽情地亮着自己的歌喉,也要为这冬日的喜庆而歌唱。   太阳出奇地好,明亮的阳光里,每个人都想大声歌唱。院子里,乡村乐队的音箱里唱的是火辣辣的小曲儿,飘在村子的上空。传到坐在南墙跟里晒太阳的老汉的耳朵里,老汉眯起了眼睛,他也想起了那个久远岁月里,那个叫他牵心的妹妹。   院门口,挂着一条崭新的红毛毯,院子里,被女主人打扫的干干净净。猪肉和羊肉,被挂在车蓬下的架子上。猫儿和狗,激动地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临时搭建的炉火,火焰忽忽地往外直窜。几壶搭开的老茯茶,吹的壶盖嘘嘘作响。整个院子,被一面巨大的帐篷覆盖着,把院子盖成了庞大的宴席厅。租来的几十张餐桌,摆放在院子角角落落里。   院门口,一张红漆桌子上摆放着瓜子、糖、烟、酒,绞的细碎的红纸屑,掺和在里面。   孩子们,兴奋地跑来跑去。冻得痛红的小脸蛋上,沫着一层香喷喷的雪花膏。脚上,穿上了过年的新鞋子。大人们,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嗑瓜子、喝茶,一边评头论足院子里的摆设,一边等待着席宴开始。   十点左右,第一轮席开始。这一轮,主要代的是礼客。也就是男方的亲戚、朋友和街坊四邻。一般情况下,全村子的人都要参加。携儿带孙,人数可观。搭的礼金,也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二十年前,搭的礼是十二斤麦子,合人民币五元。现在是人民币一百元。其他的亲戚朋友,视关系亲近,礼金也不一样。   东家是主人的亲门单家子,男人们端茶倒水,女人们在厨房里帮忙。不过,现在是乡村流动餐厅,一般也用不了多少人了。   席正式开始。先上凉茶八个,一般都是当下流行的菜类,和城里酒店的也没有差别。再上鸡、鸭、鱼、牛、羊、猪。各色热菜十二个,其中,鱼和肘子是必不可少的。取连年有余和压轴之意。最后,还有二个汤。这几年,乡村的席上,有一道菜叫王八汤,都是取新鲜的王八做的。乡下的席,主要以肉类为种。炒菜,吃得人较少。   吃席过程中,有的人,会从怀里掏出一个塑料袋子,在每一道菜上捡下一、二块放在里面。一方面,有掏喜之意;另一方面,带回家给家人尝个鲜,叫作收羊水。有时,酒席结束,主人也要把吃剩的菜类分给街坊四邻。   一个小时左右,第一轮席吃完了。孩子们打着饱嗝,女人们抹着嘴,从院子里走出来。一些男人,脸喝得痛红,斜着眼睛,找今天的另一对主人——公公和婆婆闹喜去了。   十一点左右,十几辆披红挂绿的小汽车,缓缓地驶进了村子。等在路口的小伙子们,点燃了挂在树梢上的鞭炮。摄像的小青年,飞快地跑到了车队前面,他要把这一切都摄下来。英俊潇洒的新郎官,从车门的另一侧下来,打开车门,一双千娇百媚的小脚,从车门里轻轻地伸了出来。新郎拦腰抱起新娘,向院子跑去。顿时,鞭炮四起,音箱里响起了《红高梁》里的插曲“……急吼吼,新郎官,四下新娘寻不见,寻不见……”   后面,送亲的队伍,抱着新娘陪嫁的各种用品,浩浩荡荡地向村子深处走去。   不久,院子里音乐重新响起,婚礼正式开始,三拜九叩之后,新郎颤抖的手,轻轻地揭去了新娘头上的红纱巾。   第二轮的席叫喜客席。主要是带送新娘的亲人们,这一轮席上,东家们要使出解数,将新娘家的亲戚们招待周全,劝茶,敬烟,陪酒,劝吃。到了晚上,大部分的客人们都散去了。喜席们,只留下新娘最亲近的亲人一、二个。年轻人们,个个磨拳擦掌,要去闹洞房。闹洞房的人们,会搞出许多纯属玩笑性质的恶,作剧,花样百出,用来调理新人。   在婚礼的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叫端礼,也叫认大小。新娘要在此时认新郎的父母及三亲六戚,随新郎改口称呼。被称呼的人,要赠送新郎新娘礼物,新娘要回赠自己在姑娘时期做的针线工艺品。如鞋垫,苫单,被罩,枕套等。现在在女孩子们,做这种手工艺品的越来越少了。大多都是从市场里买的电脑刺绣品。   此时的新娘,脸上涌动着激动和幸福,轻摇的莲步,火红的喜装,人生,就像灌了蜜一样。   
[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4-1-29 21:3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