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巷韵
2021-12-31抒情散文薄暮
老城巷韵 薄暮在后窗,可望见对面人家铁艺栅栏上攀爬着的凌霄花,花开得有些日子了,在明亮的阳光里,越显妖娆。这样的季节,最是动人,欣然走出家门,信马由缰地穿行于老城区。小区里花木众多,有些独院户都在墙根、门口边种一丛蔷薇,或几株月季,抑或凌霄……
老城巷韵 薄暮
在后窗,可望见对面人家铁艺栅栏上攀爬着的凌霄花,花开得有些日子了,在明亮的阳光里,越显妖娆。这样的季节,最是动人,欣然走出家门,信马由缰地穿行于老城区。
小区里花木众多,有些独院户都在墙根、门口边种一丛蔷薇,或几株月季,抑或凌霄花,有的还栽石榴树。绿苑里有多种花草,比如芍药、木绣球、蕙兰、金银花、大丽菊、蜀葵、虞美人、石竹等。不同的花都有各自的灵性,在日光里尽情热闹着,不羡不争。最喜那一树一树的石榴花,在细密的绿叶间红似一簇簇火苗,跳动着;又像少年的粲然一笑;更有古装戏里花旦的那种神韵,羞羞答答的模样。
漫步街头,随意散淡,心境简单干净,看出去的事物也就多了美的色彩。
护城河岸头有一段古城墙遗址,用大块青砖垒砌,砖缝里长出各种野草,墙根处的苔藓,蔓延一片,绿如绒毯。墙体表层有被风雨侵蚀的痕迹,但依旧结实,固守在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一隅。这段城垣遗址,仿佛一面时光之镜,照见古往今来,沧桑流变。
走在宽阔的书院街,总会想起八十年代初期来城里参加高考时见过的书院弄,弄堂狭窄,两旁房屋陈旧,石板路高低不平。十多年后定居虞山镇,正值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原本的书院弄已拓建成一条大街,因书院弄内原有思文书院,故名曰书院街。
行至书院街中段东边的翁家巷门口的“状元坊”牌坊,由此进去,经过翁同龢纪念馆,往前走几十步,便见十字路的一侧墙上画着一幅水墨画,小巷深深,意境悠远,尽显“虞山巷韵”。而旁边文化墙上一行红色字体尤其醒目,是***一句话:“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黑底白字的“常熟文明二十条”和法治宣传标语、照片,所有这些,传递给人一种精神力量,不禁肃然起敬。
就这么一段很短的路,却引领人们穿越了悠久的历史,又在一面原本斑驳的如今被赋予了丰富内涵的墙体前回到当下,领略老城的人文底蕴和新时代风貌。
老城区内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房屋白墙黑瓦,富有江南水乡特有的古韵之美。这一带属于历史保护街区,有的建筑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或民国时期建造,砖木结构,一些大院庭院深深,有三进院落或四进院落,墙壁都已粉刷过,过道畅通,新铺了马路砖,巷角、墙边、屋檐下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巷内整洁清静,以前那种到处贴满的各式各样的小广告完全消失,也没有疾驶而过的摩托车,老人们在街头巷尾娓娓细语,虚掩的门里飘出悦耳的苏州弹词开篇名曲……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的氛围。
二十多年来,我对这一带已很熟悉,去县南街、方塔街喜欢穿巷而过。特别是早上或黄昏,巷子里很静,可慢行,闻闻寻常人家的烟火味,瞅瞅那些古风物,悠心生乐。
以前去得最多的是南泾塘,因一个女同学嫁在这弄堂大院户里。最初到她家,感觉进去要经过邻居的过道,有点拘束,过道里杂物多,得小心翼翼地挪动步子。她的夫家有栋一上一下的旧式小楼,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生活设施比较简陋,做饭炒菜都用煤炉,大小便用痰盂。女同学住了一个阶段,单位分房后,便和老公孩子搬了出去。现在,她的公公和婆婆都是高龄老人,依然安居在此。两年前社区对大院户进行公共区域基础设施改造,整改了大院户电器线路,各方面得到改善,老人生活起居方便多了。
