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年代
2021-12-30经典散文
[db:简介]
房事年代
王清铭
从来没有一个年代,房事变成中国人的头顶大事。仿佛每个中国人都成为了墙角阴湿处的蜗牛,背着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房子,在仰酸脖子仰望不断崛起的高楼和在崛起之上比房子的层数上升还快的房价。男人聚会的场合,酒酣之时,被搬上桌面的不是经久不衰的女人话题,而是房子和让人激烈心跳的房价。于是心如毛坯房,空洞洞的,但布满烦恼的尘埃。举起酒杯的手,不再挥洒豪情,郁闷从丹田处升至酡红的脸颊,然后再进入被分隔成火柴盒的头颅。于是房子就成了最沉重的负担,压在了普通民众的心上。酒的烈性只催生心情的悲壮,假如此刻吟诗,大概曹操的诗句也是会被强拆的,变成“对酒当歌,房子几何?”了。
有人计算普通工薪族买一套房的代价,不吃不喝要几十年,甚至个别地方还得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工作,很少有人知道,在腐朽的清朝,普通人买一套房只需一年的收入。房价节节攀高,没买上房或买不起房的人望房兴叹,恨不得两排门牙都开合成不锈钢门扉,眼瞳都变成防盗门上的猫眼;买上房的人还不来庆幸和庆祝,强大的房贷就如身上的日渐嶙峋的肋骨,勒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但他们还得咬紧牙关坚韧地活着,直到那些牙齿掉落了,都砌成房子的空心砖,他们才能缓过气来。
社会各阶层都被房子简化成两大类:有房的和没房的。对普通工薪族来说,只有两种人,房奴和正准备成为房奴的。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说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先生当时在北京买座四合院只花了三个月的工资,如果他生活在挥霍三十年全部收入还很难买下一套房子的现在,不知道该有多少横眉冷对的文字。我可以改动鲁迅先生的名言来形容房事时代:一,想做房奴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房奴的时代。
萨特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咖啡馆;如果我不在咖啡馆,我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中国的普通工薪族根本就没有喝咖啡的悠闲心态了,对他们来说,如果不是房奴,就在成为房奴的路上,买房者如果不在还贷,就在去还贷的路上。房价涨了,房租也水涨船高,我的一位租房住的朋友感慨说,能退而求其次,当个房奴也不错,一不小心成“租房一族”,连辗转反侧的地儿都是租来的。
房子正在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办理结婚证只要九元钱,但通往结婚的路上要铺下不只九十万的钱。有人调侃,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房子,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无良的经济学家搬出“丈母娘”来替高房价背黑锅,似乎她们佝偻的背影都是女婿的房子给折腾的。还有什么“刚需”,让多数的工薪族走在高房价的“钢丝”,整天如履薄冰。
整天被房子堵塞脑袋和脉管的普通人,根本看不到高楼大厦阴影里,土地财政的血盆大口、无耻奸商的磨牙吮血和炒房者的阴险笑容。
中国人在议论高房价,国外的媒体也不甘落后。西班牙的《世界报》指斥:“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想象力。”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房子成为盘踞他们生活中心的珠穆朗玛峰,他们为了房子和房贷而精打细算,生活远离浪漫和诗意。
唐代的杜甫有自有产权的茅屋被秋风吹破了,还能写首诗歌,感叹几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的年轻人想到的是房子的价格和房贷的期限,手忙着摁计算器,摇头晃脑哪里还会晃出一点诗意呢?
古代的人入乡先问俗,现在的人先询问房子价格。以前上网看的是娱乐和体育新闻,顺便八卦一下,现在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房产新闻,浏览房产博客,恨不得把自己“扒”了“挂”在网上,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看见房产动态和捕捉到其中玄机,并白日做梦一般地奢望房价从天上降落人间。
有一本社交指南类的书上说,公众场合缺少话题的时候,谈论房价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善尴尬气氛。作者大概没想到,房价问题有时会让那些为房子而焦头烂额的人更加尴尬。
如此的热议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焦虑,学者南帆说“房价使大半个社会患上了强迫症”。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给人的需求层次盖了五层“楼”,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普通的民众还只处在低层次的“安全需求”,没有房子,无处安身,又何谈立命呢?
