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鱼儿
2021-12-31叙事散文潭边老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捉鱼儿 岭南的这个三月,雨季来得特别早,比往年差不多提前了个把月,连日里阴雨绵绵,尤其到了晚上,每每枕着嘀哩叭嗒的雨声入眠,这感觉像极了故乡的春……
捉鱼儿 岭南的这个三月,雨季来得特别早,比往年差不多提前了个把月,连日里阴雨绵绵,尤其到了晚上,每每枕着嘀哩叭嗒的雨声入眠,这感觉像极了故乡的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
捉鱼儿
岭南的这个三月,雨季来得特别早,比往年差不多提前了个把月,连日里阴雨绵绵,尤其到了晚上,每每枕着嘀哩叭嗒的雨声入眠,这感觉像极了故乡的春夏时分。迷迷蒙蒙中一早醒来,许多的鱼儿竟从梦中游出,活蹦乱跳,恍惚之间,让人忽然忆起了儿时那些捉鱼的事儿。
我生长的地方,属汉水流域,河网纵横,沟汊密布,淡水鱼资源极其丰富。我打小就伴着鱼水长大,几乎可以这样说,家里除了请客过年,没怎么赶场买过鱼儿。要吃鱼,只要跟着父亲往河沟一走,保准一碗鲜嫩的河鲜就滋溜到了肚里。
父亲捉鱼的技术,在湾子里数一数二,鱼儿只要碰着他的手,十有八九逃不脱。浅水河坑里,空手捉鱼是父亲的绝活。两只大手合围到河坡边或者沉在河底的树枝淤泥间,像太极推手般粘附在滑溜的鱼鳞上,捏住鱼的鳃窝,在水面摆洗掉泥沙,用牙叼住,任鱼尾在脸上无奈挥舞挣扎,径直佝下身子,再去捉另一条鱼儿。这样的情景,大多发生在父亲干完农活归来,恰逢水情鱼讯,一时兴起并没做什么准备的时候。
父亲更厉害的绝活,是深水中徒脚捉鱼。夕阳的余辉透过屋后茂密的湾子林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河面,吃过晚饭的汉子们在河水里洗刷嬉闹,像一条条自在的大鱼浮游在河面,以此祛除一天劳动的疲劳。突然一条红白相间的鲤鱼跃出水面,引来众人惊呼啸叫,随即落入水中,冒出一串气泡,消失了踪影,汉子们便争相追逐捉拿这条鱼儿。但谁也没捉到。有人说:“八成鱼儿慌了神,躲到河底‘塞窝’了(我们老家把鱼儿闭气塞进河床泥草叫‘塞窝’。鱼儿离开水面便死,但塞了窝却不死)。”这时便见父亲直起了身子,双臂在水中打水平衡,双脚在河底水草淤泥中踩探。许久,父亲在水中仰着头宣布:“捉到了!”众人齐叫:“不可能!”父亲“噌”地在水中做出一个“过顶踢”,一条鱼儿摇摆着身子出现在父亲浮出水面的脚趾头,水花四溅。“是刚才那条鱼儿么?”众人疑惑地问。父亲喷出一道水雾,喘口气,换手将鱼儿甩上河岸边纳凉的母亲婶娘她们,嘿嘿笑道:“不管是不是那条,反正这是一条货真价实的大鲤鱼,少说也有斤把。一会到我家吃酒喝鱼汤消夜去吧!”
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喜欢看父亲捉鱼,也喜欢跟在父亲身边去捉鱼,那种感觉无比美妙。我还记得父亲第一次带我去捉鱼的情形。
那是一个暮春的早晨,父亲叫醒了我,我们喝完红糖炒米茶,带上鱼篓,出发了。下了一整夜的雨,基本消停。天麻麻亮,天空中游走着大片灰白的云层,地上松软泥泞,有一些微风吹过,偶尔飘落几点雨滴,远处的丘陵和村落显得特别干净和逼眼。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挽着齐膝的裤腿,赤着脚,夹着锹,在田垅上轻快地走,我穿着高筒套鞋和雨衣走在后面。沟渠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一片浑黄,青葱紫红的红花草锦缎般铺缀在水田,水田里一畦畦秧苗地头汪满了清澈的积水,嫩绿的秧苗尖子露在外头。
父亲紧走几步,在秧田田垅上挖开几个口子,又修补了几处泥垅,说:“昨晚雨太大,之前做的平水口子,速度太慢。再不放水,秧苗得淹死了。”
看着父亲忙乎了半天,我我有点着急地说:“您不是带我捉鱼来的么?”
