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散文的担当
2021-12-30抒情散文王克楠
讲这个题目会给人作秀的感觉,散文就是散文,能担当什么呢?李大钊先生说“贴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散文,能对社会道德层面有诸多的干涉吗?散文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吗?这些问题,影响着写散文的人的心境,这些年,各种散文流派层出不穷,有往里连接的,有……
讲这个题目会给人作秀的感觉,散文就是散文,能担当什么呢?
李大钊先生说“贴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散文,能对社会道德层面有诸多的干涉吗?散文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吗?这些问题,影响着写散文的人的心境,这些年,各种散文流派层出不穷,有往里连接的,有往外连接的,有集体的表达,有个人的感觉,但是,很多人在回避散文的担当,仿佛一说这个话题,上帝就笑了。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散文也是要有点精神的。人的精神可以向上,也可以颓废,散文的精神可以向上,也可以靡靡之音,可以下三路,可以牢骚不止,可以沉湎于山头之间的纷争,但是,散文就是散文,散文写出来了,精神格调就亮相了,精神层面的高低就一目了然了。 阿莱先生说,文学最后要回到人。我认为,写散文必须研究民族的心灵成长史。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会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是无法回避的。研究民族的心灵成长史,而不仅仅是研究人性,因为人性有的时候是向下的,是残酷的,是暴力的,是自私的。 人生就是选择,有主动的选择,也有被动的选择。一个喜欢写作散文的人,如果仅仅是玩一玩,那倒是无所谓的,如果欲写出有力度的散文,那就要承担难度。“选择”是一个哲学命题,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散文的选择是形而上的,选择什么风格?选择什么教师?选择什么范文?选择什么文本表达?这些是作者可以选择的,也有不可以选择的,比如你生下来的环境,比如你的父母,比如你的气质,比如你的最熟悉的生活,物质决定精神,说来有一点无奈,但是真的是这样的——但是你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写散文。 一个散文人最忌讳的是没有根的写作。散文的思维是发散思维,一个人写作的时候,发散的时候,哪怕是飘的再高,再远,一定要清晰自己的根,这个根在哪里,我想,应该和民族的心灵密切相关。散文的根,写作的根,以及肩负回答人生使命的根本,其实就是自然。一个人的成长会走弯路,民族的成长也会走弯路,比如我们的民族,封建的时间太长,不是弯路吗?文革对于文化的毁灭性打击,不是弯路吗?当心的泛物质主义不是弯路吗? 当下的中国人在几十年内,经历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经历的事情,生活像箭头一般奔跑,在大家快的时候,写散文的人应该慢下来,用缓慢的节奏静观生活里的快。 散文无法解决人的吃喝问题,但是解决心灵安稳问题,心灵安稳了,吃饭和喝水才踏实。一个人没有思想,就如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没有心灵,就会从内部被挖空,然后从世界民族之林里消失。 必须说到哲学,哲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学科,对于民族心灵有关,但还不是可以直接划等号的。哲学对于一个散文写作者来说,应该作为一种素养,而不是展示哲学命题,换句话来说,“吃进去的是哲学,挤出来的是活灵活现的散文句子”。好散文,是从句子开始的,当一个句子,尤其是核心句子令你欲罢不能的时候,好散文快诞生了。 写散文离不开观察,离不开发现,这些是重要的,但是这些是散文技巧层面的东西,一个人写东西,更为主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系统写东西。笔者这些年走南闯北,认识了许多的散文高手,确乎有些散文写作者才华出众,但是其作品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私下认为这样的硬伤是人格,而不是技巧。 生活里有强势——所谓的中心话语。人不可拔着头发上天,也不可能离开生活圈子生活。谁也离不开金钱、色、地位、权势等等的诱惑(如说绝缘于这些,那可定是谎话),一个人的人格的提升,是与这些东西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提升的。因此说,当一个有担当的散文家很难。对于人来说,在生活里需要沟通和妥协,而对写散文恰恰相反,不沟通,不妥协的态度是必要的。有人说,好散文民间,我是认可的。但是,换一种表达方式更好一些,“民间存在更多的远离功名利禄之士,所以更加容易接近散文的本真”。 笔者不太同意散文的煽情,但是能让读者哭了也是本事。散文如能让读者感到美了,提升了读者的审美层次,也是本事。是我最为欣赏的散文是能读者感到隐隐作痛.......因为这是为民族的躯体开刀,像鲁迅先生那样正视我们的“国民性”。从自然景象生发出情感,是散文的起点,从情感里面走出来,再度把被情感遮蔽的东西还给自然,是散文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的回归。
