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秋天的意象

2021-12-31抒情散文何足道哉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秋天的意象半坡葵花夏天的时候,我曾来过这里,半山坡的向日葵,齐刷刷地仰着脸,冲着太阳笑。太阳依旧在天……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   秋天的意象
  半坡葵花
  夏天的时候,我曾来过这里,半山坡的向日葵,齐刷刷地仰着脸,冲着太阳笑。
  太阳依旧在天空挂着,很温暖地照耀着山川、河流、树木、田野里已经成熟了的庄稼。可是,那半山坡金灿灿的笑脸不见了,所有的葵花全都低垂着头,在风中不停叩问。不知是在寻找那些丢失了的日子,还是在与土地探讨,生命的含义。
  开花是生命之灿烂,结果是生命之丰硕。当硕果累累的时候,就意味着生命行将结束。一棵棵向日葵低垂着头,在来来往往的秋风中,在生生灭灭的秋霜里,感觉到了生命的短促与沉重。那些曾经灿烂的花瓣,早已经被一个个行走的日子带走了,或者灰飞烟灭,或者融入泥土,魂归故里;那一片片宽大的叶子,风干了,破损了,在秋风里哗哗作响,像是在吟诵一曲秋天的挽歌。
  一生的心血,全都倾注在了那圆圆的葵花盘上,而曾经高挑的身材、在风雨中翩翩起舞的叶片,都渐渐枯萎,步入垂死。风风雨雨一生,都是为了这一圆满的结果吗?
  圆圆的葵花盘,多么像不停行走的日月啊。
  那纵横有序,饱满而新鲜的葵花籽,记载着一个个走过的日子。每一个日子都不曾虚度,每一滴心血都在这里凝聚、结果。这就是葵花一生的结果。也许,这就是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上万物,都有自己行走的轨迹,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会生活出各自生命的意义。
  几个农民从山下走来,把那些低垂的葵花轻轻抬起,轻柔地拂去覆盖在葵花籽上面那一层残存的花蒂,摩挲,凝视,像是进行一场新生儿的洗礼。葵花籽露出来,呲着一排排整齐的牙齿,灿烂地笑。农民脸上的皱纹舒展了,抑制不住的喜悦,从纵横的纹路里荡漾出来。脸是土地一样的颜色,皱纹像土地一样深厚,一春一夏一秋,他们在土地里行走,葵花在土地上生长,农民和葵花是这个山坡上相依相伴的伙伴。
  无论一春一夏一秋,他们都是最美的意象。
  农民挥起手中的镰刀,刀光闪闪处,一个个葵花盘落地,砸在泥土里,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息。那些被抽干了水分的葵花杆,仍然弯着腰,不停抖动,发出一连串的询问。生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是不是太过悲壮?
  半坡葵花,以这样的形式,完成了一生的行走。
  一个个硕大圆满的葵花盘被削掉、收走。剩下半山坡枯萎了的葵花杆,在秋风里瑟缩着。从山下看过去,他们一个个形销骨立,弊衣破衫,低垂着头,在萧萧秋风里,站立、沉默。多么像默诵经文的苦行僧啊。
  我远远地看着,不语。那是秋天里最悲情的意象。
  那些葵花籽被收进仓里,被农民们精心选择、分类。有的会被炒作,包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零嘴;有的会被送进榨油坊,压榨成食用油,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那些颗粒饱满的会被农民精心收藏,等待来年开春,埋进土壤里,经一春一夏的孕育、生长、待秋风萧瑟时,又是半坡葵花。
  老宋和老马
  老宋背着手,在前面走。老马低着头,在后面跟着,向后山走去。
  太阳有些偏西,减少了许多温度,沧沧凉凉的。大山的影子投射过来,一面山坡都笼在阴影里,山风吹着,感觉到了秋的凉意。
  老宋找了一块宽阔的地方,把钢钎砸下去,拴上老马那长长的缰绳,让老马在一根绳子的长度内,饿了,吃草;累了,卧在草地休息。大山的影子越拉越长,将一座大山涂抹得浓浓淡淡,深深浅浅。山风贴着坡上的野草掠过,带来满眼萧索气息。老宋找了一块石头坐下。石头还残存着中午太阳的余热,人坐在上面,感觉很舒坦。他掏出烟袋,装满一锅子烟,点燃,吧嗒吧嗒抽了几口,再徐徐吐出来。那缕缕青烟就随风飘散了。
  野草大都枯黄了,深一块,浅一块,漫山遍野,现出深秋荒凉的意味。老马拖着长长的缰绳,寻找那些尚泛着绿色,柔软一点的野草啃食。马老了,牙口也不济,枯萎了的野草横竖都难以下咽。老马迷离的眼神掠过层层草尖,落在山下公路上那些满载庄稼,来来往往的车辆上,神情竟然有些落寞、悲伤。
  秋后的蚂蚱耐不住一山的寂寞,不时从草丛里跳出来,乱撞乱碰。它们足够用力,仍然只是划出短促的弧线,落地、跳起,然后又落地。慌不择路的不停跳跃,虽然显示了足够强力的生命,却难免带来杀身之祸。撞到人的脸上,隐隐作痛,有时会被人一脚踏去,那个张扬的生灵就顿时香消玉损。动物,植物和人一样,在秋天的脚步越走越远的时候,不免都有些张皇了。
  在秋风行走的脚步声中,蚂蚱和那些草木,分明感觉到了秋天的萧杀。
