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雪超尘
2020-09-19叙事散文青衫子
我看到天上飘起了雪花,和家乡的雪花一样,轻盈洁白,不蔓不枝。我看到雪花落在我的身上、脸上,有一点点凉,有一点点湿。我看到雪花落在我身外的某些地方,路面、行人、车辆、树峰、屋顶、岩脊。那些地方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在这个冬日,以托举或是承载的方
我看到天上飘起了雪花,和家乡的雪花一样,轻盈洁白,不蔓不枝。我看到雪花落在我的身上、脸上,有一点点凉,有一点点湿。我看到雪花落在我身外的某些地方,路面、行人、车辆、树峰、屋顶、岩脊。那些地方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在这个冬日,以托举或是承载的方式,完成与雪花的一场际遇。这场际遇属于生命,属于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
我听到雪落的声音,像是没有声音。我想起一个词,听雪超尘。后来我把这四个字刻在一方圆形石砚台上,花费了两周时间,磨损了三把刻刀,中指第一关节的侧面磨起亮而硬的茧。字是老师写的,有着飘逸沉静的风味。我喜欢。后来我把砚台带回家去,父亲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虚的,就像雪落的声音。
我看到自己身上的雪花多起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经过邮局的时候,我朝里看了一眼,有学生模样的人从里面出来,手中拿着包裹,一脸兴奋的样子。我看到自己站在柜台前,和别的学生一样,等着取包裹。我看到她坐在柜台后面,往一些单据上盖邮戳,声音结实有力干脆。她的额明净饱满,头发黑亮一丝不苟,指甲剪得短短的。我感觉她漂亮而厉害,不像俗物。我在自己读过的书中寻不到与她相似的人物影子。再后来,我把她写进自己的第一篇小说里,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小鱼儿。可惜这些她一点都不知道,她怎么会想到自己会出现在别人的文字里呢,而且是在多年以后。在我眼里,她的生活舒适而快乐,眉眼里没有一丝忧伤。某一天的中午,我看到她端着饭盒吃饭,是米饭和鱼。她和同事有说有笑,有着平淡的真实和美好。无疑地,这感染了我,犹如雪花落在我身上、脸上,有一点湿润,有一点轻盈。在那个冬日,我以阅读和记载的方式,完成与她的一场际遇。这场际遇属于生命,属于生活,属于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却唯独不属于爱情。可是我在潜意识里一直模糊地认为,那场雪真得很美。
夏天的时候,街旁的芙蓉树会开出漂亮的芙蓉花,像一团绯红的云,轻轻地笼罩着半边街面,笼罩着邮局的门口,像一把诞生于民国年间的油纸伞。这会让人想起美好,让人寄予希望。希望和美好,像美丽的芙蓉花一样,每个夏季都会绽放,然后悄悄收藏、酝酿。没人能清楚知晓最后的容颜和味道。或许如雪,淡而无味。或许如酒,甘而绵醇。这些臆想是轻漫的,无肉无骨,无声无息,也像是没有阳光、空气和水份给予必要的滋养。天晓得它们是如何存活下来的?这确乎是个谜,一如雪花的瓣蕊和灵魂。无疑地,这些臆想于我也是一场际遇。这场际遇属于生活,属于生命,属于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虽然,在父亲看来,这些都是虚的,远没有一粥一饭来得实在温暖艰辛踏实。
我看到自己从书店里出来,却忘记了书店的名字。书店不大,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店主是个六十岁左右的男人,戴一副眼镜,上下透着文雅。他话不多,态度不温不火,简单地问询之后,先由顾客自己寻觅翻看,他自顾端一杯茶慢饮,将顾客置于眼睛的余光里。我看到自己捧着砚台,上面搁着一本《灵飞经》字贴。砚台有点重量,装在纸板盒里。我看到自己捧着砚台走在雪花覆盖的街上,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我的脚下是雪花的轻,手上是石头的重。在那个冬日,我走在轻重之间,完成了一种与雪花的际遇。
我看到自己走在雪花覆盖的路上,一步接着一步,脚印连成一条线。我想自己是想要登上某个台阶的,就像父亲一味供我读书一样,为了达到某种相对美好的前程。父亲的期许更多的源于他的生命阅历和生活经验。这些期许就像他走过的桥,就像他吃过的盐,就像他磨损的锄把,就像他手上的茧,经过时间的累积之后,有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靠了这种优势,他作出选择,把我送出乡村,送到千里之外,送到一个他认为有着一定高度的台阶上。在这个台阶上,我看到了海,看到了沙滩,看到了芙蓉花,看到了她,看到了她食用的米饭和鱼。在这个台阶上,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捧着砚台走在雪花覆盖的街上,看到了写在路上的隐忧与分别,看到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
