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城市侧影

2021-12-30抒情散文木桂子

城 市 侧 影墙根下的闲散闲散。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词,当我看到这一幕。淡薄的阳光;树,茂密;墙,一人高;还有三三俩俩几个人,在下棋,很是专注。一种亲切感立马从记忆深处冒出来。推着的自行车,不由停住,兀自一边跟着主人发呆去了。也不知看了多久……
城 市 侧 影

墙根下的闲散


闲散。

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词,当我看到这一幕。 淡薄的阳光;树,茂密;墙,一人高;还有三三俩俩几个人,在下棋,很是专注。一种亲切感立马从记忆深处冒出来。 推着的自行车,不由停住,兀自一边跟着主人发呆去了。 也不知看了多久,才记起自己此番的任务。随着目光的移动,也才发现靠着墙根摆放着一些杂物:自行车轮胎、车把手、支架、打气桶……尤其那把老式的打气筒,像极了老家的那把,色彩和模样都像。这便又仿佛见了亲人一般,只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不愿挪移开。 叫了声修车师傅在哪儿?方才从棋局里站起一人,约五十岁模样,西老发,(此为当地俗语,八十年代比较古旧的男式发型。)着一旧式军衣,卡其裤,八十年代的解放鞋。朴素,全写在了一身的行头上。 师傅,你看我的车车篮下方的支架坏了。 师傅看了一眼。随手拿过一样东西,银色的钢筋材料的支架。 多少?
六块。 本想跟他讨价还价。但不知怎的,话到嘴边即刻缩回。六块就六块吧,尽管这东西也许不值六块。但此刻,觉得就应当给师傅六块钱。是为恻隐之心?定然不是。是被那种场景感染?一种异样的温情在心头陡然升起。也或。 当人被某些东西感染时,身外的一些事物就变得不再重要。仿若先前只顾盯着看眼前的这盘棋局,而早忘了自己此行的主要任务。 老墙。夕阳。樟树。多么像温暖的记忆。记忆深处的场景,一幕幕地穿越时空隧道,缓缓释放。

除了下棋的画面,还有小孩子的众多玩意儿,玩弹珠、玩蚂蚱,女娃娃跳绳、男孩子爬树;一些妈妈们缝缝补补,也或织毛衣,老奶奶纳鞋底儿,老爷爷下棋……人们各自在阳光和微风中安闲了去,互不干扰。静静翻晒的感觉,犹如秋收之后丰硕的谷粒懒洋洋地享受着主人特别的待遇,那种幸福感是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如此自在满足。这是儿时乡下老家的珍藏版。 如同这样的下午,独个一人歪歪扭扭地骑着半新旧的自行车,斜斜松松地挎一包,把一头的乌发扬起来,感觉良好地“晃荡”在大街小巷。这便又重新温习了一遍旧时光阴的好处。 其实是听课回来的路上,时间四点多一刻,原本可以回去做饭。但这一回,心不急,拐着弯,想起去给自行车换个脸,便循着自行车铺找来。 起初怎么也找不着,心里自然嘀咕,这紧跟时代步伐的广电大楼前怎会有这等闲杂摊呢?等一会儿真面目出现在眼前,眼珠子,身子,早已被这份闲散给捆住了。 骑着修理好的自行车回家,重新扬起发梢。一路见匆匆人群,内心却不再烦躁。 城市的忙碌中,那片安静安宁的风景并不缺少。只要你瞧见了她,懂得享用她,她就住在你心里。 此刻,我慢慢翻开这本印着蓝布花印的毛边的《绝版的周庄》,俗世中找寻又一片清雅、慵懒之地,且效仿周庄懒懒地打个哈欠……还有那窄巷、里弄、石桥、幽水……晃呀晃的……晃荡着…… 馒头 摊