  山坡很静,阳光很静,漫山的秋草在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里,安静地变黄、枯萎。蚂蚱仍然不停地跳跃,到处乱撞,却无法发出一点声响。老宋安静地抽着烟,注视着山下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不发一声。老马卧在荒草里,抬起头,向老宋这边张望,眼神里满含着寂寞。寂静的山坡与繁忙的田野,共同诉说着秋天的荒凉与丰饶。
  秋天就是这样,一边是无边的荒芜,一边是遍地丰收。
  还有那一双双满含期待与落寞的眼神。
  田野里到处是撂倒的庄稼,大车小车忙忙碌碌,一车一车运回家去。过不了几天,所有的粮食就会收进仓里,忙碌了一个秋天的农民,可以松一口气了,冬天,马上就会来临。
  本来,老宋是想收拾一下那辆许久没用的马车,套上他的老马,和大家一块从田里收粮食。可是,那辆车实在是太破了。该转的地方许多都不转了,不该响的全都吱吱呀呀响个不停,好不容易收拾差不多了,老马却畏畏缩缩不肯上套,用一双大眼睛幽幽地看着他,竟然有些可怜巴巴的样子。老宋咬着牙,挥起鞭子,狠狠甩在空中,却久久没有听见那一声清脆的炸响。老马的身子骨软了,耳朵耷拉下来。老宋的双手也没那么强劲有力,他收回鞭子,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水。在人们阵阵哄笑声中,他牵着他的老马,向后山坡走去。
  老宋和他的老马,连同这满山的野草,一起走进了深秋。
  那些麦垛
  秋天,把收割的小麦一车一车运回村里,一摞一摞码起来,码成山一样高高的麦垛,垛在宽敞的场院里,散发出阵阵麦香。那是秋天里,最具诱惑的意象。
  然而,现在农村已经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了。
  村里那些老人,很早就坐在秋天的阳光底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活动着嘎嘎作响的老骨头,看着一辆接着一辆进进出出的车辆,把满载的庄稼卸下来,又急速出去。“三春不得一秋忙。”老人们捋着花白的胡子,一边频频点头。
  眼见山水一天天消瘦,田野一天天荒凉,四下寻找,却找不到往昔那一跺一垛高高垛起来的麦垛。老人们的眼里满是秋天的萧索,心底却没有的昔日秋天的温暖。看不见宽敞的场院,看不见场院里那一垛垛高高的麦垛,老人们的心里像是钻进了秋天的凉风,有些凄凉。在他们看来,那一垛垛麦垛,是点燃人们心中希望的火种,可以温暖他们整整一个寒冷的冬季。
  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还是可以看见一些麦垛的。但那是已经削掉了麦穗的秸秆,很随意地堆放在院子的某一个角落。没有了饱满结实的麦粒、沉甸甸的麦穗,秸秆变得飘浮、轻滑,很难高高垛起来,撑起人们一年的希望。老人们摇着头,唉声叹气,揣着许多不满。将场院里高高的麦垛拆散到各家各户,似乎把他们的精气神都拆散了,嘴里嘟念着:“世道变了。”
  没有了大山一样高高垛起来的麦垛,孩子们失去了最快乐的场所。再听不见一场院快乐的童音,看不见那些围着麦垛追逐的身影,闻不到那一垛一垛麦子飘出来的麦香……坐在高高麦垛上数星星,抑扬顿挫吟咏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童话。
  麻雀们似乎更加辛苦了。过去,只要庄稼一收进场院,麻雀们的好日子就来了。它们成群结队在场院里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比那些收获了粮食的农民都快乐。一年的劳累收进场院,农民心里有了底,格外慷慨大方。看着那些飞上飞下觅食的麻雀,心里揣着温暖,眼里含着笑意,并不驱赶,只是希望这些小精灵们讲究一些,不要把粪便随意丢进粮食里。如今,麻雀们不得不学会了游击战,化整为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分散到各家各户,侦查、觅食。瞅得准了,看谁家人不在,就呼呼啦啦飞下去,在麦子秸秆上,还有人们顾及不到的角落里,蹦蹦跳跳寻找食物。忽然有人回来,受了惊吓的麻雀,“轰”地四下散开,逃到大树上,再寻找下一家。
  麦垛从场院分散到各家各户,大麦垛变成了一个个小麦垛,农民们似乎也变得吝啬,不再任由麻雀们觅食。在这个秋天即将结束的时候,麻雀们飞行的身影,也有些慌乱了。
  饱满,散发着麦香的麦粒被收进仓里,农民们就踏踏实实准备过冬了。麦子的秸秆成了百无一用的废品。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房顶是一水的红瓦,或者灰瓦,一片扣一片,整齐而美观,早就没有了麦秸秆的容身之地。想要看一看茅草房,重温“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情景,恐怕得到那些具有怀古意味的景区才行。妇女们早已经不用秸秆烧火了,嫌脏,嫌麻烦。
  在另一些成熟等待收割的庄稼地,隔三差五会看见一个个用麦秸秆扎成的“稻草人”,穿上花花绿绿的衣裳,戴上破旧的草帽,成了秋天里另一种意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