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我和我记忆里的海

2021-12-30抒情散文梅之雪

我和我记忆里的海(一)小时候,父亲是个采购员,常去上海。爷爷是个渔民,常去下海。父亲每回去上海都朝南走,而爷爷下海总朝北走。于是七岁的我有了第一个关于“海”的认识:那就是朝南是上海,朝北是下海。虽然后来知道此“海”非彼“海”,但当时很迷惑……
我和我记忆里的海
(一)   小时候,父亲是个采购员,常去上海。爷爷是个渔民,常去下海。父亲每回去上海都朝南走,而爷爷下海总朝北走。于是七岁的我有了第一个关于“海”的认识:那就是朝南是上海,朝北是下海。虽然后来知道此“海”非彼“海”,但当时很迷惑,为何爸爸要走那么远去上“海”,而不像爷爷那样向北去下“海”呢?那时我更不知道海还有名称。现在我知道了,姥姥家北边的那个海叫做黄海,而且还叫做南黄海。   那时住在海边的人家生活都比较贫穷。我常听大人们说,嫁女儿宁可向南一丈也不要向北一尺。因为那年月下海攒不了几个钱,而海边又无秧田,不种大米种杂粮。所以南边人家一般都不愿意将女儿嫁到海边人家。我妈嫁我爸那会儿,我爸在外地当兵,所以也没这么多考究。不过我爸当兵回来后,我妈还是体会到了"嫁女儿训言"。那时我爸妈虽然还都有工作,可是月薪也就二十来块,两人加起来也不过五十来块,姥姥家粮食又紧张,在海边生活很艰苦,所以我爸妈就把户口迁到了我外婆家所在的村子。   我妈妈是嫁出门的女儿还会住到外婆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海的逃离。我爷爷下了一辈子的海,可是家里还是穷得丁当响,所以爷爷坚决不让父亲续承他的行业,所以我父亲这个正宗的海子,没有成为渔民。
(二)   我很少去我姥姥家,因为我从小是我外婆带大的,我喝不惯海边的水,咸咸的,连吃的稀饭都有那种海水的咸味。那时我去姥姥家,姥姥家邻居小孩子看我的眼光都好像我们小时看城里的小孩子那种目光,和我玩时,他们都让着我,我要什么他们总先就着我,小小的我竟然有几分虚荣心的满足。   记得印象最深的事,是姥姥家旁边那条路上,每天在不同的时刻,就会走过来一大帮排着队伍的人。若这时奶奶看到他们会说,"下海去了",对方回答说"下海罗哦",他们扛着小扒或是手上拿着网兜,也有扛着大渔网的,他们光着脚板,脚步轻健。我也常在这些人群中看到有妇女、孩子,他们看上去脸上都比较黑,显然是因为吹了海风的缘故。长大后我知道他们有一个名字就叫做弄潮儿。我小姨谈对象时,对方也是个赶海的,我外公嘻称又是一个海巴子。我想我父亲就是个正宗的海巴子,而我就是海巴子的女儿了。我们那里离海稍远些地方的人用这种海巴子来称呼海边的人,言语中有几分自傲,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偏见了。
(三)   第一次真正去海边,是在初二。那天下午学校放假,我们十几个女生就相约去海边玩。从我们学校到海边有十几里路。其实我们说的海,并不是真正的海,而是海边。海边上除了海滩什么都没有,偶尔看到有几只白色的鸟在远处高高低低的飞着,那可能就是海鸥。那天我们把自行车扔在海滩上,然后一起围成一个圈的,席地而坐,手里握着从防护林采来的野兰花。两个女生放声歌唱,其他人随意而舞,还美其名曰为之为伴舞。事实上十多年前,我们这些乡下丫头跟本就没有见过什么真正的舞蹈,但面对大海,更确切的说是面对这一望无边像沙漠一样的海滩,我们尽情、我们高歌。远处水天一线,空旷又辽阔。那天我们还见到了海水,但不是海,那是海滩上的一个深水潭,是渔船用来靠岸的地方,那水潭的水是平静的。蓝色的天映着海水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片蔚蓝。
 
