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漫品《茶道》 [原创]

2021-12-30叙事散文许文舟

漫品《茶道》
许文舟 我生在茶乡,吃穿住行都在一片茶叶上完成,家中兄妹六人,除了我能从茶山走出来,到只能在水杯中见到茶叶的城市生活,其他的亲人都在茶地上苦苦地生活着,当我第一行诗悄悄落到方格稿纸上,竟是关于茶的写意。 茶的喝法很多,就老……
漫品《茶道》
许文舟
我生在茶乡,吃穿住行都在一片茶叶上完成,家中兄妹六人,除了我能从茶山走出来,到只能在水杯中见到茶叶的城市生活,其他的亲人都在茶地上苦苦地生活着,当我第一行诗悄悄落到方格稿纸上,竟是关于茶的写意。
茶的喝法很多,就老家而言也都有许多种喝法,每一种都让人难忘,特别是百抖茶。百抖茶也叫罐罐茶,用土烧制的茶罐将采自山坡的茶叶放到文火上,慢慢地煨烤,待茶香随看见看不见的青烟泛起,将开水倒入,边倒入边抖动,直到不喷为止。好茶,第一碗苦后泛香,敬给来客或者家中老者,第二碗香里回甜,端给朋友或者家人,第三碗甜中有味,各取所需了。这就是老家简单原始的茶道。
因工作关系我不止一次进入茶馆,进入一杯杯味浓而情溥的茶中,看着春茶芽尖一般水灵的小姑娘们纤纤玉指在杯中翻动温水里懒洋洋的茶叶,我就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是茶道,中国茶道的内蕴在哪里?谁能真正表达出茶道的意蕴。
一个同样是懒洋洋的下午,喝完朋友请的功夫红茶,我来到位于新闻路的一家小书店,不想竟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茶道》相遇。古朴的封面,现出唐代茶宴的淡淡场境,一把紫砂壶,倒出了一行行象茶叶一样芳芬的诗:"茶,冲淡简洁,韵高致静"。全书从茶道之道开头,到茶道与茶艺馆结束,共分十九个章节来论述茶道之道,茶道的历史,茶道的演变,茶道的文化。中国茶道,四个基本的条件缺一不可,而这四个基本条件也就是中国茶道最本真的东西。茶具必须清洗洁静;主张用轻清之水煎茶,有条件的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的雪化水煎茶;讲求水沸适度,再就是要求使用名贵优质茶具,并规定首先要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茶原来有这般喝法,需要这般功夫,喝出茶的真味要经过这么冗繁的程序。如果连这四点都做不到,休提茶道了。茶道之外,就是茶艺,在本书的第二部分里作了充分详实地论述,一般来说,茶艺就是单纯的指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他与茶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三章节讲的是茶道的精神实质,即台湾国学大师林荆南教授的"美、 健 、性 、 伦"四字理论,具细到每一个字里的包容,都作了相关篇幅的叙述。"中国茶史考"部份,实际就是一部中国茶叶饮用发现的茶叶历史,书中再次提出茶树发源地的种种说法,并逐一加以阐述,顺便把喝茶与品茶的关系、饮茶与吃茶的关系作了简明而要的带有作者自己研究说明。一字之差,在对待茶的问题上,就是两个天渊之别的慨念,就是一两个不同类别的层次,在此你可以领导略到茶道的深邃与茶文化的博大了。
茶道有许多派生,我们常爱说的茶宴 、 斗茶、 茶馆 等饮茶的表现形式就是茶道的派生系列,作为一名喜欢品茗的人,你可能隔三差五地进茶室,你说得出某某名茶的品味,说得出某某茶具的质量与价位,你能从一片茶叶细细的脉胳上知道饮茶的四部曲吗?本书详细地据此进行论述。茶道与儒家有着分不开的关联,这样的关联就是文化,茶道与僧道,茶与禅,茶道与道家,都是茶道系列的一些具细的派生,每一层关系都有其深刻的内容,都能让读者茶点人生,于清淡高洁的文字里品出一个茶字里面的博大精深。
茶道没有边界,中国式的,日本式的,西欧式的,几呼所有饮茶的国度都有自己一整套茶道,但每一种茶道都离不开茶与水,茶与器,茶与境,茶与仪,茶与馆。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关系加以论述,不人云亦云,讲求引经,重视据典,更严格地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读者,对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加以认识。有些还有争议的问题摆出来,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提出问题,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加在对茶文化的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除了对茶道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之外,还对中国茶业大事作了简略的记实。从神农时代,中国发现和利用茶到1999年11月22日香港人茶人联谊会举办"香江世纪茶会一万人泡茶迎千禧"为止,想必作者一定开销了许多时间,一定走访了许多图书馆,资料详实可信。中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名录,也是不可多得的茶资料。记述了福建安溪的兰田大茶树等390多棵大古茶树的产地 、树高 、 干径 等 主要形态特证等情况,数据准确,出处具体,既是一般读者可以一览中国茶全貌的资料,也是许多茶叶科研工作者信手拈来的现成成果。
