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滇南纪行附录

2021-12-31叙事散文袁光熙
讲习会老师小记在讲学的学者中,最著名的是云南民族学院数理系主任张燮教授。张教授是一位学识渊博、享有盛名的人。他早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解放初期回国,长期在云南大学任教,1983年因故调民族学院工作。他精通英语,译著颇丰,又勤于钻研,勇于实……
讲习会老师小记
  
  在讲学的学者中,最著名的是云南民族学院数理系主任张燮教授。张教授是一位学识渊博、享有盛名的人。他早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解放初期回国,长期在云南大学任教,1983年因故调民族学院工作。他精通英语,译著颇丰,又勤于钻研,勇于实践,云大许多新开的比较艰深的课程都由他充当开路先锋。工作之余,他常常到各地旅行、讲演。这次他欣然前往建水,给我们讲数学发展史及由此引出的许多数学问题。张燮教授的讲课流畅自然,生动幽默,长篇阔论滔滔不绝,佳词丽句层出不穷,时而夹几句牢骚和流利的英语。每当他讲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是坐得满满的。除了讲习会的教师外,许多邻近学校的老师也赶来竖耳聍听,一饱耳福。
  表面看,张教授功成名就,名声显赫,似乎一切都非常顺利,其实并非如此。和许多怀着爱国之心从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一样,他在“文革”中也难逃厄运。被批判、审查,停止工作多年。“文革”后,又因人事关系处理不好,工作一直不愉快,这就是他调往民族学院的重要原因。虽然如此,张教授爱国之心矢志不移。国外的亲友多次要他移居国外,他一概拒绝。不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对学生、对工作他总是负责到底,绝不马虎从事。每当他讲课的时候,他总是认真准备,提前来到教室,准时开讲。
  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实现四化的关键是人才,像张教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之才。我们应该很好地爱护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大量培养中青年知识分子及各类专门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即使自己本人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峰,也要尽力使自己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成为这样的佼佼者。
  云大讲师李昆桓老师给我们讲了三次函数的图象问题,使我们打开了眼界,对一、二次函数的图象,我们是熟悉的,似乎不难。三次函数的图象就复杂多了,它要经过多次方程的变形、坐标的变化才能作出。三次函数的图象如此之难,四次、五次……就可想而知了。实在是学无止境,知识是不可穷尽的。
  李昆桓老师的讲课,语言含混不清,感情、动作单调呆板,似乎不太受学员欢迎。他讲课时听众稀少,与张教授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时我坐在稀稀拉拉的教室里,也感到有些寒心。但翻开他书写的讲义,却写得非常清晰明白,一看就懂。看来李老师并非等闲之辈,在学术上是很有一套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很强。但作为一位教师,光有学问还不行,还得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讲学的另一位老师——王亚南讲师,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当他还是一位青年大学生的时候,在学术上就已经初露锋芒了。可是正当他风华正茂,前途无量之时,50年代末一场波及全国的政治风暴,给于他沉重的打击。他被错划为右派,送农场劳教,前后达21年。文革期间,他虽然没有什么新的“罪行”,可是右派的帽子仍使他饱受摧残。在艰难的处境中,在长期艰苦生活的条件下,王老师并没有丧失信心,他把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做锻炼身体的好机会,把重重磨难作为磨练意志的磨刀石。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埋头学习,刻苦钻研,学业不但没有荒废,反而大有进展,终于在获的政治上的新生之后,重返云大,并获得讲师的职称。他身材高大、结实,红光满面,根本不像年近50的人。他谈吐自信、坚定,毫无颓废之感。他撰写的一批论文已引起同行们的广泛注意。谁能想到这是一个一生最宝贵的时光在劳动教养中度过的人。
  生活的道路崎岖而又漫长,生活的激流里充满着暗礁险滩。在生活的海洋里游泳,需要勇气信心和力量。王亚南讲师就是这样一位值得钦佩的敢于在生活风浪中搏击的人,他是生活的强者。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王老师曾被打成马列主义的敌人,他却戴着罪人的帽子,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数学问题,在微分本质的探索中,他运用对立统一和运动的观点,提出了微分变量dx是0和非0的对立统一,既是0同时又不是0,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荒唐的观点。在数学上0和非0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怎么能统一在同一个变量dx上呢?其实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在物理学上波和粒子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形态。在宏观世界没有一种物质既是波又是粒子,但是在微观世界,光子就具有粒子和波的二重性,被称为波粒子。可见在物质不同的层次,其性质是大不相同的。dx作为数的更深层次,具有与一般数不同的性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是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运动状态下研究事物与在静止状态研究事物,其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列车静止时,它一定在铁轨的某一位置上,而运动时,任一瞬间,它总是既在某一位置上又不在某一位置上,dx作为一个变化中的无穷小量,具有与运动列车相似的既是0又不是0的性质,又有什么奇怪呢?
