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一生做书痴!
2021-12-31叙事散文史河原
闲来无事,我便清点我的3千多册藏书,这些“宝贝”都是我30多年辛辛苦苦搜集来的,虽经数次工作调动和搬迁,我一本也舍不得丢掉,为这事,我和妻子没少吵架,眼看着比我迟上班十多年的同事一个个像坐直升机一样升为正科、副处的,而我干了30多年还是个……
闲来无事,我便清点我的3千多册藏书,这些“宝贝”都是我30多年辛辛苦苦搜集来的,虽经数次工作调动和搬迁,我一本也舍不得丢掉,为这事,我和妻子没少吵架,眼看着比我迟上班十多年的同事一个个像坐直升机一样升为正科、副处的,而我干了30多年还是个老科员,妻子断定,就是我看书看的,因为“书”与“输”同音。我总是笑笑,也懒得和她争,谁让咱没那个当官的本事呢?
我收藏的书一多,有人便认为我是不务正业,其实不然,我因为工作较忙,并无多少时间去刻意收藏书籍,只是在别人饮酒、聊天时我却忙于自己的收藏爱好而已。
记得那是1979年,我正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公社当财粮会计(即农业税征收会计),一天中午,公社秘书老李喊我到档案室去,一进档案室他就对我说:“小王,这么多‘四旧’书,放在这儿真碍事,刘书记说了,让咱俩都给烧掉算了。”“这不都是没收人家的书吗?不还人家啦?”我问道。“还谁呀?这几千本书你知道谁家的?再说,上面又没说让咱还人家。烧!”从老李勿庸置疑的口吻中,我感到不烧是不行的。进了连门锁都已锈蚀了的“四旧书收藏室”,我惊呆了,有民国时期的书,有文革十七年出版的书,整齐有序的堆放着,上面落了厚厚一层灰,我贪焚地拿了一本看,老李吼道:“你真是个书癔子,都啥时候了,还不快点!”我慌忙一担一担地把书往公社大院外搬,等全部担齐后,不知老李从那搞了一瓶煤油,“哗”的一声倒在书堆上,老李又掏出火柴,大火熊熊燃烧起来,过了一会,老李说:“你在这看着,我去上个厕所。”我趁老李上厕所的工夫,从大火中抢出了20多本书藏了起来,手掌当即被烧出了两长串血泡,由于当时抢书心切,我竟没感觉到疼。
被抢出的书有的还算完整,有的被烧的残缺不全,我又花时间把书仔细装裱好。后来,有十余本书找到了它的主人,人家的书再好也是人家的,我毫不怜惜的将书送还,不过,送书那天,我真有了一个父亲嫁出自己爱女那种舍不得也要舍的感觉。
由于我当了大半生“小官”,因此,赴外地出差这等事几乎轮不上咱,偶尔碰上一会,也是明眼人不愿去的“苦差”。记得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乡一户村民的耕牛被盗,上级要求乡里要抽一名乡干配合公安部门赴外地追捕,这次与游山玩水不搭边的出差就“当仁不让”的轮上了我,在追捕的间隙里,每到一地,我总是顾不上休息,就请假找书店。历时10余天,盗牛的最终被抓捕归案,而我购买的几十本书,也成了我所在的那个“三不通(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电视)”的乡干们的精神食粮。从那以后,出差的机会也能轮上几次,原因是在爱看书的乡干中有一位是咱主要领导。
我虽爱书,但被别人借去的书,那怕再珍贵,我绝不好开口再讨要,几十年来,像这样遗失的书之多已不好统计了,但我并不后悔,借书不还必有他的道理。即使是把书“徒为架上观美”,也总比不爱书的要好。“爱看书的人大都不会是坏人。”——这是一个在县城摆书摊的老人对我说的,虽然这话有点朴素。
几十年的爱书虽使我与提拔晋级渐行渐远,但却促成了我对文学的热爱,文字变成铅字的机遇越来越大,成此消彼长之势,这大概像人们常常安慰弱者说的那样,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
书痴,在大多数人眼里是贬义,而我却愿当一辈了书痴,不过,不当书痴,咱又能做啥呢?
我收藏的书一多,有人便认为我是不务正业,其实不然,我因为工作较忙,并无多少时间去刻意收藏书籍,只是在别人饮酒、聊天时我却忙于自己的收藏爱好而已。
记得那是1979年,我正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公社当财粮会计(即农业税征收会计),一天中午,公社秘书老李喊我到档案室去,一进档案室他就对我说:“小王,这么多‘四旧’书,放在这儿真碍事,刘书记说了,让咱俩都给烧掉算了。”“这不都是没收人家的书吗?不还人家啦?”我问道。“还谁呀?这几千本书你知道谁家的?再说,上面又没说让咱还人家。烧!”从老李勿庸置疑的口吻中,我感到不烧是不行的。进了连门锁都已锈蚀了的“四旧书收藏室”,我惊呆了,有民国时期的书,有文革十七年出版的书,整齐有序的堆放着,上面落了厚厚一层灰,我贪焚地拿了一本看,老李吼道:“你真是个书癔子,都啥时候了,还不快点!”我慌忙一担一担地把书往公社大院外搬,等全部担齐后,不知老李从那搞了一瓶煤油,“哗”的一声倒在书堆上,老李又掏出火柴,大火熊熊燃烧起来,过了一会,老李说:“你在这看着,我去上个厕所。”我趁老李上厕所的工夫,从大火中抢出了20多本书藏了起来,手掌当即被烧出了两长串血泡,由于当时抢书心切,我竟没感觉到疼。
被抢出的书有的还算完整,有的被烧的残缺不全,我又花时间把书仔细装裱好。后来,有十余本书找到了它的主人,人家的书再好也是人家的,我毫不怜惜的将书送还,不过,送书那天,我真有了一个父亲嫁出自己爱女那种舍不得也要舍的感觉。
由于我当了大半生“小官”,因此,赴外地出差这等事几乎轮不上咱,偶尔碰上一会,也是明眼人不愿去的“苦差”。记得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乡一户村民的耕牛被盗,上级要求乡里要抽一名乡干配合公安部门赴外地追捕,这次与游山玩水不搭边的出差就“当仁不让”的轮上了我,在追捕的间隙里,每到一地,我总是顾不上休息,就请假找书店。历时10余天,盗牛的最终被抓捕归案,而我购买的几十本书,也成了我所在的那个“三不通(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电视)”的乡干们的精神食粮。从那以后,出差的机会也能轮上几次,原因是在爱看书的乡干中有一位是咱主要领导。
我虽爱书,但被别人借去的书,那怕再珍贵,我绝不好开口再讨要,几十年来,像这样遗失的书之多已不好统计了,但我并不后悔,借书不还必有他的道理。即使是把书“徒为架上观美”,也总比不爱书的要好。“爱看书的人大都不会是坏人。”——这是一个在县城摆书摊的老人对我说的,虽然这话有点朴素。
几十年的爱书虽使我与提拔晋级渐行渐远,但却促成了我对文学的热爱,文字变成铅字的机遇越来越大,成此消彼长之势,这大概像人们常常安慰弱者说的那样,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
书痴,在大多数人眼里是贬义,而我却愿当一辈了书痴,不过,不当书痴,咱又能做啥呢?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