父亲笑了笑,说:“事也要做,鱼,也要捉!”
我噘着嘴,踩着沟渠边的花花草草,拿起树枝,挥向浑浊的沟水,大叫:“鱼儿鱼儿,快出来!”
父亲又笑了笑,说:“这田沟涧子里的水,虽然连着河水,但因为狭窄浅显,平时很难得见到大一点的鱼儿游过来,只有在下大雨涨水的时候,它们才会到来。别急,会有的!”
父亲把我引开一点,从裤兜里摸出一棵烟,点燃,吸了几口,拍了拍我的肩头,说:“再过几个月,你就要上小学了,就是一个小小的男子汉了,许多事情,都要开始学会,农活啊,捉鱼摸虾啊,得慢慢来,不能急……”
我哪里能想那么多呀,眼前,我只想把这捉鱼儿学会呢。我用树枝继续在田沟里漫无目的地搅和着,看着一只绿皮青蛙带着一群黑乎乎的蝌蚪顺着沟水往下游游去。
“扑扑扑扑,扑扑扑扑。”我突然听到一阵水花扑腾的声音。
父亲狠狠吸了一口炭红的烟棵,欣喜地说:“鱼上来了!”
我顺着扑腾声望过去,可不,就在父亲挖开的那个大口子边,秧田和沟渠间存在一尺多高落差的水流中,几尾黑背白肚的鲫鱼已经从沟子里游上了秧田清清的水里,有两尾刚扑腾到口子边,一块土垡掉了下来,鲫鱼和土垡一起落进田沟。
父亲扔掉烟屁股,把铁锹往田垅上插稳,说:“春天的鱼儿,喜欢到上游产卵,拼着体力也会往上游。走,捉鱼去!”
我兴奋地脱掉套鞋,学着父亲挽高裤腿,下到田沟涧子,从下游往流水口子那边悄悄趟过去。水很凉爽,我甚至打了个尿惊。偶尔有虫唱从红花草间传来,几只白色的蝴蝶和褐黄的蜜蜂飞进红花草红白相间的花蕊。田野里很安静。但是流水的哗哗声和鱼儿自己的扑腾声掩盖了我们的行动。我和父亲一步一步靠了过去,看到鱼儿贴着水底泥坎,迎着流水艰难地往上面的秧田前行。父亲双手伏进水里,像鱼儿一样游到一尾鲫鱼边,轻轻收拢手指,鲫鱼在父亲的掌心挣扎了几下,就被父亲放进了腰间的竹篓,发出狂乱的打挺声。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手指靠过去,猛地一抓,鱼儿“扑扑”挣脱,其他几尾鱼儿受到惊吓,瞬间逃走。我大受挫折,心情懊恼。父亲笑了笑,说:“你手掌小,要看准目标,要像捉蝴蝶一样集中注意力,突然发力。不急,今天水很大,鱼儿会不停地游上来。”
多年以后,当我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北极熊在阿拉斯加瀑布捕捉三文鱼的精美镜头,回想起那天我和父亲捉鱼的场景,不禁会心地笑了。那个春天的早上,几番失手后我终于捉到了鱼儿。后来父亲在秧田里的水放得差不多时,做起了田垅的几个缺口,游到秧田里的那些鱼儿,也被父亲捉进了鱼篓。我们回家的路上,父亲高兴地对我说,嘿,今天可是一举几得呀。我还记得那天的午餐父亲还让我喝了一小口谷米酒。
后来,我也单独捉过鱼,不仅捉白鳞鱼,还捉鳝鱼,不仅用外形酷似日本富士山的“麻罩”(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喇叭形的捕鱼工具,将鱼罩在里面,用手到里面捉)捉鱼,而且用“赶筝子”、“推筝子”(这两种都是用鱼网和竹棍做成)捉鱼,撒网捉鱼那更不用说了。只是,我捉的鱼儿,大多都卖到了集上的鱼市。
前年春上,父亲突然病倒了,我从南方赶回去,特意带了很多稀有补品。父亲眨巴着苍老的眼睛,对我说:“别瞎用钱了,没用的。”
我鼻子一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便跑到湾子后面,挽起裤腿,下到冰凉的小河里,捉了一碗鱼,令我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一条两指长的黑鱼——我们那里也算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河鱼了——煮好后我端到父亲床前喂他。父亲艰难地够起头,尝了两口汤,吃了一筷子黑鱼肉,就放下了,吞了半天才吞下去。父亲说:“老子捉了一辈子的鱼,第一次吃到你亲手捉的鱼做的鱼汤,够了……”说罢,父亲露出了微微地笑容。
