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人的“教师梦”
2021-12-31叙事散文徐睿成
我们一家人的“教师梦”受外公和父亲的影响,幼年时我便在心中播下了一颗“教师梦”的种子,和同伴们玩耍时,常常扮演老师的角色,希望长大后做一位受人敬重的老师。现在,我的“教师梦”已成为现实。提起我们家钟情教坛的事,当地的人都津津乐道,交口称赞……
我们一家人的“教师梦”
受外公和父亲的影响,幼年时我便在心中播下了一颗“教师梦”的种子,和同伴们玩耍时,常常扮演老师的角色,希望长大后做一位受人敬重的老师。现在,我的“教师梦”已成为现实。
提起我们家钟情教坛的事,当地的人都津津乐道,交口称赞。说我们家完全可以办一所乡村小学了,有校长(我外公曾是小学校长)、有教导主任(我父亲曾是教导主任),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师都有。包括我外公,我们家三代人中有六位教师,遗憾的是外公不久前因病与世长辞,目前从教的五人,分别是我父亲、我和我爱人、我妹妹和妹夫。
我的外公
1977年我外公开始了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从土房子、泥凳子、泥娃子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再到投影仪、电脑、多媒体,教学条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配给学校,走进教室。外公“摸爬滚打,身经百战”,一路走来,历经沧桑。2004年退休在家。外公常说:“一个地方教育的发展,最能反映出这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去条件很差,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学历不达标,自身的文化知识也有限。老师工作条件很艰苦,住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子里,学生也同样艰苦,最远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要走几个小时。碰上雨雪天,老师、学生苦不堪言。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外公一帮人也大多坚持了下来,其中也不乏因工资待遇低,不能养活一家老小而跳槽下海的老师。外公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光荣的一生。他生前所写的回忆录里给自己的一生做了如下概括:幼年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少年发愤读书,快乐无比;青年多灾多难,东奔西跑,疲于生活;中年躬耕农亩,养育子女,教书育人,培养后代;老来退休在家,安度晚年。 外公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到今天逝世,生命的一半都献给了教育事业。虽然人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奋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那就是全身心投入自己挚爱的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争当第一;爱校如家,爱岗如命,爱生如子,诚心待人;既做授业的经师,又做处世的人师。 我的父亲
我父亲是一名普通教师,他以做事心细、治学严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工作踏实、成绩突出享誉当地。17岁参加工作,曾在中学工作二十年,执教语文、政治、历史,现在小学工作,桃李遍布全乡。做为一名普通教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1997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受武威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2005年荣获凉州区“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同时被凉州区教育局聘为兼职教研员。他注重教学研究,有数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教育刊物发表,并获得国家、省级一、二等奖。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晋升中级职称。学生们都说,父亲的课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有深度、有新意、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事们谈起他的教学,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公无私,堪称教师的楷模。父亲的教学之所以有特色,这与他潜心研究教材,努力钻研教学新理论、新方法不无联系。父亲,是我们年轻教师的榜样,更是我学习的榜样。面对上级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赞誉、家长的夸奖,年近半百的他腼腆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2010年,《未来导报》刊登了他的先进事迹。 我和妹妹
先说我。我是一个80后,当教师是我的夙愿。2004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在父亲的积极支持下,所有志愿栏我都填了师范类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最终我被湖北省一所师范院校录取。大学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甘肃武威。2007年我参加了武威市事业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考试,很荣幸地被录取到了中学语文教学岗,子承父业,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常我喜欢看看报纸,写写文章,父亲便是我的第一位读者,时常给我提修改方面的意见,改正我文章中的错别字等等,很是认真、用心。父亲即使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现如今我也有许多文章见诸报端,算是给父亲的一些欣慰吧! 回顾昨天,我由衷地高兴,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骄傲莫过于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而我们回报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出色,真正做个幸福的老师。