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经典的力量(一)

2021-12-30叙事散文吕永红
经典的力量(一)近日读《道德经》,空旷的心似乎充盈了许多。老子随口吟咏的五千天籁之音,如一道天光从函谷关射向芸芸众生,穿越千古,让我们的生命找到了依托的脚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多少足以使我们自豪的文化的积淀!《论语》、《庄子》、《……
           经典的力量(一)
  近日读《道德经》,空旷的心似乎充盈了许多。老子随口吟咏的五千天籁之音,如一道天光从函谷关射向芸芸众生,穿越千古,让我们的生命找到了依托的脚本。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多少足以使我们自豪的文化的积淀!《论语》、《庄子》、《诗经》、《大学》、《中庸》、《周易》、《黄帝内经》……无一不牵动着我的心,令我爱不释手,自叹人生苦短,没有时间去领略那无限风光!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表明《论语》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中国历史上,《论语》一书被那些追求理想人格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读书士子奉为经典,成为不可或缺的教科书。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并且不断地温习,成为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得不时时警醒自己回望的良言。学什么和怎么学不仅在快餐文化充斥市场的今天又一次成为新的课题,而且百忙之中选中满足自己求知补识欲望的读品,更是响应了快节奏时代的主动之举。人文精神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旨,一次次展示出对社会、对人生的超越和关爱。在神七问天、奥运盛举的背后,科学给人不尽的遐想和成就感的同时,我们不忘以和谐共赢的理念消除种种不平,后者正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一步步变得完善,并且只有通过人文科学的极大钻研和内化才能发挥出她的社会功用。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经典意味着历史,我们自古就有以史为鉴的传统。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经典是前人一次次依靠真知灼见和慧眼洞穿给我们作出的选择和阐释,因而,我们相信,一个国家的国民尊重自己的历史,一个国家的领导者率先诵读这些作品,人文关怀的风气浑然凝结于我们行动的时时刻刻,那现代化科技这把双刃剑在造福的同时,我们就可以有效的抑制其负面影响。浑然一体的至纯风尚依靠的是天人合一、人和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古人一直奉行的这个原则到了近代在理性之上的时代,感性审美被作为传统,不再提及。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等原则不异于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弘扬和时代唤发。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经典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不仅要注意博览群书,而且要重视“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黑塞)。

  记得三年前的寒假,我给班里的学生布置了一项“另类”的作业——背诵《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子家训》等,让书店一时洛阳纸贵。但考试是不考这些的,大家的热情和时间也随着冷却下来,诵读活动在寒冷的春日中搁浅下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也成了记忆中的一块疤。这些年来,随着恶搞经典的一出出闹剧的上演,终于唤醒了人们对经典的渴望。06高考把国学纳入高考范围后,一时让书商又大赚四大名著的财。08年起,五一黄金周取消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成了法定的节日,不要小看这只是以名称换时间,却彰显了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伟大决心。   经典,向我们走来了!

  一些地方的国学馆正方兴未艾,小学生有必要读经典吗?小学生能读懂经典吗?一时招惹许多争议。如果来个调查,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先别急着下结论,给大家提供一组教育数字吧:新课标中规定,小学6年中,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按上课时间计算,平均每天才识字1个多。整整6年,学生的全部精力都耗费在所谓的几篇传统课文,读得少,背得少,积累更少了。直至毕业甚至初中及至长大成人,记忆中也只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了。至此,你对经典的诵读还会有犹豫吗?我所敬佩的国学大师熊春锦先生就力倡小学生读经典。“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这真是振聋发聩的警世之言。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中学语文教学之难,莫过于教学生写作了。我们常常感叹于别人文笔的精妙,殊不知这功力源于经典的浸润,六经注我,之后才能我注六经。当我们的学生胸中盛满经典文学的琼浆,于不经意间,就会信手拈来,妙笔生出莲花香。让我们的学生在吟咏诵读经典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在吟咏诵读中左右逢源、下笔有神。   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   只有经得起沧桑岁月洗礼的才是永恒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打开历史的长河,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耶稣基督、毕达哥拉斯、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但丁……这些丰碑似的伟人,缓缓向我们走来!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生活,当人们在阳台享受自由、亲近自然,将休闲的躺椅置于阳光下,一杯清茶,细细品味休闲生活的快乐的时候,走进经典吧,它会给我们一片精神的栖息地!
  快速紧张的现代生活使奔波在都市的人们开始向往有张有弛、松紧有序的生活节奏,打开经典吧,它能让疲倦的心找到休憩的港湾。   当我们追求休闲时尚风格时,一定会觉得有些呆板,那么就用诵读经典调节气氛吧!让高雅的书房气质,带给人一份浮华中淡定的从容。   一杯淡淡的清茶,可以品出无尽的滋味。如果有溶溶月色,淡淡清风,读一篇隽永的经典文章,亦或是听一曲经典老歌,没准儿会有深深的感动。因为,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使你的心底泛起波谰,使你欷嘘不已或欣喜若狂。

  打开尘封的记忆,让我们准备赶往经典之路!



[ 本帖最后由 吕永红 于 2008-12-13 10:11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