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清净地
2020-09-19抒情散文田瞳
我家阳台前面正对着一座有名的古寺,站在阳台上一望,寺院门口的风光尽收眼底。寺院很大,很古老,寺内殿宇巍峨,云楼掩映,有大殿、陪殿、天王殿、观音殿……每个殿内都有佛像,等待着凡间的众生前来参拜。寺院若大,和尚也多,只见幽深庭院里和尚的身影晃来
我家阳台前面正对着一座有名的古寺,站在阳台上一望,寺院门口的风光尽收眼底。
寺院很大,很古老,寺内殿宇巍峨,云楼掩映,有大殿、陪殿、天王殿、观音殿……每个殿内都有佛像,等待着凡间的众生前来参拜。寺院若大,和尚也多,只见幽深庭院里和尚的身影晃来晃去,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每当黎明时分,寺院深处便传来含糊不清的诵经声,如怨如诉,仿佛来自远古的低吟。到底诵的什么,一句也听不清。我每日清晨都是在那无休止的诵经声中醒来。
我们的楼房和对面的寺院之间,有一条小街横穿而过。小街背静。平日里,时有三三两两的男女远道而来,手里提着包包,沿着小街来到寺院门前,买上香表,双手捧在胸前,而后恭敬地步入寺门,到在佛殿里焚香叩头。因而,寺院门前就有一个苍老的盲人,在空地上摆一纸箱,专给拜佛的人卖香,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我翻阅地方志书,看到一则有趣的记载,说是清乾隆年间,有位饱学多才的巡抚来这里勘察屯田,一日来到寺内,见殿舍肃穆,庭院清幽,禁不住随口赞曰:“好一个清幽所在!”寺内一老僧闻声,慌忙出殿迎接。巡抚有意试探一下老僧的深浅,故意问:“可会念经乎?”老僧躬身答道:“阿弥陀佛,老僧朝夕诵经,从无懈怠。”巡抚就问:“你可知道一部《法华经》要念多少阿弥陀佛?”老僧从容应对曰:“老僧愚钝,不知一部经要念多少阿弥陀佛。大人是天上的文曲星,请问大人,不知一部《四书》得念多少个‘子曰’?”这一问,闹得巡抚顿时满面通红,无言以对。后来,有人就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段歌谣,名曰《和尚好》,单道出家人的清心寡欲:
出家修心当和尚,名也不贪,利也不贪,
身居僻巷古寺院,早也焚香,晚也焚香,
结跏跌坐诵经卷,法华一遍,金刚一遍,
晨钟暮鼓敲得响,饭不白吃,粥不白尝,
六根清静绝尘缘,酒也不沾,色也不沾,
四大皆空天地宽,宁当和尚,不当贪官。
读到这首歌谣,心中不觉浮现出一片净土,想到古时修行的僧人虽然清苦,却是六根洁净,一尘不染,倒也可佩可敬。
佛门本是清净之地。然而世事变幻轮回,谁也说不清。到了今日,寺院已是城市里一处吸引芸芸众生的场所,因为如今喜欢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了。平日里还看不出多少明显迹象,只不过偶有三两个烧香人来到寺门。但到了民间的一些传统节日里,寺院便呈现出空前的热闹景象。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纯朴的民风民情,传留下许许多多民间的节日。且不说那些人人皆知的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就连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也都是寺院的好日子。还有佛爷的生日、菩萨的生日、山神土地的什么日,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如果不是住在寺院对面,真不知道一年中竟有这么多的节日。今天,这些节日全和寺庙连在一起了,所有节日都是寺院的盛典,只要节日一到,热心的香客们便云集寺院,挡都挡不住。除了那些传统节日,寺里还规定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是寺院的“会日”,和尚们在这个日子里要做例行的法事,城里城外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们便会纷纷蜂拥而来,寺院门前的小街忽而就成了城里最喧闹的街道。我站在自家阳台上观望着对面寺院的景象,真是惊诧不已,想不通从哪里一下子出来了这么多烧香拜佛的人!