路过南泾堂88号,阵阵清香飘忽而来,转身发现院内栽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有蕙兰、建兰、寒兰、石斛兰、蝴蝶兰等,幽香清远,沁人肺腑。除了兰花,还有月季花、君子兰、吊兰等花草。不由得赞叹:好一个小花园!其实,早已耳闻这里有位“绿色使者”,姓左,据说她还是邻居们的“家庭医生”。
就在我犹豫着是否进去时,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夫人拎着浇花壶走近花前,举止文雅,气质如兰。便不由自主地上去和她搭讪,当得知她就是慕名已久的左阿姨时,满心欢喜。左阿姨告诉我,从结婚起,就一直居住在这个院里,年轻时在市国棉厂的医务室上班,职工们都夸她待人真诚,做事认真细致,有困难都要找她。现年75岁的她常年自备了血压计及一些应急性的常用药,经常免费为周边居民量血压,必要时做一些应急治疗。左阿姨像兰花一样默默地吐露芬芳,身上散发出蕙兰的“包容众花之美”,有着善良、宽容、纯真、质朴、友爱等优秀品德,赢得了居民、社区和社会的赞誉。
和左阿姨道别后,进入一条叫南市里的小巷。在一个分叉路口的墙头可见一块红色社区指示牌,上面写着“报本社区党总支”“报本社区居委会”“红色邻里报本先锋站”“报本社区警务室”等。当我用手机拍下这块“指示墙”时,一个老阿姨走上来说:“设了指示牌后,人们很容易找到社区,办事就方便多了。”我笑着连连点头,感到社区越来越精致了,他们在保护老城区传统格局的基础上,从细节处合理利用并装饰美化老旧的墙面,既方便了群众,又给老城区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抬首之际,目光被社区墙上的一排宣传专栏吸引住了,这些黑白照片和文字在老城区的底色里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那“精致小街巷 幸福大院户”的对联格外接地气,每一张人物照片和每一个家庭的故事都非常温暖感人。可见这里巷韵古朴,别出新意,实乃人文荟萃之地。
小巷深处,一堵墙头挂满繁茂的凌霄花藤蔓,风起,喇叭似的橘红花朵在绿枝上跳跃,像一簇簇、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极为生动。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后窗,可望见对面人家铁艺栅栏上攀爬着的凌霄花,花开得有些日子了,在明亮的阳光里,越显妖娆。这样的季节,最是动人,欣然走出家门,信马由缰地穿行于老城区。
小区里花木众多,有些独院户都在墙根、门口边种一丛蔷薇,或几株月季,抑或凌霄花,有的还栽石榴树。绿苑里有多种花草,比如芍药、木绣球、蕙兰、金银花、大丽菊、蜀葵、虞美人、石竹等。不同的花都有各自的灵性,在日光里尽情热闹着,不羡不争。最喜那一树一树的石榴花,在细密的绿叶间红似一簇簇火苗,跳动着;又像少年的粲然一笑;更有古装戏里花旦的那种神韵,羞羞答答的模样。
漫步街头,随意散淡,心境简单干净,看出去的事物也就多了美的色彩。
护城河岸头有一段古城墙遗址,用大块青砖垒砌,砖缝里长出各种野草,墙根处的苔藓,蔓延一片,绿如绒毯。墙体表层有被风雨侵蚀的痕迹,但依旧结实,固守在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一隅。这段城垣遗址,仿佛一面时光之镜,照见古往今来,沧桑流变。
走在宽阔的书院街,总会想起八十年代初期来城里参加高考时见过的书院弄,弄堂狭窄,两旁房屋陈旧,石板路高低不平。十多年后定居虞山镇,正值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原本的书院弄已拓建成一条大街,因书院弄内原有思文书院,故名曰书院街。
行至书院街中段东边的翁家巷门口的“状元坊”牌坊,由此进去,经过翁同龢纪念馆,往前走几十步,便见十字路的一侧墙上画着一幅水墨画,小巷深深,意境悠远,尽显“虞山巷韵”。而旁边文化墙上一行红色字体尤其醒目,是***一句话:“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黑底白字的“常熟文明二十条”和法治宣传标语、照片,所有这些,传递给人一种精神力量,不禁肃然起敬。
