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心缘洗俗尘
2020-09-18叙事散文柔木
一片心缘洗俗尘结识韵法君缘于他的《韵法诗选》。我俩本来并不熟,大家各有活动的圈子。他是大风堂再传,书诗画均有一定造诣,属常熟菱花馆内高人。韵法君请朋友转送我一本《韵法诗选》,诗集装帧精致,扉页上还有他工整的题签,使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一片心缘洗俗尘
结识韵法君缘于他的《韵法诗选》。我俩本来并不熟,大家各有活动的圈子。他是大风堂再传,书诗画均有一定造诣,属常熟菱花馆内高人。韵法君请朋友转送我一本《韵法诗选》,诗集装帧精致,扉页上还有他工整的题签,使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当然产生了拜访致谢的念头。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韵法的工作室选址在九万圩阳,曾园门右,地气充盈,文韵绵长。我与他性格相仿,快人快语,直来直去,相谈甚欢。一杯白茶早已喝淡,我们的谈兴却丝毫未改,于是在挥手作别时有了旧雨新知之感。曾园本来是个休闲寻趣的好地方,从耄耋长者到学步孩童,从靓男倩女到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消遣。结识韵法后,他的工作室就成为我来曾园小游的第一站。
韵法工作室并不算大,但韵味十足,墙上挂着一副清代林则徐撰钱泳书的对联“有惠及人春映日,其清在抱水当风”,还有几幅他得意的山水画作。他对自己的作品并不十分张扬,只是淡然地说有点老师的神韵。与韵法交朋友是没有思想负担的,他坦荡豁达的性格可以使人从容地步入他的内心世界,坦然地与之交融汇合。谈话的内容无非是诗书画的艺术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谈他在市民课堂讲的《钱谦益诗学浅释》,从不涉及到旁人的话题,不会节外生枝,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时候因事缠身,一周没去,他就会来电询问或相邀。我与韵法的交往还有点另类,一般人无法想象。平日里我俩一杯清茶在手,可以谈得热络非凡;高兴时韵法要开瓶斟酒,两人美酒在握,更是谈得风生水起。韵法是性情中人,他要喝酒必然是有开心事体分享或满意作品问世,我知道是不能拒绝的,总是慨然从命,举杯相庆,下酒菜常常是他在抽屉里备好的花生米或氽豆瓣。我们之间的友情就此日益升温。
去年九月间的一天,他与我说起了想要出家剃度,这个堪称爆炸性的消息令我惊愕万分。他的动机是要受戒悦禅,理清思路,潜心苦研,穷源溯流,以吸收学养,使自己的诗书画艺术水准达到全新的境界。我知道这在佛学中是一种“舍”的理念,目的是为了归真,是一种大无畏,大精进。他再三叮嘱我暂时不外传,以免引起别人的误解和非议。后来我翻阅他的诗集,细细品味,原来他早有禅意萌生。在《读容斋人生五计》一诗中咏道:“……疏亲魔佛非还是,往复寒温幻亦真。悟到息机唯一年,但看岁岁落花春。”在《自嘲》一诗中又吟:“……竟余小悟临般若,慰有微才认古班。”再想想他的书画通灵大气,意韵绵长,可算有点佛缘。我相信他的选择自有他的道理,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或许正在失去,而在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又会重新获得。
我终于得到了他告知的确切信息,定于12月29日在幸福禅寺办理仪式,我答应届时陪同他前往。那天的天气真好,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红日高照,雾霾绝迹,陪同的朋友也不少。历经一个多小时,来到了胶山脚下的幸福禅寺。寺院建于明代,规模也不小,寺内有些匾额和图画是韵法的手迹,看来庙里的主持与韵法熟悉已久,佛缘早结,今日之事是瓜熟蒂落,明佛证禅,用一种庄严的仪式,让韵法正式跨过寺里的那道门槛。佛堂内香火缭绕,梵乐悠长,佛像在上,韵法在下,八位法师按部就班地履行着入门规矩。韵法跪伏在地,按指点或双手合十,或磕头施礼,或馨香祷祝,我看他双目微闭,脸色祥和,举止放松,镇定自若,好像已到了心如止水、目空一切的地步。仪式的高潮是剃度,随着剃刀的上下舞动,缕缕青丝飘落在地,也卸下了韵法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寺里的主持宣号:法名智觉。再是进入内室更衣,待到房门打开,韵法身穿僧衣,足蹬僧鞋,以一身标志性的佛家装束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了一阵惊叹,听见几个参加仪式的居士在羡慕地赞扬他的佛相佛缘,我想这绝不是虚词客套。俗话说:看人的内心,只要看他的眼睛,韵法的眼神告诉我,他已经战胜了自我,进入了一个凡人所无法知晓的境界。
吃过素斋后一起出来,路过厅堂里的一张长台,上面置有文房四宝,韵法(智觉)习惯性地放慢了脚步,朋友们理解他的心情,纷纷鼓动他挥毫动笔。韵法欣然从命,摊开宣纸,用镇纸左右勒平,遗憾的是墨汁所剩无几,好事者便在墨汁中加入些许茶水,韵法用笔尖调匀润开,凝神思索,悬肘提笔,写下了“心缘”两个大字,落款是“幸福禅寺智觉”,我想这是他内心的灵感吧,洗却凡念俗尘,信步般若文海,也是一种福气和缘分。是谓心有菩提,一生从容,随心随缘,花开花落。
