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小记:游玩与祭拜
2020-09-18抒情散文微雨清音
大年初一没有延续年前晴好的天气,阴暗的天空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直到下午都迟迟不肯散去。只是在春节这样的大好日子里,我们的心情被热闹的气氛包围着,注意力也就很少放在那些隐晦上,过年开心才是主要的。早晨起得早,相互拜年这是上午的主题。拜完年,中
大年初一没有延续年前晴好的天气,阴暗的天空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直到下午都迟迟不肯散去。只是在春节这样的大好日子里,我们的心情被热闹的气氛包围着,注意力也就很少放在那些隐晦上,过年开心才是主要的。
早晨起得早,相互拜年这是上午的主题。拜完年,中午吃过饭,再补上一觉,醒来精神了许多,于是我们便决定到县城山南广场溜一圈,也顺便体会一下山南广场上的年滋味。
广场就在我们居所附近,开车三五分钟就到。刚转过弯,就看见路边车停得满满的,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大年初一来广场游玩。车几乎停不下,我们也就不敢往里开,怕进去了倒不出来,好在附近有个空位,赶紧停下。
车多,人更多,最惹眼的是路边那些摆地摊的,花花绿绿的大小招牌这么一挂,倒也把节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大年初一,为了活跃过年的气氛,当然也是为了多挣几个辛苦钱,他们把地摊摆在广场的路边,以此来招揽生意,在我看来那也是理想的选择。摊位一个挨一个的,把路两边的空地挤了个满满当当。生意最红火的还是各种小吃摊,什么铁板鱿鱼、麻辣烫、烤面筋、爆米花、糖葫芦、棉花糖,每一种小吃都带着诱人的口味,也不时把孩子们的嘴抹得得油光锃亮。孩子们恣意地笑着,同时把一种过年的满足以手舞足蹈的样子表现出来。路边还有些娱乐小玩意也很抢眼,不光是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大人的目光也照样往上凑,顺手拿过一把玩具枪,嘣地一下发出去,不管那汽球爆没爆,快乐都是一样的。风筝也在路边抢着镜头,各式各样的风筝呼啦啦地随风摇摆着,像在宣扬着春的丽影。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先在街头占个位,飘上天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儿子的目光则被那些成捆的甘蔗吸引了,他相中一根粗壮的甘蔗,于是让人过了称,再让人削了皮。儿子让我给人家钱,人家说十五块五吧,我讨价还价:十五块钱!说着就把十五块钱递过去。可人家非得跟我要那五毛钱,我本来不想让找零钱的,可老公和儿子却替卖甘蔗的说话,一个说我小气,一个说我抠门,这两顶帽子对我来说不怎么受用,我也就顺了民意,用一张整钱换回了一把零钱。
广场人太多,到处吵吵嚷嚷的宣扬着节日的气氛,加上各个摊位扩音喇叭里的叫卖声,整个广场变得跟赶大集似的。我们在广场闲逛了一会儿,老公说上山走一圈吧,儿子则想回家,于是我们把儿子送回家,我和老公就又顺着小路向山上走去。
上山游玩的人不是太多,偶有几个也如我们一样,在山路上慢慢地走着,仿佛是在享受着此时山的宁静。我们悠闲地迈着步,不知不觉到了梁漱溟先生的墓地。梁漱溟先生的墓地离广场不远,就在山南广场面对着的山坡上。老公感慨地说:“过年了,咱们给梁漱溟他老人家拜个年吧,免得他老人家孤独了。”老公的提议也正合我意。
梁漱溟先生这位末代大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寻求探索民族自救之路,曾在山东邹平(也就是现在我所在的县城)搞乡村建设实验,为中国乡村教育和民主建设做出了贡献。邹平人以梁漱溟先生为骄傲,这也是先生曾经为之奋斗的地方,所以在他老人家与世长辞之后,便把他的部分骨灰安置在了这儿。
因为我家就在山坡下,离先生的墓地不远,平时也时常来先生的墓地看看。今天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先生的墓地祭拜一下更有一番特别的意义。
先生的墓地在松柏掩映的山麓南坡,许多名人志士曾为先生撰文留念。尽管我来过好多次,也曾无数次浏览那些碑文,可今天我还是想再重新看一下那些碑文。其实我对碑文化了解甚少,有些内容只是这么简单看了一下,其中真正的含义我还有好些并不太懂,好在我身边有老公这位“大师”,可以再让他给我讲解一下。