教学至今,经我指导的学生习作或是学生电脑会作品等,分别获得过国家、省、市、区各种奖励,算是小有成就吧。走进校园,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因为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同时,在这里我还可以把从外地各学校学到的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尝试推广。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看着底下坐了那么多的学生,睁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今日回眸,时过境迁,当时诸多的犹豫与不安随时日的延伸渐渐淡化了,然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惶恐及初为人师之后的喜悦,至今却仍让我怦然心动,记忆犹新。2010年我结婚了,爱人是一所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现为小学教师。 再说说我妹妹。我的妹妹2003年初中毕业后,父亲就替她选择了武威职业学院五年制英语教育大专班,希望妹妹以后也女承父业做老师。在校期间妹妹学习勤奋,拿了好几次学院的奖学金。2008年毕业后,参加了武威市事业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考试,她以小学英语教学岗第八名的好成绩被录取了。女承父业,她也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顺利实现了我父亲的“教师梦”。我和我妹妹相继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父亲成了同事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人物”。人们纷纷议论着:在全社会就业压力如此大的形势下,两个子女都考成了公职人员,真了不起!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也无不羡慕,慕名前来祝贺者络绎不绝。2012年妹妹也结婚了,我妹夫也是凉州区某学区小学教师。 我这一家人
父亲、我、我爱人,我们在同一学区工作,学校条件比较艰苦,相距市区40公里,我们在周一一起到单位上班,晚上各自住在自己的学校里。周末一起回家带孩子,我的孩子已经有2岁多了,一直由母亲带着,只有我们在回家的时候,母亲才得一“解放”。 我们家四世同堂,已是耄耋之年的我爷爷奶奶还健在。孩子是一家人的开心果,因为孩子我们才不会寂寞,日子才充实,幸福的正能量从孩子的身上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一家人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歌声、笑声常常飘出窗外。妹妹、妹夫时常也过来和我们一家团聚。每逢节假日,我们聚在一起,或召开“教师扩大会议”,或进行“师德师风大讨论”,或搞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或谈论我们的“教师梦”……其乐融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我们从不厌倦,从不后悔自己选择的职业。我们为在自己的家乡早日实现“中国梦”辛勤耕耘着,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梦”——农村教育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 本帖最后由 徐睿成 于 2013-4-24 11:48 编辑 ]
受外公和父亲的影响,幼年时我便在心中播下了一颗“教师梦”的种子,和同伴们玩耍时,常常扮演老师的角色,希望长大后做一位受人敬重的老师。现在,我的“教师梦”已成为现实。
提起我们家钟情教坛的事,当地的人都津津乐道,交口称赞。说我们家完全可以办一所乡村小学了,有校长(我外公曾是小学校长)、有教导主任(我父亲曾是教导主任),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师都有。包括我外公,我们家三代人中有六位教师,遗憾的是外公不久前因病与世长辞,目前从教的五人,分别是我父亲、我和我爱人、我妹妹和妹夫。
我的外公
1977年我外公开始了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从土房子、泥凳子、泥娃子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再到投影仪、电脑、多媒体,教学条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配给学校,走进教室。外公“摸爬滚打,身经百战”,一路走来,历经沧桑。2004年退休在家。外公常说:“一个地方教育的发展,最能反映出这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去条件很差,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学历不达标,自身的文化知识也有限。老师工作条件很艰苦,住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子里,学生也同样艰苦,最远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要走几个小时。碰上雨雪天,老师、学生苦不堪言。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外公一帮人也大多坚持了下来,其中也不乏因工资待遇低,不能养活一家老小而跳槽下海的老师。外公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光荣的一生。他生前所写的回忆录里给自己的一生做了如下概括:幼年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少年发愤读书,快乐无比;青年多灾多难,东奔西跑,疲于生活;中年躬耕农亩,养育子女,教书育人,培养后代;老来退休在家,安度晚年。 外公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到今天逝世,生命的一半都献给了教育事业。虽然人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奋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那就是全身心投入自己挚爱的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争当第一;爱校如家,爱岗如命,爱生如子,诚心待人;既做授业的经师,又做处世的人师。 我的父亲