2014年元旦
[ 本帖最后由 柔木 于 2014-1-20 09:05 编辑 ]
结识韵法君缘于他的《韵法诗选》。我俩本来并不熟,大家各有活动的圈子。他是大风堂再传,书诗画均有一定造诣,属常熟菱花馆内高人。韵法君请朋友转送我一本《韵法诗选》,诗集装帧精致,扉页上还有他工整的题签,使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当然产生了拜访致谢的念头。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韵法的工作室选址在九万圩阳,曾园门右,地气充盈,文韵绵长。我与他性格相仿,快人快语,直来直去,相谈甚欢。一杯白茶早已喝淡,我们的谈兴却丝毫未改,于是在挥手作别时有了旧雨新知之感。曾园本来是个休闲寻趣的好地方,从耄耋长者到学步孩童,从靓男倩女到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消遣。结识韵法后,他的工作室就成为我来曾园小游的第一站。
韵法工作室并不算大,但韵味十足,墙上挂着一副清代林则徐撰钱泳书的对联“有惠及人春映日,其清在抱水当风”,还有几幅他得意的山水画作。他对自己的作品并不十分张扬,只是淡然地说有点老师的神韵。与韵法交朋友是没有思想负担的,他坦荡豁达的性格可以使人从容地步入他的内心世界,坦然地与之交融汇合。谈话的内容无非是诗书画的艺术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谈他在市民课堂讲的《钱谦益诗学浅释》,从不涉及到旁人的话题,不会节外生枝,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时候因事缠身,一周没去,他就会来电询问或相邀。我与韵法的交往还有点另类,一般人无法想象。平日里我俩一杯清茶在手,可以谈得热络非凡;高兴时韵法要开瓶斟酒,两人美酒在握,更是谈得风生水起。韵法是性情中人,他要喝酒必然是有开心事体分享或满意作品问世,我知道是不能拒绝的,总是慨然从命,举杯相庆,下酒菜常常是他在抽屉里备好的花生米或氽豆瓣。我们之间的友情就此日益升温。
去年九月间的一天,他与我说起了想要出家剃度,这个堪称爆炸性的消息令我惊愕万分。他的动机是要受戒悦禅,理清思路,潜心苦研,穷源溯流,以吸收学养,使自己的诗书画艺术水准达到全新的境界。我知道这在佛学中是一种“舍”的理念,目的是为了归真,是一种大无畏,大精进。他再三叮嘱我暂时不外传,以免引起别人的误解和非议。后来我翻阅他的诗集,细细品味,原来他早有禅意萌生。在《读容斋人生五计》一诗中咏道:“……疏亲魔佛非还是,往复寒温幻亦真。悟到息机唯一年,但看岁岁落花春。”在《自嘲》一诗中又吟:“……竟余小悟临般若,慰有微才认古班。”再想想他的书画通灵大气,意韵绵长,可算有点佛缘。我相信他的选择自有他的道理,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或许正在失去,而在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又会重新获得。
我终于得到了他告知的确切信息,定于12月29日在幸福禅寺办理仪式,我答应届时陪同他前往。那天的天气真好,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红日高照,雾霾绝迹,陪同的朋友也不少。历经一个多小时,来到了胶山脚下的幸福禅寺。寺院建于明代,规模也不小,寺内有些匾额和图画是韵法的手迹,看来庙里的主持与韵法熟悉已久,佛缘早结,今日之事是瓜熟蒂落,明佛证禅,用一种庄严的仪式,让韵法正式跨过寺里的那道门槛。佛堂内香火缭绕,梵乐悠长,佛像在上,韵法在下,八位法师按部就班地履行着入门规矩。韵法跪伏在地,按指点或双手合十,或磕头施礼,或馨香祷祝,我看他双目微闭,脸色祥和,举止放松,镇定自若,好像已到了心如止水、目空一切的地步。仪式的高潮是剃度,随着剃刀的上下舞动,缕缕青丝飘落在地,也卸下了韵法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寺里的主持宣号:法名智觉。再是进入内室更衣,待到房门打开,韵法身穿僧衣,足蹬僧鞋,以一身标志性的佛家装束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了一阵惊叹,听见几个参加仪式的居士在羡慕地赞扬他的佛相佛缘,我想这绝不是虚词客套。俗话说:看人的内心,只要看他的眼睛,韵法的眼神告诉我,他已经战胜了自我,进入了一个凡人所无法知晓的境界。
吃过素斋后一起出来,路过厅堂里的一张长台,上面置有文房四宝,韵法(智觉)习惯性地放慢了脚步,朋友们理解他的心情,纷纷鼓动他挥毫动笔。韵法欣然从命,摊开宣纸,用镇纸左右勒平,遗憾的是墨汁所剩无几,好事者便在墨汁中加入些许茶水,韵法用笔尖调匀润开,凝神思索,悬肘提笔,写下了“心缘”两个大字,落款是“幸福禅寺智觉”,我想这是他内心的灵感吧,洗却凡念俗尘,信步般若文海,也是一种福气和缘分。是谓心有菩提,一生从容,随心随缘,花开花落。
2014年元旦
[ 本帖最后由 柔木 于 2014-1-20 09:0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