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数着日子过年
2021-12-30抒情散文微雨含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0 编辑
“妈妈,还有几天过年啊?”女儿稚嫩的声音传来。“还有一个月。”“一个月是几天啊?”“还早哪。”“还有30天哩。”女儿高兴地跑过来拽着我的衣袖。“过年……
“妈妈,还有几天过年啊?”女儿稚嫩的声音传来。“还有一个月。”“一个月是几天啊?”“还早哪。”“还有30天哩。”女儿高兴地跑过来拽着我的衣袖。“过年……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0 编辑 <br /><br /> “妈妈,还有几天过年啊?”女儿稚嫩的声音传来。“还有一个月。”“一个月是几天啊?”“还早哪。”“还有30天哩。”女儿高兴地跑过来拽着我的衣袖。“过年有什么好啊?”“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啊,还可以放鞭炮。”“不过年你不是也穿新衣吗?”这小孩子,眼巴巴的盼过年,我呢?过了年就又老了一岁,真恨不得让时间停止在某一时刻。
其实,我当小孩子的时候不也一样盼过年盼得眼睛都绿了?离过年还有一个月甚至更早些时,便翻着日历找印着红红鞭炮图案的一页。那时不在乎过年要步步高升、要笑口常开、要身体健康……只盼大年三十儿的到来。天一亮睁开眼睛摸摸枕边的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崭新的压岁钱),恨不得立刻穿上它们跑到小伙伴们跟前炫耀一番。我生长于七十年代,家里条件不好,到了新年母亲会准备很多好吃的东西,比如麦蚜糖、瓜子、花生、大枣……距离年三十儿还有三、四天光景的时候,母亲就忙着蒸年糕和几大锅馒头、枣卷等等,过年的几天里就可以不用大动炉火了。
那时还有一件令我难忘的事,就是灯笼。按理说,灯笼是正月十五每家必备的物什。可父亲总在年三十儿的那天买来红纸,用细铁丝扎好一个灯笼的模具,把红纸贴在外面再在上面写上大大的福字,内插一根红烛,交到我的手上。我吆喝上周围的小伙伴们挑着灯笼美美地在街上转上几大圈,回到家里的时候脸也已宛如一个红灯笼了。
过年离不开年糕和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和好的馅包在一大盘的圆圆的年糕中,这一年的祝福也就包了进来。也有的人家希望来年多发财多好运,在包饺子的时候把馅中包进几枚硬币,谁吃到就是最有福气的人了。这种祈福虽说不一定灵验,但吃饺子时的那份盼望着实为新年平添了一些热闹与喜气的气氛。
年三十儿夜里十二点,是最热闹的时刻。家家户户点燃红红的鞭炮,这叫接神,意思是说把灶神财神接到自己家,这一年就会好运连连,家和人旺财也旺。在轰然炸响的鞭炮声中,饺子下锅,热气升腾,一派兴隆热闹喜庆的情景。在冬日的寒风中,这样温暖四溢的场景,怕是一年中最让人难忘的。
看舞龙舞狮和观花灯,过年更不能少了这节目。初三以后,大街上每隔几分钟就会响起一阵震天的锣鼓声。寻声音跑出去,但只见龙灯需得上下翻飞,旱船(用木板和彩纸扎的船,人在里面做各种动作的秧歌道具)跑得热火朝天,二尺高的“高跷”踩得路面“的的”响,上面的演员如杂技演员般一手舞着扇子,一手舞着红绸,不时地做着不同的舞蹈动作,一张张描眉画凤的脸,无不洋溢着喜气。这些演员,并不是专业演员,他们有的是附近农村的年轻人,因为冬季是农闲时节,他们早早地操练起来,使出浑身的巧劲与坚强,把欢乐带给大家。也有一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把他们的朝气舞进秧歌中。你就看吧,五颜六色的衣服、震天响的鼓点、周围人的欢呼,把新年推向新的高潮。