在这个冬日,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她,看到了雪花,看到了千里之外。恍惚之中,我看到自己蘸饱了墨,写下四个字:听雪超尘。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发觉纸上并没有字。字在砚台上,有着深深的刻痕。可惜的是,砚台破损了,再也无法盛墨。我在老家的窗台上发现了它,上面满是灰尘。母亲说前几日有个收废品的,想给两块钱收走,她没卖。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12-8 10:34 编辑 ] 柜台, 漂亮, 头发, 雪花, 指甲剪
我听到雪落的声音,像是没有声音。我想起一个词,听雪超尘。后来我把这四个字刻在一方圆形石砚台上,花费了两周时间,磨损了三把刻刀,中指第一关节的侧面磨起亮而硬的茧。字是老师写的,有着飘逸沉静的风味。我喜欢。后来我把砚台带回家去,父亲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虚的,就像雪落的声音。
我看到自己身上的雪花多起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经过邮局的时候,我朝里看了一眼,有学生模样的人从里面出来,手中拿着包裹,一脸兴奋的样子。我看到自己站在柜台前,和别的学生一样,等着取包裹。我看到她坐在柜台后面,往一些单据上盖邮戳,声音结实有力干脆。她的额明净饱满,头发黑亮一丝不苟,指甲剪得短短的。我感觉她漂亮而厉害,不像俗物。我在自己读过的书中寻不到与她相似的人物影子。再后来,我把她写进自己的第一篇小说里,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小鱼儿。可惜这些她一点都不知道,她怎么会想到自己会出现在别人的文字里呢,而且是在多年以后。在我眼里,她的生活舒适而快乐,眉眼里没有一丝忧伤。某一天的中午,我看到她端着饭盒吃饭,是米饭和鱼。她和同事有说有笑,有着平淡的真实和美好。无疑地,这感染了我,犹如雪花落在我身上、脸上,有一点湿润,有一点轻盈。在那个冬日,我以阅读和记载的方式,完成与她的一场际遇。这场际遇属于生命,属于生活,属于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却唯独不属于爱情。可是我在潜意识里一直模糊地认为,那场雪真得很美。
夏天的时候,街旁的芙蓉树会开出漂亮的芙蓉花,像一团绯红的云,轻轻地笼罩着半边街面,笼罩着邮局的门口,像一把诞生于民国年间的油纸伞。这会让人想起美好,让人寄予希望。希望和美好,像美丽的芙蓉花一样,每个夏季都会绽放,然后悄悄收藏、酝酿。没人能清楚知晓最后的容颜和味道。或许如雪,淡而无味。或许如酒,甘而绵醇。这些臆想是轻漫的,无肉无骨,无声无息,也像是没有阳光、空气和水份给予必要的滋养。天晓得它们是如何存活下来的?这确乎是个谜,一如雪花的瓣蕊和灵魂。无疑地,这些臆想于我也是一场际遇。这场际遇属于生活,属于生命,属于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虽然,在父亲看来,这些都是虚的,远没有一粥一饭来得实在温暖艰辛踏实。
我看到自己从书店里出来,却忘记了书店的名字。书店不大,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店主是个六十岁左右的男人,戴一副眼镜,上下透着文雅。他话不多,态度不温不火,简单地问询之后,先由顾客自己寻觅翻看,他自顾端一杯茶慢饮,将顾客置于眼睛的余光里。我看到自己捧着砚台,上面搁着一本《灵飞经》字贴。砚台有点重量,装在纸板盒里。我看到自己捧着砚台走在雪花覆盖的街上,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我的脚下是雪花的轻,手上是石头的重。在那个冬日,我走在轻重之间,完成了一种与雪花的际遇。
我看到自己走在雪花覆盖的路上,一步接着一步,脚印连成一条线。我想自己是想要登上某个台阶的,就像父亲一味供我读书一样,为了达到某种相对美好的前程。父亲的期许更多的源于他的生命阅历和生活经验。这些期许就像他走过的桥,就像他吃过的盐,就像他磨损的锄把,就像他手上的茧,经过时间的累积之后,有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靠了这种优势,他作出选择,把我送出乡村,送到千里之外,送到一个他认为有着一定高度的台阶上。在这个台阶上,我看到了海,看到了沙滩,看到了芙蓉花,看到了她,看到了她食用的米饭和鱼。在这个台阶上,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捧着砚台走在雪花覆盖的街上,看到了写在路上的隐忧与分别,看到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
在这个冬日,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她,看到了雪花,看到了千里之外。恍惚之中,我看到自己蘸饱了墨,写下四个字:听雪超尘。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发觉纸上并没有字。字在砚台上,有着深深的刻痕。可惜的是,砚台破损了,再也无法盛墨。我在老家的窗台上发现了它,上面满是灰尘。母亲说前几日有个收废品的,想给两块钱收走,她没卖。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12-8 10:34 编辑 ] 柜台, 漂亮, 头发, 雪花, 指甲剪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