  dx是0和非0的对立统一的观点,能完满地解释微分学中的许多问题,其结论一旦被公认,将揭开笼罩在微分学上的神秘面纱,并为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数学问题打开广阔的思路。
  王亚南老师的夫人王俊民副教授也参加了这次的约请会。她是一位意志坚强、思路清晰、是非明确的人。在王亚南老师遭受不幸的漫长岁月里,她顶住种种压力,一直和王亚南老师保持着夫妻关系,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几十年来,她忍受着心灵的创伤,献身科学,勤奋教学,在学术上取得了不少成就,获得了副教授的职称。这次她给我们复习了高等代数的有关问题。她讲课条理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效率很高。大学学习一年的高等代数,他只用12个课时就复习完了,然而却使我们清楚地重现了这些几乎遗忘的知识。王副教授讲课时,她脸上都浮现出一种自然、亲切的微笑,这是多年教学生涯培养出来的职业习惯,它一下子缩短了老师和学员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学效果。
  来讲学的学者中有一位没有任何职称的人——邓大一老师。他长期在中学任教,凭着自己顽强的钻研精神和精湛的外语,挤身于本省的最高学府——云南大学,最近还代表云大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双徽会议。在与各国学者的交往中,他应付自如,谦虚好学,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次他向我们介绍了国际双徽会议的情况和自己做科研工作的一些体会。他坦率地告诉我们,科研工作并不神秘,任何一个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进行。只要肯动脑筋,有毅力,在加上正确的方法,就能取得成果。他本人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研的。根据多年的实践,他认为进行科研,首先要确定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至二个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专题。然后收集资料,把前人关于这个课题的全部研究成果统统找来,加以研究消化,使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达到目前最高水平。最后在此基础上,从中找出可以修正、完善、加深、发展的地方,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从而得出自己独特的新观点,这就是科研的方法和步骤。
  听了邓大一老师的情况介绍,看看他已经发表的几篇学术论文,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为什么别人在同样的条件下能比我取得更大的成绩,做出更多的贡献。而我工作多年,只满足于教学上过得去,搞什么科研,想都没想过。不仅拿不出一篇象样的东西来,连过去学过的外语、高等数学都差不多忘光了,实在是问心有愧。
  在这次讲习会所有的人和事中,还有一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这次讲习会的具体承办者——红河民族师范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赵国忠老师。他四十多岁,矮小瘦削,人不出众,貌不惊人。而他对工作的热情之高,干劲之大,却令人惊叹。这次讲习会的发起、组织、安排都由他一手操办。会议开始之后,大到主持会议、安排日程、准备材料、筹办伙食、学员报到,小到老师讲课时的开门关窗、倒开水、借东西,吃饭时端饭抬菜,陪客都是他一揽包干。整天忙的团团转,他却兴致勃勃,毫无怨言。我看他忙得“可怜”,问为什么不让数学组其他教师分担一些工作?他回答:数学组年轻教师多,让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安心学习,就不打扰他们了。他对同志热情真诚,我迟来未领到棉衣,他一见我衣服单薄,马上把自己身上穿着的冒着热气的棉衣脱下来,硬披在我身上。使我从心里感到温暖。
  他性格开朗,直言不讳,对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毫不客气地给予抨击,但对自己受到的某些不公平待遇则只字不提。
  听本校教师讲,赵国忠老师是学校干工作最多最卖力的一个,但也是挨别人骂最多的一个。我承认赵老师在工作、生活中肯定有某些缺点或不足之处,但我钦佩有缺点的战士,我讨厌那些嗡嗡叫唤的完美的“苍蝇”。 讲习会部分教师合影



   file:///E:/照片/1/调整大小%20复件%20讲习会.jpg
 
       前排中:张燮教授

        前排左一:王俊民副教授
      后排中:赵国忠老师
        后排左二:李昆桓老师 后排右二:作者
  [ 本帖最后由 袁光熙 于 2013-7-20 09:00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