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近风景(已发2021.1《草地》)

2021-12-30经典散文
[db:简介]


近风景
柯国伟


  夏日午后,三、四只麻雀忽然飞落到我家阳台上,有一只还跳到畚斗里低头啄着什么,大概在找吃的。它们叽叽啾啾,尽情展现歌喉,一个个摇头晃脑又十分机警,不时转过头瞅瞅客厅里的我,保持着敏锐的预警距离。我被这可爱的小生灵所打动,它们娇滴滴的,真惹人喜爱。我刚想走近阳台仔细看,它们却扑棱棱地扇起翅膀急促逃离。
  搬来小区七年多,头一回有鸟飞进我家,顿时充满暖意,勾起一段童年回忆。小时候,我常看到对面邻居在庭院里用小木棍支起一个小箩筐,在底下撒些稻谷,用长绳绑着小木棍,人远远地猫在五、六米外,等麻雀飞进箩筐下开始低头放心地啄食时,忽然一拉绳子,木棍应声倒地,紧接着从倒扣的箩筐里传来麻雀惊叫、拍打翅膀的声音,但已无济于事。当时我们都住在闽南古厝的瓦房,麻雀常在屋檐下筑巢藏身。也因此,邻居时常能轻易地捉到麻雀。
  他曾送我一只,我用绳子绑住麻雀的脚,把另一端绑在门帘的铁框上。我把麻雀放在门前干净的石阶上,放些米喂它。它似乎也不抗拒,任由我抚摸它的头和后背,但不时发出孤寂、清亮的叫声。有时它也啄食米粒,或者试着挣扎地跳起,想摆脱绳子的束缚。我趴在石阶上,最喜欢用手指捋它的小下巴,挠得它的眼睛也跟着一睁一闭,十分惹人怜爱。我想把它当成宠物养着,如同八哥。隔天,它却毫无征兆地死了,让我一阵心疼。或许,麻雀宁要自由,也不要被人无聊地圈养。这让我对麻雀始终心存没道理的好感。
  今年,小区的鸟明显比以前增多。清晨五六点,我有时会被麻雀一阵阵尖锐的叫声吵醒,似乎不让人睡懒觉。走在小区里,有些鸟从你眼前飞过,低得触手可及,路旁低矮的小树里不时也有鸟躲闪的身影。胆大的,飞落到你眼前两三米处。你从它们身边走过,只要不靠得太近,它们照样在草地旁欢快地躲闪,并不急着飞走。不只是麻雀,我还见过一些稀有的鸟,却叫不出名字。有的头部有一小撮白毛特别显眼;还有一种更加奇异,头部上像留了歪斜的冠状羽毛,还来不及看清,它就像姿势霸气的凤凰从我眼前一闪而过,它飞过时离我不到半米差点相撞,让我惊异……从前,我似乎没见过这么多不同的鸟,是我忽视不见,还是鸟儿真的变多,不得而知。
  这些鸟用婉转的叫声和轻盈飞翔的身影把小区变得生气勃勃,它们与人们一同诗意地栖居,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示蓬勃的生命力。在楼顶,在窗户边,在阳台的防盗网上,在人们走过的树旁,它们无处不在,常能听见它们从高处传来的清脆叫声,好像在宣示,它们也是小区的主人。要感谢这些鸟,把小区当作栖息的家园,带来许多生机。还有树和草地,引来鸟、蝉等生灵,让人们仿佛生活在花园里。走在草地边的路上,那干燥、好闻的青草味扑鼻而来。小区里,随处可见一片片青绿,还有一些树开着或浅黄、或深紫色的花,点缀在坚硬的水泥建筑群中,如同画家涂抹色彩鲜艳的点睛之笔,带来一些类似大自然的气息和联想,成为一种象征,这已足够。
我忽觉这一切是如此美好而不寻常。过去,大家都住在狭小的老街瓦房里,没有树和花草的优美环境,也没有那么多的小生灵。安徒生说:“这世界充满奇迹,我们只道是寻常”。此刻,忽觉这话很有道理。我们总是对眼前的一切习以为常,只对体面、炫目的东西有兴趣,却不知身边的事物也是风景,而这可能远比那些光鲜好看的东西更能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更能真实地触及内心。正如炎热的午后,我从小区走过,看见那些繁茂的树投下一片片浓荫,遮挡烈日,青绿的树影在头顶高处随风轻舞,这相似的情景让我一下想起童年午后在树林中玩耍、捕蝉、爬树的欢快记忆,给予心灵一丝温暖和笑意。

  夏夜,我常到小区附近走走,最远不超过五百米范围。小区大门前是一条双向六车道宽的沥青公路,一直纵穿附近整个街区。出了小区大门往左拐,我常沿着这条公路的人行道径直往前走。走上四十几米左拐,来到小区左侧围墙外的一条横向小路,与纵向公路交汇。路左侧是我居住的小区,路右侧这块四方形地块依次建有少体校、商住小区和一所小学。
  这条小路约有一百多米长,紧挨路右边的是少体校三个“一”字形连接的室外篮球场,是塑胶地板,用绿铁网围起,两侧还立有高高的、笔直的白色LED照明灯,充满现代都市生活的味道,是近年县城才有的新事物,并向公众免费开放。路边常停着许多越野自行车,黑黄或黑红相间的车身色彩鲜艳,赛车型的线条轮廓分明,洋溢着青春运动的气息。