  后来我在一篇作文中写到,我见到我们这里的海是蓝色的,结果被老师给批掉了,在下面写着海水是混浊的,因为这是黄海。不解的我还以为黄海大概也和黄河一样,水就该是混浊的,所以老师说我是错误的。现在我才明白当年老师也没有错,而我也没有错,我看到的那也是海水,但不能算是海。所以我说海水是蓝色的也不假。我们这里的海水为何是混浊的并不是因为她叫黄海,而是因为我们这里的海滩是泥滩,而不是沙滩,海水之所以会蓝那是因为阳光和沙的原因。   听一位在旅游局工作的朋友说的。要想海水变蓝,可以让海水先经过净化,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投资了一个七千万的海水淡化池,和一些基础设施,如果再投资点钱,这里也可以有海边浴场了,而且还可以开发一些关于海边旅游项目。
(四)   也是在我初二年那的夏天,是我生平最像模像样的一次下海。那天在我大姨夫的带领下,我们从家里带足了吃的东西,浩浩荡荡的向大海进军。因为怕在海里口渴,所以我们带了很多的黄瓜和香瓜,结果害得我大姨夫背得够惨。   先前我还不知道海里也有路,在这儿我所指的海里还是指海滩,赶海也是等海潮退下去后,在海滩上找些"车夫"(书面语称之为文蛤)和泥螺。我们赶海,其实只是去拾泥螺,还算不上真正的赶海,但也能叫赶海了,因为亲近了真正的海水。   第一次把脚赤裸裸的踩在湿湿的海滩上,感受一种脚与大海亲吻后的沁入皮肤的舒爽。一开始我光着脚走不起来,还找了个扁担拄着,慢慢就习惯了,也不再大呼小叫的了。跟着一群和我们一样下海的人,走了没多久,就看到脚下海滩上的土湿了起来,积水也多了起来,就在湿湿的地上,人们都在弯腰捡着什么,等我也弯下腰去,才看到海滩上零星散布一些三四厘米长,一厘米宽的小沙泥,像被虫子拱过,疏松的一小撮沙泥。我看到前面的人在不停的拾着什么往篮子里装,速度很快而且动作娴熟。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蹲下身去,捡起那撮沙泥,琢磨着是个咋玩意儿,待到在小水洼处洗净才发现果然是它。我们天天的盘中菜——泥螺,真没有想到,那又亮又滑的泥螺,在海里竟是一撮沙泥样。   泥螺拾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继续向大海深处进军,走了很远,突然看到前面人多了起来,聚在一起一跳动着,扭动着,远远地就能感受到那人群里散发出来的兴奋,似如在舞蹈,中间不时有人弯腰下去,从脚底下捧起什么来往家伙里放。姨夫告诉我们说这里就有“车夫”了,那语气和神态仿佛寻宝人终于找到宝藏地一样。然后我们也加入到人群中,在我们兴奋的跳动下,脚下的沙滩像被人施了魔术一样,只要两只脚不停地踩,那硬硬的滩涂就开始变得柔软,脚下不停地有文蛤冒出,仿佛我们踩在一座金山上,脚底下不停的冒着金子。那是我第一次踩文蛤,兴奋异常,感觉神奇得恍若梦中,特别奇特。现在我们这里已经开放了这个旅游项目美其名日海上迪斯科,踩文蛤的动作确是和跳迪斯科无异,不同的只是跳着这种海上的迪斯科脚下还会不断的冒出宝贝来,而这个宝贝就是被人称作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是一种贝壳类的海产品。
(五)   一九八八年的夏天,黄海渔村举办了一届的全国风筝节。从那天起我知道了,海并不是在我们北边,我们所处的这个小城,它二面环海,在东边和北边一直走下去就都是海。   九十年代后,海边的人都开始张鳗鱼苗,一夜暴富的奇迹终于降临到了这些喝着盐水长大的弄潮儿身上了。他们说话的嗓门高了起来,一幢幢小洋楼房开始耸立在海边了。不少人看着鳗鱼苗就像是看到金子一般,大海突然给了这些曾经贫穷的海巴子们一笔丰厚的礼物,于是远处的、近处的人都来了,没几年大海里的鳗鱼苗,就开始消失了,海边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六)   最后一次关于海的记忆,让我多少有些痛心。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太阳照在海滩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腥味,而海滩也被这还有些毒辣的太阳晒得干干的。远处有几个妇女坐在小凳子上,她们正用小铁扒刨着什么。在她们旁边的泥土像被犁过的农田,全都被翻了个遍,走过去才知道,她们都是被人请了来扒"个溜"的,这也是一种海贝,比文蛤的价格还要高点,样子有些像扇贝,吃法也差不多。从她们那里我才知道,现在的海滩都承包给了私人老板,在他们的承包范围内除了他们别人是不可以在这里扒"个溜"和捡“泥螺”的。而承包者为了图得更高的短期经济效益,对于海滩几乎进行了地毯式的刨挖。不放过一个小的,也不丢掉一个大的。   那天我没有继续在海边再呆下去,我突然觉得大海变得陌生了,它似乎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想她会不会有一天生气了再也不给这些海子们以礼物了呢? 2005年2月18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