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古诗源》断章(一)

2020-09-19抒情散文何也
1.《康衢谣》。《古诗源》在例言的开头就说,“《康衢》、《击壤》,肇开声诗。”也就是说,古诗歌是从这里发轫的。“立我臣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尔雅》说,“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所谓康衢,即四通八达的大道。理想之中的大道。据

1.《康衢谣》。

《古诗源》在例言的开头就说,“《康衢》、《击壤》,肇开声诗。”也就是说,古诗歌是从这里发轫的。

“立我臣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尔雅》说,“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所谓康衢,即四通八达的大道。理想之中的大道。 据《列子》记述,尧治理天下50年后,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即今天山西省的尧都区时就听到当地小孩唱这首歌谣。尧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兴,于是就“召舜,禅以天下”。
这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传说。它隐藏了对事物总的思考,而只记述对细节的看法。尧用歌谣拯救了自己。
歌谣的意思是,百姓有衣食,不投机、不取巧,只顺乎自然法则地生活。
今天看来,这样的歌谣如果去除人为的因素外,它所承载的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心声,绝无媚上邀宠的意味。因为,孩童是自由的,他显现的是自信。天真。
也许,人类从盲目狂热的世界中退出,就意味着回归了本真。这是一种自然主义,跟理想主义有着相同的道德与理性的判断,而绝少痛苦和折磨。
尧舜之朝,天下太平。后来人们就把盛世之歌称为“康衢谣”。
2010年新年来临之际,喜悦之中的韩国评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年成语:康衢烟月。“康衢烟月”由意为平安的“康”、意为大路的“衢”、意为烟雾的“烟”和意为月亮的“月”组成,所反映的是“月光隐隐照映在繁华大街上的景象”。想象之中,烟波浩渺中的康衢被平和、喜悦之气笼罩,人民安居乐业,安享幸福。

这是一种美轮美奂的景象,期盼之中的盛世嘉年华。

中国的古语被毗邻之国遴选,并被赋予新意,确是汉语的荣光。但是,在国内,汉语乃至千年积淀下的传统却更多地成为一种形式,在网络之中不断地堙没着。沉沦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伊耆氏蜡辞》是一首上古歌谣,选自《礼记》。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名称。周朝在每年的十二月举行祭百神之礼,称“蜡礼”,而在蜡礼上所用的祭辞,就是“蜡辞。”伊耆氏,有传说是神农,也有传说是尧舜,但总归是掌管祭祀的头领。

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祭祀都是对众神灵的一种感谢。庙堂之上的,祈求吉祥多多;庙堂之远的,祈祷福田满满。这是中国特色,一直延续至今。但仪式大都简洁、单纯,且明确。

在古朴的周朝,祭祀的重点无疑是关乎民生的农业生产。而土、水、昆虫、草木,则是最有代表性的农业要素了。能够让万物归宗,温文尔雅,则是最良善的愿望。

在这里,祭祀,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生活方式,人们借此来找回宏大有力的生存表达。

将流传久远的祭祀歌谣收于《古诗源》,的确体现了古人对诗歌渊源的推崇。那就是“诗,可以兴,可以群”。这是诗歌恒久的创作、记录生活的信念与渊源。

于是,在千年之后,我们又感受了上古先民对于期望改变自身命运和环境的朴素心里。

3.《古诗源》在最后一卷的最后一首诗歌是无名氏的《鸡鸣歌》。

“东方欲明星灿烂,汝南晨鸡登坛唤。曲终漏尽严俱陈,月明星稀天下旦。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诗歌明朗,清新,让人感受到一种世俗生活的亲切与美好。

那样一个鸡鸣的早晨,就像一首谐音和鸣的交响乐,被灿烂的东方、被飞舞的乌鹊雕琢到了天幕之上。

这是我们彼此都如此熟悉的一种感受和景象,一种对田野、对小城郭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回望。而让我们通过诗歌的窗口来走进一个诗意盎然的清晨,则是古人的智慧。确切地说,是《古诗源》给予后人的财富想象。

应该惊讶?还是应该惊奇?

“人类的关系,是人类与自身生命的、与在他的生活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个体的联系。”这是凯尔泰斯的话。他是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出来后,用心瓣当做船桨前行的船夫。想象之中,在即将开启的新的一天,我们仍要无条件地遵守或顺从各种痛楚、各种畅快,与各种不忠。但能够在清晨听到响亮的、警示的鸡鸣,也是幸福的。

如此我们则相信,鸡鸣之中,会有一个静默的天空在向大地展开。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宿命。就像凯尔泰斯说的,“假如你什么都不相信的话,对于活人来说,你已经死了”。

那么,就让鸡鸣之后的一天来临吧。从这一刻起,走出历史暗淡的井底,和乌鹊一起,翔舞,幸福。

《水浒》里的鲁智深在听到隐隐约约的钱塘潮时,收拾好自己的经卷、衣物,对弟子说,他要走了。于是坐化成仙。一生打杀无度的花和尚,竟然落得一个安然而去的结局,确是美好的。因为,他彻底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生活的瞬间。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13-12-18 10:09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