读罢《茶道》全书,先是感觉铅字里溢出的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故事,而是比茶叶还香的清芬,不是道听途说的摘抄本,而是作者用心写就的著述。30万字的茶道文化,没有牵强的内文,也没有不实的妄加评论与专横的强加读者自己的观点,读后,仿佛就如同喝了一杯经过中国茶道伺侯的香茗,看了一遍还想再看,而每次看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就象泡茶,《茶道》里的文字不是看一遍就能一懂百懂的,需要静下心来,对文字一粒粒找捡,一粒粒泡在味蕾里,才能品出书里的真味与作者的苦心。 《茶道》,叶羽 睛川编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字数300千,2002年9月第一版,定价24.8元 (许文舟 云南省凤庆县工商局 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邮编675900 电话13988334352 身份证号 533522641020085 ) 父亲与茶
许文舟
父亲是一个正二八经的农民,他爱好不多,除了抽旱烟,就是喝茶。茶是他自己种的,种在向阳的山坡,那坡上玉米站不稳脚跟,苦荞也嫌他瘠溥,只是茶树,一下地就抓牢了红泥巴。
父亲开采过年满三周岁的处女茶,就把他交给姐姐。采茶是细活,父亲被犁把磨粗了的指头,无法在茶树冠上舞蹈,把一芽二叶的茶叶讯速地采集到竹箩。姐姐则不同,绣花的手尽管也被锄头把磨砺,但能在山歌节拍里准确无误地逮到该采的茶叶。
采回到家中的鲜叶,得经过加工,才能变成泡在杯中的香茗。没有揉茶机器,父亲硬是用自己的大手,把炒得半熟的鲜叶揉出苦水,一道之后再来,三道揉搓之后才把他凉晒到阳光下。父亲茶瘾大,一天不喝三大碗浓茶,会害头晕病,犁地时,犁把上挂着一个大壶,装着从家里泡制的茶水,一晃一荡地,但见他一边抹汗,一边唱山歌,不时把嘴揍到壶嘴上吮吸。
记得最深的是父亲的晚茶。一天劳动之后,父亲吃完了饭,就让妹妹生火,把水烧开,他自己则坐在草编的凳子上,抓出装在竹箩里的茶叶,把土制的茶罐放到火上预热,放入茶叶,轻轻地抖动。茶的香味丝丝缕缕地跑出来,在空中弥漫。水涨得直跺脚,快倒进去吧,这时,茶在水里恢复了春天的记忆。香味引来了村里的许多老人,他们家中都不缺少茶,而是缺少父亲烹茶的功夫,于是一个晚茶会就会在我家里展开。
父亲一边把烹制好的茶从茶罐里一杯接一杯地倒出来,又亲手躬身,一杯接一杯地送到年纪大一些的邻居手上,他自己一脸 滋善 ,沉默少语,却把茶泡得芳香四溢,引来邻居们的真心称道。火塘是不能熄的,妹妹把父亲平时积下的劈柴一捆捆抱来,父亲一手抖动着茶叶,一手抓过劈柴,喂进红红的火舌里。
父亲不懂茶道,也不知茶艺为何物,只知道泡茶要用井水,烧水要用铜壶,茶叶要用"春尖",烹制要用土陶,喝茶要用土盅。父亲常说,酒要独酌,茶要合饮,一个人饮虽然可提神,却无趣,两个人饮虽有趣却无味,三个人饮虽有味却无乐,因此, 这样的准则指使着他每个晚上都会约人前来品茶论事,在或浓或淡的茶饮里泛谈自己的农事。哪片苦荞被恶风吹倒,哪片玉米正在扬花,哪棵果树需要施肥,哪家小孩考上中专高中。茶喝淡了,夜色却浓起来,邻居们站起来,伸直腰,说走就走,母亲还得忙些时间,把茶壶里的茶碴与茶碗里的烟头统统打包。
后来,茶叶市场开放了,什么人都可以种茶,可以做茶叶买卖,只是茶价不知什么原因一个劲地下跌,只跌得采到的茶叶收入还不够开给采茶人工钱的份上。乡亲一年到头盼着在茶叶上增加收入,结果还不是施给茶树的化肥开,于是,月黑风高的夜晚,乡亲们背上砍刀,点上香,一边请求茶神原凉,一边向无辜的茶树举起了屠刀。天亮时,种茶的山坡光秃秃一片。
父亲没有砍倒自家的茶树,到不是父亲的茶就有多值钱,也不是我们一家不缺钱花,父亲把磨好的砍刀背在身上,与自己共睡了几个晚上。最后,他一个人来到茶地,又闷闷地回到家。
八四年秋天,我被县一家单位招工录取,父亲知道我既定的决心,也不拦我。他把我叫到他烤茶的火塘边,抓了一把茶叶,让我自己烹制。我根据平时掌握的烤茶技术泡了一罐浓茶,倒出第一杯给父亲,他站起身接住,又把茶递给了我,让我喝下。父亲说:"到外面工作,喝茶总要先敬给别人,那怕是你的部下,你要学会尊敬,从一杯茶里识得生活,你就会在漫长的人生里时时清醒。"
在别人的城市,隔三差五都得往茶馆里钻,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叫不出名的名茶,我在闻到茶香的时候,首先想到父亲,把自己想喝的茶,转过身先敬给别人。 (许文舟 云南省凤庆县工商局 邮编675900 电话号13988334352 身份证号533522641020085 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已有100万字作品发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