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
2021-12-30叙事散文山东聊城李民增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于无声处早市上,正看老伴买菜,互听身后一阵急响:“啪啪啪啪!”开始我没注意,早市人正多,声音嘈杂,有个响声不奇怪。“啪啪啪啪!”又是一阵,声音更响亮。我……
于无声处早市上,正看老伴买菜,互听身后一阵急响:“啪啪啪啪!”开始我没注意,早市人正多,声音嘈杂,有个响声不奇怪。“啪啪啪啪!”又是一阵,声音更响亮。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38 编辑 <br /><br />于无声处
早市上,正看老伴买菜,互听身后一阵急响:“啪啪啪啪!”开始我没注意,早市人正多,声音嘈杂,有个响声不奇怪。“啪啪啪啪!”又是一阵,声音更响亮。我忍不住回头一看,路边不远处蹲着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全身灰黑色,衣服是,裸露的手脸、脖颈也是。体型消瘦。只是眼睛大而有神,目光炯炯,似乎有点发直。 他身前凌乱地摆着几块褐色纸板,一块方布。旁边地上写着很方正的粉笔字:“最后两把大降价”、“2018年收钱”。一块纸板上写着三行字:“永不卷刃永不缺口 永不生锈”,字迹工整。看得出与地上的粉笔字是一人所写。另一块纸板上写的是:“不信者凭工作证 身份证记账两年收钱”,下边一行,前两个字迹模糊,看不清,估计写的是省份,下边的字是“双峰聋哑厂”。另一边还有两块小纸板,一块上的字是:“商店卖68元”;另一块上的字是:“昨天卖38元”“38元”几个字上划了一白线,下边白字“30元”,像是用粉笔临时改过。 地上放着一块木板,板上摆放着几块钢片,他正拿着一把菜刀猛力往钢片上剁。响声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意在证实他卖的刀口硬。我看着他剁,很有些担心,怕把刀剁坏了。显然是多余,他敢剁,就不会有问题。想到“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说法,不禁哑然失笑。 剁了几下,他又从一本旧书上撕下一页纸,用刀削,呛着茬削,“蹭蹭蹭”,像切脆物。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拿过一块破毛巾,拧成卷,放在板上用刀切,竟然像切豆腐,毫不费力。看样子,刀是真锋利,就有围着看的人买。 我没买,一是不需要,二是一向对路边货不感兴趣,喜欢买厂家正规产品。也是受负面宣传影响,担心受骗。从报纸上看到过,装扮成聋哑人行骗者确实有。受损失事小,被骗有失尊严,心理不平衡。客观上助长非法行为,亦非所愿。 那人的一些做法,说服力不大。自夸质量好,与商店比价钱,谁都会说。自称聋哑,谁都会装,无法证实。商品属于三五产品,不能保证质量。所有的当场试验,都可能是作假,顾客拿过来试试,就不一定行。他也决不会让试。再说,如果好,怎么不到大商店去买。只是,两年后付钱的做法令人费解。一个地摊,明天就不知去哪里,两年后到哪里去找?虽然留了身份证,一把刀,30元,公安局会给你立案吗?唯一的解释,就是忽悠人。相信他的宣传,喜欢就买,不会有人真赊账。我甚至推测,买到家一试,发现问题,马上回来找,就不一定找到卖刀的人。 不过,事后也有点后悔。世事难料,如果一切皆真,我没买一把刀,支持一下那聋哑人生意,总觉得遗憾。 聋哑让我想到“于无声处”,想到鲁迅创作于1934年的《无题》诗。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新文化旗手鲁迅虽然没有参加红军拿枪秆子,去反对蒋介石的第5次军事“围剿”,却拿起了如椽之笔秆子,在文化战线上奋力反击蒋介石的文化“围剿”,称赞只有共产党人才是中国的“脊梁”,视共产党人为战友,和工农红军心心相连,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场上,“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呐喊。形象地写出了先生革命胜利之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鼓舞,令国人敬佩。我一向把先生当作做人之楷模。 不说话可以冒充聋哑,眼发直却能证明其真。眼睛是心灵的门户,他做的一切,亦可理解为推销心切,生活艰难,见其拼搏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虽不能与鲁迅相比,却也堪称励志典型。