这条小街上,摆设着两个馒头摊,彼此相隔不到百米。一家热闹,一家略显清淡。前者本地人经营,后者外地人经营。

我上街买早餐次数不多,多数时候是自家做着吃。有时候想着调节下尝个鲜,就自然地来到这条街,也自然的“黄岩邪”(本地话,哪儿热闹往哪儿去的意思。)去了热闹的那家。一次两次的光顾,自然瞥见邻家馒头店的冷清,与这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不知是否心底里的恻隐之心在起作用,下一次,我特意将脚步迈向了另外一家。 经营的是一对夫妻,男的约莫四十多,女的大概近三十多吧。一身朴素的打扮,操着外地口音,但他们多半能用半生不熟的本地话与客人沟通。第一次我要了两个包子,一个菜包,一个肉包。味道蛮好,女儿边吃边说。我的菜包味道也不错。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购买。价格平直,包子六毛钱一个,比邻家便宜一毛。除了各种包子,店里还有蛋糕、粽子、茶叶蛋、牛奶、豆浆等,品种真不少。 也许是出于好奇,有一次,我特地伸长了脖子往屋子里看,以窥视除却二人是否另有他人帮助经营生意,结果没有发现异常。后来,一来二去与店家有些面熟了,有一次购买早餐时,我自然地问了他们一些情况。你们店东西蛮丰富的,味道也不错,我先对他们称扬了一番。后续问题紧跟到,就你们俩忙乎?!言语间表示惊奇。就我们俩,夫妻一同应声。平淡的语气,让人觉得自己刚才的问话真有点少见多怪了。要很早起来吧?每天三四点钟就起来了。哦,很辛苦,我将声音低低地压了去,不知道他们是否听到。只见他们一边依然笑呵呵地做着买卖,丝毫不曾感觉熬夜的辛苦和憔悴,反倒让你感觉到一种为生活而忙碌的充实全写在了脸上。 奔头!
对,就是这个词,一下子闯进了我的脑海。之于这对素衣夫妻,也许每天如此的起早摸黑早已习惯,习惯得根植进身体、心里。这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支撑这必修课的,正是他们对于生活的奔头,人生美好的希望。这希望不同于蓝领白领阶层的高级待遇,富足的物质享受,和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包括健身、休闲、娱乐、旅游等等。他们对于人生的希冀其实真的很低很低,几乎可以说是低到尘埃里开出的一朵淡雅的花,能够衣食无忧,将辛苦所赚取的钱一次次寄家,孝敬长辈,供养下辈即可。 在后来的继续交谈中,我果真知道他们老家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对儿女。念此,日日的星月同辉,日日的勤劳操持,以及平直的食物价格,就成为自然之事。 待再次去店里购买早餐时,我便自然地多买一些。不为别的,只为这种生活的奔头和赡养的善心,以及平静的心态所感念。 回家的路上,我将他们的故事说与了女儿听。女儿静静地听着,小嘴不时插话,然后细雨中贴近了妈妈的身。女儿的心,我的心,暖暖的。

现代城市的休闲


它们几乎是随同夜一起上演的,我看它们时就像是欣赏一幕一幕夜的风景。 从家中出发,首先是小区前的圆形广场旋律四起,左边是以中老年为代表的西方华尔兹派,右边是以中青年为代表的青春律动排舞派,前边是一些小孩在大人的带领下蹦跳玩耍派,后边是三两个老头子老太婆悠然摆去的自由派,自是感觉良好地陪衬也配合着现代派和西方派。如此景致,一旁看去,觉得这圆形广场倒成了典型的四面舞台,每一个方向看去都是一幅独特的画,或生动活泼,或舒缓有致,自是给夜的漆黑增添了无数亮彩。 这是城市之夜的魅力所在么? 我总是羡慕这些人群,如此的准时,如此的不约而同,如此的悠闲自在,七点缺一刻,我们家才吃了晚饭,还没收拾碗筷,窗口即刻飘进阵阵旋律声,他们已开始晚间律动了。我时常是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或洗衣服,或趁着中间休息默立窗口,远远眺望着楼下广场上的这片离我既近又远的景致,它们是属于我们的,同时又不属于我们。 难得周末,又没回乡,自然下楼小步,且将平日里浮杂的尘埃退去,一切该做的或不该做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都让它们先一边待着去,也兀自装模作样地围走一圈。看着看着,脚底自然痒痒,想这些翩翩之舞,学生年代也略懂一二,也曾与同伴一起舞之蹈之,想那时自个儿还时常跳男步旋转翩跹。而如今,一切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是光阴叫它们遗失了,还是现代化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叫它们躲藏在心灵深处不敢出来?一时间,我自迷糊了。但是当念到“躲藏“一词,我就觉得生疼,疼得心口痛,发慌,并不敢再多想,怕再沿此思路想了去,自己非神经不可。 于是,索性信步而走。
到公园去走走吧,与家人合计着。滨江公园,永宁公园,将散步路线长长的拉开。 羽毛球双打,二胡笛子古筝乐队演出,越剧新唱、流行歌曲、民族舞蹈、中华武术精彩演绎……这一路走来,可谓是大饱眼福、耳福、心福了。再加上沿江微风轻抚,花木扶疏,灯光闪烁,自是惬意无比,早已忘记了先前的沉郁。 待下一个周末,送孩子学书法后,一个人北门广场转悠,持一本书,本意借来一片灯光读几个字,不想不见明亮之光,但见树影婆娑,人影攒动,广场下边多半是姥姥姥爷带着儿孙出来散步,小家伙们直把溜冰鞋在光滑的水磨地面擦出一个个精彩漂亮的影儿,爷爷们则心甘情愿拎一大袋子跟着后头护驾,其实哪能护驾,多半是起到形式主义的作用,但他们乐意如此。间或也有一两个年轻人经过,亲热的样子一看就是热恋中人。这些人经过时候,总会不经意地看我几眼。我兀自纳闷,以为自身哪儿不对劲。思来想去,啥也没有。我只是独自坐在长石条上,看他们一个个来来去去,间或也想点心事,便支着下巴,或望向远方。于是,可能就成了人家眼里的风景也不知。 人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语惊醒梦中人。 是的。其实城市的休闲无处不在,忙碌不能成为无法休闲的借口,休闲,她在每个人的心里居住,只有内心真正休闲了,你才可以与它真正交朋友。 [ 本帖最后由 zfx875206 于 2011-5-22 22:37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