先生的墓地很静,没有人来打扰他,我们停下来的目的,也是想为这份宁静添加一点异样的音符。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冯友兰为梁漱溟先生写的挽联,我出声地念着: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冯友兰曾是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被誉为“现代新儒家”。我终究是文化太浅,对碑文的前两个字就不太理解。老公则拿出“大师”的风范,给我讲解起来:“钩玄”是说梁漱溟在探索学术上的那种细致入微的精神,这碑文上下两句是对联,写的是梁漱溟做人与做事的两个方面。老公还说了一大通,我记住的不多。不过我还是点着头,对老公的讲解算是满意。我又回过头来看袁晓圆写的碑文,并大声地念着:柏松永劲,明月胸襟,示范金石弥坚,高见亮节长存。袁晓圆曾是我国的第一位女外交官,在书画和文字改革方面也有成就。尽管我对这上面的碑文能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但老公还是给我逐字逐句在解释着,我也就当自己是个小学生,洗耳恭听。
老公给我讲解的时候,路边便有人停下来看。我也顺便看他们,其实更希望有人停下脚步,来为先生的新年献上一点祝福。这时一位外国友人从我身边走过,我想,他大概是不知道梁漱溟先生事迹的,所以也没奢望他能停下来。
我和老公拾阶而上,来到张岱年题的碑前。“善养浩然之气有学有守,弘扬中华文化立德立言。”与之相对是任继愈题的碑文:廷议天下兴亡,旷世难逢此诤友;学究华梵同异,薄海痛失一代师。
上来台阶,来到先生的墓前,墓碑上是赵朴初题的字:梁漱溟先生之墓。墓的四周还有些名人题的碑文,贾志斌题的:门生早已满天下,巨著何啻遍域中。程思远题的:潜心儒学,一代宗师;探索人生,无所畏惧。
或许是因为春节的缘故,我很兴奋,我对每处碑文都一字一句地读出声来,生怕别人不认识。大概是我的声音吸引了好奇的过路人,这时便有人走上台阶,来到先生的墓前。原先是一两个,再后来三五个。我还没把四周的碑文全部看完,先生的墓前就已经聚集了十多个人。我想:这些人也许是被我的声音吸引了,也许他们就如我和老公一样想来拜祭一下先生,总之先生的墓前人越来越多,原先的宁静打破了。
关于先生的生平的文字很长,以前也看过,可我今天还是想一字一句的看下来,于是我便又像个刚学会认字的小学生那样磕磕巴巴地念起来。当然遇到不理解或者不认识的字,我便把老公拽过来,老公也就耐心地给我解答。
等我把有关先生的文字最后念完的时候,老公夸奖我说:“这下看出你的敬意来了!这样吧,我们也不能白来,过年了,我们给先生鞠个躬吧!”于是我和老公站在先生的墓前,毕恭毕敬地给他老人家鞠了三个躬,并在心里祝他老人家在地下好好安息。我想今年的春节,这或许是先生收到的第一个祝福。不管怎样,还是有人惦记着他的,在这样的节日,只要有惦念,哪怕是一个,先生就不会孤独。
我们的祭拜或许和别人不同,我和老公手里没有鲜花,也没有烧什么纸钱,我们有的只是我们的一颗敬意的心。在大年初一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为能来先生的墓前祭拜感到心满意足,我想先生也会为我们的到来感到高兴吧!
[ 本帖最后由 微雨清音 于 2014-2-4 21:15 编辑 ]
早晨起得早,相互拜年这是上午的主题。拜完年,中午吃过饭,再补上一觉,醒来精神了许多,于是我们便决定到县城山南广场溜一圈,也顺便体会一下山南广场上的年滋味。
广场就在我们居所附近,开车三五分钟就到。刚转过弯,就看见路边车停得满满的,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大年初一来广场游玩。车几乎停不下,我们也就不敢往里开,怕进去了倒不出来,好在附近有个空位,赶紧停下。
车多,人更多,最惹眼的是路边那些摆地摊的,花花绿绿的大小招牌这么一挂,倒也把节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大年初一,为了活跃过年的气氛,当然也是为了多挣几个辛苦钱,他们把地摊摆在广场的路边,以此来招揽生意,在我看来那也是理想的选择。摊位一个挨一个的,把路两边的空地挤了个满满当当。生意最红火的还是各种小吃摊,什么铁板鱿鱼、麻辣烫、烤面筋、爆米花、糖葫芦、棉花糖,每一种小吃都带着诱人的口味,也不时把孩子们的嘴抹得得油光锃亮。孩子们恣意地笑着,同时把一种过年的满足以手舞足蹈的样子表现出来。路边还有些娱乐小玩意也很抢眼,不光是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大人的目光也照样往上凑,顺手拿过一把玩具枪,嘣地一下发出去,不管那汽球爆没爆,快乐都是一样的。风筝也在路边抢着镜头,各式各样的风筝呼啦啦地随风摇摆着,像在宣扬着春的丽影。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先在街头占个位,飘上天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儿子的目光则被那些成捆的甘蔗吸引了,他相中一根粗壮的甘蔗,于是让人过了称,再让人削了皮。儿子让我给人家钱,人家说十五块五吧,我讨价还价:十五块钱!说着就把十五块钱递过去。可人家非得跟我要那五毛钱,我本来不想让找零钱的,可老公和儿子却替卖甘蔗的说话,一个说我小气,一个说我抠门,这两顶帽子对我来说不怎么受用,我也就顺了民意,用一张整钱换回了一把零钱。