  我常在这溜达,看年轻人打球。听球鞋与地板摩擦发出的时快时慢带有节奏变化的啾啾声,还有篮球打在地上的咚咚声以及投篮重重打在篮框上发出的沉闷金属声,这一切充满动感和充实,而不是无所事事的虚和空。这里的热闹在于,无论白天黑夜都有人打球,即使晚上篮球场熄灯,但借这路灯的灯光,到夏夜11点,黑暗中仍传来打球的声音。我每次走到这里,心也会跟着填满热情和振奋。生活不能总是一片清寂,仍需要足够的色彩和元素激扬起平凡如常的日子。
  有时,我会走进篮球场,在高处的三级石阶上坐着,和打球的人一起感受运动氛围。黑暗中,仰望远处高楼背后的山,再看周围静默的建筑和路边的树,看看绿围网,看这飘忽的年轻人奔跑、跳跃的身影,会有一种错觉,仿佛这是大学校园一角,就在山脚下,看不到尘世生活的一点烟火气。它的静默和小巧,成为生活的另一种纯粹存在,每个人来这里,都是一种休闲、运动般的存在,没有其他身份。小时候,县城居民区没有这样的运动场所,连孩子也无处可去。现在,大家随时可以来这打球,不分时间,连我这样的路人也可以在这闲坐、发呆,这是时代发展的便利和进步,多了一个好去处。
  路两侧,略微暗淡、迷蒙的路灯各自照亮两边的小树,叶子疏朗小巧,并不浓密。小树紧挨着篮球场外侧那排绿铁网,高出铁网一半。树上是立体球状的椭圆青绿,底下铁网是长方形平面的斜纹交织镂空的深绿,还有白色的两车道水泥路中间,一条条浅黄的分道虚线在暗夜的灯光中似乎也变得淡雅、好看,再加上发白、朦胧感的灯光映照出上下通透的立体光通道,与熄灯的篮球场明暗交织,这一切悄然地弥漫出小清新的文艺气息,如同动漫里的校园场景,仿佛穿越了二次元空间。这个篮球场成为我重温青春时光的好地方,感受青春的悸动和飞扬,内心顿时一片山野烂漫。青春,有什么不好呢?人们总觉得肤浅,连写作的人也时常对此抱有警惕。
  走出小路,沿着公路继续往前走,经过一个十多米宽的公共停车场,是那个狭长状的商住小区,只有三幢电梯房并排,和公路纵向平行。临街都是店铺,一直延伸到小区尽头处的十字路口,但只有一百多米长。店面装潢略显繁华,色彩缤纷,招牌或杏黄、或淡蓝、或纯白、或鲜红、或青绿,如同鲜艳的花颜色,有点时尚都市的绚丽光影和现代意味。小区后面只有一间小学,面积比小区大上好几倍。整个地块没多少商铺和住户,并不热闹,我喜欢在这闲逛,不必走远。就算人有时疲惫,也可以在附近走一小会,即可回家。
  其实,这里附近以前都是田园,也没有路,人迹罕至,只是随着近年县城的大拆迁大改造,才新建公路和小区,一切都是新的。因此这里有种我喜欢的清寂,不嘈杂,但也不过于清冷。小区对面是一所中学,靠街部分都是操场,没什么建筑,视线不会被遮挡,可以看见辽阔的夜空。我常走到小区尽头的十字路口旁站着,路口往前还是这条直通前方的公路,越往前,两边建筑越少,越不热闹,更没什么居住小区,能一眼看见远处的山。路上,能听见小车风一般地奔驰而过的呼呼声,让我想起车在欧洲乡村空旷的田野边自由奔跑的意境。沥青路质地较软,开车时噪音小,让人感觉很舒服,不会像水泥路,有磕磕碰碰的坚硬声响。
  汽车奔驰声,黑色的沥青路,空旷的视野空间,路边静默的绿树,低矮的白色道路分隔栏,缤纷色彩的小区店铺招牌,这一切组合成我喜欢的世界。我常站在路口看月亮,看路过的行人身影和不热闹的车流,看斑马线和充满现代都市感的公路,用素描勾勒的目光形成一幅幅静默富有韵味的插画,它们仿佛都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在我心中上演一幕幕电影。比如,当我长久地看月时,眼里只有无垠的夜空和云朵,没有其他任何现代事物,我会恍惚地回想童年夏夜捉迷藏的情景,仿佛回到过去,分不清现在与过去,因为月亮始终亘古不变。这种充盈内心的情感滋润,让我备觉生活的美好和广阔,仿佛游走在时光深处。
  穿过十字路口的斑马线,径直走到对面中学左侧那条双向四车道的公路。这条路约有400多米长,整条路右侧是中学围墙里的空荡操场;路左侧只有两幢10多层的高楼和一幢4层的低楼,其中两幢楼还是政府单位,在往前是一片小树林,再无其他建筑。举目望去,一片低矮的空旷。
  我最喜欢走在中学围墙和公路间四米宽的人行道上,人行道和围墙间还有两米宽的草地和灌木丛。人行道左侧每隔五米左右就有一棵树,右侧也有树栽在围墙外的草地上,这应是属于中学的绿化,其他地方的人行道没有。两边的树呈对称排列,树高大,枝叶繁密,在上方形成一个半闭环的椭圆形的绿空间,颇有园林的艺术造型感。这条路没有商铺和居住区,行人少,车辆也少,十分僻静,像度假区的林荫小路。走在这里,仿佛有种穿越山中的寂静舒适感。当夏风吹过,扬起的衣襟和头发会让人感到心通透,仿佛这是另一片异地时空,时间被按了暂停键,似乎无人无我。路灯也被浓密的树叶遮挡,底下的树影斑斑驳驳,在地上形成互相交织的暗影。