早市上,正看老伴买菜,互听身后一阵急响:“啪啪啪啪!”开始我没注意,早市人正多,声音嘈杂,有个响声不奇怪。“啪啪啪啪!”又是一阵,声音更响亮。我忍不住回头一看,路边不远处蹲着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全身灰黑色,衣服是,裸露的手脸、脖颈也是。体型消瘦。只是眼睛大而有神,目光炯炯,似乎有点发直。 他身前凌乱地摆着几块褐色纸板,一块方布。旁边地上写着很方正的粉笔字:“最后两把大降价”、“2018年收钱”。一块纸板上写着三行字:“永不卷刃永不缺口 永不生锈”,字迹工整。看得出与地上的粉笔字是一人所写。另一块纸板上写的是:“不信者凭工作证 身份证记账两年收钱”,下边一行,前两个字迹模糊,看不清,估计写的是省份,下边的字是“双峰聋哑厂”。另一边还有两块小纸板,一块上的字是:“商店卖68元”;另一块上的字是:“昨天卖38元”“38元”几个字上划了一白线,下边白字“30元”,像是用粉笔临时改过。 地上放着一块木板,板上摆放着几块钢片,他正拿着一把菜刀猛力往钢片上剁。响声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意在证实他卖的刀口硬。我看着他剁,很有些担心,怕把刀剁坏了。显然是多余,他敢剁,就不会有问题。想到“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说法,不禁哑然失笑。 剁了几下,他又从一本旧书上撕下一页纸,用刀削,呛着茬削,“蹭蹭蹭”,像切脆物。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拿过一块破毛巾,拧成卷,放在板上用刀切,竟然像切豆腐,毫不费力。看样子,刀是真锋利,就有围着看的人买。 我没买,一是不需要,二是一向对路边货不感兴趣,喜欢买厂家正规产品。也是受负面宣传影响,担心受骗。从报纸上看到过,装扮成聋哑人行骗者确实有。受损失事小,被骗有失尊严,心理不平衡。客观上助长非法行为,亦非所愿。 那人的一些做法,说服力不大。自夸质量好,与商店比价钱,谁都会说。自称聋哑,谁都会装,无法证实。商品属于三五产品,不能保证质量。所有的当场试验,都可能是作假,顾客拿过来试试,就不一定行。他也决不会让试。再说,如果好,怎么不到大商店去买。只是,两年后付钱的做法令人费解。一个地摊,明天就不知去哪里,两年后到哪里去找?虽然留了身份证,一把刀,30元,公安局会给你立案吗?唯一的解释,就是忽悠人。相信他的宣传,喜欢就买,不会有人真赊账。我甚至推测,买到家一试,发现问题,马上回来找,就不一定找到卖刀的人。 不过,事后也有点后悔。世事难料,如果一切皆真,我没买一把刀,支持一下那聋哑人生意,总觉得遗憾。 聋哑让我想到“于无声处”,想到鲁迅创作于1934年的《无题》诗。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新文化旗手鲁迅虽然没有参加红军拿枪秆子,去反对蒋介石的第5次军事“围剿”,却拿起了如椽之笔秆子,在文化战线上奋力反击蒋介石的文化“围剿”,称赞只有共产党人才是中国的“脊梁”,视共产党人为战友,和工农红军心心相连,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场上,“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呐喊。形象地写出了先生革命胜利之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鼓舞,令国人敬佩。我一向把先生当作做人之楷模。 不说话可以冒充聋哑,眼发直却能证明其真。眼睛是心灵的门户,他做的一切,亦可理解为推销心切,生活艰难,见其拼搏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虽不能与鲁迅相比,却也堪称励志典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