李大钊先生说“贴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散文,能对社会道德层面有诸多的干涉吗?散文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吗?这些问题,影响着写散文的人的心境,这些年,各种散文流派层出不穷,有往里连接的,有往外连接的,有集体的表达,有个人的感觉,但是,很多人在回避散文的担当,仿佛一说这个话题,上帝就笑了。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散文也是要有点精神的。人的精神可以向上,也可以颓废,散文的精神可以向上,也可以靡靡之音,可以下三路,可以牢骚不止,可以沉湎于山头之间的纷争,但是,散文就是散文,散文写出来了,精神格调就亮相了,精神层面的高低就一目了然了。 阿莱先生说,文学最后要回到人。我认为,写散文必须研究民族的心灵成长史。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会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是无法回避的。研究民族的心灵成长史,而不仅仅是研究人性,因为人性有的时候是向下的,是残酷的,是暴力的,是自私的。 人生就是选择,有主动的选择,也有被动的选择。一个喜欢写作散文的人,如果仅仅是玩一玩,那倒是无所谓的,如果欲写出有力度的散文,那就要承担难度。“选择”是一个哲学命题,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散文的选择是形而上的,选择什么风格?选择什么教师?选择什么范文?选择什么文本表达?这些是作者可以选择的,也有不可以选择的,比如你生下来的环境,比如你的父母,比如你的气质,比如你的最熟悉的生活,物质决定精神,说来有一点无奈,但是真的是这样的——但是你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态度写散文。 一个散文人最忌讳的是没有根的写作。散文的思维是发散思维,一个人写作的时候,发散的时候,哪怕是飘的再高,再远,一定要清晰自己的根,这个根在哪里,我想,应该和民族的心灵密切相关。散文的根,写作的根,以及肩负回答人生使命的根本,其实就是自然。一个人的成长会走弯路,民族的成长也会走弯路,比如我们的民族,封建的时间太长,不是弯路吗?文革对于文化的毁灭性打击,不是弯路吗?当心的泛物质主义不是弯路吗? 当下的中国人在几十年内,经历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经历的事情,生活像箭头一般奔跑,在大家快的时候,写散文的人应该慢下来,用缓慢的节奏静观生活里的快。 散文无法解决人的吃喝问题,但是解决心灵安稳问题,心灵安稳了,吃饭和喝水才踏实。一个人没有思想,就如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没有心灵,就会从内部被挖空,然后从世界民族之林里消失。 必须说到哲学,哲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学科,对于民族心灵有关,但还不是可以直接划等号的。哲学对于一个散文写作者来说,应该作为一种素养,而不是展示哲学命题,换句话来说,“吃进去的是哲学,挤出来的是活灵活现的散文句子”。好散文,是从句子开始的,当一个句子,尤其是核心句子令你欲罢不能的时候,好散文快诞生了。 写散文离不开观察,离不开发现,这些是重要的,但是这些是散文技巧层面的东西,一个人写东西,更为主要的,是用自己的人格系统写东西。笔者这些年走南闯北,认识了许多的散文高手,确乎有些散文写作者才华出众,但是其作品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私下认为这样的硬伤是人格,而不是技巧。 生活里有强势——所谓的中心话语。人不可拔着头发上天,也不可能离开生活圈子生活。谁也离不开金钱、色、地位、权势等等的诱惑(如说绝缘于这些,那可定是谎话),一个人的人格的提升,是与这些东西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提升的。因此说,当一个有担当的散文家很难。对于人来说,在生活里需要沟通和妥协,而对写散文恰恰相反,不沟通,不妥协的态度是必要的。有人说,好散文民间,我是认可的。但是,换一种表达方式更好一些,“民间存在更多的远离功名利禄之士,所以更加容易接近散文的本真”。 笔者不太同意散文的煽情,但是能让读者哭了也是本事。散文如能让读者感到美了,提升了读者的审美层次,也是本事。是我最为欣赏的散文是能读者感到隐隐作痛.......因为这是为民族的躯体开刀,像鲁迅先生那样正视我们的“国民性”。从自然景象生发出情感,是散文的起点,从情感里面走出来,再度把被情感遮蔽的东西还给自然,是散文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的回归。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