在这热闹非凡的“会日”里,一天中前来拜佛的人究竟有多少,不好统计,只看寺院门外那些挤挨在一起的卖香的小摊儿,即可想象出那一天的盛况了。从寺院大门外两侧起,卖香的小摊儿分成左右两排,一个紧挨一个,一直连到街面上,再沿着街边分别向两旁发展,排开长长的一溜,差不多延伸到小街的两头,你说有多少?那些小摊儿都是临时摆出来的,有的是放一张小桌,有的是支起一块木板,有的是就地放两只纸箱,看见人走过来,不管是烧香的还是过路的,都争着一片声地叫喊:“香表请上!”这些香摊儿加上熙攘的人流,拥塞在小街上,阻碍了交通,别说汽车开不过去,就是骑车的也得下车推着走。“门庭若市”这个词,用在这地方再合适不过了。
这热闹场面从一大早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再有什么样的场合能和这里相比?前来烧香拜佛的人,乡下的居多,城里人也不少。尤其是那些满脸皱纹的老婆子,是佛门的忠实信徒,每逢初一、十五,不管远近,必定匆匆忙忙赶来,碰上熟识的人还抱起双手互相施礼,看着很像那么回事。在拜佛的人群中,偶尔还能看见一对年轻的情侣,虔诚地点上一炷香,双双跪在佛的面前,默默诉说着自己的心愿。
每到这样的时候,寺院门口那个卖香的盲人便会被淹没在香摊儿的海洋里,反而没人买他的香了,因为两边的人把他紧紧夹住,来个买香的人,两边的四只手都拿着香伸到前边,完全把盲人遮挡在后面。盲人只听着周围人声熙攘,眼睛里却是一片墨黑,凭着盲人特有的敏锐感觉,他知道两边的人把他封锁住了,可又没有一点办法。这样热热闹闹一天过去,盲人反而一无所获。过了那热闹日子,寺院门前又剩下一个孤独的盲人。
每到寺院的热闹日子,寺院门口还有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那是三个讨钱的老婆婆,只要节日一到,必定早早到位,就像前来上班一样,风雨不误。我真惊奇她们怎么把所有的节日都能记那么准。在寺门口,三个老婆各有自己的固定位置,她们一整天跪坐在地上,伸着双手,眼巴巴望着从面前走过的香客们。
我多次在自家阳台上注视寺院门口熙熙攘攘的景象,见多数烧香的人并不理睬坐在大门两旁的乞讨者,别说给钱,看也不看一眼,迈着大步就走过去了。那些人烧香是为了自己的事,不是来结善缘的。可给钱的人也不少,因为拜佛的人太多了,十个八个里边总会有一两个心善的人。要知道来这儿烧香拜佛,本应就是向善的呀!尤其是那些一心向佛的老太太们,来之前早就换好了零钱,一到门口就掏出来了,每人一角两角,三个要钱的都给到,不薄不厚。我远远望着这场面,不觉想到,这些老婆子平日里大概再没有别的事干,就等着“会日”来拜佛,一到初一、十五,就不远十里、二十里赶到城里来。她们一月两三次进城,路上要坐车,进了城要买香,寺门口要打发讨钱的人,到了佛面前还要布施,每来一趟,至少也得十来元吧。其实她们口袋里哪能有多少钱呢?平时儿子孝敬给几个钱,她们一点也舍不得花,就等着往寺里送!我不知道她们对佛这么虔诚,真能得到回报吗?她们一次次持续不断地给佛送钱,收效究竟如何呢?