我父亲是一名普通教师,他以做事心细、治学严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工作踏实、成绩突出享誉当地。17岁参加工作,曾在中学工作二十年,执教语文、政治、历史,现在小学工作,桃李遍布全乡。做为一名普通教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1997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受武威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2005年荣获凉州区“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同时被凉州区教育局聘为兼职教研员。他注重教学研究,有数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教育刊物发表,并获得国家、省级一、二等奖。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晋升中级职称。学生们都说,父亲的课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有深度、有新意、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事们谈起他的教学,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公无私,堪称教师的楷模。父亲的教学之所以有特色,这与他潜心研究教材,努力钻研教学新理论、新方法不无联系。父亲,是我们年轻教师的榜样,更是我学习的榜样。面对上级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赞誉、家长的夸奖,年近半百的他腼腆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2010年,《未来导报》刊登了他的先进事迹。 我和妹妹
先说我。我是一个80后,当教师是我的夙愿。2004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在父亲的积极支持下,所有志愿栏我都填了师范类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最终我被湖北省一所师范院校录取。大学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甘肃武威。2007年我参加了武威市事业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考试,很荣幸地被录取到了中学语文教学岗,子承父业,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常我喜欢看看报纸,写写文章,父亲便是我的第一位读者,时常给我提修改方面的意见,改正我文章中的错别字等等,很是认真、用心。父亲即使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现如今我也有许多文章见诸报端,算是给父亲的一些欣慰吧! 回顾昨天,我由衷地高兴,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骄傲莫过于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而我们回报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出色,真正做个幸福的老师。教学至今,经我指导的学生习作或是学生电脑会作品等,分别获得过国家、省、市、区各种奖励,算是小有成就吧。走进校园,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因为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同时,在这里我还可以把从外地各学校学到的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尝试推广。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看着底下坐了那么多的学生,睁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今日回眸,时过境迁,当时诸多的犹豫与不安随时日的延伸渐渐淡化了,然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惶恐及初为人师之后的喜悦,至今却仍让我怦然心动,记忆犹新。2010年我结婚了,爱人是一所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现为小学教师。 再说说我妹妹。我的妹妹2003年初中毕业后,父亲就替她选择了武威职业学院五年制英语教育大专班,希望妹妹以后也女承父业做老师。在校期间妹妹学习勤奋,拿了好几次学院的奖学金。2008年毕业后,参加了武威市事业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考试,她以小学英语教学岗第八名的好成绩被录取了。女承父业,她也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顺利实现了我父亲的“教师梦”。我和我妹妹相继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父亲成了同事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人物”。人们纷纷议论着:在全社会就业压力如此大的形势下,两个子女都考成了公职人员,真了不起!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也无不羡慕,慕名前来祝贺者络绎不绝。2012年妹妹也结婚了,我妹夫也是凉州区某学区小学教师。 我这一家人
父亲、我、我爱人,我们在同一学区工作,学校条件比较艰苦,相距市区40公里,我们在周一一起到单位上班,晚上各自住在自己的学校里。周末一起回家带孩子,我的孩子已经有2岁多了,一直由母亲带着,只有我们在回家的时候,母亲才得一“解放”。 我们家四世同堂,已是耄耋之年的我爷爷奶奶还健在。孩子是一家人的开心果,因为孩子我们才不会寂寞,日子才充实,幸福的正能量从孩子的身上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一家人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歌声、笑声常常飘出窗外。妹妹、妹夫时常也过来和我们一家团聚。每逢节假日,我们聚在一起,或召开“教师扩大会议”,或进行“师德师风大讨论”,或搞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或谈论我们的“教师梦”……其乐融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我们从不厌倦,从不后悔自己选择的职业。我们为在自己的家乡早日实现“中国梦”辛勤耕耘着,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梦”——农村教育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 本帖最后由 徐睿成 于 2013-4-24 11:4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