  有时,我远远地看见几个初中生骑着单车,从人行道上、从婆娑的枝叶下朝我迎面驶来,他们稚嫩透亮的笑声轻易地穿透整个夏夜的沉闷,在我心里激起阵阵蓬勃的朝气,令我怀想逝去的青春和学生年代。此时,这个由两边的树和人行道形成的闭合空间,成为通往青春时光的通道和印记。有时,整条路空寂无人,也没车,我会故意走到公路上,略微清冷,仿佛这片地方只属于我。路边的公交站此时成了一种意象,它是专门用来承载城市那些普通人的倦旅生活,尤其是那些身在外地漂泊的人。公交车在夜色中亮起的车灯从远到近,带来越来越近的明亮和抚慰,带着劳累奔波、生活不够富足的人们上车,暂时放缓焦急的等待,搭乘公共交通回家。这样想时,路与公交车都成了人们晚归的依靠和温暖,是一天繁忙中的安恬时刻。从这点上讲,此刻也是诗意。
  我常走到这条路一半就原路返回,经过我家小区左侧那条小路,来到小区后面那个狭长的公园。这个公园前后都有小区,正好被夹在中间。公园和我家小区间有一条两车道的水泥路隔开,另一边则紧靠前面小区的围墙,有小门出入。这样依小区而建的小公园,恰恰体现城市建设的人性化。不用多大,不用太多投入,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享受花园式的生活,这种理念有人文关怀的温度,也给城市添点柔软的元素和色彩,而不只是坚硬的水泥建筑群。县城有三个大公园,面积至少是小公园的二十多倍大,但大多偏僻又远,走到那显然不合适,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小公园则不同,想去就去,想回就回,丝毫不受影响,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这种便利过去不曾有,甚至从前整个县城都没公园。
  我喜欢走公园中铺有鹅卵石的蜿蜒小径,曲折通幽,犹如走在大自然里。左右两侧又有花草树木簇拥,营造一种狭小又丰满的空间,人在其中,有迷宫般的深邃感,仿佛藏着许多神秘的气息。有时,我会走到草地上的小树林中,它们随性地长成一片,或粗或细,有些密集。有些大树的树根在地上呈喷溅性生长,向周围肆意伸展,粗壮的树根隆起在地上,有几丝山林野性的味道。有些树很低,枝叶离头顶只有二三十厘米距离,触手可及,很有亲近感。地上到处是干枯的落叶一层层地铺叠在上,走过时会掀起簌簌的声响,还有虫儿从草丛中发出的窸窸窣窣声。
  这样的情景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从小向往的山中生活,嗅到山野的味道,展开一片广阔的茂密山林景象。我想象几个孩子跟着大人在林中寻找猎物和野果,一同探寻大自然的奥秘,无比快乐又充满勇敢的冒险精神,这个联想让我满足又喜悦,充溢幸福感。公园唯一缺的是水,如果能从中间开凿一条水渠或是一个小池塘,那么这里将具备类似大自然的基本元素。但不能要求太高,我常想,如果我还是个孩子,这里会是捉迷藏的好地方,足以快乐地度过整个夏夜。而小时候,我们只能躲在屋里和街头巷尾,空间十分有限。
  夜越加深沉,周围更静了,仿佛人在郊外,在昏黄的路灯下,我慢慢地走回家。打开门,家里客厅只亮着电视背景墙从上到下纵向排列的三盏小射灯,灯光淡黄,弥漫着暖暖的温馨。我在黑暗中的阳台一个人坐着,安静地看见从客厅一直贯穿到厨房的十多米长的空间,听见从房间里传来父母的闲聊声。这就是我的家,忽然觉得,父母才是最近、最好的风景。这种感觉源于在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的奶奶、爷爷相继过世。他们的突然离去给我很大的震撼,让我真正形象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有限。他们走了,我才清楚地意识到,父母都已真正进入老年,尽管我早知道父母已经六、七十岁。但因为父母以前都在照顾爷爷奶奶,总觉得他们还不老,来日方长。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时间已经变味,这个转变是在瞬间完成的。
  人到四十,很多遥远不切实际的东西早该放下,而应去把握眼下所拥有的,不再错过。这样想时,那些近的东西更值得我们珍视和呵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