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2021-12-31抒情散文杨纯柱
一我对故乡的印象,是从七岁开始的。我的故乡,是坐落在点苍山西坡的一个小山村。三四岁时,我被父母送进县城,同长期独自一个人生活的外婆作伴,直到七岁时,才返回到父母身边的小山村上学。七岁之前,我的人生记忆,就是一个拄着拄棍的弯腰陀背的老人——外……
一
我对故乡的印象,是从七岁开始的。
我的故乡,是坐落在点苍山西坡的一个小山村。三四岁时,我被父母送进县城,同长期独自一个人生活的外婆作伴,直到七岁时,才返回到父母身边的小山村上学。七岁之前,我的人生记忆,就是一个拄着拄棍的弯腰陀背的老人——外婆;一条悠长悠长的弹石小街——漾濞古城老街,一条深深的古巷——周家巷,和紧邻周家巷的一汪悠悠的江水——漾濞江。 七岁回到山峦起伏,箐壑幽深的故乡后,我开始了边砍柴打猪草边上小学的日子。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念完小学后,我又进县城读附设初中。刚稀里糊涂的混出初中校门,十六岁的我便应征入伍,做起了翱翔蓝天的美梦。可惜天不从人愿,随即我又因病不适于继续在部队生活,匆匆复原回乡,又一次在故乡的土地上,开始了放牛放羊的空寂生涯。一年多以后,为了改变自己荒芜的命运,在初中同学阿老五的怂恿和母亲的支持下,只有初中学历的我,凭持着“退伍军人证”所取得的报名资格,进县城参加高考复习。几经折腾,十九岁那年,我终于十分幸运地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成为一名当时还比较稀缺的大学生。 从此,我便渐渐远离了故乡,故乡的山川草木,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明月清风,以及故乡儿时的伙伴和邻家妹子,更多的时候,只能出现在依稀的睡梦中。回望当年折翅归来,在故乡摸爬滚打的艰苦岁月,我有过眼泪和欢笑,有过痛苦和绝望,也有过希望和梦想。是故乡温暖厚实的怀抱,抚平了一颗受伤的心,赋予我了勇气和力量,从而帮助我走过了自己人生中最黯淡的一段日子。
二
在离开故乡近三十年的岁月里,开始是一年回去几趟,后来随着父母移居县城,兄弟姐妹也都先后在县城里工作和安家。故乡只剩下大嫂一个人,独自守望着一院老房子,几十亩山地和百十棵核桃树。我回故乡的脚步,便慢慢稀疏了,有时一两年都难得回去一趟。对故乡青的山、绿的水、蓝的天、白的云,以及漫坡的萋萋野草,不知不觉都渐渐淡然了。偶尔一次次回到久违的故乡,我反而倒象一个初来乍到的远方客人似的,有一种隐隐的不适应。虽然这种不适应,只是短暂的,瞬间即逝的。 但我对故乡的深深牵挂,却是始终如一的,故乡的喜怒哀乐,时刻牵动着我的神经,从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稍减。每次遇到故乡来的人,我都会不厌其烦地仔细打听:树上的核桃结不结?现在的牛羊放牧在哪里?儿时伙伴如今的生活情况怎样,以及时下红白喜事上的唢呐,还热不热闹等等。尤其是近年来,我对故乡的感情和念想,更是与日俱增,童年岁月里,故乡小河边,昼夜吱吱转个不停的水磨,少年时期时,故乡的夕阳下,我天天放牧的那群甩着尾巴缓缓暮归的牛羊,都令我无限怀念。甚至对小时候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往事,都记忆犹新,回味不已……
三
记忆中,故乡的天空,没有这么高远,山坡没有这么陡峭,峰峦没有这么峥嵘,道路也没有这么泥泞。如今,回到几乎每一座山岗,每一条沟壑,甚至是每一寸土地,都留有我深深浅浅脚印,都洒有自己点点滴滴汗水的故乡,我感到熟悉中又透出几分生疏。虽然这种生疏感是淡淡的,若有似无的,却已经令我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与故乡渐行渐远的距离,和一天比一天增大的隔膜。 而近年来,最令人感伤的是,我每次回到故乡,都会得知一两位或更多的老人又随白云飘逝,我心中便往往涌起杜甫“访旧半为鬼”的伤怀。尽管我知道,自古以来,就没有长生不老的人,生老病死乃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在岁月不紧不慢的流逝中,故乡的人,一茬茬出生,又一茬茬老去,并一个个悄无声息地回归了大自然。如今故乡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我几乎都不认识了,只是他们中的多数人,我还是隐隐感到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知道,这是他们父母的影子。这让我多少感到一些慰藉,不论在哪里,生命之火,都会按照古老的自然法则,顽强地代代相传,犹如萋萋的野草,只要有点阳光雨露,就永远生生不息!