有一次我经过县城的城南,惊讶发现有些建在七八年甚至更早以前的房子还处于空置状态,无人居住,没有装修,光秃秃的门窗如空洞的眼神正茫然看着匆匆走过的人群。经过兰溪大桥,看四五年前落成的五华城,仙游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到现在入住率不足四分之一。前不久经过最繁华的西门兜,看到标志县城高度的几幢楼,我更惊讶了,临近解放东路的两幢楼,除了底下永辉超市亮灯外,超市以上,本该住人的房子全部被黑暗占去了,没有一盏灯。这些房子落成一年多了,都卖出了,只有这种解释,就是这些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住的。
小县城里有多少空房子,没人去统计过;有多少房子的钥匙,除了被揣在钥匙圈里再无其他用途,没人统计过。有人盼望房子,有人炒作房子,很少有人去注意和统计,有多少房子只居住着黑暗。一边是大量的房子废置着,一边是高房价废置着青春、爱情和幸福。钢筋水泥的房子,地基打得再深,如果不能符合“居者有其所”这最起码的要求,总有一天会坍塌的。民生,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坚固的钢筋水泥。
互联网上说,“楼市降价,潮涌全国”。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降的都是虚高的价格,被炒出来的价格就让它爆吧,发烧的价格该冷敷了。是泡沫,就让它炫丽地碎裂吧。降吧,一直降到民生的水平。不再当房奴的年代,才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时代。
王清铭
从来没有一个年代,房事变成中国人的头顶大事。仿佛每个中国人都成为了墙角阴湿处的蜗牛,背着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房子,在仰酸脖子仰望不断崛起的高楼和在崛起之上比房子的层数上升还快的房价。男人聚会的场合,酒酣之时,被搬上桌面的不是经久不衰的女人话题,而是房子和让人激烈心跳的房价。于是心如毛坯房,空洞洞的,但布满烦恼的尘埃。举起酒杯的手,不再挥洒豪情,郁闷从丹田处升至酡红的脸颊,然后再进入被分隔成火柴盒的头颅。于是房子就成了最沉重的负担,压在了普通民众的心上。酒的烈性只催生心情的悲壮,假如此刻吟诗,大概曹操的诗句也是会被强拆的,变成“对酒当歌,房子几何?”了。
有人计算普通工薪族买一套房的代价,不吃不喝要几十年,甚至个别地方还得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工作,很少有人知道,在腐朽的清朝,普通人买一套房只需一年的收入。房价节节攀高,没买上房或买不起房的人望房兴叹,恨不得两排门牙都开合成不锈钢门扉,眼瞳都变成防盗门上的猫眼;买上房的人还不来庆幸和庆祝,强大的房贷就如身上的日渐嶙峋的肋骨,勒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但他们还得咬紧牙关坚韧地活着,直到那些牙齿掉落了,都砌成房子的空心砖,他们才能缓过气来。
社会各阶层都被房子简化成两大类:有房的和没房的。对普通工薪族来说,只有两种人,房奴和正准备成为房奴的。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说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先生当时在北京买座四合院只花了三个月的工资,如果他生活在挥霍三十年全部收入还很难买下一套房子的现在,不知道该有多少横眉冷对的文字。我可以改动鲁迅先生的名言来形容房事时代:一,想做房奴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房奴的时代。
萨特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咖啡馆;如果我不在咖啡馆,我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中国的普通工薪族根本就没有喝咖啡的悠闲心态了,对他们来说,如果不是房奴,就在成为房奴的路上,买房者如果不在还贷,就在去还贷的路上。房价涨了,房租也水涨船高,我的一位租房住的朋友感慨说,能退而求其次,当个房奴也不错,一不小心成“租房一族”,连辗转反侧的地儿都是租来的。
房子正在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办理结婚证只要九元钱,但通往结婚的路上要铺下不只九十万的钱。有人调侃,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房子,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无良的经济学家搬出“丈母娘”来替高房价背黑锅,似乎她们佝偻的背影都是女婿的房子给折腾的。还有什么“刚需”,让多数的工薪族走在高房价的“钢丝”,整天如履薄冰。
整天被房子堵塞脑袋和脉管的普通人,根本看不到高楼大厦阴影里,土地财政的血盆大口、无耻奸商的磨牙吮血和炒房者的阴险笑容。
中国人在议论高房价,国外的媒体也不甘落后。西班牙的《世界报》指斥:“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想象力。”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房子成为盘踞他们生活中心的珠穆朗玛峰,他们为了房子和房贷而精打细算,生活远离浪漫和诗意。
唐代的杜甫有自有产权的茅屋被秋风吹破了,还能写首诗歌,感叹几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的年轻人想到的是房子的价格和房贷的期限,手忙着摁计算器,摇头晃脑哪里还会晃出一点诗意呢?
古代的人入乡先问俗,现在的人先询问房子价格。以前上网看的是娱乐和体育新闻,顺便八卦一下,现在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房产新闻,浏览房产博客,恨不得把自己“扒”了“挂”在网上,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看见房产动态和捕捉到其中玄机,并白日做梦一般地奢望房价从天上降落人间。
有一本社交指南类的书上说,公众场合缺少话题的时候,谈论房价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善尴尬气氛。作者大概没想到,房价问题有时会让那些为房子而焦头烂额的人更加尴尬。
如此的热议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焦虑,学者南帆说“房价使大半个社会患上了强迫症”。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给人的需求层次盖了五层“楼”,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普通的民众还只处在低层次的“安全需求”,没有房子,无处安身,又何谈立命呢?
有一次我经过县城的城南,惊讶发现有些建在七八年甚至更早以前的房子还处于空置状态,无人居住,没有装修,光秃秃的门窗如空洞的眼神正茫然看着匆匆走过的人群。经过兰溪大桥,看四五年前落成的五华城,仙游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到现在入住率不足四分之一。前不久经过最繁华的西门兜,看到标志县城高度的几幢楼,我更惊讶了,临近解放东路的两幢楼,除了底下永辉超市亮灯外,超市以上,本该住人的房子全部被黑暗占去了,没有一盏灯。这些房子落成一年多了,都卖出了,只有这种解释,就是这些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住的。
小县城里有多少空房子,没人去统计过;有多少房子的钥匙,除了被揣在钥匙圈里再无其他用途,没人统计过。有人盼望房子,有人炒作房子,很少有人去注意和统计,有多少房子只居住着黑暗。一边是大量的房子废置着,一边是高房价废置着青春、爱情和幸福。钢筋水泥的房子,地基打得再深,如果不能符合“居者有其所”这最起码的要求,总有一天会坍塌的。民生,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坚固的钢筋水泥。
互联网上说,“楼市降价,潮涌全国”。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降的都是虚高的价格,被炒出来的价格就让它爆吧,发烧的价格该冷敷了。是泡沫,就让它炫丽地碎裂吧。降吧,一直降到民生的水平。不再当房奴的年代,才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时代。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