“妈妈,我给你背一个成语接龙。”女儿的声音打断我的回忆,没等我说话,她就摇头晃脑的背起来:“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顺心、万事如意!”好家伙,这些词语现如今早变成人们新年祝福的手机短信了,女儿居然背得一字不差。现在过年很少登门问一声“过年好!”。由于通讯的发达,手机短信祝福在节日里成为必不可少的消费大餐。虽说时代前进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总觉得所有手机祝福电话祝福都不如见面老老实实地问一句“过年好!”更亲切更温馨更喜气。
“妈妈,还有30天就过年了,它咋这么慢呢?”女儿的声音充满了焦急。我拍拍她的小脑门:“快了,妈妈和你一起数日子等过年哦。”一份童真竟也回到我的内心。
其实,我当小孩子的时候不也一样盼过年盼得眼睛都绿了?离过年还有一个月甚至更早些时,便翻着日历找印着红红鞭炮图案的一页。那时不在乎过年要步步高升、要笑口常开、要身体健康……只盼大年三十儿的到来。天一亮睁开眼睛摸摸枕边的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崭新的压岁钱),恨不得立刻穿上它们跑到小伙伴们跟前炫耀一番。我生长于七十年代,家里条件不好,到了新年母亲会准备很多好吃的东西,比如麦蚜糖、瓜子、花生、大枣……距离年三十儿还有三、四天光景的时候,母亲就忙着蒸年糕和几大锅馒头、枣卷等等,过年的几天里就可以不用大动炉火了。
那时还有一件令我难忘的事,就是灯笼。按理说,灯笼是正月十五每家必备的物什。可父亲总在年三十儿的那天买来红纸,用细铁丝扎好一个灯笼的模具,把红纸贴在外面再在上面写上大大的福字,内插一根红烛,交到我的手上。我吆喝上周围的小伙伴们挑着灯笼美美地在街上转上几大圈,回到家里的时候脸也已宛如一个红灯笼了。
过年离不开年糕和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和好的馅包在一大盘的圆圆的年糕中,这一年的祝福也就包了进来。也有的人家希望来年多发财多好运,在包饺子的时候把馅中包进几枚硬币,谁吃到就是最有福气的人了。这种祈福虽说不一定灵验,但吃饺子时的那份盼望着实为新年平添了一些热闹与喜气的气氛。
年三十儿夜里十二点,是最热闹的时刻。家家户户点燃红红的鞭炮,这叫接神,意思是说把灶神财神接到自己家,这一年就会好运连连,家和人旺财也旺。在轰然炸响的鞭炮声中,饺子下锅,热气升腾,一派兴隆热闹喜庆的情景。在冬日的寒风中,这样温暖四溢的场景,怕是一年中最让人难忘的。
看舞龙舞狮和观花灯,过年更不能少了这节目。初三以后,大街上每隔几分钟就会响起一阵震天的锣鼓声。寻声音跑出去,但只见龙灯需得上下翻飞,旱船(用木板和彩纸扎的船,人在里面做各种动作的秧歌道具)跑得热火朝天,二尺高的“高跷”踩得路面“的的”响,上面的演员如杂技演员般一手舞着扇子,一手舞着红绸,不时地做着不同的舞蹈动作,一张张描眉画凤的脸,无不洋溢着喜气。这些演员,并不是专业演员,他们有的是附近农村的年轻人,因为冬季是农闲时节,他们早早地操练起来,使出浑身的巧劲与坚强,把欢乐带给大家。也有一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把他们的朝气舞进秧歌中。你就看吧,五颜六色的衣服、震天响的鼓点、周围人的欢呼,把新年推向新的高潮。
“妈妈,我给你背一个成语接龙。”女儿的声音打断我的回忆,没等我说话,她就摇头晃脑的背起来:“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顺心、万事如意!”好家伙,这些词语现如今早变成人们新年祝福的手机短信了,女儿居然背得一字不差。现在过年很少登门问一声“过年好!”。由于通讯的发达,手机短信祝福在节日里成为必不可少的消费大餐。虽说时代前进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总觉得所有手机祝福电话祝福都不如见面老老实实地问一句“过年好!”更亲切更温馨更喜气。
“妈妈,还有30天就过年了,它咋这么慢呢?”女儿的声音充满了焦急。我拍拍她的小脑门:“快了,妈妈和你一起数日子等过年哦。”一份童真竟也回到我的内心。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