四
多年前,我陪同一位外地人士游览故乡素有“百丈悬崖一线天”的风景名胜——岩桥。当这位来自大城市的学者得知,我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时,随即神情疑重地再三叮嘱我说,从这样一个山角落走出去,真是不容易,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啊!我付之不置可否的淡然一笑,心中却泛起丝丝莫名的苦涩。我品味出了他关于我故乡的话中之话。 在我心里青山碧溪、静谧秀幽的故乡,在外地人的眼睛里,也许只是一个“风景虽好,却不宜久恋”的穷乡僻壤。但我还是要真挚地感谢这片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质朴的土地,并庆幸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自己最初的人生启航。这片也许并不富饶的土地,除了给予我生命外,还给予我朴素的感情和艰苦生活的磨砺。不仅如此,故乡静美的山川、温馨的炊烟、多情的山歌,以及清寂的黄昏,更馈赠给我了终身受益无穷的宁静淡泊的性格、柔弱善良的心灵和忧郁感伤的情怀……
[ 本帖最后由 杨纯柱 于 2010-10-26 11:05 编辑 ]
我的故乡,是坐落在点苍山西坡的一个小山村。三四岁时,我被父母送进县城,同长期独自一个人生活的外婆作伴,直到七岁时,才返回到父母身边的小山村上学。七岁之前,我的人生记忆,就是一个拄着拄棍的弯腰陀背的老人——外婆;一条悠长悠长的弹石小街——漾濞古城老街,一条深深的古巷——周家巷,和紧邻周家巷的一汪悠悠的江水——漾濞江。 七岁回到山峦起伏,箐壑幽深的故乡后,我开始了边砍柴打猪草边上小学的日子。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念完小学后,我又进县城读附设初中。刚稀里糊涂的混出初中校门,十六岁的我便应征入伍,做起了翱翔蓝天的美梦。可惜天不从人愿,随即我又因病不适于继续在部队生活,匆匆复原回乡,又一次在故乡的土地上,开始了放牛放羊的空寂生涯。一年多以后,为了改变自己荒芜的命运,在初中同学阿老五的怂恿和母亲的支持下,只有初中学历的我,凭持着“退伍军人证”所取得的报名资格,进县城参加高考复习。几经折腾,十九岁那年,我终于十分幸运地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成为一名当时还比较稀缺的大学生。 从此,我便渐渐远离了故乡,故乡的山川草木,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明月清风,以及故乡儿时的伙伴和邻家妹子,更多的时候,只能出现在依稀的睡梦中。回望当年折翅归来,在故乡摸爬滚打的艰苦岁月,我有过眼泪和欢笑,有过痛苦和绝望,也有过希望和梦想。是故乡温暖厚实的怀抱,抚平了一颗受伤的心,赋予我了勇气和力量,从而帮助我走过了自己人生中最黯淡的一段日子。
二
在离开故乡近三十年的岁月里,开始是一年回去几趟,后来随着父母移居县城,兄弟姐妹也都先后在县城里工作和安家。故乡只剩下大嫂一个人,独自守望着一院老房子,几十亩山地和百十棵核桃树。我回故乡的脚步,便慢慢稀疏了,有时一两年都难得回去一趟。对故乡青的山、绿的水、蓝的天、白的云,以及漫坡的萋萋野草,不知不觉都渐渐淡然了。偶尔一次次回到久违的故乡,我反而倒象一个初来乍到的远方客人似的,有一种隐隐的不适应。虽然这种不适应,只是短暂的,瞬间即逝的。 但我对故乡的深深牵挂,却是始终如一的,故乡的喜怒哀乐,时刻牵动着我的神经,从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稍减。每次遇到故乡来的人,我都会不厌其烦地仔细打听:树上的核桃结不结?现在的牛羊放牧在哪里?儿时伙伴如今的生活情况怎样,以及时下红白喜事上的唢呐,还热不热闹等等。尤其是近年来,我对故乡的感情和念想,更是与日俱增,童年岁月里,故乡小河边,昼夜吱吱转个不停的水磨,少年时期时,故乡的夕阳下,我天天放牧的那群甩着尾巴缓缓暮归的牛羊,都令我无限怀念。甚至对小时候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往事,都记忆犹新,回味不已……
三
记忆中,故乡的天空,没有这么高远,山坡没有这么陡峭,峰峦没有这么峥嵘,道路也没有这么泥泞。如今,回到几乎每一座山岗,每一条沟壑,甚至是每一寸土地,都留有我深深浅浅脚印,都洒有自己点点滴滴汗水的故乡,我感到熟悉中又透出几分生疏。虽然这种生疏感是淡淡的,若有似无的,却已经令我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与故乡渐行渐远的距离,和一天比一天增大的隔膜。 而近年来,最令人感伤的是,我每次回到故乡,都会得知一两位或更多的老人又随白云飘逝,我心中便往往涌起杜甫“访旧半为鬼”的伤怀。尽管我知道,自古以来,就没有长生不老的人,生老病死乃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在岁月不紧不慢的流逝中,故乡的人,一茬茬出生,又一茬茬老去,并一个个悄无声息地回归了大自然。如今故乡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我几乎都不认识了,只是他们中的多数人,我还是隐隐感到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知道,这是他们父母的影子。这让我多少感到一些慰藉,不论在哪里,生命之火,都会按照古老的自然法则,顽强地代代相传,犹如萋萋的野草,只要有点阳光雨露,就永远生生不息!
四
多年前,我陪同一位外地人士游览故乡素有“百丈悬崖一线天”的风景名胜——岩桥。当这位来自大城市的学者得知,我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时,随即神情疑重地再三叮嘱我说,从这样一个山角落走出去,真是不容易,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啊!我付之不置可否的淡然一笑,心中却泛起丝丝莫名的苦涩。我品味出了他关于我故乡的话中之话。 在我心里青山碧溪、静谧秀幽的故乡,在外地人的眼睛里,也许只是一个“风景虽好,却不宜久恋”的穷乡僻壤。但我还是要真挚地感谢这片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质朴的土地,并庆幸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自己最初的人生启航。这片也许并不富饶的土地,除了给予我生命外,还给予我朴素的感情和艰苦生活的磨砺。不仅如此,故乡静美的山川、温馨的炊烟、多情的山歌,以及清寂的黄昏,更馈赠给我了终身受益无穷的宁静淡泊的性格、柔弱善良的心灵和忧郁感伤的情怀……
[ 本帖最后由 杨纯柱 于 2010-10-26 11:05 编辑 ]
很赞哦! ()