今天,从床上爬起来,看了看日历,猛然想起该回去一趟了。窗外的雨,还在下个不停。一早出现在眼前的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许是父亲在天堂给我托的梦罢。
2016/3/27
捉鱼儿
岭南的这个三月,雨季来得特别早,比往年差不多提前了个把月,连日里阴雨绵绵,尤其到了晚上,每每枕着嘀哩叭嗒的雨声入眠,这感觉像极了故乡的春夏时分。迷迷蒙蒙中一早醒来,许多的鱼儿竟从梦中游出,活蹦乱跳,恍惚之间,让人忽然忆起了儿时那些捉鱼的事儿。
我生长的地方,属汉水流域,河网纵横,沟汊密布,淡水鱼资源极其丰富。我打小就伴着鱼水长大,几乎可以这样说,家里除了请客过年,没怎么赶场买过鱼儿。要吃鱼,只要跟着父亲往河沟一走,保准一碗鲜嫩的河鲜就滋溜到了肚里。
父亲捉鱼的技术,在湾子里数一数二,鱼儿只要碰着他的手,十有八九逃不脱。浅水河坑里,空手捉鱼是父亲的绝活。两只大手合围到河坡边或者沉在河底的树枝淤泥间,像太极推手般粘附在滑溜的鱼鳞上,捏住鱼的鳃窝,在水面摆洗掉泥沙,用牙叼住,任鱼尾在脸上无奈挥舞挣扎,径直佝下身子,再去捉另一条鱼儿。这样的情景,大多发生在父亲干完农活归来,恰逢水情鱼讯,一时兴起并没做什么准备的时候。
父亲更厉害的绝活,是深水中徒脚捉鱼。夕阳的余辉透过屋后茂密的湾子林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河面,吃过晚饭的汉子们在河水里洗刷嬉闹,像一条条自在的大鱼浮游在河面,以此祛除一天劳动的疲劳。突然一条红白相间的鲤鱼跃出水面,引来众人惊呼啸叫,随即落入水中,冒出一串气泡,消失了踪影,汉子们便争相追逐捉拿这条鱼儿。但谁也没捉到。有人说:“八成鱼儿慌了神,躲到河底‘塞窝’了(我们老家把鱼儿闭气塞进河床泥草叫‘塞窝’。鱼儿离开水面便死,但塞了窝却不死)。”这时便见父亲直起了身子,双臂在水中打水平衡,双脚在河底水草淤泥中踩探。许久,父亲在水中仰着头宣布:“捉到了!”众人齐叫:“不可能!”父亲“噌”地在水中做出一个“过顶踢”,一条鱼儿摇摆着身子出现在父亲浮出水面的脚趾头,水花四溅。“是刚才那条鱼儿么?”众人疑惑地问。父亲喷出一道水雾,喘口气,换手将鱼儿甩上河岸边纳凉的母亲婶娘她们,嘿嘿笑道:“不管是不是那条,反正这是一条货真价实的大鲤鱼,少说也有斤把。一会到我家吃酒喝鱼汤消夜去吧!”
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喜欢看父亲捉鱼,也喜欢跟在父亲身边去捉鱼,那种感觉无比美妙。我还记得父亲第一次带我去捉鱼的情形。
那是一个暮春的早晨,父亲叫醒了我,我们喝完红糖炒米茶,带上鱼篓,出发了。下了一整夜的雨,基本消停。天麻麻亮,天空中游走着大片灰白的云层,地上松软泥泞,有一些微风吹过,偶尔飘落几点雨滴,远处的丘陵和村落显得特别干净和逼眼。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挽着齐膝的裤腿,赤着脚,夹着锹,在田垅上轻快地走,我穿着高筒套鞋和雨衣走在后面。沟渠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一片浑黄,青葱紫红的红花草锦缎般铺缀在水田,水田里一畦畦秧苗地头汪满了清澈的积水,嫩绿的秧苗尖子露在外头。
父亲紧走几步,在秧田田垅上挖开几个口子,又修补了几处泥垅,说:“昨晚雨太大,之前做的平水口子,速度太慢。再不放水,秧苗得淹死了。”
看着父亲忙乎了半天,我我有点着急地说:“您不是带我捉鱼来的么?”
父亲笑了笑,说:“事也要做,鱼,也要捉!”
我噘着嘴,踩着沟渠边的花花草草,拿起树枝,挥向浑浊的沟水,大叫:“鱼儿鱼儿,快出来!”