就这么一段很短的路,却引领人们穿越了悠久的历史,又在一面原本斑驳的如今被赋予了丰富内涵的墙体前回到当下,领略老城的人文底蕴和新时代风貌。
老城区内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房屋白墙黑瓦,富有江南水乡特有的古韵之美。这一带属于历史保护街区,有的建筑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或民国时期建造,砖木结构,一些大院庭院深深,有三进院落或四进院落,墙壁都已粉刷过,过道畅通,新铺了马路砖,巷角、墙边、屋檐下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巷内整洁清静,以前那种到处贴满的各式各样的小广告完全消失,也没有疾驶而过的摩托车,老人们在街头巷尾娓娓细语,虚掩的门里飘出悦耳的苏州弹词开篇名曲……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的氛围。
二十多年来,我对这一带已很熟悉,去县南街、方塔街喜欢穿巷而过。特别是早上或黄昏,巷子里很静,可慢行,闻闻寻常人家的烟火味,瞅瞅那些古风物,悠心生乐。
以前去得最多的是南泾塘,因一个女同学嫁在这弄堂大院户里。最初到她家,感觉进去要经过邻居的过道,有点拘束,过道里杂物多,得小心翼翼地挪动步子。她的夫家有栋一上一下的旧式小楼,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生活设施比较简陋,做饭炒菜都用煤炉,大小便用痰盂。女同学住了一个阶段,单位分房后,便和老公孩子搬了出去。现在,她的公公和婆婆都是高龄老人,依然安居在此。两年前社区对大院户进行公共区域基础设施改造,整改了大院户电器线路,各方面得到改善,老人生活起居方便多了。
路过南泾堂88号,阵阵清香飘忽而来,转身发现院内栽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有蕙兰、建兰、寒兰、石斛兰、蝴蝶兰等,幽香清远,沁人肺腑。除了兰花,还有月季花、君子兰、吊兰等花草。不由得赞叹:好一个小花园!其实,早已耳闻这里有位“绿色使者”,姓左,据说她还是邻居们的“家庭医生”。
就在我犹豫着是否进去时,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夫人拎着浇花壶走近花前,举止文雅,气质如兰。便不由自主地上去和她搭讪,当得知她就是慕名已久的左阿姨时,满心欢喜。左阿姨告诉我,从结婚起,就一直居住在这个院里,年轻时在市国棉厂的医务室上班,职工们都夸她待人真诚,做事认真细致,有困难都要找她。现年75岁的她常年自备了血压计及一些应急性的常用药,经常免费为周边居民量血压,必要时做一些应急治疗。左阿姨像兰花一样默默地吐露芬芳,身上散发出蕙兰的“包容众花之美”,有着善良、宽容、纯真、质朴、友爱等优秀品德,赢得了居民、社区和社会的赞誉。
和左阿姨道别后,进入一条叫南市里的小巷。在一个分叉路口的墙头可见一块红色社区指示牌,上面写着“报本社区党总支”“报本社区居委会”“红色邻里报本先锋站”“报本社区警务室”等。当我用手机拍下这块“指示墙”时,一个老阿姨走上来说:“设了指示牌后,人们很容易找到社区,办事就方便多了。”我笑着连连点头,感到社区越来越精致了,他们在保护老城区传统格局的基础上,从细节处合理利用并装饰美化老旧的墙面,既方便了群众,又给老城区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抬首之际,目光被社区墙上的一排宣传专栏吸引住了,这些黑白照片和文字在老城区的底色里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那“精致小街巷 幸福大院户”的对联格外接地气,每一张人物照片和每一个家庭的故事都非常温暖感人。可见这里巷韵古朴,别出新意,实乃人文荟萃之地。
小巷深处,一堵墙头挂满繁茂的凌霄花藤蔓,风起,喇叭似的橘红花朵在绿枝上跳跃,像一簇簇、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极为生动。此时无声胜有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