现时的人,就是有点怪,你看有的人对什么事都缺少热情,可对拜佛却十分来劲儿。一个乞丐在大商场的楼梯上不停地叩头,一百个人从他面前走过去,有九十九个不理不睬。而在寺院门口,却不停地有人给乞讨者递钱。我曾不止一次看到,卖香的老头找不开零钱时,就到那个坐收施舍的老婆婆跟前兑换零票,老婆婆每次都能换得开,可想她的收入情况是很不错的了。要不,那几个老婆婆也不会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这方宝地上了。
当然,前来拜佛的人在寺门外的花费还都是小意思,真正的大头子还在寺院里边。寺内幽深的庭院里,一个殿接一个殿,每座殿内都有佛,每座佛像前无一例外都设有“布施箱”。如今佛也有了经济头脑,都爱钱了。你到佛面前叩头许愿,请求佛的保佑,是不是先向佛表一点心意?这也像求人办事一样,不送礼就办不成事。你有求于佛,又舍不得掏腰包,佛心中不悦,你的香不是白烧了吗?因而,不能心疼钱。可是,你把一张崭新的票子丢入布施箱后,再走进前边一座佛殿,才发现这尊佛也是要钱的,你给了那个不给这个,这个佛不见怪吗?佛殿一座接着一座,佛一尊接着一尊,哪一尊佛都不是吃素的!
看到如此景象,真不知该怎么说了。想想看,平时谁的钱都不会轻易掏给别人,到街上买双鞋还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呢。但在这里,不管什么样的人,皆是自愿掏钱,掏得越多心里越舒坦。多有趣啊,天底下竟还有这样好的地方,只须把门开大,就会有很多人前来争相送钱。我忽而就想到,现在很多部门都面临着经费紧缺的困境,惟独此处恐怕不愁没钱吧?
这时我的眼睛注意到了寺院大殿门口的一幅对联:
一念回光化爱河而成净土
六根返本变苦海以作莲池
默诵着这幅“净土莲池”佛联,我再也无话可说。
日月漫漫,时间的河流缓缓向前流动着,永不停息。小街上的景象一如既往,按部就班地度着春夏秋冬。从夏天到冬季,也就在一转眼之间。
大西北在寒冬季节迎来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春节到了。
大年初一,天地间都充满了新的气息,街巷里响彻喜庆的炮竹声。不过,在我们这条小街上,也有许多不过年的人。这在古寺门前看得最清楚。
古寺院山门大开。过年了,这是寺院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日。许许多多热衷于拜佛的人,在这一天最要紧的事就是来寺里烧香。新年头一天,佛是最灵验的。今天来寺院还不同于以往,有很多人手里都提着一挂鞭炮,一到大门口就点着劈里啪啦炸起来。寺院山门外那一方地面上,红红的纸屑铺了厚厚一层。
不过年的人还不止那些拜佛的。既然过年是烧香的好日子,那当然也是卖香的好时机了。先别说过年不过年,还是抓住时机挣钱要紧。天色未亮,香贩们早早就来抢占摊位,香摊儿比平时又多了不少。寺门口讨钱的老婆子,也一大早就提前上岗,人数也大大增多了,在山门两边坐了长长的两排。最惊奇的是,在那两排乞讨者中间,我们看见了小街的盲人,他不再卖香,也加入了古寺门口讨钱者的行列。
大年初一的上午,寺院大门外的墙角处,不知从哪儿又来了一个瞎子。这个瞎子不像小街的盲人,他带着一把二胡,往石台上一坐,架势一拉,手中的胡胡就响了起来。这个瞎子是拉二胡讨钱的。他拉的全是民间小调,手里拉着,嘴里还伴着唱:“盖了间破草房呀,麻雀搭了窝,雀娃子来踩蛋呀,又把那樑踏折,天下的穷人多呵哪一个就像我!娶了个瞎老婆呀,瞎的个摸不着,生了一个娃呀,还是个没胳膊,天下的穷人多呵哪一个就像我……”一唱三叹,颇为动情,一会儿就围了好多人。瞎子的琴弦声又为寺院门口增添了一道特别的民间风情。
这时候我站在自家四楼阳台上,眺望着外面的街景,不禁想到,一过年就是一个新的春天了。
[ 本帖最后由 田瞳 于 2013-11-29 14:5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