父亲又笑了笑,说:“这田沟涧子里的水,虽然连着河水,但因为狭窄浅显,平时很难得见到大一点的鱼儿游过来,只有在下大雨涨水的时候,它们才会到来。别急,会有的!”
父亲把我引开一点,从裤兜里摸出一棵烟,点燃,吸了几口,拍了拍我的肩头,说:“再过几个月,你就要上小学了,就是一个小小的男子汉了,许多事情,都要开始学会,农活啊,捉鱼摸虾啊,得慢慢来,不能急……”
我哪里能想那么多呀,眼前,我只想把这捉鱼儿学会呢。我用树枝继续在田沟里漫无目的地搅和着,看着一只绿皮青蛙带着一群黑乎乎的蝌蚪顺着沟水往下游游去。
“扑扑扑扑,扑扑扑扑。”我突然听到一阵水花扑腾的声音。
父亲狠狠吸了一口炭红的烟棵,欣喜地说:“鱼上来了!”
我顺着扑腾声望过去,可不,就在父亲挖开的那个大口子边,秧田和沟渠间存在一尺多高落差的水流中,几尾黑背白肚的鲫鱼已经从沟子里游上了秧田清清的水里,有两尾刚扑腾到口子边,一块土垡掉了下来,鲫鱼和土垡一起落进田沟。
父亲扔掉烟屁股,把铁锹往田垅上插稳,说:“春天的鱼儿,喜欢到上游产卵,拼着体力也会往上游。走,捉鱼去!”
我兴奋地脱掉套鞋,学着父亲挽高裤腿,下到田沟涧子,从下游往流水口子那边悄悄趟过去。水很凉爽,我甚至打了个尿惊。偶尔有虫唱从红花草间传来,几只白色的蝴蝶和褐黄的蜜蜂飞进红花草红白相间的花蕊。田野里很安静。但是流水的哗哗声和鱼儿自己的扑腾声掩盖了我们的行动。我和父亲一步一步靠了过去,看到鱼儿贴着水底泥坎,迎着流水艰难地往上面的秧田前行。父亲双手伏进水里,像鱼儿一样游到一尾鲫鱼边,轻轻收拢手指,鲫鱼在父亲的掌心挣扎了几下,就被父亲放进了腰间的竹篓,发出狂乱的打挺声。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手指靠过去,猛地一抓,鱼儿“扑扑”挣脱,其他几尾鱼儿受到惊吓,瞬间逃走。我大受挫折,心情懊恼。父亲笑了笑,说:“你手掌小,要看准目标,要像捉蝴蝶一样集中注意力,突然发力。不急,今天水很大,鱼儿会不停地游上来。”
多年以后,当我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北极熊在阿拉斯加瀑布捕捉三文鱼的精美镜头,回想起那天我和父亲捉鱼的场景,不禁会心地笑了。那个春天的早上,几番失手后我终于捉到了鱼儿。后来父亲在秧田里的水放得差不多时,做起了田垅的几个缺口,游到秧田里的那些鱼儿,也被父亲捉进了鱼篓。我们回家的路上,父亲高兴地对我说,嘿,今天可是一举几得呀。我还记得那天的午餐父亲还让我喝了一小口谷米酒。
后来,我也单独捉过鱼,不仅捉白鳞鱼,还捉鳝鱼,不仅用外形酷似日本富士山的“麻罩”(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喇叭形的捕鱼工具,将鱼罩在里面,用手到里面捉)捉鱼,而且用“赶筝子”、“推筝子”(这两种都是用鱼网和竹棍做成)捉鱼,撒网捉鱼那更不用说了。只是,我捉的鱼儿,大多都卖到了集上的鱼市。
前年春上,父亲突然病倒了,我从南方赶回去,特意带了很多稀有补品。父亲眨巴着苍老的眼睛,对我说:“别瞎用钱了,没用的。”
我鼻子一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便跑到湾子后面,挽起裤腿,下到冰凉的小河里,捉了一碗鱼,令我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一条两指长的黑鱼——我们那里也算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河鱼了——煮好后我端到父亲床前喂他。父亲艰难地够起头,尝了两口汤,吃了一筷子黑鱼肉,就放下了,吞了半天才吞下去。父亲说:“老子捉了一辈子的鱼,第一次吃到你亲手捉的鱼做的鱼汤,够了……”说罢,父亲露出了微微地笑容。
今天,从床上爬起来,看了看日历,猛然想起该回去一趟了。窗外的雨,还在下个不停。一早出现在眼前的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许是父亲在天堂给我托的梦罢。
2016/3/27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