广场人太多,到处吵吵嚷嚷的宣扬着节日的气氛,加上各个摊位扩音喇叭里的叫卖声,整个广场变得跟赶大集似的。我们在广场闲逛了一会儿,老公说上山走一圈吧,儿子则想回家,于是我们把儿子送回家,我和老公就又顺着小路向山上走去。
上山游玩的人不是太多,偶有几个也如我们一样,在山路上慢慢地走着,仿佛是在享受着此时山的宁静。我们悠闲地迈着步,不知不觉到了梁漱溟先生的墓地。梁漱溟先生的墓地离广场不远,就在山南广场面对着的山坡上。老公感慨地说:“过年了,咱们给梁漱溟他老人家拜个年吧,免得他老人家孤独了。”老公的提议也正合我意。
梁漱溟先生这位末代大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寻求探索民族自救之路,曾在山东邹平(也就是现在我所在的县城)搞乡村建设实验,为中国乡村教育和民主建设做出了贡献。邹平人以梁漱溟先生为骄傲,这也是先生曾经为之奋斗的地方,所以在他老人家与世长辞之后,便把他的部分骨灰安置在了这儿。
因为我家就在山坡下,离先生的墓地不远,平时也时常来先生的墓地看看。今天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先生的墓地祭拜一下更有一番特别的意义。
先生的墓地在松柏掩映的山麓南坡,许多名人志士曾为先生撰文留念。尽管我来过好多次,也曾无数次浏览那些碑文,可今天我还是想再重新看一下那些碑文。其实我对碑文化了解甚少,有些内容只是这么简单看了一下,其中真正的含义我还有好些并不太懂,好在我身边有老公这位“大师”,可以再让他给我讲解一下。
先生的墓地很静,没有人来打扰他,我们停下来的目的,也是想为这份宁静添加一点异样的音符。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冯友兰为梁漱溟先生写的挽联,我出声地念着: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冯友兰曾是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被誉为“现代新儒家”。我终究是文化太浅,对碑文的前两个字就不太理解。老公则拿出“大师”的风范,给我讲解起来:“钩玄”是说梁漱溟在探索学术上的那种细致入微的精神,这碑文上下两句是对联,写的是梁漱溟做人与做事的两个方面。老公还说了一大通,我记住的不多。不过我还是点着头,对老公的讲解算是满意。我又回过头来看袁晓圆写的碑文,并大声地念着:柏松永劲,明月胸襟,示范金石弥坚,高见亮节长存。袁晓圆曾是我国的第一位女外交官,在书画和文字改革方面也有成就。尽管我对这上面的碑文能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但老公还是给我逐字逐句在解释着,我也就当自己是个小学生,洗耳恭听。
老公给我讲解的时候,路边便有人停下来看。我也顺便看他们,其实更希望有人停下脚步,来为先生的新年献上一点祝福。这时一位外国友人从我身边走过,我想,他大概是不知道梁漱溟先生事迹的,所以也没奢望他能停下来。
我和老公拾阶而上,来到张岱年题的碑前。“善养浩然之气有学有守,弘扬中华文化立德立言。”与之相对是任继愈题的碑文:廷议天下兴亡,旷世难逢此诤友;学究华梵同异,薄海痛失一代师。
上来台阶,来到先生的墓前,墓碑上是赵朴初题的字:梁漱溟先生之墓。墓的四周还有些名人题的碑文,贾志斌题的:门生早已满天下,巨著何啻遍域中。程思远题的:潜心儒学,一代宗师;探索人生,无所畏惧。
或许是因为春节的缘故,我很兴奋,我对每处碑文都一字一句地读出声来,生怕别人不认识。大概是我的声音吸引了好奇的过路人,这时便有人走上台阶,来到先生的墓前。原先是一两个,再后来三五个。我还没把四周的碑文全部看完,先生的墓前就已经聚集了十多个人。我想:这些人也许是被我的声音吸引了,也许他们就如我和老公一样想来拜祭一下先生,总之先生的墓前人越来越多,原先的宁静打破了。
关于先生的生平的文字很长,以前也看过,可我今天还是想一字一句的看下来,于是我便又像个刚学会认字的小学生那样磕磕巴巴地念起来。当然遇到不理解或者不认识的字,我便把老公拽过来,老公也就耐心地给我解答。
等我把有关先生的文字最后念完的时候,老公夸奖我说:“这下看出你的敬意来了!这样吧,我们也不能白来,过年了,我们给先生鞠个躬吧!”于是我和老公站在先生的墓前,毕恭毕敬地给他老人家鞠了三个躬,并在心里祝他老人家在地下好好安息。我想今年的春节,这或许是先生收到的第一个祝福。不管怎样,还是有人惦记着他的,在这样的节日,只要有惦念,哪怕是一个,先生就不会孤独。
我们的祭拜或许和别人不同,我和老公手里没有鲜花,也没有烧什么纸钱,我们有的只是我们的一颗敬意的心。在大年初一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为能来先生的墓前祭拜感到心满意足,我想先生也会为我们的到来感到高兴吧!
[ 本帖最后由 微雨清音 于 2014-2-4 21:1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